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奥运会田径项目的金牌历来走世界各国代表团争夺的对象,而如何为我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中增加尽可能多的得金点,是目前田径界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1984年-2005年间举办的六届奥运会和我国五届全运会的女子铅球成绩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揭示其中的发展规律,并对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在目前遇到的发展“瓶颈”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为该项目在我国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關键词:奥运会;全运会;女子铅球;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G812.8 文章编号:1009-783X(2007)06-0123-08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陈亮(1970-),男,新疆塔城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王峥(1977-),女,河北保定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从1984年至今,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的表现特别突出,在六届奥运会上就有6人次进入了前八名,其中包括获得银牌2块、铜牌l块,这说明我国的女子铅球运动发展是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的。但是,近年来这项运动的发展并不如人意。近年来中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名次的下降、国内比赛成绩的低迷、缺乏优秀拔尖人才等情况开始困扰项目的发展。与其它田径项目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我国的女子铅球水平落后了。鉴于此,本文对在1984年-2005年间举办的奥运会及我国全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成绩的演进态势进行分析,力图发现其中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决策部门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1984年-2005年期间举办的第二十三届-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及我国第六届-第十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成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田径》等田径界权威的期刊和杂志,收集了1984年-2005年间举办的奥运会及全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成绩,全部资料数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并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二十余篇。
1.2.2 数理统计法
根据文献收集的1984年-2005年间举办的奥运会及全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成绩做了相关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从1984-2005年间举办的六届奥运会成绩看世界女子铅球运动的发展的成绩总体上是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趋势的。除了第24届奥运会的成绩比较突出外,第23、25、26、27、28届奧运会的女子铅球第一、三、八名成绩基本稳定,这说明在奧运会这样的世界大赛中,如果能够在08年奥运会比赛中稳定表现出在19.5—20米的成绩,就能够顺利进入前三名。
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并结合本文的分析,认为表l中表现出来的态势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在23届奥运会上,部分国家因为政治原因抵制了本届奥运会,从而在女子铅球比赛的成绩所表现出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大赛的水平。(2)在24届奥运会上,大多数田径强国的参与,使奥运会真正实现了世界各国的大团圆,因为奥运会前几年国家间的重视与互相竟争、运动员比赛机会的增加、田径“职业化”进程的加速等等原因,使女子铅球成绩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3)但是在25—2s届奥运会中,女子铅球成绩出现一定的平稳或暂时下降态势,主要是:国际体育界对违禁药物打击力度的加大、部分女子铅球强国政治局势的动荡、女子铅球训练理论没有新的突破等原因造成的。
2.2 从1984—2005间我国举办的五届全运会成绩看我国女子铅球运动的发展
从对图2的曲线分析来看,第6届全运会的女子铅球第一、三八名成绩是差别最大的一届,第一名的成绩20.95米,而第八名只为17.61米,而第九届全运会的第一、三、八名成绩是最接近的,第一名的成绩18.92米,而第八名为18,39米。第7、8届全运会的前一、三、八名的成绩则表现正常。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第6、7、8届全运会的前一、三、八名运动员的成绩都表现出了世界级的水平,同样也就在那几年,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都有相当数量的人进入世界女子铅球运动员前50名成绩排名中,并且在第24、25,26届奥运会上取得了的相当优良的成绩。而后的第9、10届全运会上,女子铅球前一、三、八名的成绩则是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表现出是较低水平上的竞争,在第10届全运会上的第一名成绩竟然只有18.88米,这成绩如果在第6届全运会上就不可能进入前三名。在这期间每年世界女子铅球成绩前50名中,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就只有可数的几个人的成绩能进入且排名靠后,同时在第27、28届奥运会上就出现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没有获得名次的结果。
