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及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年龄≥75岁老年脑梗死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75岁老年脑梗死患者238例,记录年龄、性别、血清肌酐、脑卒中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心房颤动、吸烟、饮酒)、冠心病、既往卒中史、肿瘤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等基本资料。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良好[改良Rankin(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两组,分析血红蛋白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随访6个月,124例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114例预后不良、其中死亡21例。入院时贫血(OR=2.433,95%CI:1.213~4.591,P=0.011)、住院后新发贫血(OR=2.615,95% CI: 1.333~6.521,P=0.043)、住院最低血红蛋白值越低(OR=0.847,95% CI: 0.671~0.971,P=0.038)是≥75岁老年患者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后新发贫血(OR=1.015,95%CI:1.002~1.027,P=0.022)、住院最低血红蛋白值越低(OR=0.801,95%CI:0.654~0.981,P=0.027)、住院期间血红蛋白降低≥20 g/L(OR=1.342,95%CI:1.011~1.763,P=0.000)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入院时贫血、住院后新发贫血、住院最低血红蛋白值越低是≥75岁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入院后血红蛋白降低≥20 g/L是≥75岁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死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肌少症是一个与增龄相关的疾病。营养不良是老年肌少症主要病因之一,对能量摄入不足的老年肌少症患者,应及时予以营养干预。口服营养补充是以增加能量和营养为目的,将能够提供多种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营养液体、半固体或粉剂的制剂作为饮料或加入饮品和食物中经口服用。本共识主要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证据,汇集了多位专家意见,为国内口服营养补充在老年肌少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及依据。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肠道微生态、免疫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脑梗死患者70例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予对症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四周。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微生态、免疫功能及炎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菌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联合检测在老年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72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结直肠良性病变的老年患者175例作为良性病变组,以及健康体检的老年受试者1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MIC-1、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242(CA242
目的观察80岁及以上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CAS)的安全性与长期有效性。方法回顾2008年7月至2017年10月因颈动脉狭窄于本中心接受CAS术的年龄≥8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治疗情况与中长期随访结果。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中位年龄81岁,男54例),其中23例(37.7%)患者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60例患者行单侧CAS术,1例同期行双侧CAS术,26例(42.6%)同期行其他脑
目的探讨左心室舒张功能测老年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患者93例,ALI组52例和ARDS组41例,同期选择非ALI/ARDS的老年脓毒症50例为对照组。将ALI/ARDS患者按照入院第28天时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42例和存活
认识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激越和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和照料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药物干预的主要靶症状。现结新近的临床研究结果,阐述激越和精神病性症状概念、观察和评估,重点讲述了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处方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获得最新的、适用的信息,帮助处方者更好地识别、处理BPSD患者的激越等严重神经精神行为问题。
胃肠道血管畸形(GIVM)是胃肠道常见的血管异常病变,表现为管壁变薄、血管扩张,病变可位于整个肠道,以胃、十二指肠、右半结肠和小肠多见,以横结肠动脉畸形破裂出血的病例报道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横结肠动脉畸形合并多种消化道疾病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及经验教训,结合文献分析横结肠动脉畸形在对该类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的影响及预后。患者经局部金属钛夹止血后疗效显著。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75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开腹组93例,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目的观察充气温毯加温技术预防老年患者围术期低体温是否与年轻患者具有相同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择择期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40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20例。所有患者自诱导前20~30 min开始向温毯持续吹入经加热的气体直至离开手术室。术中血液制品和腹腔冲洗液温热至37℃,输入液体均保持室温水平。记录入手术室后、诱导前、诱导后每15 min、术毕、出手术室前患者的核心
目的通过不同月龄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的建立,探讨分析衰老NAFLD大鼠血清学及肝脏形态学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按月龄随机分为老年模型组、老年对照组、青年模型组和青年对照组,分别给予45%高脂饮食和普通饮食喂养8周。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胰岛素指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结构改变。结果大鼠体重随龄增长,模型组体重增长率、肝湿重高于相应对照组(均P<0.01)。模型组谷丙转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