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上升

来源 :全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l1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来到了地主的领土,伊翁·提里亚克,几乎拥有整个布加勒斯特,甚至是整个罗马尼亚。斯特雅丽乡村俱乐部位于布加勒斯特北部的森林里,曾是奇奥塞斯库时代的宫殿,透着一股让人悲伤的味道。未来主义画像,设施完备的高尔夫球场,奢华的SPA,精选的餐厅……罗马尼亚的第二富豪提里亚克刚刚在巴黎办完事情,乘私人飞机返回布加勒斯特。
  他用粗哑又有些嘈杂的声音介绍道:“我建造了欧洲最大的私人训练中心。纳迪亚·科马内奇(罗马尼亚女运动员,世界体操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刚刚在体操馆给孩子们上课,卡米拉·波特克(罗马尼亚游泳名将)在这教游泳。哦,还有西蒙娜·哈勒普!在我看来她是个非常有天赋的运动员。”
  在红色的灰尘中练习滑步,哈勒普像个小兔子一样在室内场地来回奔跑。“我喜欢小兔子。”训练结束后她笑道。上赛季她在硬地上的表现不俗,渴望新赛季在红土场上也能有所突破。哈勒普的身材平庸,1.68米的身高好不显眼,但在提里亚克看来,她是不可多得的珍宝:“西蒙娜有着上天所能赐予的一切!天赋、灵活性、视野……我觉得她可以轻松成为世界头号选手。是的,轻松。她让我想起了博里斯·贝克尔,他俩的区别在于西蒙娜有着巨大的灵活性。或许从这一点来说她和伊利耶更接近。”
  伊利耶·纳斯塔塞(罗马尼亚男子网球运动员,前ATP排名第一)?他对哈勒普又有怎样的看法呢?“让我聊女子网球?”这位1973年的法网冠军回避了问题。尽管如此,罗马尼亚网球大家庭都为哈勒普取得成就感到骄傲。
  在哈勒普之前,现年60岁的维尔吉尼娅·鲁奇西是罗马尼亚网坛最伟大的女子选手,曾在1978年夺得过法网冠军,如今是哈勒普的经纪人。她还记得2008年初遇哈勒普时,立即被对方的特质所吸引的一幕,“我看到她的移动、触球完全是本能反应,一气呵成。当时她的技术就已经很棒了,我心想,这姑娘有成为世界前十的潜质。当时提里亚克也在,完全被西蒙娜征服了。但我当时也有所怀疑,未来她能抵挡住那些身高过1.80米的女汉子们吗?”
  哈勒普的发展超出了鲁奇西的预期。2012年她的WTA排名第47位,一年后跃升至第11位,2014年世界第三,如今则仅次于塞雷娜·威廉姆斯。火箭班蹿升的成绩证明出众的天赋足以让她在巨人林立的女子网坛占有一席之地。面对对手千篇一律,重如炮弹的来球,她用拉丁式的细腻底线技术,罗马尼亚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活跃的身姿一一化解。快速的移动、准确的预判、张弛有序的节奏变化,让对手顾此失彼。“我努力打得更快,更好地移动,我没有对手那样出色的力量。”哈勒普坐在舒适的俱乐部大厅里,语气平静,“我没法发出时速200公里的球,我的发球速度很慢,但我角度找得好,这是我唯一的机会。我的防守也不错,我认为我的球风全面,很有侵略性。别人喜欢把网球与国际象棋联系在一起,我更愿意把它与几何学相比。几何是我上学时很喜欢的科目,我喜欢寻找角度,正因如此我才很喜欢在红土场打球,因为在那儿,可以有思考的时间。”
  哈勒普通过了高考,并在去年完成了身体康复学的大学课程。“西蒙娜对周围的事物理解很快,比赛中对对手风格的阅读很准确。”鲁奇西说道。提里亚克补充:“我执教过吉莱尔莫·维拉斯、贝克尔,还执导过其他球员,我从未见过适应对手能力这么强的球员。她可以在两周之内改变发球。而我用十年的时间试图改变维拉斯都没能成功。”当然,哈勒普没有前辈们那样的放松心态和表演欲。“我们都为纳斯塔塞那种随心所欲的球风所折服。”鲁奇西分析道,“而哈勒普正相反,她是一个极度努力、认真的训练狂。她为了成功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比如去年冬天在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山区布拉索夫进行的体能储备训练,她非常刻苦。”哈勒普则说:“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么,所有的牺牲都很容易接受。”
