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是大学“育人” 工作的重中之重。艺术类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当贯穿素质教育的 要求和理念。我们要做到立足专业特点, 树立良好学风。
近年来,社会对个人综合素质考量标准的提高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凸现出来。高校更是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办学和教学的基本目标。教育的意义不再只是一味地强调“教书”, 更重要的是她的“育人”功能。如何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也成为大学“育人” 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贯穿在学习管理及生活管理两方面。我们应当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理念贯穿到管理当中去。本文着重说明艺术类大学生学习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 文化课学习
艺术类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在考前一 两年里即确立了想要考艺术专业的目标, 在很多高中也都 针对这样的情况设置了特色艺术班。这些班级为了让学生 突击学习艺术专业课, 普遍制订了不同于其他普通高中学 生的课程安排和作息时间, 艺术类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 没有严格的上下课的时间观念, 不仅忽略了文化课程的学 习, 对于自我管理和要求上也都出现了诸多偏差, 形成了 散漫的性格。这些艺术类学生在进入高校后, 一部分就会 出现程度不同的对学校严格的作息时间要求不能适应的现 象; 同时, 在学习上, 由于考前对于文化课学习的忽视, 有些学生严重偏科, 只关注专业课不关注公共课程的学习; 再者, 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进入大学后尤其是进入综 合类大学的艺术系之后, 会发现自身与其他专业学生在文 化课基础上的显著差异, 出现“听不懂、跟不上” 的现象, 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和厌学情绪, 文化课成绩更加退步。这 些情况对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极为 不利的。针对这些现象,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应该有以下几 点对策: ①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和科学的考评制度, 对学 生的上课到课率、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及时的检查, 并分 析检查结果, 找出对策。②与任课老师保持紧密联系, 了 解班级学风, 年级学风, 树立典型, 引导鼓励艺术类学生 学好公共课。③开展丰富多样的“帮学” 工作, 多开展关 于各类学科的学术性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等, 让学生找 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二) 专业课学习
近年来艺术类院校大规模扩招, 艺术类考生的数量逐 年递增, 艺术高校教育也从精英化教育成为大众化教育。 再加上商品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艺术品市场也随 着“兴旺发达” 起来, 涌现出很多身价不菲的艺术家和艺 术品, 这些局面导致了考入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动机各 不相同。有些学生学习艺术是因为想追求艺术家看似潇洒 自由的生活和不羁的个性, 向往成名成家, 名利双收; 更 有甚者仅仅是因为想要考上大学所以选择了文化课分数要 求相对较低的艺术类专业。这样林林总总的动机在进入学 校开始正规的专业课学习之后都会一一显露出弊端。突击 式的几个月的专业学习往往会导致学生虽然在短时间的强 化记忆下暂时达到了一定的技能技巧的熟练, 但对于艺术 修养的养成却有极大的缺失。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 有相对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所以他们生活散漫, 抽烟喝酒 追求着自己想象当中的艺术家的生活, 但不愿意踏踏实实 地学习基础, 也根本不了解成功艺术家成功之路的艰辛。 为了上大学而选择艺术的学生, 起初因为考上了大学是很 兴奋和愉悦的, 但是当他们真正接触到枯燥辛苦甚至有时 乏味的专业学习时, 他们发现“艺术” 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很多人在一学期过后, 由于成绩上的差距和学习过程的困 难就对于专业学习产生了放弃的念头。针对专业学习中出 现的上述情况,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应该有以下几点对策: ①从学生的专业学习背景、学习经历、专业理想、家庭条 件等全方位、立体地了解学生, 这样可以有的放矢, 找准 学生厌学的根源, 疏导学生的厌学情绪。②从大一进校开 始, 就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帮助学生正确了解 自己, 对四年的学习生活做全方位的计划和安排, 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同时也对自己一生的事业和生活进行科学的分析规划, 去除虚妄不切实际的想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 专业出路。③多举办校内展赛, 也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各级展赛, 在学校里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近年来, 社会对个人综合素质考量标准的提高已经在 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凸现出来。在高校中 更是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办学和 教学的基本目标。教育的意义不再只是一味地强调“教书”, 而更重要的是她的“育人” 功能。如何树立良好的学 习风气也成为大学“育人” 的重要工作之一。
综上, 立足于艺术类的专业特点, 立足于艺术类学生 的特点是我们在艺术类学生中树立良好学风, 积极推进素 质教育,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作者简介】李湛(1982-), 甘肃兰州人, 现为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政治辅导员。
