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感受 工匠的精神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chuanhe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籍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最早开设的课程名称为书籍装帧设计,一般以在二维平面中的书籍装潢和工艺物化的层面上来教学,涉及包装装潢、印刷工艺、纸张材质、编辑出版等内容。中国书籍设计大家吕敬人先生提出:“书籍设计是编辑设计、编排设计和装帧设计三个层面的工作,三者缺一不可,是令书籍载体兼具时间与空间、造型与神态、动与静的信息构筑艺术。”由此催化了书籍装帧设计进阶为书籍设计,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发展也随即发生变化,创新加入了书籍编辑设计的概念与学习,并在原先已有的装帧设计学习中注入“工匠精神”,这对于书籍设计人才的培养无疑是立竿见影,对于书籍的传播与发展更是行之有效。
  关键词:书籍设计;编辑设计;工匠精神;革新与优化
  1 书籍设计课程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最早开设关于书籍的设计课程为书籍装帧设计,涉及包装装潢、印刷工艺、紙张材质、编辑与出版等内容。“装帧”一词早在20多年前日本设计界就已经开始反思,在《日本现代设计事典》1989年增补改订版中对“装帧”“图书设计”“BOOK DESIGN”分别进行了表述,但这一概念并未被出版界或同行认同。在信息、图文时代的今天,书籍设计不应停留在装潢层面,更应重视内容的视觉传达规律和书籍整体架构的阅读思考。对此,视觉传达设计由平面设计优化而更名,促使书籍装帧设计进阶为书籍设计,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发展也随即革新。
  2 书籍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
  中国书籍设计大家吕敬人先生提出:“书籍设计是编辑设计、编排设计和装帧设计三个层面的工作,三者缺一不可,是令书籍载体兼具时间与空间、造型与神态、动与静的信息构筑艺术。”与以往书籍装帧概念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入了一个新概念——编辑设计。编辑设计要求设计者如电影导演般,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注入对信息的逻辑分辨和组织一个整体内容传达的视觉化结构系统,要求设计语言元素贯穿于文本信息传达的始终,在层次、节奏、时间和空间上有一个把控。编辑设计就是将已经有的东西以视觉传达的角度进行重新编排的作业,并注入一种秩序的存在,同时添加对这个事物的看法,完成逻辑思维和视觉审美相结合的理性创作活动。而编排设计与装帧设计,则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设置的版式设计课程、书籍装帧的内容基本一致。
  美术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的概念转换,其教学内容发生了革新与优化,体现如下:
  2.1 “超前”的编辑参与
  书籍设计课程不是单一的个体呈现,也不是纯粹的平面视觉,其兼具互动性、时间性与多重性,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把书籍作品理解成一种集各复杂要素为内容的综合体。以往的书籍多是由作者写完文字,经由编辑润饰处理(这一步也可由作者完成),再移交到设计师手中展开设计,如此一来,设计师很多情况下未能完全通识和理解文本内容,设计成品也较难与书籍内容高度统一。大部分书籍作者并不希望把文本内容直接照搬到书籍中,而是应把开本、页数、图像、阅读顺序等因素一并纳入创作中,使一本纸质书的视觉和物理形态完全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这一课程更名,根本变化即是把传统意义上的“装帧”概念进阶为书籍整体设计。编辑设计是一本书成形前的第一步,直接导致了后面的结果,无论文本内容与书籍设计是否出自一人之手,书籍设计的形式与文本内容均要做到高度统一。在汉语词典中,“编”字有一种陈述为按照一定的条理或顺序组织或排列,而“辑”则陈述为将收集整理的资料按内容、顺序编纂成集。二者组合而成的编辑既是动词,也是名词。那么对于书籍设计课程而言,学生第一步需掌握的即是将书籍文本信息进行逻辑整合和有序组织信息阅读架构。这就是笔者提出的“超前”的编辑参与。
  书籍设计的课程作业多为对一本既定内容的书籍进行整体设计,或自由主题设计一本或一套书籍,要求学生收集与编撰书籍文本的内容,这样编辑设计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编撰书籍文本等内容是书籍作者的工作,若是设计师加入编辑设计概念或设计师与作者本是同一人,就能将书籍的内涵与精神通过设计展现出来。例如,学生作品《五感票圈》,全书内容为作者的微信朋友圈的五感体验,作者与编辑均出自一人之手,编辑设计从五感分类入手,将朋友圈的“视”“听”“嗅”“味”整合起来,再从书籍纸张中引入“触觉”,易于读者理解,这对于刚接触编辑设计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合适的练习方式。