  恰好哈勒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4岁起她就跟着哥哥尼库莱去网球俱乐部,6岁时,每天都要打球。“我精力非常旺盛,还在家里踢足球。”她的父亲斯特尔曾是名业余球员,经营一家小乳制品厂。学习网球花费不菲,但康斯坦察的网球俱乐部从一开始就给予她帮助,直到她16岁转战至首都布加勒斯特。在这次伟大的冒险之初,哈勒普便尝尽了酸甜苦辣,饱受伤病困扰,2009年还接受了乳腺手术。伤病这一敏感话题引起的波澜仍时常困扰着她。
  “通常我是拒绝谈论此事的,但这次可以简单说说。我的背部有严重问题,我和医生交谈后有两个选择,要么做手术要么退役。这不是个容易的决定,但必须抉择。我认为正因为期做出了这个决定,我才有今天的成绩。”
  2013年兼任马德里公开赛组织者的提里亚克向哈勒普发放了外卡,哈勒普决意把握好这次机会。“我第一轮就输给7A尔德斯·多明格斯,不过比赛持续了3小时30分!紧接着我从资格赛一路杀入了罗马公开赛的半决赛,第二轮还淘汰了拉德万斯卡娅,我开始变得自信。”只要看看她走路的姿态,做决定的果敢,就能感受到哈勒普的坚韧。去年11月,维克多·伊奥尼塔成为了12个月来哈勒普的第三任教练。这位32岁的前职业球手曾执教过索拉娜·希尔斯特亚(2009年法网八强),“我管西蒙娜叫雄狮之心,因为她在场上全力以赴。”当体能教练特奥·塞尔塞尔沉默地为哈勒普进行准备工作时,伊奥尼塔在一旁说道。哈勒普的教练团队都是罗马尼亚人,“我是罗马尼亚出产的,我想和那些与我有同样文化和传统的人一起训练。”哈勒普解释道,为此她解雇了帮她跻身顶尖高手之列的比利时教练维姆·费塞特,后者曾是基姆·克里斯特尔斯、萨比娜·利斯基的教练。
  网球在不断改变,现在已不是1976年巴黎公开赛半决赛前鲁奇西和母亲从容出入红磨坊的那个时代了。哈勒普的肩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的形象出现在布加勒斯特的大街小巷上。提里亚克说:“自纳斯塔塞之后,罗马尼亚从未像如今这样关注网球。这里的人都是足球专家,但现在我们都是网球专家。听听有关联合会杯的争论!西蒙娜不参加联合会杯?那是国家灾难!但我们怎么可能今天在加拿大打硬地赛,明天去斯图加特参加红土赛?西蒙娜只有两只胳膊两条腿,和所有人一样。”听到这番话,哈勒普笑了,“罗马尼亚人希望我赢得所有比赛。可我不是机器人,也有极限。我知道想法过多,人容易崩溃。现在可以说我打球完全是为了乐趣。我在生活中感觉很好,毫无压力。”
其他文献
梅西,梅西,梅西……”熙熙攘攘的兰布拉大街上,小贩不停叫嚷,有关梅西的玩偶、球衣、小饰品随处可见,一路下来所产生的眩晕感,会让你与诺坎普球场上面对梅西精妙盘带客队后卫产生共鸣。几公里外的诺坎普球场,巴塞罗那足球博物馆的售票处前排起了长龙,每年都有150万球迷来这膜拜梅西的五座金球奖杯,朝圣传奇的诺坎普球场。更衣室里,梅西穿上闪耀的球衣,球场上,梅西创造各种奇迹。“梅西,梅西,梅西……”这里是加泰罗
期刊
采访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可不是寻常的经历。我们在相约在洛基·巴尔博亚(电影《洛基》中的主人公)的家乡费城市中心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会面。在费城与史泰龙相关的东西随处可见,从酒店到机场,体恤上印着史泰龙戴着费城老鹰(NFL球队)的棒球或穿着费城76人(NBA球队)的形象。  本杰明·富兰克林公园大道高处的观景台上,每个人都会来一张紧握双拳,臂膀微抬,神情痛苦的自拍。一大早我们就在台阶下的右侧排起了长队,只
期刊
距离自己的四十岁生日44天时,佩顿·曼宁第四次踏进超级碗。加个限定词,“穿着丹佛野马的球衣”,第二次。再加个限定词,“球队扛着他,而不是他肩扛着整支球队”,平生以来,第一次。  佩顿·曼宁的右肩已经扛不起一支球队了——他经历过四次颈部-大手术,一节移位的椎间盘被摘除,联通整只手臂的神经切断又重建。他几乎对着自己的录像重新学习了一遍,如何像曼宁一样传球,然后意识到,他可能永远无法像“那个”曼宁一样轻
