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稀缺
毕业季口号:“找工作,就那么样找着呗,肯定不会没有工作。”
男生人数:7人
毕业去向:1人保研武汉大学;2人考取公务员;2人进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1人进入强生;1人进入天津某盐场。
在武汉大学文学院这个大家庭,男少女多各班皆如此。在学习成绩上,男生也比不过女生,每一年的保研人数都是女生压倒男生。人数少,成绩又不如女生,文学院男生有点被“边缘化”。即便谈到文艺青年爱游戏笔墨的秉性,有的女生也强调:“这个特点更偏向于女生,男生中倒有一两个文艺青年,但比不得女文艺范儿的几率大。”
虽被排斥出文艺青年之列,这却挡不住求职中男生在文学院中的优势地位:因为稀缺,每年的招聘季,常有国企来文学院要人,有的直接说:“我们只要男生。”有了武汉大学的金字招牌和性别上的优势,加上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可谓万金油,他们握着一根笔杆子,带着一张嘴皮子,凡是需要文字的地方,常有他们的身影。所以,文学院男生到了大四,却都不急于求职,他们各自都打定主意首先保研考研,次考公务员,再不济就进国企,反正是不愁没有去处。
考研、考公务员、应聘国企,王宁每一个都参加过,最终,他选择了在武汉当公务员。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王宁下定决心考研,“我应该继续读书。”表面上,考研是为了将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王宁的内心深处却舍不得离开校园,“呆在学校里舒服,上了班就累了,社会上不免勾心斗角。”在男生中,有这样想法的并不止王宁一个人,“除了年龄大一点、家庭条件不好的选择找工作外,其他的男生都首选保研、考研。”王宁所在班级的7名男生,除一人保研本校本专业外,有3名男生选择了考研,并都跨专业考研,“我们真的读不下去中文了。”就这样,王宁选报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从大三暑假放假的那一天起,他就加入了考研大军。
为此,他放弃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实习机会。大三下学期,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来文学院招实习生,王宁的两名男同学报了名,“结果,他们都留下来了。文学院的男生只要是参加实习的,都有留下来的机会。”这些主动来文学院招聘的国企,就是男生心目中不愁工作的底线,“它们也算大国企,男生们都不怕找不到工作。”男生还给企业进行了等级分类,“央企、效益好的大国企、世界500强外企和银行是好去处。”当然,能进这样的企业也颇难。
“想找到工作不难,想找到好工作不容易。”这是王宁等男生的求职季写照,“只有一个男生干着急。”王宁所说的男生与他同住一个宿舍,自从上了大四,这哥们儿就发愁,“他每天都找招聘信息、参加应聘,晚上吐槽今天又有多少人参加了应聘,他压力山大啊。”刚开始,王宁和其他舍友还劝这哥们儿,“一两个星期后,我们也不劝了。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没多大自信,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
考研、公务员考试和找工作,王宁的毕业季一波三折。当他接到公务员面试通知的当天,他得知了自己考研落榜。也许是受到考研落榜的影响,王宁的面试自我感觉不好,他开始奔走于各大招聘会,“找工作,就那么样找着呗,肯定不会没有工作。”当他被葛洲坝集团某企业录取的同时,他得知了湖北省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的信息。最终,王宁留在了武汉当一名公务员。
女文艺
毕业季口号:“不会为了一份工作而委屈了自个儿。”
女生人数:31人
毕业去向:1人保研中国人民大学;6人保研武汉大学;1人考研中山大学 ;1人考研复旦大学;1人考研北京师范大学;2人申请香港的大学读研;2人申请美国的大学读研;2人考取公务员;1人进入北京某出版社当编辑;1人进入杭州某研究中心当编辑;1人进入武汉某培训公司当老师……