  编辑设计的另一种方式是收集现有的图文等资料,在已有文本的基础上下功夫,这更接近于编辑与设计师之间的工作往来,亦可在本课程学习中得到尝试。插画师Tango在作品《别做梦了》中就像一个以视觉来写作的作家,用简单的笔墨线条勾勒出一个个幽默、荒诞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书籍设计师杨林青扮演的不仅仅是设计师。
  还是一个策划与编辑。设计师要对“视觉语言”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笔者将这个称为“视觉编辑”。在翻阅过程中,画面间的联系构成了一条视觉流线,读者可沿着它的提示,去猜测下一个画面的内容。设计师打破了作者“每日一画”的时间顺序,重新解构和组织画面,有时独处在页面角落,有时则分解成几个镜头,然后靠翻阅来连接。这些现实中出现的元素,通过隐含的关系,虚构一个新的梦境,这种编辑设计手法就是引导读者解梦的手段。
  所以,编辑设计之于书籍设计,是一个决定性的始发因素,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这一创新内容的融入,使书籍装帧概念的局限性与被认知性得以优化,从仅是为书籍做包装到书籍整体设计,教学发生了根本上的革新。
  2.2 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
  书籍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的产物,静态的信息和动态的翻阅建立了一种文本主体语言和视觉符号相互作用的关系,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视觉体验。装帧设计作为书籍设计中的物化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装帧设计的部分应由印刷厂完成,其实不然,对于装帧的物化形式,应从书籍一开始做编辑设计时就进行思考,再到编排设计,实物才得以呈现,在这其中,给学生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参考价值值得深思。装帧设计与纯美术作品不同,并不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宣泄,而是从创意思考到实质设计再到物化过程,均从书籍内容出发,最终享受书籍在手中升华的过程。书籍作为物化的信息,需要印制与装订工艺来实现,将五感体验带入设计中,才能真正打动阅读者,这便是“工匠精神”在装帧设计中的体现。黄永松领头的汉声杂志社致力于保护与弘扬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亲力奔走于民间,完成大量民间文化的收集与整合,把“工匠精神”赋予到书籍设计中,不遗余力把中国传统艺术慢条斯理地调查、提取、采集并“装订”出来。以《美哉汉字》为例,全书以工艺美术家张道一的“民间美术字”开篇,将古今中国民间美术字的历史流源与字图特色一并清晰道出,配以解说。《美哉汉字》具有“工匠精神”的原因有三个:其一,书籍目录与章节设计巧妙地运用“书中有书卷”的图形,信息排置其中,达到“书中有书,书中有字”的境界。其二,在书中最容易忽视的页眉与页码运用手写中文数字与图形搭配,一点、一线、大小、长短、粗细都经过了精心推敲。其三,翻至内页,即使是同一跨页,因左右页面内容的不同,也有两种不同的手写体页码分别排列,打破单一的设计手法,在书籍氛围的渲染上下足功夫,从而使美感蔓延到全书整体。这种艺术创造性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源自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并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设计者发挥“工匠精神”,在设计作品中准确传达出书籍的艺术情感与气息,同时赋予了读者一种美的感受,使其达到赏心悦目的境界。
  3 结语
  德国设计家乌塔·施奈德说:“书籍垒起我们的文化身份。它们体现了幻想、创造、知识和直觉。”的确,获取信息不仅仅是阅读的唯一目的,还要通过阅读开启自身想象和智慧延伸。书籍设计是一种能呈现文本隐含的形而上的思维和作者观念的手段,使阅读行为成为读者、作者和设计者的交流游戏。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书籍设计课程的开设与革新是必然和必要的,传统意义上的书籍装帧仅停留在装潢与包装的物化形式和编排设计的手法上,对于文本等内容的剖析与理解未能达到完整且理想的效果,其中也缺乏“工匠精神”所提倡的精益求精和慢工出细活的重要意义。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增加书籍编辑设计,让学生能从书籍内容入手,经过一定的编辑、整合、排序等手法完全理解书籍内容,使设计与文本内容得到高度统一,再将“工匠精神”贯穿其中,这对于书籍设计人才的培养无疑是立竿见影,对于书籍的传播与发展更是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吕敬人.“书·筑”展——书籍是信息诗意栖息的建筑[J].书籍设计,2013(10).
