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础等级特训: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la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训练目标
  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作文里的思想感情、人、事、物和数据、资料等。“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据,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表现主题,不以假话、大话、空话填充作文,具体来说就是,若写记叙文,要素要完整,人物、事件要具体实在:若写议论文,论证要充足,论据要丰富:若写说明文,属性要清楚,资料要充分。
  所谓“中心明确”指的是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清晰、明白且确定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串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作文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显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它必须是鲜明的。
  范文引路
  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
  马祖云
  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部下的一名参谋未经核实,误将电令会师之地沁阳写成泌阳,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此战被后人戏称为“败在一撇上”。
  多写“一撇”,是战败的表象:缺失“认真”,方为失利的实质。何谓认真?它是一种专注、一种投入、一种坚韧,乃为可贵的精神品质,彰显对职守的忠诚、做事的严谨、追求的执着。播种认真,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信念;播种信念,收获辉煌。正如一谚语所示:“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认真之要,在对“毫厘”的极致严格上。事物的质变,往往缘于毫厘的差别和缺失,一丝一毫牵动全盘,认真与否关乎成败。非凡,每每孕育于丝毫的较真之中,无论做好一项工作,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皆要有精细、精准、精深的全程投入。上个世纪60年代,邓稼先在领军对我国首颗原子弹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时,发现一关键资料与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指标有细微之别。于是,这些科研精英们,操作着那时的手摇计算器,耗费了数百公斤资料纸,最终以确无“毫厘”之差的严谨结论,证明了完全可以忽略苏方提及的冲击波波峰值,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正是这种极其认真的精神品格,成就了昔日的“两弹一星”、当今的“蛟龙”“天河”等科技明星。
  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认真,彰显的是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乃为至拙的内在修炼。有了这种修炼,滴水可穿石,铁棒可磨针,铁树可开花。马克思潜心研究40年,终成巨著《资本论》:李时珍耗费心血二十七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成医药经典《本草纲目》:钱穆倾尽一生心力,砥砺“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的拙功,终成1700万言的国学著述。古今中外、千行百业的事实可鉴:做事、治学、成大器的真谛在于,“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认真之难,在对成功的默默守望上。成功过程是坚守认真的寂寞远征,不是一事功,而是事事功;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其间不会躁动、不曾走神,也永远不忘初心、不言放弃。1977年至今,多少科研奇迹层出不穷,多少名流人物闪烁更迭,但那颗名为“旅行者一号”的空间探測器,依然飞驰在太阳系外的轨道上。漫漫40年,这个航天科研团队的成员,从青春到暮年,一直在关注着那么遥远的距离、那么浩渺的太空、那么难测的结果。沉潜事业的认真,多么需要远离红尘熙攘、摈弃功利躁动、抵御炫眼诱惑,否则,何以到达“诗与远方”?
  然而,一举成名、一鸣惊人的“速成”心态,使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殊不知,一旦履职分心、做事粗心,厄运便不远了。君不见,一块脱落的塑料泡沫未引起监控发射者的关注,导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悲惨失事:一个粗心的农林工未灭烟蒂,引起一场森林大火……因失于一物之细,而失去天下之大:因疏于一事之微,而导致一场悲剧,这是警世教训。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8月22日,有删改)
  含英咀华
  《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全篇紧紧围绕“认真”立意行文,开篇强调“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中间部分分写认真之要、认真之贵、认真之难,在论证论点的同时,恰当点题,结尾“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再次点题,首尾圆合,中心明确。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心,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材料,素材涉及科技、文学、医学等方面,占今中外,旁征博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论证“认真之要”“认真之贵”“认真之难”,论证立体化且多样化。
  写作切入点
  内容充实
  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生活。注重积累。纷繁多变的现实生活是考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作为一名中学生,考生应该时刻关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话题,应该学会用具有时代特色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审视社会上的芸芸众生,把握社会跳动的脉搏,从中捕捉写作材料。
