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食管癌放射治疗后死亡的尸检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dent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放射治疗后食管癌的死亡原因,提高对非肿瘤性穿孔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行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死亡并有完整尸检资料病例32例。一程放射治疗26例,二程放射治疗6例。放射治疗总剂量6~200?Gy。结果 局部无癌占28.1%,肿瘤残存占71.9%。总剂量 41~59、60~80?Gy 局部无癌分别占5/9、3/9,肿瘤残存分别占13.0%、47.8%。单次剂量<180、 180~210 、>210 ?cGy 无肿瘤残存分别占2/9、3/9、4/9,肿瘤残存分别占52.2%、39.1%、8.7%。穿孔周围组织中有大量的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脓腔的形成及纤维素的段裂。淋巴结转移占46.9%。 上段食管癌隔下淋巴结转移占50.0%,下段食管癌隔下淋巴结转移占12.5%。全身脏器转移率为37.5%。以穿孔死亡为主要原因占75.0%,其中无肿瘤穿孔死亡占33.3%,以食管主动脉瘘为主占62.5%。全组无5年生存。1、3年生存率分别为15.6%(5/32)、3.1%(1/32)。结论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以局部复发造成的食管穿孔死亡为主,但要警惕有一部分病例,因局部无癌造成非癌性穿孔死亡。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观察一种新的核苷酸类似物(E)-(2’)-脱氧-氟亚甲基胞苷(FMdC)在体外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在结肠癌(WiDr)和宫颈癌(C33-A和C4-I)细胞系进行克隆形成试验。常规照射剂量2?Gy时的放射增敏比(SERSF2)定义为2?Gy时对照组存活份数(SF)和药物处理组SF之比。结果 FMdC增加WiDr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并呈时间依赖关系。照射前用30?nmol/L FMdC处理Wi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