2.3 从1984—2005年间近五届全运会和六届奥运会前八名平均成绩进行的对比分析
对我国五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成绩和六届奥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成绩进行平均成绩统计对比,从图3中基本可以看出,奥运会女子铅球成绩的发展和我国全运会女子铅球成绩的变化趋势发展基本是吻合的。虽然我国的六运会(1987年)前八名的平均成绩比隔年举办的奥运会(1988年)的平均成绩要差很多。但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一个第3名、一个第8名的成绩,在1992年的25届奧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也取得了第2和第5名的成绩,在第7、8届连续两届全运会的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比第26、27届奥运会的女子铅球前八名平均成绩要好,并且这时都是我国的女子铅球运动员在奧运会上有良好表现的时候。而第10届全运会的前八名的成绩则远远落后于2s届奥运会前八名的成绩。从表中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国女子铅球能够在奥运会上表现出来的高水平成绩,是只有在全运会上出现集体高水平竞争吋,该项目才有可能实现在奧运会上表现出高水平的目的,也才可能实现稳定增加田径项目在奥运会上的夺金点的初衷。
2.4 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发展现状及造成原因
2.4.1 基础训练体制涣散,项目发展遇到瓶颈
由于我国基层地区及县、市体委现大都进行了机构调整和职能转变,多数是与文化管理部门合并成立文体局,但基层训练体制还没有从原有的组织管理模式、考评激励机制、资金的筹措等诸多方面予以及时地调整和适应,造成有不少基层体校出现无资金运转、无人管理、无人愿意训练的境况。铅球项目本身属于成人项目,运动员出好成绩一般都要到一定的年龄段,这是世界田径界所公认的,但现在因为各地基层体校在训练手段、场地设施、资金投入、后勤保障、培养定位等诸多方面的欠缺,造成了业余运动员淘汰率过高。又由于业余运动员成才的希望渺小,家长往往不鼓励自己的孩子从事这方面的业余训练,就算暂时从事也只是为升学作跳 板,一旦有达到目的就停止了业余训练,造成基层女子铅球训练生源的不足。
其它还有诸如:在普通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中,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大量被削减或删除;在各类的田径比赛中经常出现超龄、非法用药、冒名顶替参赛;教练员自己辛苦培养运动员不如招收其它现成的运动员参赛;基层体校和学校铅球教练员因为各种原因的大量流失;业余训练的资金筹集困难等等。正是这些现象既伤害了基层体校的训练参赛热情,也从根本上损害了我国原有田径三级训练网的不断良性循环,
2.4.2 项目优势的经验没有得到及时的理论创新和发扬
我国女子铅球最初发展的优势在于“举国体制”和训练手段的创新,在八十年代初期,有关部门组建了“中国女子铅球攻关组”,经过这些专家的大量实践和探索,最后得出:“要敢于和善于突破创新”,这包括了对原有田径经典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质疑和创新,正是这一宝贵经验的运用和提倡,成功地提高了我国原有的女子铅球运动水平,使我国的女子铅球水平在国际田坛保持领先了近二十年,但可惜的是,由于女子铅球项目一直只是我国某几个省市的优势,各地方为保住既有优势往往对其训练过程和手段实施保密处理,在对外进行训练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有意、无意的“失真现象”。这样就造成女子铅球训练一线的成功经验,既没有能真实的被田径界从业者、训练理论专家及时的了解和掌握,更没有可能被提炼和升华到训练理论的高度。当“中国女子铅球攻关组”的专家们逐渐退出教练员岗位后,由于没有能够将训练创新实践经验进行及时地推广和理论化,造成原有女子铅球经典训练理论依然盛行,新生代的教练员掌握的训练理论知识与原来成功创造辉煌成绩的女子铅球创新实践相脱离,也就造成了现在我国女子铅球水平没有实质性的飞跃反而下降的现象。
2.4.3 竞赛和训练体制向“市场化”和“职业化”转换力度不够
在当今“市场经济”下,愿意从事女子铅球运动的人本来就不多,但现在的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在影响着女子铅球运动的发展,直接造成了很多现役运动员过早的结束了运动生涯。研究证明: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是有一定的年限和阶段规律的,但目前地方省市运动队或体校一般都有要求输送或出成绩的工作目标,如果工作目标确定的不够科学,势必造成基层只顾眼前利益,要求运动员早出成绩、快出成绩,而不管不顾运动员以后是否运动成绩能够持续发展的问题,不能发现好的苗子和全运会后国际大赛成绩降低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另外還有我们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下,各项有关竞赛和训练政策措施没有及时的调整和适应;对这项运动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职业化”转换不充分造成了青少年运动员有后顾之忧而较易流失等等,这些都是影响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女子铅球运动要想有较快的发展,除了充分的发挥原有的优势外,还需要尽快的将自身的发展尽快的融入到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循环中去,从比赛的安排、训练经费的获得、竞赛和训练体制、人才选拔、理论创新和推广等一系列方面去下工夫。
2.4.4 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和教练员执教寿命的措施不力
