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实现公路工程的预期使用寿命和功能,各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加强对公路养护的管理工作,但与当前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公路事业发展需要。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公路养护 工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5-0043-01
一、公路养护的基本要求
公路养护是指通过管理数据库和相关途径,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最经济的方式确保路面平整、畅通,各种设施完好,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使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高机动性的要求。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坚持日常保养,及时修复,经常保持公路完好、畅通、整洁、美观,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公路的养护是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交通的增大,使用性能会逐渐衰减,并出现病害。为保证公路快速、畅通、安全舒适、景观、环保、经济的使用功能;保持公路的原设计状态,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和措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长期性、预防性、高质量的养护维修。其目的是能够经常保证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如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挡土墙、防护坡、绿化以及护栏、照明、标志、监控设施等处于完好状态。
二、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2.1 养护实施的强制性
由于我国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保证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的生命威胁。因此,公路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2 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2.3 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由于公路建设标准高、养护范围广、材料选用较精、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施工程序复杂,且保护措施较全、现代化设施较多等原因,使公路养护管理的成本要比一般公路高。公路的养护投入换来的是道路及设施的长久完好,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通行费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回报。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2.4 公路养护管理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三、公路养护措施
做好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工作是每个养路工人的职责,怎才能做好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工作,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3.1 路面病害及产生的原因
公路路面在车辆行驶的作用下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很多病害,最常见的有坑槽、车辙、波浪、松散、沉陷、啃边、翻浆等几种。路面坑槽和车辙是各个季节中路面常出现的现象,原因是平时养护不够或路面铺筑时操作质量不好,经过行车碾压发生变形。这两种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按工序处理。路面波浪是由于路面铺筑质量不好,养护不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有规则的起伏,形似“搓板”,不但影响车速,而且加快车辆损坏,结构厚度过薄,路面材料颗粒偏细,黏结料不足,施工时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等情况都容易产生。路面松散在天气干旱时发生,主要是由于铺筑路面时黏土料含量少,塑性指数低,材料拌和与分布不均匀,碾压不实,或平时养护工作做得不够造成的。此外,冰冻翻浆,经过车碾压,路面隆起开裂也将形成松散。沉陷是路基本身强度不足引起的,当大型车辆行驶到路面上,如其强度不足就会出现坑槽,车辙既深且多,或破坏面积很大且深达基层,或路面沉陷过剧,出现路基翻浆严重等情况,须进行局部或整段大修。根治病害的办法必须做到经常保持路面平整、坚实、整洁,对路面本身的变形,要事前做好预防、及时修理,使路面没有破损裂纹,提高路面质量。
3.1.1 延长使用年限,一般常做以下工作:
(1)经常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消除路面上的碎石、砖块、垃圾、粪便等杂物。
(2)路面出现坑槽、裂纹、啃边应及时进行养护、修补,路面损坏严重时应进行被强罩面或翻修。
(3)边坡遇雨水冲刷坍塌时要进行及时培土和维修。
(4)路肩经车辆碾压和牲畜踩踏出现下沉时要及时进行填土,保持油路不啃边。
(5)有边沟的路段要保持边沟清洁,以便畅通。
3.2 对路面翻浆的处置
当路面出现翻浆时采取的根治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换土法,一种是“打砂桩”。
(1)换土法。公路路基由于常年受路边耕地水的侵蚀,每年春季出现路基翻浆造成路面破损,随时间推移,翻浆越来越严重,导致阻车、滞留车辆,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尽快恢复路况,可采取“换土法”来处治该路段翻浆的路基。具体施工方法是:为了不影响行车,先开挖半边路基,一直挖到路基土底层约1.5m深,将翻浆土全部挖除,最底层50cm厚采用5cm以下粒径的天然砂砾分层填筑夯实,中间50cm用粒径次之的天然砂砾分层填筑夯实,最上一层50cm厚用75%的天然砂砾与25%的黏土掺配拌匀分层填筑夯实,在其上可做沥青路面。
(2)打砂桩。其具体做法:在路面纵横每2m挖一直径为50cm、深1m的坑,为便于行车,采用半边施工,在坑内80cm厚分层填筑天然砂砾并夯实,上面20cm采用符合做级配层的天然砂砾80%掺配20%黏土,拌匀填筑夯实,在其上可直接做沥青路面。
3.3 对路面坑槽、松散、破裂、啃边等病害的处理
可挖去路面的损坏部分,将路基下部垫入砾石、洒水、夯实后,洒上冷底子油,将钳缝处刷入沥青,将沥青料拌和好后进行修补碾压密实,一般分为两层,下部为0.5~2.5cm沥青,拌合料厚度2.5~3cm。上部为中粗砂0.5cm,绿豆砂拌合料厚为0.5~0.8cm。通过修补、碾压成形即可通车。
3.4 对公路要进行不定期的养护
保证桥涵畅通,无杂草,发现桥涵损坏时要及时上报主管单位进行维修,阻断通车时要设好安全标记,以防发生交通事故,每年对公里碑、路缘石、桥栏杆要进行两次粉刷,对损坏和缺少的标志牌要进行补齐和更换,保证有明显、醒目的公路标志。
四、结束语
了解并正确评价养护对象状况及服务水平,及时安排日常养护、专项养护及大修,保证公路良好行车环境。一般来说,在公路投入使用后,由于建设期的种种原因,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出现诸如道路排水、边坡防护、通道设置、标牌处置、建筑物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后期的养护维修加以弥补,并逐步形成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因此,提前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治理出现的损坏,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关键词]公路养护 工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5-0043-01