易珍所在的宿舍4名女生,全都在读研,其中1人保研中国人民大学,2人保研武汉大学,还有1人前往美国继续深造。谈到招聘市场上文学院男生“稀缺”的现象,易珍认为其实只有重工业企业更需要男生,“重工业的活儿苦,男生有优势。但是,其他的企业招聘,女生就没有短板。”男生的优势在易珍看来,也是劣势,毕竟把应聘方向仅限于重工业,前途未免单调。
至于文学院女生的整体求职情况,易珍首先强调女生找工作也没有压力。在她看来,文学院的女生思维能力强,文字功底绝对是强项,“文学院的男生也有些是文艺青年,但没有女生的比例大。”在她所在班的文艺女青年中,有的偏文,有的偏艺,她们找工作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文艺范儿”——为了爱而读研、为了当老师立志成女博士、为了心中的设计放弃北京的offer、为了话剧梦想选择美国……她们不会为了一份工作而委屈了自己,这绝对不符合“文艺范儿”的思维模式。
北京女孩吴国涵一进大学,同学们都预测她毕业后十有八九会出国。这个女生热衷于话剧,她带领下的话剧社不仅红遍武大,更是凭借强劲的实力登上武汉各大剧院进行商演。在表演《我的母亲是条大马哈鱼》中,她以母亲的角色,为观众独舞震慑了全场。“在话剧上,她可称得上是奇才或怪才。”同学们这样评价她。吴国涵的出国目的也非常朴素:提升话剧表演水平,学有所成后回国,立志话剧事业发展。
在易珍看来,吴国涵的文艺偏向于“文”,是文学院女生文艺范儿的代表。然而,还有极少楼的文艺范儿偏“艺”,她们比偏“文”的文艺范儿更自我、更有个性。女生A就是易珍的崇拜对象。
女生A酷爱设计,擅长Logo、网页等设计,个性十足,“她要是不理人,你喊到她脸上也不理你。”在设计圈,女生A也有点小名气,毕业季一到就有朋友把她推荐给了北京的一家设计公司。她跑到北京实习了一阵子,轻松拿到了月薪7000元的offer,“但是,她根本没有犹豫就拒绝对方了。”原来,女生A不喜欢这家设计公司的企业文化,她是一个偏欧美文化的设计范儿,而她说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不符合她的气质。女生A是绝不缺工作的那种人,最终她选择了去浙江搞设计。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毕业季口号:“找工作,就那么样找着呗,肯定不会没有工作。”
男生人数:7人
毕业去向:1人保研武汉大学;2人考取公务员;2人进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1人进入强生;1人进入天津某盐场。
在武汉大学文学院这个大家庭,男少女多各班皆如此。在学习成绩上,男生也比不过女生,每一年的保研人数都是女生压倒男生。人数少,成绩又不如女生,文学院男生有点被“边缘化”。即便谈到文艺青年爱游戏笔墨的秉性,有的女生也强调:“这个特点更偏向于女生,男生中倒有一两个文艺青年,但比不得女文艺范儿的几率大。”
虽被排斥出文艺青年之列,这却挡不住求职中男生在文学院中的优势地位:因为稀缺,每年的招聘季,常有国企来文学院要人,有的直接说:“我们只要男生。”有了武汉大学的金字招牌和性别上的优势,加上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可谓万金油,他们握着一根笔杆子,带着一张嘴皮子,凡是需要文字的地方,常有他们的身影。所以,文学院男生到了大四,却都不急于求职,他们各自都打定主意首先保研考研,次考公务员,再不济就进国企,反正是不愁没有去处。
考研、考公务员、应聘国企,王宁每一个都参加过,最终,他选择了在武汉当公务员。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王宁下定决心考研,“我应该继续读书。”表面上,考研是为了将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王宁的内心深处却舍不得离开校园,“呆在学校里舒服,上了班就累了,社会上不免勾心斗角。”在男生中,有这样想法的并不止王宁一个人,“除了年龄大一点、家庭条件不好的选择找工作外,其他的男生都首选保研、考研。”王宁所在班级的7名男生,除一人保研本校本专业外,有3名男生选择了考研,并都跨专业考研,“我们真的读不下去中文了。”就这样,王宁选报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从大三暑假放假的那一天起,他就加入了考研大军。