对我国田径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保持高水平年限和出现优异成绩的训练年限等情况进行的比较研究,我国运动员具有出现优异成绩早、退役过早,保持运动寿命年限短等与世界田径发展趋势相背的特殊现象。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提早退役有其社会和自身的种种原因,我们不应过多的指责运动员的人文精神和奉献精神不够,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的竞赛政策和引导措施的不够完善造成的,在国内外,优秀的大龄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是屡见不鲜的,我国铅球运动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如此,但现在却很少,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另外,优秀的教练员也是我们女子铅球运动发展中宝贵的财富,一般文献讨论的大多是“全运现象”中出现的诸多优秀运动员过早退役问题,但很少论及全运会后教练员因为各种原因流失的问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的提高也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只有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教练员队伍,从各个方面鼓励和引导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使创新成为教练员日常业务思考的主题、工作操作的关键,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运动竞争中取得胜利。
3 我国女子铅球运动目前发展改革思路
1)我国女子铅球运动现在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能够继续从训练理沦、政策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在08奥运会上夺牌还是有希望的。建议近期的目标就应该首先充分发挥我国体育界“举国体制”办大事的传统,集中现有力量再建旨在面向O8年奧运会的“中国女子铅球攻关组”。
2)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具有各相关训练理论、田径实践经验的专家,对我国田径界这些年曾取得优异成绩的女子铅球、女子中长跑、男子跳高、男子跨栏等项目进行科技攻关,找出其中独有的特性和一般共性,上升到训练学和训练实践理论的高度,尽早地向全国的田径从业者推广。
3)远期目标则是需要考虑将女子铅球运动未来的发展与当今的小学、中学、大学的体育课教学紧紧的结合起来,包括各类学校教学大纲的制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优秀运动员、项目、赛事等进行及时地正面宣传;将高水平的田径竞赛尝试着下放到具有条件的普通学校和小城市进行;从改革竞赛体制和形式等方面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参与进来等等。
4)从各项政策的制定源头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从青少年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出发,努力延长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教练员的执教寿命。鼓励教练员在执教实践中不断的进行业务和理论方面的创新。积极研究国外成功的运动员职业化体制,探索为重点地方省市的运动队和体校设计和完善一套相对较科学的女子铅球训练、竞赛、选拔人才体制,促进我国女子铅球事业的良性发展。
關键词:奥运会;全运会;女子铅球;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G812.8 文章编号:1009-783X(2007)06-0123-08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陈亮(1970-),男,新疆塔城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王峥(1977-),女,河北保定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从1984年至今,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的表现特别突出,在六届奥运会上就有6人次进入了前八名,其中包括获得银牌2块、铜牌l块,这说明我国的女子铅球运动发展是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的。但是,近年来这项运动的发展并不如人意。近年来中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名次的下降、国内比赛成绩的低迷、缺乏优秀拔尖人才等情况开始困扰项目的发展。与其它田径项目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我国的女子铅球水平落后了。鉴于此,本文对在1984年-2005年间举办的奥运会及我国全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成绩的演进态势进行分析,力图发现其中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决策部门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1984年-2005年期间举办的第二十三届-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及我国第六届-第十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成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田径》等田径界权威的期刊和杂志,收集了1984年-2005年间举办的奥运会及全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成绩,全部资料数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并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二十余篇。
1.2.2 数理统计法
