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亮点一:心态好
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常言说:“心态好一切都美好”、“好心态,长寿一法宝。”纵观世界百岁老人,无一不提及良好心态。
101岁老革命家帅孟奇老人就是一位具有良好心态的人。她心底光明,为人正直,心性乐观。虽然历经坎坷,体弱多病,但她坚强自信、从不悲伤,身心没有被摧垮,解放前她曾被国民党关进大牢,受到非人的酷刑;在十年动乱中又惨遭迫害,险些送了性命。每当有人提起这些事,她却乐观的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现在活的很好。”她心胸开阔,从不抱怨。四川省遂宁市老中医赖亚明,从不自寻烦恼,105岁时,身体仍很健康,还为山乡农民诊治疾病。他从不动怒,遇事平心静气,泰然处之,事毕则自行其乐,或与人聊天,或喝一杯清茶,或躺在椅子上哼上一段川剧,或与子孙戏耍,成日乐悠悠的。他认为“人之有生,惟有精神,精神不散,四体常春”。好心态使他获得了健康的体魄。
《黄帝内经》说:“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我国唐代诗人李贺,从小聪明伶俐,曾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然而,他怀才不遇,20岁时赴考落第,心境十分悲伤。吟诗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酬谢如枯兰。”精神坠入痛苦深渊,27岁时便命归黄泉。
清代名医张培仁在《妙香堂丛话》中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充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善养喜欢神”。所以欲想健康长寿,就要像百岁老人那样有良好心态。
健康亮点二:好习惯
习惯包括衣、食、住、行和日常嗜好及思维方式等,是人们日常行为的综合。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习惯。习惯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好坏之别、美丑之分。从百岁老人生活习惯看,他们都有起居有常,行不妄失的好习惯。长寿老人都能遵守符合养生的作息制度,并重视细节养生,无不良嗜好。曾连续5次在北京春运会上夺取80岁以上年龄组5000米长跑冠军的初日长老人,已93岁高龄,身体结实。他的长寿秘诀是坚持“三定量健身法”,即坚持定时定量的体育活动,坚持定时定量的合理饮食,坚持定时定量的睡眠。多年来,他起居有常,生活规律,从不妄动,把“三定量”作为日常行为准则,老而康健,身心保持着良好状态。
百岁寿星郭养元老人在生活起居上也有规律,多少年来,养成良好习惯。他每天早晨5点钟左右起床,先做自我按摩,然后洗头,再到室外散步半小时,早餐后听听新闻广播,8点钟到公园游玩,10点半进食后,小憩半小时,而后读书写字,午餐后,做做家务之后看报,睡午觉,下午3点外出散步,回来后做些家务,晚饭后休息半小时,自我按摩。埃及麦贞娜非萨·尼格姆老太太,在她135岁生日时,对记者说:“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早晨早起床,晚上不迟于8点钟休息,天天如此。”百岁寿星都是这样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亮点三:睡眠好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重要方面,现代社会人们喜欢过夜生活,晚上睡得很晚,扰乱了正常的生物节律,这对健康是有害的。有的人是“夜猫子”,像已故著名作家路遥,他的工作方式是“早晨从中午开始”,为此他付出了英年早逝的代价。睡眠不仅仅是量的问题,夜晚与白天相等时间睡眠的价值是不同的,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宇宙天体的运行与人体阴阳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顺应自然变化规律的睡眠能起到平衡人体阴阳作用,反之则破坏阴阳平衡。
子午觉是古人睡觉养生法之一,就是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要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夜晚应该在子时(23~1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睡眠状态,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午觉只需在午时(11~13点)休息30分钟到1个小时即可。百岁老人都能按照这种养生法进行睡眠。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4点),机体各器官功能降至很低,中午(12~1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因此,子时和午时睡眠的质量最好,符合天地阴阳规律。相关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有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南美洲厄瓜多尔南部的落维卡斑姆巴村是世界有名的长寿村,这里的村民没有人患心脏病、糖尿病,通常都能活到百岁左右,专家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个村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有良好的睡眠,村民黎明即起,日落而眠,每天睡眠9个小时。我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百岁老人数居世界前列,他们是冬天早睡晚起,夏天是晚睡早起,村民普遍能够按照生物节律作息。