为此,他放弃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实习机会。大三下学期,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来文学院招实习生,王宁的两名男同学报了名,“结果,他们都留下来了。文学院的男生只要是参加实习的,都有留下来的机会。”这些主动来文学院招聘的国企,就是男生心目中不愁工作的底线,“它们也算大国企,男生们都不怕找不到工作。”男生还给企业进行了等级分类,“央企、效益好的大国企、世界500强外企和银行是好去处。”当然,能进这样的企业也颇难。
“想找到工作不难,想找到好工作不容易。”这是王宁等男生的求职季写照,“只有一个男生干着急。”王宁所说的男生与他同住一个宿舍,自从上了大四,这哥们儿就发愁,“他每天都找招聘信息、参加应聘,晚上吐槽今天又有多少人参加了应聘,他压力山大啊。”刚开始,王宁和其他舍友还劝这哥们儿,“一两个星期后,我们也不劝了。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没多大自信,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
考研、公务员考试和找工作,王宁的毕业季一波三折。当他接到公务员面试通知的当天,他得知了自己考研落榜。也许是受到考研落榜的影响,王宁的面试自我感觉不好,他开始奔走于各大招聘会,“找工作,就那么样找着呗,肯定不会没有工作。”当他被葛洲坝集团某企业录取的同时,他得知了湖北省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的信息。最终,王宁留在了武汉当一名公务员。
女文艺
毕业季口号:“不会为了一份工作而委屈了自个儿。”
女生人数:31人
毕业去向:1人保研中国人民大学;6人保研武汉大学;1人考研中山大学 ;1人考研复旦大学;1人考研北京师范大学;2人申请香港的大学读研;2人申请美国的大学读研;2人考取公务员;1人进入北京某出版社当编辑;1人进入杭州某研究中心当编辑;1人进入武汉某培训公司当老师……
易珍所在的宿舍4名女生,全都在读研,其中1人保研中国人民大学,2人保研武汉大学,还有1人前往美国继续深造。谈到招聘市场上文学院男生“稀缺”的现象,易珍认为其实只有重工业企业更需要男生,“重工业的活儿苦,男生有优势。但是,其他的企业招聘,女生就没有短板。”男生的优势在易珍看来,也是劣势,毕竟把应聘方向仅限于重工业,前途未免单调。
至于文学院女生的整体求职情况,易珍首先强调女生找工作也没有压力。在她看来,文学院的女生思维能力强,文字功底绝对是强项,“文学院的男生也有些是文艺青年,但没有女生的比例大。”在她所在班的文艺女青年中,有的偏文,有的偏艺,她们找工作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文艺范儿”——为了爱而读研、为了当老师立志成女博士、为了心中的设计放弃北京的offer、为了话剧梦想选择美国……她们不会为了一份工作而委屈了自己,这绝对不符合“文艺范儿”的思维模式。
北京女孩吴国涵一进大学,同学们都预测她毕业后十有八九会出国。这个女生热衷于话剧,她带领下的话剧社不仅红遍武大,更是凭借强劲的实力登上武汉各大剧院进行商演。在表演《我的母亲是条大马哈鱼》中,她以母亲的角色,为观众独舞震慑了全场。“在话剧上,她可称得上是奇才或怪才。”同学们这样评价她。吴国涵的出国目的也非常朴素:提升话剧表演水平,学有所成后回国,立志话剧事业发展。
在易珍看来,吴国涵的文艺偏向于“文”,是文学院女生文艺范儿的代表。然而,还有极少楼的文艺范儿偏“艺”,她们比偏“文”的文艺范儿更自我、更有个性。女生A就是易珍的崇拜对象。
女生A酷爱设计,擅长Logo、网页等设计,个性十足,“她要是不理人,你喊到她脸上也不理你。”在设计圈,女生A也有点小名气,毕业季一到就有朋友把她推荐给了北京的一家设计公司。她跑到北京实习了一阵子,轻松拿到了月薪7000元的offer,“但是,她根本没有犹豫就拒绝对方了。”原来,女生A不喜欢这家设计公司的企业文化,她是一个偏欧美文化的设计范儿,而她说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不符合她的气质。女生A是绝不缺工作的那种人,最终她选择了去浙江搞设计。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