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与培养对策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old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许多省市步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行列,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从高中新课程教学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88-03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从传统的基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向信息化社会的新教育转向的重要举措之一。高中新课改将涉及高考改革,涉及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乎到国家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其意义重大。教育部2004年启动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截至目前,除了河北省,还有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等20几个省市区进入高中新课改行列。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新课改后的高中课程结构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并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至13个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届时学生可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新课程教学将落实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素质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课程教学将把教师、学生作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与课程融为一体,课程变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完整文化,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一、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创新的核心要素
  1.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目标
  新课程改革从重视知识的讲授、智力的培养转向重视能力、情感的培养;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 转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从“培养知识型人才” 转向“培养创新型人才”。高中新课程改革将规定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同时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全新的教学结构
  课程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由各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目前推行的高中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由于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以跨班级选修课程,传统的班级管理形式将发生改变。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同时学生可按自己要求进入不同教学班学习。新课程教学结构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全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必然导致对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变革,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弱化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诊断与分析功能;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高中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足够总学分方可毕业。
  
  二、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
  1.教师信息素养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效
  推行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教师作用体现在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活动路线、组织质疑讨论、疏导学生思维、及时评价激励、适当拓展延伸等方面。为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并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教材的执行者转换为课程的组织者、由教学管理者转换为情感的支持者、由知识传播者转换为学习的参与者、由信息的提供者转换为信息的咨询者。教师信息素养成为这一角色转换的决定性因素,并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2.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国内外教育家的一个共识,就是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新课程改革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方式到教学技能,从课程评价到资源开发,都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与实践的交替过程中逐渐达到驾轻就熟、不断完善的境界。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队伍专业化,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够像医生、律师那样,成为一种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发展则通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来具备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全面的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敬业的品德素质,以及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社会交往、信息驾驭和教育预见能力等,其中信息素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3.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我国“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起源于世纪之交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活动,2004年2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这使我国“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培训、考试和认证走向规范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任何教学变革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再先进的技术都要通过教师应用到教学过程之中。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师信息素养成为新课改的关键元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高校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师范教育课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学》、《信息技术基础》等课程开展教师信息素养的职前教育;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条件好的中小学校纷纷成立培训机构,配备专门的培训人员,根据新课程改革需要随时更新内容,定期组织培训。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将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新课程改革看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对策
  1.教师信息素养内涵
  教师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更新和变化的概念,一般来说,教师信息素养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教师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在人文层面上,则反映了教师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内容。当前,面向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信息素养是指:“各类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设计、应用、评价、管理的新型综合教学能力(江西师大钟志贤教授定义)。”
  2.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世界变化了,学生变化了,学习方式变化了,教师的教学也必须变化!”这是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制定和颁布《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的基本动因和指导思想,也反映了当前信息时代的主题——发展和创新。高中新课程改革,涉及高考改革,关乎人才培养,在新的教育思想碰撞技术整合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发展新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面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及其教学创新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1)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顺应国际潮流,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他们擅长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学、学习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在面对面或者虚拟的环境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2)为学生设计、开发数字时代的相关评估工具,评价真实的学习经验。高中新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师应能够设计、开发评估工具,评价真实的学习经验,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资源,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学习更富成效。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创设信息技术丰富型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追求个体的自主成长,并成为设定自我教育目标、管理自我学习过程、评估自我学习结果的积极参与者,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并让学习更加个性化。
  (3)成为数字化时代工作和学习的典范。高中新课程改革执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展现出在全球化、数字化时代中作为创新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4)提高数字化时代公民素养及责任意识并成为典范。社会信息化发展使得信息素养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生存素养。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行课程选修,可以跑班上课,从内容到形式力求贴近生活,符合实际,满足个性化需求。在这个数字文化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教师应该知道区域性及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责任,并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在“信息海洋”和“知识爆炸”中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导致对各类人才专业水平的要求逐步加大。教师信息素养成为教师队伍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信息时代的合格教师,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信息素养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演变到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试行,都涉及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顺应国家信息化趋势、深化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变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信息素养日益显得重要和关键。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10.
  [2]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25-28.
  (编辑:刘轩)
其他文献
公路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对于整体公路建设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在现阶段当中,PPP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在工程当中的各方合作伙
摘 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推进,沈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成就,但是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沈阳市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65-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5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电切
在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学校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应以教育需求为前提,符合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本文结合学校学科资源库建设
摘 要:建立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其业务管理平台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完成区域性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和业务管理平台建设以及各种业务数据录入工作之后,保障这些权威数据的安全就必然成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焦作市推广应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笔者对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其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安全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希望给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校园网将计算机引入到教学、教研和管理等各个领域,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环境。但在校园网具体建设、管理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校园网建设的具体实施进行认真调研和仔细分析。在此,笔者把在校园网建设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思考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管理;资源库;网络道德观  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识码:A文
摘 要:在目前中小学校园网普遍采用用户共享固定带宽接入的联网模式下,P2P应用大量占用网络带宽成为校园网管理的突出问题。在没有对校园网P2P应用进行策略管理的情况下,P2P应用的流量一般占用了网络60%~90%的带宽,使得学校的正常应用往往得不到保障。文章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在实地调查大量校园网实例的基础上,针对P2P应用,从客户端和出口两个方面分别运用Windwos 2008组策略禁止相关软件运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振兴银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
学位
随着玉溪新兴钢铁厂和红河钢铁厂两个分厂相继投产以及草铺新区的兴建,昆明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昆钢)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对铁矿石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增长。而昆钢铁矿石自给率却
摘 要:随着全球网络的不断发展,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传播者、实践者的政治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有面对网络时代的思想准备。本文试图从整合、交互、共享三方面浅析网络时代政治教师必备的思想原则。  关键词:政治教师;网络时代;整合;交互;共享;思想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84-02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