近年来,社会对个人综合素质考量标准的提高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凸现出来。高校更是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办学和教学的基本目标。教育的意义不再只是一味地强调“教书”, 更重要的是她的“育人”功能。如何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也成为大学“育人” 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贯穿在学习管理及生活管理两方面。我们应当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理念贯穿到管理当中去。本文着重说明艺术类大学生学习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 文化课学习
艺术类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在考前一 两年里即确立了想要考艺术专业的目标, 在很多高中也都 针对这样的情况设置了特色艺术班。这些班级为了让学生 突击学习艺术专业课, 普遍制订了不同于其他普通高中学 生的课程安排和作息时间, 艺术类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 没有严格的上下课的时间观念, 不仅忽略了文化课程的学 习, 对于自我管理和要求上也都出现了诸多偏差, 形成了 散漫的性格。这些艺术类学生在进入高校后, 一部分就会 出现程度不同的对学校严格的作息时间要求不能适应的现 象; 同时, 在学习上, 由于考前对于文化课学习的忽视, 有些学生严重偏科, 只关注专业课不关注公共课程的学习; 再者, 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进入大学后尤其是进入综 合类大学的艺术系之后, 会发现自身与其他专业学生在文 化课基础上的显著差异, 出现“听不懂、跟不上” 的现象, 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和厌学情绪, 文化课成绩更加退步。这 些情况对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极为 不利的。针对这些现象,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应该有以下几 点对策: ①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和科学的考评制度, 对学 生的上课到课率、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及时的检查, 并分 析检查结果, 找出对策。②与任课老师保持紧密联系, 了 解班级学风, 年级学风, 树立典型, 引导鼓励艺术类学生 学好公共课。③开展丰富多样的“帮学” 工作, 多开展关 于各类学科的学术性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等, 让学生找 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二) 专业课学习
近年来艺术类院校大规模扩招, 艺术类考生的数量逐 年递增, 艺术高校教育也从精英化教育成为大众化教育。 再加上商品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艺术品市场也随 着“兴旺发达” 起来, 涌现出很多身价不菲的艺术家和艺 术品, 这些局面导致了考入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动机各 不相同。有些学生学习艺术是因为想追求艺术家看似潇洒 自由的生活和不羁的个性, 向往成名成家, 名利双收; 更 有甚者仅仅是因为想要考上大学所以选择了文化课分数要 求相对较低的艺术类专业。这样林林总总的动机在进入学 校开始正规的专业课学习之后都会一一显露出弊端。突击 式的几个月的专业学习往往会导致学生虽然在短时间的强 化记忆下暂时达到了一定的技能技巧的熟练, 但对于艺术 修养的养成却有极大的缺失。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 有相对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所以他们生活散漫, 抽烟喝酒 追求着自己想象当中的艺术家的生活, 但不愿意踏踏实实 地学习基础, 也根本不了解成功艺术家成功之路的艰辛。 为了上大学而选择艺术的学生, 起初因为考上了大学是很 兴奋和愉悦的, 但是当他们真正接触到枯燥辛苦甚至有时 乏味的专业学习时, 他们发现“艺术” 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很多人在一学期过后, 由于成绩上的差距和学习过程的困 难就对于专业学习产生了放弃的念头。针对专业学习中出 现的上述情况,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应该有以下几点对策: ①从学生的专业学习背景、学习经历、专业理想、家庭条 件等全方位、立体地了解学生, 这样可以有的放矢, 找准 学生厌学的根源, 疏导学生的厌学情绪。②从大一进校开 始, 就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帮助学生正确了解 自己, 对四年的学习生活做全方位的计划和安排, 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同时也对自己一生的事业和生活进行科学的分析规划, 去除虚妄不切实际的想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 专业出路。③多举办校内展赛, 也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各级展赛, 在学校里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近年来, 社会对个人综合素质考量标准的提高已经在 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凸现出来。在高校中 更是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办学和 教学的基本目标。教育的意义不再只是一味地强调“教书”, 而更重要的是她的“育人” 功能。如何树立良好的学 习风气也成为大学“育人” 的重要工作之一。
综上, 立足于艺术类的专业特点, 立足于艺术类学生 的特点是我们在艺术类学生中树立良好学风, 积极推进素 质教育,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作者简介】李湛(1982-), 甘肃兰州人, 现为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政治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