健康亮点四:七分饱
健康长寿老人虽然在饮食习惯上不尽相同,但都符合生理特点和饮食科学。如法国女性吃的食物品种丰富,她们在饮食上有特点,就是吃七分饱,这是她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又如新疆103岁寿星陈冰清老人,她在饮食上只吃大半饱。她说:“饭不能多吃,吃六七成饱就行了,吃多了肚里不舒服。”百岁书法家苏局仙先生说:“饮食上顺其所需,加以节制,对身体极有益处。”
现代人们总体上说吃的偏多,有相当一部分人因长期过量饮食而患病,如果过多的摄取营养物质,不仅加重脏腑的代谢负担,而且超过人体需要的部分还会变成“毒物”,如高血糖、高血脂,对器官有毒害作用而不是营养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饱食,肠胃血液增多大脑供血被迫减少,长期下去还会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大脑早衰。人到老年各器官功能都处于低下状态,所以专家主张60岁以上老人吃六七分饱,对老年及患病的人主张少吃多餐。《本草纲目》云:“饮食不节,杀人倾刻。”《退庵随笔》上说:“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严肃地指出:“长期饱食是用牙齿为自己掘墓。”长寿老人深懂饱食之危害,所以他们从不饮食过量。
健康亮点五:勤活动
百岁老人都爱活动,这是他们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原延安市政协委员青化寺长老吴云青144岁时,腰板硬朗,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有神,牙齿整齐无缺,举止敏捷,健步如飞。他说:“我身体好,不是靠什么仙丹妙方,而是练出来的。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保管你们身体也会健康,就怕不练,不坚持。”吴老从小喜欢练武、习拳,精炼拳术,所以腰板硬朗、身体健康。百岁老人廖富耀生活规律,坚持锻炼,自我按摩。他说:“我的健身方法就是多运动,勤按摩,注重腿功。”有位名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没有一个懒人能长寿。”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整天坐在电脑前、会议室、车子里,活动的时间很少,从而引起颈椎病、腰背痛等职业病发病率大幅上升。长期缺乏必要的体力活动,体内气血的运行就会迟缓而不通畅,人体的排毒管道就会壅滞,体内的代谢产物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蕴积在体内的毒素就会危害人体健康。会出现腰酸背痛、精神萎靡、头昏心悸、倦怠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所以中医理论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的说法。
运动可以使人体气血的运行更加通畅,全身各脏腑器官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从而保持充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运动不仅能健身,而且还能治病。适量运动对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关节炎和背疼、胃溃疡、健忘症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许多人不活动总以没时间为借口,其实运动并不需要很多时间。有位专家说:“每天只要步行25分钟和做下蹲运动5分钟,就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健康亮点六:行善事
大量的调查资料发现:百岁老人都具有行善事的共同特点。
寿星们在为人处事上都能正确待人,正确待事,正确待物。他们都具有“六心”,即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正直之心、宽恕之心、真诚之心、奉献之心,体现了情操高尚、与人为善、心地坦荡的待人处事之道。
孔子说:“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又说:“仁者,爱人。”以此处理人际关系,心无私欲、胸怀坦荡,多吉多利。生活在畅心如意的环境之中,必然有益于身心健康。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缘好的人,心情好,体内能分泌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利于健康长寿。活了111岁南京大学一级教授郑集说:“我有个坚定的信念: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他还说:“心中充满了爱,是养生的主要内容。”他把自己的为人归纳为“五愿”:愿做牛、愿做梯、愿做桥、愿做蚕、愿做烛。并以创作诗话,以自我勉励和警示后人。愿做牛:我愿做一头耕田的牛,一生奔走在犁儿的前头。只要农人有所收获,我纵累死也无怨尤。愿做梯:我愿做一个攀高的梯,人们需要时,我不计报酬,多少人踏在我的肩上登上高峰,我只是为他们的成就,乐在心头。愿做桥:我愿做江河上的桥,使人们到达彼岸不需划挠。虽然也有过河拆桥的负心汉,我也能恕饶。愿做蚕:我愿做一条吐丝的蚕,不到死时吐丝不完。为了人们穿着漂亮,再难我亦不以为难。愿做烛:我愿做一支蜡烛,宁愿燃烧自己。为的是给他人光明,只要是对人类有益,粉身碎骨从不自怜。
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特点。
健康亮点七:常用脑
