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世界的超越与平衡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次读起这样雄壮的词句,总会热血沸腾,感慨万千。我想近千年前的苏东坡,于被贬之地黄州,看到这滚滚东流水的长江,翻腾着的滔天巨浪,定会激荡起那颗寂寞良久的火热心灵,于原始壮观的自然情景中,去思考生命的原始意味。
  逝者如斯的长江水,激荡着词人的心胸,情难自禁,历史的那些英雄人物一起涌上词人的心头,然而这些曾经吒咤风云的英雄们,已被浪花所淘尽,既想赞美英雄,又感叹英雄已殁,赞与叹就这般萦绕在词人寂寞而火热的心间……
  词人顺大江西行,因为在故垒的西边,就是周郎指挥赤壁大战之处,风景果然不同凡响,陡峭的断崖绝壁仿佛刺穿了天空,汹涌的巨浪拍击着岸边的大石,不断激起如雪堆般无数浪花。绝美的风景,掠人心魄的美丽,此情此景,词人的精神为之振奋,情绪已被感染到极点,自然想起那个人才辈出的三国时期,自然想到自己倾慕许久的周郎公谨。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想起心中的英雄,想起美人,美人伴英雄,何其潇洒。“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4岁的周郎就这般淡定从容地指挥了赤壁大战,以少胜多,拒百万曹军于大江之上,定三国鼎立之势,何其潇洒的周郎!何其风流倜傥的英雄!
  此时此刻,被贬黄州的苏轼,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情感,时年47岁的他,渴望自己也能成为英雄。苏轼为何如此倾慕周郎,渴望成为潇洒的英雄?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答李端叔书》)
  才满天下的苏轼在黄州只能混迹于樵夫渔民之间,从天上人间般的生活一下子跌到了黄州——这口人生的枯井里。世态炎凉,从前的友人皆已消失,苏轼是如此陷于人生的寂寞中,甚至是在寂寞中惶恐不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如此惶恐不安,经历劫难,苏轼害怕了吗?没有,他反而对“死”有了更高的看法:
  “吾侪虽老旦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坷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致李常书》)
  多么勇敢的苏东坡,多么洒脱的情怀,在黄州——这口人生的枯井里,他并没有成为井底之蛙,反而培育出勇敢洒脱的情怀,即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高歌一曲,倾情周郎,不也表明了对现实的超越、对苦闷心灵的超越?在与山水、英雄、美人的对话中踏出一条心灵的出路。
  潇洒的东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的结尾,东坡又回到了现实中:壮志未酬就算了吧!都一把年纪了,还想什么英雄美人呢,多情了。人生像梦一般起伏不定!可就在这像梦一样残酷的现实中,苏东坡能够“冷眼”看自己,作深刻的反省,严厉地剖析。
  他脱下文人的长衫,戴上斗笠,穿上蓑衣,做一个地道的农民,耕种在黄州东门外的一块坡地上。“东坡居士”从此名扬天下,妇孺皆知。在耕耘收获中,去掉了文人的尖酸刻薄,小家子气,从而变得沉稳、踏实、大气。
  他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在与农人、渔樵夫等各色人等的交往中,变得更加乐观、自信、幽默,“河东狮吼”的故事直到今天依旧在传唱。
  他终于能够去掉身上那风流才子的傲气,更多了一份宽容、平和之气。
  他说,自己曾经仿佛一段树木般靠着树瘤取悦别人,一块石头般靠着花纹取悦于人,殊不知,那瘤那花纹正是树木与石头的缺陷所在。直到临死才知,自己是在炫耀无知。
  他觉悟了,说现在的苏东坡与以前的苏轼是两个人!
  余秋雨先生曾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苏东坡于黄州真正成熟了,心态归于平衡。
  他终于能够正视现实,进而去享受现实。“一尊还酹江月”,去享受这轮“山间”的明月,以及那“江上的清风”……
  
  (责任编辑 吕 行)
其他文献
现在的初中生爱好数学、成绩好、学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太多.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花了很大的力气,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他们学习的负担,甚至有人谈数学色变.  虽然“苏科版”教科书的编写力求有效地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当前相对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力度,引领学生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倾听心灵的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我对情感教育做了以下尝试。   一、依托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悟情感,学会感恩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美,语文教师只有善于创设情境,将自己的情感与学生的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创新作文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学生习作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但是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新作文教学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既要摒弃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教学方式,又要有所突破。在创新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创新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创新作文亦是如此,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谈何创新?什么是基本功?就是指作文的立意、选材、结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富有神话色彩的一篇寓言故事,其文本的思想光辉一直闪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里,久久不息。而愚公这一形象所承载的矢志不渝、迎难而上、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也已定格在中华民族精神的肌体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披荆斩棘,破浪扬帆,开启了成功之门。但是,也有人说愚公实愚,与其移山,不如搬家。由此对愚公形象大打折扣,认为他有勇无谋,不思变通,遇事缺乏灵活性,牺牲自己的残年余力不说,还让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学生被动地、勉强地学习,与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学习,其效果迥然不同。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励学生愉快地学习,能产生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赞扬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真正让赞扬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以下几个观念。    一、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赞扬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不多。关键在于老师没有真正转变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
沈从文曾说:“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的印象里。”的确如他所说,沈从文对他的家乡有着深切的了解和浓烈的感情。因此,沈从文这位自称是“乡巴佬”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湘西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土里土气的湘西妇女特别引人注目,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形象如清风,如洒落在腥风血雨荒芜土地上的阳光,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震撼。在他的笔下,不论是自在的“萧萧”,蒙昧的“三三”,还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已经20多年,一直把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前些年,由于不断地钻研教材,并不断总结教学中的成与败,自认为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有些收获、有些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地深入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一方面,我对自己前些年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不要说优秀,就是合格也算不上。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训,接受了一些课改的新理念,并能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探索与实践,但终觉得
完形填空几乎涵盖了词汇辨析、语法知识、阅读理解、文化背景和技能运用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个特点,使其成为学习英语难得的好题型,能够用来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下面是笔者关于如何使用该种题型进行英语学习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完形填空辨析词汇   完形填空就是将一篇短文中比较关键的词挖出来,与其他三个词放在一起作为选择题,要求学生选择。其中有一种类型就是提供一些含义和用法相近的词或词组让做题者选择。做
作文讲究厚积薄发,犹如建造楼房,需要一块块砖堆砌而成。而这一块块砖就是构建作文的素材。没有素材的积累,即使有巧妙的构思、华丽的语言,也如“无米的巧妇”,写出的作文也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很多学生总感叹没有素材,无话可写,却对身边的语文课本视而不见,甚至从未觉得那就是可以为己所用的一座宝藏。   其实,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绝大部分课文,都是久经考验的名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质兼美,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