根据文献收集的1984年-2005年间举办的奥运会及全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成绩做了相关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从1984-2005年间举办的六届奥运会成绩看世界女子铅球运动的发展的成绩总体上是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趋势的。除了第24届奥运会的成绩比较突出外,第23、25、26、27、28届奧运会的女子铅球第一、三、八名成绩基本稳定,这说明在奧运会这样的世界大赛中,如果能够在08年奥运会比赛中稳定表现出在19.5—20米的成绩,就能够顺利进入前三名。
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并结合本文的分析,认为表l中表现出来的态势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在23届奥运会上,部分国家因为政治原因抵制了本届奥运会,从而在女子铅球比赛的成绩所表现出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大赛的水平。(2)在24届奥运会上,大多数田径强国的参与,使奥运会真正实现了世界各国的大团圆,因为奥运会前几年国家间的重视与互相竟争、运动员比赛机会的增加、田径“职业化”进程的加速等等原因,使女子铅球成绩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3)但是在25—2s届奥运会中,女子铅球成绩出现一定的平稳或暂时下降态势,主要是:国际体育界对违禁药物打击力度的加大、部分女子铅球强国政治局势的动荡、女子铅球训练理论没有新的突破等原因造成的。
2.2 从1984—2005间我国举办的五届全运会成绩看我国女子铅球运动的发展
从对图2的曲线分析来看,第6届全运会的女子铅球第一、三八名成绩是差别最大的一届,第一名的成绩20.95米,而第八名只为17.61米,而第九届全运会的第一、三、八名成绩是最接近的,第一名的成绩18.92米,而第八名为18,39米。第7、8届全运会的前一、三、八名的成绩则表现正常。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第6、7、8届全运会的前一、三、八名运动员的成绩都表现出了世界级的水平,同样也就在那几年,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都有相当数量的人进入世界女子铅球运动员前50名成绩排名中,并且在第24、25,26届奥运会上取得了的相当优良的成绩。而后的第9、10届全运会上,女子铅球前一、三、八名的成绩则是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表现出是较低水平上的竞争,在第10届全运会上的第一名成绩竟然只有18.88米,这成绩如果在第6届全运会上就不可能进入前三名。在这期间每年世界女子铅球成绩前50名中,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就只有可数的几个人的成绩能进入且排名靠后,同时在第27、28届奥运会上就出现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没有获得名次的结果。
2.3 从1984—2005年间近五届全运会和六届奥运会前八名平均成绩进行的对比分析
对我国五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成绩和六届奥运会女子铅球前八名成绩进行平均成绩统计对比,从图3中基本可以看出,奥运会女子铅球成绩的发展和我国全运会女子铅球成绩的变化趋势发展基本是吻合的。虽然我国的六运会(1987年)前八名的平均成绩比隔年举办的奥运会(1988年)的平均成绩要差很多。但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一个第3名、一个第8名的成绩,在1992年的25届奧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也取得了第2和第5名的成绩,在第7、8届连续两届全运会的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比第26、27届奥运会的女子铅球前八名平均成绩要好,并且这时都是我国的女子铅球运动员在奧运会上有良好表现的时候。而第10届全运会的前八名的成绩则远远落后于2s届奥运会前八名的成绩。从表中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国女子铅球能够在奥运会上表现出来的高水平成绩,是只有在全运会上出现集体高水平竞争吋,该项目才有可能实现在奧运会上表现出高水平的目的,也才可能实现稳定增加田径项目在奥运会上的夺金点的初衷。
2.4 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发展现状及造成原因
2.4.1 基础训练体制涣散,项目发展遇到瓶颈
由于我国基层地区及县、市体委现大都进行了机构调整和职能转变,多数是与文化管理部门合并成立文体局,但基层训练体制还没有从原有的组织管理模式、考评激励机制、资金的筹措等诸多方面予以及时地调整和适应,造成有不少基层体校出现无资金运转、无人管理、无人愿意训练的境况。铅球项目本身属于成人项目,运动员出好成绩一般都要到一定的年龄段,这是世界田径界所公认的,但现在因为各地基层体校在训练手段、场地设施、资金投入、后勤保障、培养定位等诸多方面的欠缺,造成了业余运动员淘汰率过高。又由于业余运动员成才的希望渺小,家长往往不鼓励自己的孩子从事这方面的业余训练,就算暂时从事也只是为升学作跳 板,一旦有达到目的就停止了业余训练,造成基层女子铅球训练生源的不足。
其它还有诸如:在普通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中,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大量被削减或删除;在各类的田径比赛中经常出现超龄、非法用药、冒名顶替参赛;教练员自己辛苦培养运动员不如招收其它现成的运动员参赛;基层体校和学校铅球教练员因为各种原因的大量流失;业余训练的资金筹集困难等等。正是这些现象既伤害了基层体校的训练参赛热情,也从根本上损害了我国原有田径三级训练网的不断良性循环,
2.4.2 项目优势的经验没有得到及时的理论创新和发扬