常用脑,经常注意智力刺激,能让老人的大脑保持活力,这是长寿老人健康的又一大亮点。
现年105岁的周有光先生,经常注意智力刺激。他早年去美国留学,主修经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周老研究语言文字,著有《汉字改革概论》,80岁写书著有《世界文字发展史》,先后出版著作达三十多种,有的已被译成外文。周老100岁后还坚持学习和写作,据说,每年出两本书,每月还写1~2篇稿件。周老如此高龄,智力不衰,思维敏捷。这是他经常用脑,善于用脑的主要原因。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准确。”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讲的一段名言,也是百岁知识分子智力不衰、思维敏捷的缘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并能持之以恒,这不仅能锻炼思维,还能促进健康长寿。大脑生理学家告诉人们,人的整个生命,一切行动和人的衰老过程,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决定的。大脑是主宰和统帅人体的司令部,它有三大功能,负责生理协调、心理协调和智能开发。大脑本身是一个整体运动的网络,大脑之所以能良好地运转,就是依靠脑细胞之间的通畅、正确连接和沟通。从知觉开始(听、看、触、摸),然后由大脑皮层整理各种信息,如感觉、语言、情感、智力等,并作出最终的判断,发出行动命令。从某种意义上讲,注重大脑智力刺激,就是对健康生命的保护。司马迁说过:“精神不用则废,多用则疲,疲则不足,用之则振,振则生,生则足。”因此,老人经常用脑,对健康长寿是非常有益的。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受试者平卧在平板式天秤上,让他思考一个较难的问题。结果发现,天秤就向头部那一端倾斜。其原因就是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大大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这正是百岁老人大脑健康并获得长寿的另一种主因。许多事例表明,信息刺激是大脑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这种外界的信号摄入,以及摄入后引起的记忆联想、思考、表达等,对人体非常有益。只有良性用脑,则越多越好。周有光先生在用脑学习中,还有一大特点,即愉快用脑。他无论是查资料,还是写作,总是让自己处于愉快状态。文革期间他工作的地方是半间简陋小屋,但他很乐观,并写了一首《新陋室铭》,来描写自己乐在简朴生活的每一方寸:“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厨,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愉快用脑能防止大脑损伤,防止心理衰退,对大脑健康和防病延年至关重要。
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常言说:“心态好一切都美好”、“好心态,长寿一法宝。”纵观世界百岁老人,无一不提及良好心态。
101岁老革命家帅孟奇老人就是一位具有良好心态的人。她心底光明,为人正直,心性乐观。虽然历经坎坷,体弱多病,但她坚强自信、从不悲伤,身心没有被摧垮,解放前她曾被国民党关进大牢,受到非人的酷刑;在十年动乱中又惨遭迫害,险些送了性命。每当有人提起这些事,她却乐观的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现在活的很好。”她心胸开阔,从不抱怨。四川省遂宁市老中医赖亚明,从不自寻烦恼,105岁时,身体仍很健康,还为山乡农民诊治疾病。他从不动怒,遇事平心静气,泰然处之,事毕则自行其乐,或与人聊天,或喝一杯清茶,或躺在椅子上哼上一段川剧,或与子孙戏耍,成日乐悠悠的。他认为“人之有生,惟有精神,精神不散,四体常春”。好心态使他获得了健康的体魄。
《黄帝内经》说:“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我国唐代诗人李贺,从小聪明伶俐,曾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然而,他怀才不遇,20岁时赴考落第,心境十分悲伤。吟诗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酬谢如枯兰。”精神坠入痛苦深渊,27岁时便命归黄泉。
清代名医张培仁在《妙香堂丛话》中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充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善养喜欢神”。所以欲想健康长寿,就要像百岁老人那样有良好心态。
健康亮点二:好习惯
习惯包括衣、食、住、行和日常嗜好及思维方式等,是人们日常行为的综合。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习惯。习惯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好坏之别、美丑之分。从百岁老人生活习惯看,他们都有起居有常,行不妄失的好习惯。长寿老人都能遵守符合养生的作息制度,并重视细节养生,无不良嗜好。曾连续5次在北京春运会上夺取80岁以上年龄组5000米长跑冠军的初日长老人,已93岁高龄,身体结实。他的长寿秘诀是坚持“三定量健身法”,即坚持定时定量的体育活动,坚持定时定量的合理饮食,坚持定时定量的睡眠。多年来,他起居有常,生活规律,从不妄动,把“三定量”作为日常行为准则,老而康健,身心保持着良好状态。