期刊
瓜迪奥拉确定赛季末离任拜仁,适逢穆里尼奥在切尔西下课,一个网友在微博上问我:穆里尼奥和瓜迪奥拉谁更强?  关于这个问题,近些年有过无数争论。鸟迷去说,瓜迪奥拉只在巴萨才能成功,离开梅西和哈维就没戏;瓜蜜则批评穆里尼奥的球风和争议举止。我一时不好回答,于是反问:如果你是老板,选穆还是瓜?  岳来我索性在微博上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如果你是俱乐部老扳,穆里尼奥、瓜迪奥拉、安切洛蒂你选谁?”结果是穆里尼奥
期刊
雷克靳·莱恩是姜国四大职业联盟中名气不小的主帅,这应NFL布法罗比尔的老大,三点闻名全美:大胖子,大脾气,大防守。  身材魁梧,长得就很有喜感的莱恩教练,属于看一眼就难忘的京伙;他平日里脾气火爆,对裁判不满时去暴跳如雷,对球员不满时直接给脸,对手若敢撒野更是破口大骂,绝对真性情;在执教方面,他调教防守在NFL中首屈一指,用《纽约时报》著名球评的话来说,“无论你进攻多出色,莱恩的队伍总能想方设法把球
期刊
置身2015年体坛风云人物提名奖现场,你会油然而生前不见姚明岳不见刘翔的凄惶感:又一个属于体育的篇章,就这样被华丽丽地台上。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小年而言,2015年确实是一个跌宕起伏孕育传奇的年份,这一年,多少明星折戟沉沙,多少英雄席卷而出,多少悲情激越,多少梦想和荣誉,多少情怀和复仇,多少汗水和泪水,多少爱,多少恨  我的2015年总结,还是从神奇开始吧。或许这,才是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  神
期刊
每一年的年底,都是在阿尔卑靳山的滑雪场写新年的第一朝专栏。每一年,都有很多的期待,这一年当然也不例外。虽然雪很少,不过,天气很暖和,而对于下一年的种种计划也让人情不自禁地充满渴望好多命运中的安排,你真的无法预期,但是,却注定有属于际的惊喜,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某个路口。  对于我而言,这样的惊喜有两个,都和我自己从事,或者说热衷的事情有关。一个是环塔拉力赛,这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比赛,开始要走向世界了
期刊
2006年4月25日,当齐内丁·齐达内宣布退役时,皇马球迷感觉被遗弃了。在西班牙效力的五个赛季里,齐达内勾勒出了一个艺术足球美梦,然后转身离去,浮生若梦。“齐达内签约皇马时,大家都知道他很厉害,但能给皇马带来怎样的帮助,大多人心存疑虑。”阿斯报记者胡安马·特鲁瓦回忆道,“很快他让皇马球迷有了新的憧憬,与阔别已久的优雅足球重逢。”  皇马的另一位传奇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则将齐达内称之为“指挥家”
期刊
6月的嘘声  每年夏天在纽约举行的NBA选秀大会,尼克斯的球迷们都会聚集到看台亲历新秀们的命运。如果球队选中的新秀不是来自美国大学的年轻人,他们就会报以嘘声。今年的选秀中,曾效力于塞维利亚的立陶宛中锋克里斯塔普斯·波尔津基斯以第4顺位被尼克斯选中,他也没能逃脱被嘘的传统。“我们早有准备,他知道球迷会有这样的反应。”尼克斯的主席菲尔·杰克逊说道。“我要发挥全部实力,把嘘声变为掌声。”波尔津基斯表示。
期刊
“我们面对的挑战总是很严酷,但我从不放弃。我相信,只要格子旗还没有挥起,机会就永远存在,每一场比赛、每一个弯角,机会就在那里。”  英特拉格斯日光似泼的周六下午,不知阿隆索是否也会想起,第一次代表米纳尔迪出战澳大利亚站前的夜晚,父亲打给他的那个电话。  “明天好好享受你的比赛,从一开始就投入其中,跑尽可能多的圈数,运气好的话就这样完成比赛。如果你开得足够好,也许就此留在了围场;如果你开得不够好,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