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研究现状综述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近十年研究现状综述,从文献计量角度和观点汇总角度,阐述了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的时代变迁性,同时对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文献研究难点和盲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 评估 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05-03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其就业工作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因此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构建了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对学校就业工作各要素进行量化考核。对近十年来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与梳理,可以从中勾勒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及就业质量的概念框架,并梳理出高职院校就业评估工作的难点与盲点。
  1 探寻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十年研究现状的意义
  1.1 通过指标要素梳理高职院校就业评估工作的时代变迁
  近十年来,高职院校就业评估工作指标要素构成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1999—2005年,这一阶段主要评估指标要素是“一次就业率”。自1999年教育部首次公布高校“一次就业率”后,就业率开始成为衡量高校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数量占高校数量60%以上,高职院校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及就业质量备受学生、企业和社会关注,“一次就业率”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第二阶段是2006—2010年,这一阶段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主要评估指标要素是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评估指标要素增加,主要是由于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高职教育显示出生机活力,仅凭“一次就业率”难以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因为就业工作评估指标要素进一步增加;第三阶段是2011—2016年,這一阶段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主要评估指标要素是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专业对口率、岗位稳定率、薪酬情况。这一阶段是高职院校进入“后示范校”建设阶段,即开始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因此就业工作评估指标要素划分更为细致,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更加注重就业质量。
  1.2 通过理论研究增强高职院校就业评估工作的操作性
  毕业生就业质量如同一面镜子,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推动性和导向性。2011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这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全面质量提升的历史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构建就业评估体系是其具体举措之一。随着高职院校相继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显得较为单一、评价指标缺乏政策导向性、评价手段缺乏信息化处理,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当前的内涵式发展。通过对近十年高职院校就业评估工作体系研究,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可行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价指标,以此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准确把握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2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研究现状的梳理
  2.1 研究现状的计量梳理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分别检索4个关键词,从时间分布和数量分布来梳理近十年(2006—2016年)关于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研究情况。一是以“就业工作”为检索关键词,共有期刊论文11317条,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58条,占期刊论文总数比例为10.2%,且主要集中在2009年至2011年;二是以“高职院校就业”为检索关键词,共有期刊论文1123条,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9条,占期刊论文总数比例为10.6%,且主要集中在2008年至2013年;三是以“就业评估”为检索关键词,共有期刊论文48条,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3条,占期刊论文总数比例为27.1%,且主要集中在2009年;四是以“高职院校就业评估”为检索关键词,共有期刊论文4条,其中核心期刊论文0条。
  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近十年关于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体系研究文献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从研究成果的数量上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及其就业工作評估体系研究论文总体数量比较少。根据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7月,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共计1341所,但近十年来,关于高职院校就业的论文研究文献仅有1123篇,而关于高职院校就业评估论文研究文献仅4篇。自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以来,由学生成长、学校实力、发展环境和服务社会等构成的“质量观”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帮助社会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及其就业工作评估(评价)体系研究严重滞后,主要表现为研究总量少、研究层次低、研究力量弱,权威研究严重匮乏,即便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很多体系指标构建重复,缺少可操作性,与当前高职院校追求质量立校的发展定位不匹配;二是从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来看,2009年和2012年是两个比较明显的分界点,这两个时间段前后研究成果较多,而其他时间段研究成果较少,这个研究时间曲线图发展趋势与国家发布高等职业教育重大系列文件和举措几乎一致。2009年,教育部首次公布高校“一次就业率”,就业工作被高职院校提升到关乎办学质量的重要地位;2012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和相关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首次面向全社会发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就业工作成为年度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评估评价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这也成为各大高职院校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2.2 研究现状的观点梳理
  从已有的研究内容来看,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高校及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构建必要性的论述,例如李春梅、夏广忠、李长治、姜伟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指标体系研究》[1]一文中指出,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就业评价体系,可以对就业工作基本状况进行系统评估,对本校的人才培养达成度进行科学判定,对就业服务能力进行量化审视,形成完善的就业工作闭环系统,就业评价也会成为推动就业工作的重要动力;二是对高校及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例如陈建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体系的构建与研究》[2]一文中指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存在评估主体单一、评估结果缺乏真实性、评估指标不够全面、评估方法过于简单等问题;三是对高校及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具体评估指标构建研究,例如朱钧陶在《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及权重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指标分为高校就业工作综合考评(占25%)、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占25%)、用人单位满意度(占25%)、社会劳动需求情况(占25%)。又如陈静、张其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体系研究》[4]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就业质量标准体系应从就业条件、就业保障和就业满意度三个方面构建一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时应有所侧重,体现分类指导原则。从上述梳理中可看出,很多学者,尤其是身处高职教育一线的教育者及管理者,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评价体系构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试图通过多角度来检验论证,但是现有研究缺乏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延续和挖掘,大多与以往研究成果相脱节,忽视了问题研究的历史进程和学术现状的评价,缺乏学术研究的嚴谨性。