百岁寿星郭养元老人在生活起居上也有规律,多少年来,养成良好习惯。他每天早晨5点钟左右起床,先做自我按摩,然后洗头,再到室外散步半小时,早餐后听听新闻广播,8点钟到公园游玩,10点半进食后,小憩半小时,而后读书写字,午餐后,做做家务之后看报,睡午觉,下午3点外出散步,回来后做些家务,晚饭后休息半小时,自我按摩。埃及麦贞娜非萨·尼格姆老太太,在她135岁生日时,对记者说:“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早晨早起床,晚上不迟于8点钟休息,天天如此。”百岁寿星都是这样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亮点三:睡眠好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重要方面,现代社会人们喜欢过夜生活,晚上睡得很晚,扰乱了正常的生物节律,这对健康是有害的。有的人是“夜猫子”,像已故著名作家路遥,他的工作方式是“早晨从中午开始”,为此他付出了英年早逝的代价。睡眠不仅仅是量的问题,夜晚与白天相等时间睡眠的价值是不同的,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宇宙天体的运行与人体阴阳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顺应自然变化规律的睡眠能起到平衡人体阴阳作用,反之则破坏阴阳平衡。
子午觉是古人睡觉养生法之一,就是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要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夜晚应该在子时(23~1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睡眠状态,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午觉只需在午时(11~13点)休息30分钟到1个小时即可。百岁老人都能按照这种养生法进行睡眠。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4点),机体各器官功能降至很低,中午(12~1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因此,子时和午时睡眠的质量最好,符合天地阴阳规律。相关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有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南美洲厄瓜多尔南部的落维卡斑姆巴村是世界有名的长寿村,这里的村民没有人患心脏病、糖尿病,通常都能活到百岁左右,专家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个村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有良好的睡眠,村民黎明即起,日落而眠,每天睡眠9个小时。我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百岁老人数居世界前列,他们是冬天早睡晚起,夏天是晚睡早起,村民普遍能够按照生物节律作息。
健康亮点四:七分饱
健康长寿老人虽然在饮食习惯上不尽相同,但都符合生理特点和饮食科学。如法国女性吃的食物品种丰富,她们在饮食上有特点,就是吃七分饱,这是她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又如新疆103岁寿星陈冰清老人,她在饮食上只吃大半饱。她说:“饭不能多吃,吃六七成饱就行了,吃多了肚里不舒服。”百岁书法家苏局仙先生说:“饮食上顺其所需,加以节制,对身体极有益处。”
现代人们总体上说吃的偏多,有相当一部分人因长期过量饮食而患病,如果过多的摄取营养物质,不仅加重脏腑的代谢负担,而且超过人体需要的部分还会变成“毒物”,如高血糖、高血脂,对器官有毒害作用而不是营养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饱食,肠胃血液增多大脑供血被迫减少,长期下去还会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大脑早衰。人到老年各器官功能都处于低下状态,所以专家主张60岁以上老人吃六七分饱,对老年及患病的人主张少吃多餐。《本草纲目》云:“饮食不节,杀人倾刻。”《退庵随笔》上说:“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严肃地指出:“长期饱食是用牙齿为自己掘墓。”长寿老人深懂饱食之危害,所以他们从不饮食过量。
健康亮点五:勤活动
百岁老人都爱活动,这是他们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原延安市政协委员青化寺长老吴云青144岁时,腰板硬朗,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有神,牙齿整齐无缺,举止敏捷,健步如飞。他说:“我身体好,不是靠什么仙丹妙方,而是练出来的。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保管你们身体也会健康,就怕不练,不坚持。”吴老从小喜欢练武、习拳,精炼拳术,所以腰板硬朗、身体健康。百岁老人廖富耀生活规律,坚持锻炼,自我按摩。他说:“我的健身方法就是多运动,勤按摩,注重腿功。”有位名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没有一个懒人能长寿。”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整天坐在电脑前、会议室、车子里,活动的时间很少,从而引起颈椎病、腰背痛等职业病发病率大幅上升。长期缺乏必要的体力活动,体内气血的运行就会迟缓而不通畅,人体的排毒管道就会壅滞,体内的代谢产物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蕴积在体内的毒素就会危害人体健康。会出现腰酸背痛、精神萎靡、头昏心悸、倦怠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所以中医理论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的说法。
