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对学生学习时的思维状况认真分析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如何展开提前进行的思考与设计。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实际的课堂也确实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艺术应对。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
一、预设先行,为生成起航
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教师必须要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的对象Sz本,才能有把握地进行课堂生成。
1 预定教学目标
教材是大纲或标准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此,预定教学目标时,不再是只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适应未来发展的各种能力和方法。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生成资源,可能还会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
2 预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预设,只有很好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包括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其次,要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明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再次,要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需要的生活经验。最后,要了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与学习习惯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3 预设教学素材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二、不拘预设,与生成同行
如果说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活性的实施方案,为动态生成导航指路。
1 课堂动态,扩展生成
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回答,都能成为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心中有案,心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设计的练习是请学生计算8道相关的计算题:90-7336-2881-7555-654-4597-5777-7064-14,学生计算完毕,请学生观察,哪几道是比较特殊的?生答:“不退位减,其余5道是退位减法。”有一位学生却举手说:“老师,我认为比较特殊的应该是54-45这一题。”老师感到奇怪追问:“为什么?”该生说:“这道题的两个两位数有点特殊,它们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了位置,且它们的差是9。”这正是一个让学生发现此类题目计算规律的好时机。于是老师马上放弃了原来的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维改变了教学思路,学生通过举例,很快发现只有相差是1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得数是9。由此看出,我们教师不受缚于教案,要善于抓住并很好地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
2 整合预设,机智生成
课前教师的思维主要表现为分析性。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这时,教师的思维更多地表现为整合性。
如:教学2/9和1/4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静态预设)学生进行观察,以学习过的分母相同时和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的方法,进行铺垫,寻找通分比较大小的方法。
(动态生成)学生认真观察,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1.利用学具把两个圆进行平均分,把两个分数所占部分涂上颜色,再把两个圆重叠,可以看出1/4>2/9.2.如果只看这两个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1/4=1×2/4×2=2/8/2/8>2/9,所以1/4>2/9两个分数就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了。1/4变成9/36,把2/9变成8/36,9/36>8/36,所以1/4>2/94、让1/4和2/9交叉相乘,1×9=9,2×4=8,9>8,所以1/4>2/9。
学生讲解:1/4和2/9通分后是要变成分母相同的,所以我们只要比较这两个数的分子就行了。1/4通分母后的分子是1×9,2/9通分母后的分子是2×4,所以交叉相乘就行了。
显然,教师课前的预设只考虑了学生课前的知识准备,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已初步形成,如果教师还机械地将学生纳入预设轨道,那么学生燃烧的激情将会熄灭。教师主动把所教知识灵活变化,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使动态生成的资源达到共享的效果。
总之,预设与生成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一、预设先行,为生成起航
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教师必须要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的对象Sz本,才能有把握地进行课堂生成。
1 预定教学目标
教材是大纲或标准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此,预定教学目标时,不再是只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适应未来发展的各种能力和方法。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生成资源,可能还会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
2 预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预设,只有很好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包括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其次,要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明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再次,要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需要的生活经验。最后,要了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与学习习惯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3 预设教学素材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二、不拘预设,与生成同行
如果说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活性的实施方案,为动态生成导航指路。
1 课堂动态,扩展生成
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回答,都能成为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心中有案,心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设计的练习是请学生计算8道相关的计算题:90-7336-2881-7555-654-4597-5777-7064-14,学生计算完毕,请学生观察,哪几道是比较特殊的?生答:“不退位减,其余5道是退位减法。”有一位学生却举手说:“老师,我认为比较特殊的应该是54-45这一题。”老师感到奇怪追问:“为什么?”该生说:“这道题的两个两位数有点特殊,它们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了位置,且它们的差是9。”这正是一个让学生发现此类题目计算规律的好时机。于是老师马上放弃了原来的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维改变了教学思路,学生通过举例,很快发现只有相差是1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得数是9。由此看出,我们教师不受缚于教案,要善于抓住并很好地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
2 整合预设,机智生成
课前教师的思维主要表现为分析性。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这时,教师的思维更多地表现为整合性。
如:教学2/9和1/4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静态预设)学生进行观察,以学习过的分母相同时和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的方法,进行铺垫,寻找通分比较大小的方法。
(动态生成)学生认真观察,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1.利用学具把两个圆进行平均分,把两个分数所占部分涂上颜色,再把两个圆重叠,可以看出1/4>2/9.2.如果只看这两个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1/4=1×2/4×2=2/8/2/8>2/9,所以1/4>2/9两个分数就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了。1/4变成9/36,把2/9变成8/36,9/36>8/36,所以1/4>2/94、让1/4和2/9交叉相乘,1×9=9,2×4=8,9>8,所以1/4>2/9。
学生讲解:1/4和2/9通分后是要变成分母相同的,所以我们只要比较这两个数的分子就行了。1/4通分母后的分子是1×9,2/9通分母后的分子是2×4,所以交叉相乘就行了。
显然,教师课前的预设只考虑了学生课前的知识准备,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已初步形成,如果教师还机械地将学生纳入预设轨道,那么学生燃烧的激情将会熄灭。教师主动把所教知识灵活变化,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使动态生成的资源达到共享的效果。
总之,预设与生成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