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j1990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价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经超声胃镜及病理确诊的4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3.0T MRI DWI检查,其中32例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进行了DWI检查,分析DWI对胃癌病灶、胃周淋巴结的显示能力,通过测量正常胃壁与肿瘤累及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对同一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ADC值进行比较,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42例患者共进行74次DWI检查,肿瘤和胃周淋巴结在DWI上均呈明显的高信号,肿瘤平均ADC值为(1.348±0.278)×10-3 mm2/s, 12例胃周肿大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329±0.188)×10-3 mm2/s,而正常胃壁在DWI上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为(2.081 ± 0.189)× 10-3 mm2/s,正常胃壁与肿瘤及胃周淋巴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化疗后肿瘤的ADC值升高,平均(1.572±0.261)×10-3 mm2/s,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6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进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TRG评级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肿瘤细胞密度(TCD)化疗前平均为4.45×10-5/px2,化疗并手术后TCD平均为2.48×10-5/px2,与DWI上测得的ADC值呈负相关。

结论

MRI DWI检查可有效地检测进展期胃癌肿瘤累及范围和胃周淋巴结肿大情况,比较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的形态学及ADC值的改变对疗效的评价有一定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神经丛素A1 (plexinA1)和细胞增殖抗原(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脑胶质瘤手术患者胶质瘤标本43例,按病理分级将标本分为Ⅰ~Ⅱ级组(18例)、Ⅲ~Ⅳ级组(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plexinA1和Ki-67的阳性表达,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标本中的阳性表达及其意义,分析plexinA1和Ki-67的相关性。结果PlexinA1在Ⅰ~Ⅱ级组和Ⅲ~
目的评价全身陀螺旋转式60Co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陀螺刀)对老年人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35例70岁以上的ⅠA、ⅠB、Ⅱ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采用陀螺刀治疗。照射剂量肿瘤边缘(50%剂量线)7 Gy/次,治疗8次,5次/周,肿瘤周边物理剂量56 Gy。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与治疗后2~ 3个月影像资料进行比对,病灶完全缓解(CR)率57.1 % (20/35),
目的总结国内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AMM)资料,探讨AMM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随访18年来诊治的13例AMM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同时期中国知网有随访记录的AMM个案报道资料,共222例。建立数据库,应用寿命法(SPSS 16.0 for windows)对AMM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MM患者1、3、5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9 %、15.8 %、6.8%和2.3 %,中位生存期20.1个月。
目的分析2001年至2010年间山西省肿瘤医院胃癌住院患者的特征及总体变化趋势。方法统计2001年至2010年间所有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住院的胃癌病例,并对患者性别、年龄、地域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共收治胃癌住院病例14 296例,其中男11 355例,女2 941例,男女比例为3.86∶1,胃癌住院病例数有逐年上升趋势(F=95.06,P<0.000 1)。住院患者的年龄集中在40~
目的研究以替尼泊苷为主的化疗方案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明确诊断并治疗的16例PCNSL患者的临床表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6例PCNSL患者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接受以替尼泊苷为主的方案化疗,9例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16例中10例获得完全缓解,4例获得部分缓解,总反应率为87.5 %(14/16)。中位随访13
目的研究子宫颈癌C33A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16 E6(HPV16 E6)蛋白过表达对内质网应激-自噬通路的影响。方法PCR检测子宫颈癌C33A细胞中HPV的整合情况;构建HPV16 E6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V16 E6,转染C33A细胞,即pcDNA3.1--HPV16 E6组,同时设空载体转染组pcDNA3.1-组和空白对照组(C33A组),Western blot检测C33A
目的探讨左半结直肠癌Hartmann术后二期消化道重建的手术时机、术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左半结直肠癌行Hartmann术后需行二期消化道重建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左半结直肠癌Hartmann手术的原因、二期消化道重建的术前评估、手术时机、术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24例患者中,3例在术前评估中发现有远处转移,且转移灶无法根治性切除,故放弃二期消化道重建。其余2
胰腺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途径,涉及多基因变化的复杂过程,这一系列复杂的步骤称为"转移级联反应",具体包括上皮间质化、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降解、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增加、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渗及外渗等。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在上述转移级联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期中的意义,分析PET-CT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2007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初诊MM患者78例,平均年龄61.24岁,治疗前检测血红蛋白、清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及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同时行PET-CT检查,测量脊柱、骨盆、肋骨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每例患者取其平均SUV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促进靶mRNA降解或抑制翻译过程而发挥负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miRNA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在包括B细胞淋巴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新治疗策略的研究中意义重大。文章就miRNA的生物合成、作用机制及其与人类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miRNA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