  3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难点与盲点
  3.1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难点问题
  所谓就业工作评估是指在广泛收集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主要由高校就业工作机构及相关人员,利用专门分析技术和手段,对毕业生就业活动及其效应进行科学分析,做出质量评判的过程,评估结果通常只适用于校本内部。目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体系研究的难点问题主要存在于3个方面:一是亟待解决分析比较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关于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构建的共性与特性。高职院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其就业工作过程有着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就业工作的特质。目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构建基本照搬普通本科院校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因此如何分析比较两者的共性与特性,这是目前学界研究的难点之一;二是亟待建立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体系第三方评价机制。目前各高职院校就业评估体系评价主体都比较单一,主要基于校本内部人员通过信息收集进行分析评判,对待存在的问题往往避重就轻,难以得出客观真实的考量结果;三是亟待解决建立明确的高职院校就业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清晰的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是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撰写的前提和保证。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基本情况包括毕业生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等内容,但是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并没有清晰的界定,这就导致了各高职院校对就业工作评估体系认识不一致,构建出的指标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因此考量结果难以推动高职院校就业工作。
  3.2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盲点问题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应从相对性、多样性、动态性等方面理解。尽管国内学者对此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但是通过对近十年文献研究成果分析,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存在3个研究盲点:一是对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較分析是研究盲点。就业工作评估体系侧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考量,而就业质量评估体系侧重对学校、企业、政府、学生等四方主体进行综合考量;二是影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因素分析是研究盲点。目前学界研究只是从工作经验角度出发,阐述具体指标设计,但是缺少深层次分析指标设计的依据;三是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要素设计只针对当年应届毕业生,没有对不同界别的毕业生进行跟踪比较,在评估的深度与广度上是研究盲点。
  参考文献
  [1] 李春梅,夏广忠,李长治,姜伟.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指标体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6):81-85.
  [2] 陈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57-61.
  [3] 朱钧陶.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 高教探索,2015(5):109-112.
  [4] 陈静,张其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体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5(3):95-99.
其他文献
在分析维修保障流程建模与仿真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GERTS模型和Petri网模型在流程仿真中的应用特点,提出了基于嵌入Petri资源约束网的GERTS仿真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仿真算法。该模型通过在GERTS模型中嵌入Petri资源控制网,解决了GERTS难以对具有较强资源依赖性的过程很好描述的缺陷,可用于复杂流程的仿真建模分析。最后,文章针对某型生产设备的维修保障流程进行了实例分析。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青年女性原发性乳腺癌病例资料,探讨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摘 要:本文通过对税务技能竞赛中存在的不足和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现状分析,从大赛举办方和学校两个层面为税务技能竞赛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设性意见。通过完善技能竞赛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通过税务技能竞赛的引领,促进学生就业后能够正确贯彻和实施税法,对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我院妇科门诊用中药粉脂膏治疗宫颈糜烂105例,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105例,均来自本院门诊且有随访条件的患者,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47岁,平均年龄28.2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
作者简介:包绍谦(1981-),男,汉族,四川宜宾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就职于四川省宜宾市一中。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186-01  所谓人文管理,即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在人性复苏的前提下,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它肯定了人的主体性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动力,追
摘 要: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往往忽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知识结构匮乏,很多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对于专业知识的再利用缺乏人文类课程的过渡,因此,高校课程体系构建应重视人文类课程的补充与完善,对人文教育类课程进行深入改革,建立起系统的高校人文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校培养人才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得专业教育与人文类教育并行发展,最终构建完善的高校教学系统。  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 教育 缺失 改革
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是一类最优控制问题。传统的优化方法存在初始值敏感问题。遗传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对初值不敏感。但遗传算法是静态优化算法,不能直接用于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为了设计染色体,需要将最优控制问题通过参数化方法转化为静态优化问题。为了设计合适的适应度函数,约束处理是飞行器轨迹进行遗传搜索时必需解决的问题。以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轨迹优化为例,研究了各种参数化方法和罚函数方法的应用,探讨了
为了在生成物理样机前获取高速公路清扫车清扫效果的特性,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实现了对高速公路清扫车气路系统流场的仿真分析。基于有限容积方法采用了非结构网格和k-e湍流模型,给出了气路系统流场的仿真模型和典型气路系统的优化设计,如改变吸盘的水平截面形状,改变料箱的隔板形状和位置,并对优化设计下的CFD仿真结果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讨论,分析了吸尘系统、除尘系统的设计优化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研究表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全国各大高校都相当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专业了解度、课堂行为、教学满意度以及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