一、公路养护的基本要求
公路养护是指通过管理数据库和相关途径,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最经济的方式确保路面平整、畅通,各种设施完好,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使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高机动性的要求。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坚持日常保养,及时修复,经常保持公路完好、畅通、整洁、美观,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公路的养护是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交通的增大,使用性能会逐渐衰减,并出现病害。为保证公路快速、畅通、安全舒适、景观、环保、经济的使用功能;保持公路的原设计状态,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和措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长期性、预防性、高质量的养护维修。其目的是能够经常保证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如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挡土墙、防护坡、绿化以及护栏、照明、标志、监控设施等处于完好状态。
二、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2.1 养护实施的强制性
由于我国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保证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的生命威胁。因此,公路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2 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2.3 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由于公路建设标准高、养护范围广、材料选用较精、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施工程序复杂,且保护措施较全、现代化设施较多等原因,使公路养护管理的成本要比一般公路高。公路的养护投入换来的是道路及设施的长久完好,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通行费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回报。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2.4 公路养护管理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三、公路养护措施
做好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工作是每个养路工人的职责,怎才能做好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工作,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3.1 路面病害及产生的原因
公路路面在车辆行驶的作用下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很多病害,最常见的有坑槽、车辙、波浪、松散、沉陷、啃边、翻浆等几种。路面坑槽和车辙是各个季节中路面常出现的现象,原因是平时养护不够或路面铺筑时操作质量不好,经过行车碾压发生变形。这两种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按工序处理。路面波浪是由于路面铺筑质量不好,养护不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有规则的起伏,形似“搓板”,不但影响车速,而且加快车辆损坏,结构厚度过薄,路面材料颗粒偏细,黏结料不足,施工时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等情况都容易产生。路面松散在天气干旱时发生,主要是由于铺筑路面时黏土料含量少,塑性指数低,材料拌和与分布不均匀,碾压不实,或平时养护工作做得不够造成的。此外,冰冻翻浆,经过车碾压,路面隆起开裂也将形成松散。沉陷是路基本身强度不足引起的,当大型车辆行驶到路面上,如其强度不足就会出现坑槽,车辙既深且多,或破坏面积很大且深达基层,或路面沉陷过剧,出现路基翻浆严重等情况,须进行局部或整段大修。根治病害的办法必须做到经常保持路面平整、坚实、整洁,对路面本身的变形,要事前做好预防、及时修理,使路面没有破损裂纹,提高路面质量。
3.1.1 延长使用年限,一般常做以下工作:
(1)经常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消除路面上的碎石、砖块、垃圾、粪便等杂物。
(2)路面出现坑槽、裂纹、啃边应及时进行养护、修补,路面损坏严重时应进行被强罩面或翻修。
(3)边坡遇雨水冲刷坍塌时要进行及时培土和维修。
(4)路肩经车辆碾压和牲畜踩踏出现下沉时要及时进行填土,保持油路不啃边。
(5)有边沟的路段要保持边沟清洁,以便畅通。
3.2 对路面翻浆的处置
当路面出现翻浆时采取的根治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换土法,一种是“打砂桩”。
(1)换土法。公路路基由于常年受路边耕地水的侵蚀,每年春季出现路基翻浆造成路面破损,随时间推移,翻浆越来越严重,导致阻车、滞留车辆,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尽快恢复路况,可采取“换土法”来处治该路段翻浆的路基。具体施工方法是:为了不影响行车,先开挖半边路基,一直挖到路基土底层约1.5m深,将翻浆土全部挖除,最底层50cm厚采用5cm以下粒径的天然砂砾分层填筑夯实,中间50cm用粒径次之的天然砂砾分层填筑夯实,最上一层50cm厚用75%的天然砂砾与25%的黏土掺配拌匀分层填筑夯实,在其上可做沥青路面。
(2)打砂桩。其具体做法:在路面纵横每2m挖一直径为50cm、深1m的坑,为便于行车,采用半边施工,在坑内80cm厚分层填筑天然砂砾并夯实,上面20cm采用符合做级配层的天然砂砾80%掺配20%黏土,拌匀填筑夯实,在其上可直接做沥青路面。
3.3 对路面坑槽、松散、破裂、啃边等病害的处理
可挖去路面的损坏部分,将路基下部垫入砾石、洒水、夯实后,洒上冷底子油,将钳缝处刷入沥青,将沥青料拌和好后进行修补碾压密实,一般分为两层,下部为0.5~2.5cm沥青,拌合料厚度2.5~3cm。上部为中粗砂0.5cm,绿豆砂拌合料厚为0.5~0.8cm。通过修补、碾压成形即可通车。
3.4 对公路要进行不定期的养护
保证桥涵畅通,无杂草,发现桥涵损坏时要及时上报主管单位进行维修,阻断通车时要设好安全标记,以防发生交通事故,每年对公里碑、路缘石、桥栏杆要进行两次粉刷,对损坏和缺少的标志牌要进行补齐和更换,保证有明显、醒目的公路标志。
四、结束语
了解并正确评价养护对象状况及服务水平,及时安排日常养护、专项养护及大修,保证公路良好行车环境。一般来说,在公路投入使用后,由于建设期的种种原因,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出现诸如道路排水、边坡防护、通道设置、标牌处置、建筑物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后期的养护维修加以弥补,并逐步形成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因此,提前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治理出现的损坏,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