  2.广泛阅读,掌握素材。重点抓好读、理、记、用四个环节。读,可以读一些报刊,了解国内外大事,尤其是一些评议性的文章,以扩大视野:可以读一些有关论据积累的书,看看作者是怎样从一则小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中挖掘出大道理的。理,就是分类整理,将自己掌握的素材按一定的内容或形式分门别类,形成系统。记,就是将积累的材料进行记忆,贮存到大脑之中。用,就是能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材料。
  3.精心选择,合理想象。要选择自己所熟悉的材料,选择具有现实感的材料,选择具有丰富意蕴的材料,选择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和生动性的材料,选择具有思辨性的材料。有时我们所历、所见、所闻的材料不一定都是新颖、典型的:当在考场上难以找到适用的、有意义又有个性的材料时,考生不妨借助自己的想象,合理虚构一下,这里的虚构不是胡编乱造,而是遵循生活真实原则的创造,能够符合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创造。当然,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心,考生应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选取材料,避免材料的平面化、单一化、浅薄化,从而使作文中心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现。   中心明确
  作文要做到“中心明确”,考生在写作之前就应当明了“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在写作过程中应清楚“怎么写”。具体来说,考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感受生活,提炼中心。作文的中心,其实就是考生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周围的人、事、物、景等总有着自己的看法。考生将自己在生活中产生的喜怒哀乐,对事物的各种印象,发生的各种兴趣,加以概括和提炼,即可形成鲜明而具体的中心。
  2.合理选材,紧扣中心。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一篇作文中,我们只能挑选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我们写作文时,可以使用的材料会很多,但在选材时,要将选用的材料联系现实进行透彻地分析,以质取胜,切忌堆砌、罗列。同时,考生要注意围绕中心作文,绝不能将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一并搬来。考生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论证过程中,要谨防转移论题,偏离题意。
  3.恰当表达,点明中心。在写考场作文时,这一点尤为重要。点题的方式多种多样,从表达方式上看,可以抒情点题,可以议论点题,可以叙述点题,可以描写点题: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可以反复点题,可以设问点题,可以比喻点题,可以排比点题,可以拟人点题,可以引用点题:从点题的位置而言,可以标题点题,可以开头点题,可以段中点题,可以结尾点题。总之,点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点题的位置也是自由灵活的,考生要根据作文自身的特点和表达主题的需要恰当安排点题。
  特别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考场作文时干万不要写到后面忘了前面,要时时想到题目,刻刻不忘中心:不要原封不动地照抄文题所提供的材料,也不要只是将所提供的材料作一简单扩展,更不要绕着圈子去说话。有些考生受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有话不直说,但自己又不会暗示,导致作文隐晦不明,让阅卷老师如坠云雾中。所以,考生一定要适当把握好“含蓄”的度,不能让阅卷老师花较长时间去揣摩你的意思,而应该尽可能地在适当的位置上用一两句话点明作文的主旨,这样作文中心会更明确,也更容易得高分。
  病文诊断
  预测,不一定成真
  上海一考生
  【“预测,不一定成真”这句话本身不错,但用作本文标题不太合适。因为本文的论述重点恰恰是“预测成真怎么办”。所以题目宜改为“如何对待预测”或“面对预测”。】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这个引用很不错,但与下一段缺少过渡,不能与下文形成有机关联。】
  现代人大多都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以便根据未来天气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不过,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当一个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吧。【用生活中的例子阐明预测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但是,其表达不够妥帖,缺少衔接语。】
  其实,生活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现状和一些规律,推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来面对未来。当然,预测,并不是现实,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赖预测。毕竟,有些预测也许不会成真。【阐述了预测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语句中转折过多,容易使读者分不清阐述的中心,所以须对这段话再加以斟酌。】
