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化解学习疲劳,促进中学化学有效教学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疲劳是一种混合性疲劳,既包括生理疲劳,也包括长时间处于学习压力之下导致的心理疲劳。学习疲劳主要表现为坐姿不端、昏昏欲睡,反应迟缓、思维混乱,情绪低落、敷衍推脱、厌烦抵触等;长期的学习疲劳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厌学弃学等。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和化解学习疲劳,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化学。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习疲劳;化解方法
  学习是师生共同在一定背景因素下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品质、知识水平和认知状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态度反过来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中学化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抽象性、结构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造成化学学习疲劳的原因主要是多样的,包括个体认知发展阶段性特点、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认知风格、化学认知结构以及不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外界环境压力过大等等。那么如何巧妙化解这些不利因素,帮助学生轻装上阵,激发他们主动进行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建设积极班级文化,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它能使学生心情愉快,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有利于今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学科特色。可以在教室角落里设置小型化学展览馆,展示一些分子模型、化学仪器、化学趣味读物、优秀作业等;开展专题交流会,鼓励学生进行化学见解和学习方法的交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工厂、收集不同种类的电池、生活中的化学实验等;积极宣传化学的人文性,包括化学史料、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让学生理解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魅力的学科,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把化学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中而不只是停留在冰冷的试卷上,让学生怀着新奇、愉悦的心情去主动求知,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二、切实立足科学素养,降低学习认知负荷
  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观念要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设计有机融合、指向性强的三维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把握化学学科特点,强化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观念对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重要作用,改变知识灌输式教学,把教学重点从化学知识转移到科学方法的教学,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学活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质的理解;改进作业设计,设计个性化、开放式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所需时间、思考方向、参考与问询的深度与广度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可能性和选择性都能够较好体现。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教学致力于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以学生的已有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为教学起点,精选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组织教学活动,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以期达到学生对化学本质的理解,这是与降低认知负荷的研究相一致的。
  三、重组化学学习内容,降低学习内容难度
  化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拥有的化学知识结构,是学生对化学世界的观念和内容的组织。化学学习困难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缺陷是导致化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从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出发,将知识的逻辑顺序加以适当的调整、改造、重组,从而降低化学知识的难度。化学学习内容的重组要围绕着化学基本观念和核心概念进行。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核心概念之间、核心概念与学生原有概念及非核心概念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这使得核心概念成为概念体系和知识框架的中心。围绕核心概念的知识组织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组织,围绕核心概念的学习内容重组有利于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最终把握住化学学科的结构,从而有效降低化学学习内容难度。另外化学教师要加强记忆方法的指导,根据记忆规律和学科特点构建一套有序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记忆系统化、有序化知識。
  四、突出学生问题意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从哲学认识论的实践活动观点来看,教学系统的主体是人,人作为主体,他必须有意识对象,他与意识对象的相互作用中必定生成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意识的触动而显现主体性的功能特征。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催化剂”,在问题和问题解决中活化课堂教学。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首创的PBL教学模式对化学课堂教学很有借鉴意义,PBL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又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以问题形式呈现教学任务,采取多样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为学生参与问题解决创造机会,而且要使全体学生参与;任务设置要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避免使基础差的学生感到任务太难而产生挫折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因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教学评价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诊断和改进,弱化考试竞争,鼓励学生自我超越。通过基于问题的教学,提高化学教学实效,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
  五、培养良好学习品质,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学习品质在学科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是关于学习的素质,它是比知识、能力更具价值的范畴。教学,从现实意义上说就是培塑学力,而学习品质则是学力的核心。学生主动探寻化学本质的好奇心、欣赏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态度、高效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自觉监控化学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等是高效化学学习的重要支撑。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尤其是高效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中促成知识学习和能力获得的两大支撑,是解决“会学”和“能学”问题的钥匙。化学学习要注重围着核心概念建构知识体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研究物质的经典模式,按照物质的组成、化学式、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用途、制备的线索有序进行;化学用语学习要抓住宏观——符号——微观三重表征的实质;化学理论学习要注重其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化学规律学习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对跳出规律的特例要重点记忆;化学实验学习要注重实验对化学原理的验证和解释等等。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自觉监控反思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做笔记,认真完成作业,有效地寻求帮助、主动使用错题本等都让学生更加轻松、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抗压训练和归因指导,以增强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耐受力。
  总之,学习疲劳是教育畸变的结果,化学教学应切实立足科学素养,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地心情学习有趣的化学,让教育回归“人的灵魂的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翻译技能越来越多紧密融合。翻译研究人员意识到传统的翻译教学存在着很多缺陷,认为需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翻译技术,把研究方向投向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使翻译学的视角和范围得到扩展。本文将分析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存在的资金和人才短缺等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翻译教学;问题;对策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为翻译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给翻译
期刊
摘 要: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的,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完美人格,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发掘材料、发现规律、提高认识、锤炼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术欣赏;美术创作;教育方法  美术课具有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审美功能。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迷恋,整个
期刊
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它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和发现科学规律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否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一个实验的成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教材中“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一实验,采用的是三张带孔的纸板和手电筒,但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不同,在实际
期刊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如何以能上好一堂扎扎实实的初中数学课,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对于一名数学老师而言,上一节数学课是容易的,而要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就需要我们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方面都要有很深地研究。我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感悟,认为上好一堂初中数学优质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期刊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怀有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在实现中国梦的这一过程中,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关键,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进行创新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上世纪90年代提倡的素质教育,现已成为统领教育全局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的核心,所以,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也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语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课堂、学生作业、考试等各方面着手,长期地、坚持地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
期刊
摘 要:习惯是一种行为模式,是反复“操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也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由于不断地重复而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习惯随着不断的重复而日益巩固,越来越不容易改变,甚至成为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抓起,正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育经验和经历,对于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期刊
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一般包括动机、情感、意志、品格等。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那么由智力因素组成的操作系统和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就是构成教学活动这个系统的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没有操作系统,教学活动无法进行;没有动力系统,教学活动既不可能发生,也不可能连续。要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期刊
摘 要:查尔斯·兰姆的《扫烟囱的小孩礼赞》向读者详细地呈现了扫烟囱孩子的工作场景及生活状况。通过结合该作品,本文试图从扫烟囱这份工作的高指数工作强度以及高风险职业疾病这两方面,来揭露扫烟囱小孩的悲惨命运;此外,本文还将探析作品中慈善家对扫烟囱小孩的关注。  关键词:《扫烟囱的小孩礼赞》;扫烟囱的小孩;扫烟囱疾病;扫烟囱工作强度  一、引言  “扫烟囱的孩子”(chimney sweeper)是欧洲
期刊
低年级上课时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像是炸开了锅,个个都在举手,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我来”,“我知道”等等,而当老师抽到一个学生发言时,多数孩子却丝毫不听别人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说得怎样,好像完全与自己无关。另外,老师讲课时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思想“开小差”,摆弄一些物品(如:橡皮擦、铅笔、文具盒等),做一些小动作。凡此种种,不由得让人深思:长此以往,他们便不会倾听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