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文章结合实际,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谈了一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问题;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年。在这一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总书记的新要求、新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本人结合实际,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谈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1.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增长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最终达到消除矛盾,建立一个新时代下的新农村。
1.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需要,更是我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性选择。
1.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进一步拉近城乡差距。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更好地处理农工关系和城乡关系,达到农村和城镇的距离明显缩短。
1.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因此,过渡期内,更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富足,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1.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实现农民宜居宜业。通过开展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加大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饮水、物流、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提挡升级,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农民实现宜居宜业,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有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对此予以了高度评价。这些成就,如:
2.1全国重要农产品产量始终保持稳中有升。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超过世界人均水平。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6949万吨,比上年增加565万吨,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与此同时,水产、果蔬、畜禽产业的总量也一直呈线性增长之势,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化农产品供给充足,农业产业类型和产品品种丰富程度处于全球前列。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退耕还草还湿地,节水节肥节药成为了自觉行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用世界10%的耕地、6%的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提供了25%以上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2.2农民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了基础。
2.3农村人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成为工作重心,农村村容村貌不断得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机制得以建立健全。据有关资料提供:我国“十三五”期间完成约45.8万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1.5万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受益人口2.27亿人,解决了615万人口氟超标饮水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在看到上述成就、肯定成绩的同时,同时也应注意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3.1从大的方面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尽管如此,多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链条短、层次低、竞争差的问题始终存在。比如,真正具备竞争力的粮油加工业十分有限,渔业深加工企业明显缺乏,畜牧养殖中间缺链、断链问题也较为突出。
3.2农村环境污损化问题突出。一是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长期解决;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主要如废弃物的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投入品(如药物、肥料等)的污染等等,这直接危及到农民自身的基本生存,也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3.3农村住房空心化问题突出。随着农民工外出进城打工、城镇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农村住房大量空置、长期闲置,部分自然村落出现总体性衰败甚至消亡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社会治理面临巨大挑战。
3.4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直存在。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不断缩小,但缩小势头明显减弱,加上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需要各级各部门继续付出艰苦努力,进一步拉近差距,直至消除差距。
4.严格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国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已经确立,我们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美好方面再创佳绩。
4.1深入攻坚,确保农村改革任务如期完成。目前农村重点改革任务是:(1)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盘活用好农村宅基地。(2)培育壯大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3)全面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确分工、抓好落实,根据确立的各项改革任务,攻坚克难,打造新时代下农村经济社会新秩序、新环境。
4.2坚持创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基本前提,坚持市场和消费导向,创新产业组织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增加农业经济中的科技含量,研究拓展产业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4.3继续深入推进分工分业,实现农民富裕富足。制定促进引领农民增收的短期目标,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应具有指导性,能适应短期形势变化。研究制定农民收入增长的中长期目标,这个目标应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要实现这些目标,主要的措施包括: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多渠道持续增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城市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地区产业园转移,发展特色区域经济,拓展就近就地就业空间。
4.4实施“三乡工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的鼓励引导政策,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在农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问题;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年。在这一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总书记的新要求、新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本人结合实际,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谈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1.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增长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最终达到消除矛盾,建立一个新时代下的新农村。
1.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需要,更是我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性选择。
1.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进一步拉近城乡差距。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更好地处理农工关系和城乡关系,达到农村和城镇的距离明显缩短。
1.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因此,过渡期内,更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富足,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1.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实现农民宜居宜业。通过开展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加大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饮水、物流、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提挡升级,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农民实现宜居宜业,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有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对此予以了高度评价。这些成就,如:
2.1全国重要农产品产量始终保持稳中有升。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超过世界人均水平。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6949万吨,比上年增加565万吨,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与此同时,水产、果蔬、畜禽产业的总量也一直呈线性增长之势,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化农产品供给充足,农业产业类型和产品品种丰富程度处于全球前列。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退耕还草还湿地,节水节肥节药成为了自觉行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用世界10%的耕地、6%的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提供了25%以上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2.2农民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了基础。
2.3农村人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成为工作重心,农村村容村貌不断得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机制得以建立健全。据有关资料提供:我国“十三五”期间完成约45.8万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1.5万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受益人口2.27亿人,解决了615万人口氟超标饮水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在看到上述成就、肯定成绩的同时,同时也应注意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3.1从大的方面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尽管如此,多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链条短、层次低、竞争差的问题始终存在。比如,真正具备竞争力的粮油加工业十分有限,渔业深加工企业明显缺乏,畜牧养殖中间缺链、断链问题也较为突出。
3.2农村环境污损化问题突出。一是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长期解决;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主要如废弃物的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投入品(如药物、肥料等)的污染等等,这直接危及到农民自身的基本生存,也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3.3农村住房空心化问题突出。随着农民工外出进城打工、城镇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农村住房大量空置、长期闲置,部分自然村落出现总体性衰败甚至消亡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社会治理面临巨大挑战。
3.4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直存在。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不断缩小,但缩小势头明显减弱,加上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需要各级各部门继续付出艰苦努力,进一步拉近差距,直至消除差距。
4.严格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国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已经确立,我们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美好方面再创佳绩。
4.1深入攻坚,确保农村改革任务如期完成。目前农村重点改革任务是:(1)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盘活用好农村宅基地。(2)培育壯大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3)全面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确分工、抓好落实,根据确立的各项改革任务,攻坚克难,打造新时代下农村经济社会新秩序、新环境。
4.2坚持创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基本前提,坚持市场和消费导向,创新产业组织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增加农业经济中的科技含量,研究拓展产业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4.3继续深入推进分工分业,实现农民富裕富足。制定促进引领农民增收的短期目标,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应具有指导性,能适应短期形势变化。研究制定农民收入增长的中长期目标,这个目标应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要实现这些目标,主要的措施包括: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多渠道持续增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城市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地区产业园转移,发展特色区域经济,拓展就近就地就业空间。
4.4实施“三乡工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的鼓励引导政策,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在农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