  然而,总是有人会选择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会成真。他们经常会忽略,有些预测并非是空穴来风,假使他不以为然,那些目前还只是预测的状况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就如蔡桓公不听名医扁鹊对于他身体情况的预测,没有在病症刚显露时及时治疗:等到真正病入膏肓,连名医都无法救治之时,才后悔,却再也无力回天。又如项羽不听范增对于不杀刘邦必然会留下后患的预测,没有及时免除后患,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因为不相信预测而最后使预测成真的例子远不止这些,但还是会有人重蹈覆辙,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段立论和论证结合得很好,選择的论据虽然不算新鲜,但非常贴切,从反面论证了接受预测的重要性。这一观点的论述应当作为本文的重点,可以再添补一些正面的例子,作正反对比,既充实了内容,又加强了作文的说服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预测就一定会成为现实。任何预测的提出,大都只是建立在当时的情况下的。换句话说,只有当前的情况持续下去,预测才有可能变成现实。但是,任何情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不希望成真的预测实现不了。试想一下,假如蔡桓公一开始就听取了扁鹊的话积极治疗,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建议免除后患,那么,那些预测不就不会实现了吗?所以说,预测的最终实现与否,实际上都取决于自己。【这段论述,在考生看来,也许是出于“辩证”的需要,但事实上在一篇不足千字的作文里,做过多的“辩证论述”可能会冲淡作文的主题,所以辩证的论述完全可以在结尾部分一笔带过。考生在结尾处已作了这样的处理,所以这一段完全可以删去,或加以删改。】
  对于预测,我们应当接受。这并不是说预测一定会成真,而是说要尊重预测结果的必然性,从而对其做好准备。假如预测到的结果是理想的,那就应该尽力而为,促其实现:假如预测到的情况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更应该反思自己,从而使自己向好的方面转化。当然,也不要被预测所束缚,因为它未必会实现,未来更多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表达很全面,但语言比较琐碎、哆嗦,不够精当。需要加以润色,以突出中心,使其变成“豹尾”。】
  升格之作
  预测,如何面对?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所以,预测生活这盒“巧克力”的“下一颗”是何等滋味也就成了人类极感兴趣的一件事。
  现代人大多都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以便根据未来天气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正如古人的“未雨绸缪”。但是,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不过这也未必就是坏事。当一个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吧。   其实,生活的一大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生活的现状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测出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从容面对未来。
  然而,总是有人会选择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会成真。这些人的致命之处就在于,有些预测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假使他不以为然,那些目前还只是预测的状况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就如蔡桓公不听名医扁鹊对于他身体情况的预测,没有在病症刚显露时及时治疗:等到真正病入膏肓,连名医都无法救治之时,才后悔,却再也无力回天。又如项羽不听范增对于不杀刘邦必然会留下后患的预测,没有及时免除后患,最后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因为不相信预测而最后使预测成真的例子远不止这些,但还是会有人重蹈覆辙,不撞南墙不回头。
  相反,古今中外的那些成功者们,他们大多都会重视人们对自己的“预言”,从而使危机四伏的局面转危为安。东汉末年的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却一事无成。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的那段“隆中对”(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和预测)令其茅塞顿开,从此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确立了目标。这位曾经的贩夫走卒,最终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霸业。再看三国后期的周处,年少时不修小节,纵情肆欲,成为州里的祸患。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意改过时,担心为时已晚。名士陆云预测其只要闻过而改,立志自励,定当拥有远大前程。于是,周处闻过则改,择善而从,最终成为跨越东吴和西晋两个朝代的名将。
  任何预测,都是建立在当时的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当时的条件持续下去,预测就有可能变为现实。如果这种预测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就应当维持甚至强化这样的条件:如果这种预测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我们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局势,不让预测变为现实。试想,假如蔡桓公一开始就聽取了扁鹊的话积极治疗,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建议免除后患,那么,那些预测不就不会实现了吗?所以说,预测最终是否变为现实,关键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
  预测,未必都会成真:但是,却须慎重对待。假如预测的结果是理想的,那就应该顺势而为,力求预测成真:假如预测到的情况不是我们想要的,那就应该自我反省,使自己向好的方面转化,使预测落空。预测毕竟不是现实,未来完全可以掌控,关键只有一点——你是否能够掌控得了自己。掌控好自己,你就能收获生活中更加美味的“巧克力”。
  ●升格点评
  修改之后的作文,立意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符合议论文“开口小,挖掘深”的原则。在论述过程中,升格文注意正反结合,运用充足的论据、精当的议论阐明了正确对待预测的重要性,并揭示出预测与现实的关系,希望人们创造条件让美好的预测变为现实,让不良的预测化为泡影。在结构上,作文文题照应,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王淦生/供稿】
  佳作展示
  爱孩子,当为之计深远
  续梦龙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是悲哀。”针对材料中母亲与老师的做法,有人批评,有人理解。就我而言,我对他们忍痛隐瞒消息的行为表示理解,因为我从中感受到了深远的爱。