  [2] 吕敬人.书艺问道[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3] 杉浦康平(日).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M].三联书店,2006.
  [4] 李德庚.固态阅读—Irma Boom的书籍设计[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5] 罗樾.书籍中的阅读导视设计研究[D].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6] 刘群.论现代书籍设计的非线性时间结构[J].装饰,2011(9).
  作者简介:罗樾(1990—),男,广东饶平人,台湾科技大学设计学博士在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书籍设计,资讯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群体的培养和塑造更为重视。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思想状况和学习态度二者有密切的关联,决定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塑造。本课题组在针对长治学院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态度缺乏重视,导致美术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佳。因此,高校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自身教学理念,通过对美术教学开展的深入调查,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美术教学工作。在本文的研究中,课题
期刊
摘 要:发展过快,一些建筑失去使用功能,建筑空间改造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改造旧建筑,可节约资源,不仅改善建筑环境,也改善内部设施,使学习环境更加人性化。在整体建筑环境下,应多选用可持续环保材料,使幼儿在空间中活动得到更多安全保障。  关键词:改造;幼儿教育;空间布局  幼儿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幼儿时期也是其成长的初级階段,是幼儿智力、体能、情感、语言等方面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此时期接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
期刊
摘 要:音乐教科书是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依据,是向广大学生传递系统音乐知识的载体,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一年级上册中歌唱曲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编排特点,探讨曲目编排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科书;小学一年級;歌唱曲目  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学校美育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期刊
摘 要: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种类渐趋多元、保障更加有力。面对人民群众更加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原先的供给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通过基层街道近年来的文明实践成果,通过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元主体文化供给链、扩大文化志愿队伍等方式,试图探索出一种更为高效实际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获得感。  关键词:公共文化;社会
期刊
摘 要:《雪国》中两位主角岛村与驹子的对话大量地违反了合作原则,而且都属于格赖斯所说的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对话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两人真挚的爱意以及对于爱情前途的无望。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格赖斯;《雪国》  0 引言  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基于此,他提出了合作原则的理论
期刊
摘 要:为更好地发挥植物景观生态效益,本文以南京市水游城为例,调研商业建筑屋顶花园;分析屋顶花园设计原则、现状问题以及推广难题,并根据相关规范,探究商业建筑屋顶花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以期为商业建筑屋顶花园的建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屋顶花园;商业建筑;植物景观;生态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战略性任务,而屋顶花园的建设是海绵
期刊
摘 要:乡村生态建设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各级政府运用行政、法规、财政等多种手段推动乡村生态建设。政府在主体结构中处于一种绝对主导地位,且农户与政府缺乏良性互动,因此农户意愿容易被忽视。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分析农户对当前乡村生态设施建设的满意度,了解农户意愿与重点关注所在,以期增强乡村生态建设中农户参与积极性与参与能力,切实建设好美丽宜居的生态乡村。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红木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木材资源,多用于高档家具,而在家具的生产中往往会产生许多余料。这些小块红木余料,材质坚硬、耐磨耐久,有好看的表面纹理,经过打磨后质地温润,十分适合作为一种首饰用材。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创意,将红木余料设计制作文创首饰,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赋予它现代人的思想精神,使它作为一种时代的文化符号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这也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绿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民族音乐包含着丰富的社区文化内涵,同时也承载着社区文化的精神,因此,民族音乐在社区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南昌采茶戏为例,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民族音乐文化来进行社区音乐教育,从而起到增强社区人员之间的凝聚力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社区音乐教育模式;南昌采茶戏  社区音乐教育是社区文化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社区音乐同时也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音乐能够推动社区
期刊
摘 要: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一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云集了沪苏浙皖四省市多家院团和多所院校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展演中,涌现出多个兼具时代“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和当代价值的舞蹈作品,如群舞《红船》《不息》,双人舞《与妻书》《一线之间》。编导们不忘时代命题,从不同角度解读“红色文化”。4个风格各异的当代舞作品,皆获得了本次展演的最高奖“优秀作品奖”,其基本代表着当前舞蹈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