运动可以使人体气血的运行更加通畅,全身各脏腑器官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从而保持充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运动不仅能健身,而且还能治病。适量运动对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关节炎和背疼、胃溃疡、健忘症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许多人不活动总以没时间为借口,其实运动并不需要很多时间。有位专家说:“每天只要步行25分钟和做下蹲运动5分钟,就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健康亮点六:行善事
大量的调查资料发现:百岁老人都具有行善事的共同特点。
寿星们在为人处事上都能正确待人,正确待事,正确待物。他们都具有“六心”,即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正直之心、宽恕之心、真诚之心、奉献之心,体现了情操高尚、与人为善、心地坦荡的待人处事之道。
孔子说:“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又说:“仁者,爱人。”以此处理人际关系,心无私欲、胸怀坦荡,多吉多利。生活在畅心如意的环境之中,必然有益于身心健康。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缘好的人,心情好,体内能分泌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利于健康长寿。活了111岁南京大学一级教授郑集说:“我有个坚定的信念: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他还说:“心中充满了爱,是养生的主要内容。”他把自己的为人归纳为“五愿”:愿做牛、愿做梯、愿做桥、愿做蚕、愿做烛。并以创作诗话,以自我勉励和警示后人。愿做牛:我愿做一头耕田的牛,一生奔走在犁儿的前头。只要农人有所收获,我纵累死也无怨尤。愿做梯:我愿做一个攀高的梯,人们需要时,我不计报酬,多少人踏在我的肩上登上高峰,我只是为他们的成就,乐在心头。愿做桥:我愿做江河上的桥,使人们到达彼岸不需划挠。虽然也有过河拆桥的负心汉,我也能恕饶。愿做蚕:我愿做一条吐丝的蚕,不到死时吐丝不完。为了人们穿着漂亮,再难我亦不以为难。愿做烛:我愿做一支蜡烛,宁愿燃烧自己。为的是给他人光明,只要是对人类有益,粉身碎骨从不自怜。
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特点。
健康亮点七:常用脑
常用脑,经常注意智力刺激,能让老人的大脑保持活力,这是长寿老人健康的又一大亮点。
现年105岁的周有光先生,经常注意智力刺激。他早年去美国留学,主修经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周老研究语言文字,著有《汉字改革概论》,80岁写书著有《世界文字发展史》,先后出版著作达三十多种,有的已被译成外文。周老100岁后还坚持学习和写作,据说,每年出两本书,每月还写1~2篇稿件。周老如此高龄,智力不衰,思维敏捷。这是他经常用脑,善于用脑的主要原因。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准确。”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讲的一段名言,也是百岁知识分子智力不衰、思维敏捷的缘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并能持之以恒,这不仅能锻炼思维,还能促进健康长寿。大脑生理学家告诉人们,人的整个生命,一切行动和人的衰老过程,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决定的。大脑是主宰和统帅人体的司令部,它有三大功能,负责生理协调、心理协调和智能开发。大脑本身是一个整体运动的网络,大脑之所以能良好地运转,就是依靠脑细胞之间的通畅、正确连接和沟通。从知觉开始(听、看、触、摸),然后由大脑皮层整理各种信息,如感觉、语言、情感、智力等,并作出最终的判断,发出行动命令。从某种意义上讲,注重大脑智力刺激,就是对健康生命的保护。司马迁说过:“精神不用则废,多用则疲,疲则不足,用之则振,振则生,生则足。”因此,老人经常用脑,对健康长寿是非常有益的。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受试者平卧在平板式天秤上,让他思考一个较难的问题。结果发现,天秤就向头部那一端倾斜。其原因就是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大大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这正是百岁老人大脑健康并获得长寿的另一种主因。许多事例表明,信息刺激是大脑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这种外界的信号摄入,以及摄入后引起的记忆联想、思考、表达等,对人体非常有益。只有良性用脑,则越多越好。周有光先生在用脑学习中,还有一大特点,即愉快用脑。他无论是查资料,还是写作,总是让自己处于愉快状态。文革期间他工作的地方是半间简陋小屋,但他很乐观,并写了一首《新陋室铭》,来描写自己乐在简朴生活的每一方寸:“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厨,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愉快用脑能防止大脑损伤,防止心理衰退,对大脑健康和防病延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