我国女子铅球最初发展的优势在于“举国体制”和训练手段的创新,在八十年代初期,有关部门组建了“中国女子铅球攻关组”,经过这些专家的大量实践和探索,最后得出:“要敢于和善于突破创新”,这包括了对原有田径经典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质疑和创新,正是这一宝贵经验的运用和提倡,成功地提高了我国原有的女子铅球运动水平,使我国的女子铅球水平在国际田坛保持领先了近二十年,但可惜的是,由于女子铅球项目一直只是我国某几个省市的优势,各地方为保住既有优势往往对其训练过程和手段实施保密处理,在对外进行训练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有意、无意的“失真现象”。这样就造成女子铅球训练一线的成功经验,既没有能真实的被田径界从业者、训练理论专家及时的了解和掌握,更没有可能被提炼和升华到训练理论的高度。当“中国女子铅球攻关组”的专家们逐渐退出教练员岗位后,由于没有能够将训练创新实践经验进行及时地推广和理论化,造成原有女子铅球经典训练理论依然盛行,新生代的教练员掌握的训练理论知识与原来成功创造辉煌成绩的女子铅球创新实践相脱离,也就造成了现在我国女子铅球水平没有实质性的飞跃反而下降的现象。
2.4.3 竞赛和训练体制向“市场化”和“职业化”转换力度不够
在当今“市场经济”下,愿意从事女子铅球运动的人本来就不多,但现在的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在影响着女子铅球运动的发展,直接造成了很多现役运动员过早的结束了运动生涯。研究证明: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是有一定的年限和阶段规律的,但目前地方省市运动队或体校一般都有要求输送或出成绩的工作目标,如果工作目标确定的不够科学,势必造成基层只顾眼前利益,要求运动员早出成绩、快出成绩,而不管不顾运动员以后是否运动成绩能够持续发展的问题,不能发现好的苗子和全运会后国际大赛成绩降低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另外還有我们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下,各项有关竞赛和训练政策措施没有及时的调整和适应;对这项运动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职业化”转换不充分造成了青少年运动员有后顾之忧而较易流失等等,这些都是影响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女子铅球运动要想有较快的发展,除了充分的发挥原有的优势外,还需要尽快的将自身的发展尽快的融入到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循环中去,从比赛的安排、训练经费的获得、竞赛和训练体制、人才选拔、理论创新和推广等一系列方面去下工夫。
2.4.4 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和教练员执教寿命的措施不力
对我国田径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保持高水平年限和出现优异成绩的训练年限等情况进行的比较研究,我国运动员具有出现优异成绩早、退役过早,保持运动寿命年限短等与世界田径发展趋势相背的特殊现象。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提早退役有其社会和自身的种种原因,我们不应过多的指责运动员的人文精神和奉献精神不够,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的竞赛政策和引导措施的不够完善造成的,在国内外,优秀的大龄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是屡见不鲜的,我国铅球运动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如此,但现在却很少,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另外,优秀的教练员也是我们女子铅球运动发展中宝贵的财富,一般文献讨论的大多是“全运现象”中出现的诸多优秀运动员过早退役问题,但很少论及全运会后教练员因为各种原因流失的问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的提高也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只有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教练员队伍,从各个方面鼓励和引导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使创新成为教练员日常业务思考的主题、工作操作的关键,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运动竞争中取得胜利。
3 我国女子铅球运动目前发展改革思路
1)我国女子铅球运动现在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能够继续从训练理沦、政策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在08奥运会上夺牌还是有希望的。建议近期的目标就应该首先充分发挥我国体育界“举国体制”办大事的传统,集中现有力量再建旨在面向O8年奧运会的“中国女子铅球攻关组”。
2)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具有各相关训练理论、田径实践经验的专家,对我国田径界这些年曾取得优异成绩的女子铅球、女子中长跑、男子跳高、男子跨栏等项目进行科技攻关,找出其中独有的特性和一般共性,上升到训练学和训练实践理论的高度,尽早地向全国的田径从业者推广。
3)远期目标则是需要考虑将女子铅球运动未来的发展与当今的小学、中学、大学的体育课教学紧紧的结合起来,包括各类学校教学大纲的制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优秀运动员、项目、赛事等进行及时地正面宣传;将高水平的田径竞赛尝试着下放到具有条件的普通学校和小城市进行;从改革竞赛体制和形式等方面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参与进来等等。
4)从各项政策的制定源头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从青少年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出发,努力延长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教练员的执教寿命。鼓励教练员在执教实践中不断的进行业务和理论方面的创新。积极研究国外成功的运动员职业化体制,探索为重点地方省市的运动队和体校设计和完善一套相对较科学的女子铅球训练、竞赛、选拔人才体制,促进我国女子铅球事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