  诚然,古往今来,孔孟二圣主张的孝悌之义规范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为人称道。但我们理应懂得,先人所谓的“孝”并非愚孝。这则材料中,学生正紧张备考,如果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他,他的精神必将受到打击,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其次,母亲与老师的做法并非“唯前途论”,亲人离世,伤痛在所难免,但高考毕竟是孩子十载苦读后的重要检验,面对变故,应分清孰轻孰重:最后,尽孝也并非只有这一种方式,难道没有参加葬礼便是没有良知,就变成了某些人眼里的“大逆不道”吗?如果学生懂得母亲与老师的良苦用心,理解这份深远真挚的爱,定会化悲痛为力量,砥砺前行。
  《梵网经》有言:“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深沉之爱,有如高山之巅的雪莲,峡谷深渊的芳草,大漠深处的绿洲,给人启迪,让人感悟。你是否记得,孟母择境而居,断机杼以明志,才炼就了孟子心中那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你是否记得,岳母忍痛刺字,将“忠心报国”的精神深深镌刻在岳飞的心中,才成就了岳飞这个名垂青史的爱国英雄?倘若没有这两位母亲深远的爱,孟子就不会成为“亚圣”,岳飞就不会有“精忠报国”的伟绩。
  相反,方仲永之所以最终“泯然众人”,正是由于其父贪图眼前的利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最终葬送了这一个本应在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英才。可见,爱其子当为之计深远,在浓浓的大爱面前,一切说辞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老师和母亲善意的谎言,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暖流涌入心间。当今,深远之爱,在社会及家庭中逐渐淡漠,“虎妈”“狼爸”近似残酷的“极限”教育,透露出中国教育理念的某些弊端,折射出在“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下,某些扭曲、变异的教育思想。《人民日报》刊文称:“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不能放弃对肌体健康所负有的责任。”在孰是孰非的争论中,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冷若冰霜的指指点点,也不是强词夺理的乱加指责,更不是加之以沉重的精神枷锁,而应以理智与宽容去看待,用理解与爱护去鼓励,用深远的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给他们插上一双飞向未来的翅膀。
  深远之爱,是一股潺潺的溪流,轻抚孩子的心,也擦亮世人的眼睛。啊!这社会,这未来,原来这般美好!
  【山东省费县实验中学】
  ●点评
  该考生紧扣任务指令进行写作,扣题严谨,中心明确。作文立足于材料,又不局限于材料,考生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抄文题所提供的材料,而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以延伸,由古到今,紧紧围绕“爱孩子,当为之计深远”构思立意,思维开合有度,写作视野开阔。该作文没有枯燥的说理,运用大量的名言、事例,正反论证相结合,内容充实,说理透彻。作文结尾再次点明题旨,明确中心。该作文语言上整散结合,优美而又掷地有声,显示了考生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
  【续润卿/供稿】
  [注]这篇优秀佳作是本报07号作文钻石单页的训练范文。
其他文献
对于异常调皮的孩子,我们冠之以“熊孩子”之名。面对昊昊的顽劣之举,无论是其父的大打出手,还是多名家长的联名要求校方将其劝退,抑或是校长提出的由家长和老师全天候陪同,均不是解决问题的妥善之举。面对此类熊孩子,我们应多些包容与忍耐,多些方法与技巧,真正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帮助他们完成成长的蜕变。  丰子恺曾言:“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确,每个孩童都像一粒透明的水珠,一张洁白的宣纸,单纯得可爱。
期刊
弹指一挥间,我们已走过烂漫如花的高一,欢快如歌的高二。如今,我们已经来到了为高考做准备的黄金时期——如火的高三。  “胸中有丘壑,壮志有青云。”我们已不是轻言放弃的小孩子,风风雨雨算不得什么,挫折亦只当是小小的磨难。我们即将面临充满挑战、辛苦而又充实的一年。这一年有数不清的作业,数不尽的考试,而这一切,只为我们心中的梦。  都说高三苦、高三累,但我认为值得。因为我们年轻,年轻就应该多流些汗,年轻就
期刊
许多人总抱怨天气预报员是“最不靠谱的人”,说多云却下雨,说大雪却没见着雪花……央视新闻有报道说,国外天气预报员甚至有《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那为什么天气预报总让人觉得不准呢?大气运动非常复杂,大气运动本身存在内在的随机性。将这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种种因素搞清吃透,并在模拟运算中精准详尽地描述几乎不可能,更不能完全真实全面地模拟大气演变,只能做到近似地、无限接近真实地
期刊
增强“一种意识”  (即“任务意识”)  材料型作文经多年实践已趋于成熟,2017年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写作要求,指令明确,发展了任务型写作。如全国卷Ⅰ作文题,规定性的“任务”至少有3个:  1.“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关键词”只能是两个或三个,不能只谈一个或超过三个;“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这是表达的基本内容;“呈现”二字表明需要有感性的内容,“认识”二字则表明所表达的内容要
期刊
火爆求职的季节再次到来,大学生们对“快递小哥”这个职业竞相应聘,此举引发了网友热议。在我看来,大学生们的行为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當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大学生们的就业情况也并不乐观。毕业后找工作成了大学生们的一大难题,而且求职人数日益增多,大学生想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可谓难上加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购物成为了一种新潮流,“快递小哥”这个职业自然也随之兴起。这无疑为大学
期刊
训练目标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作文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感情真挚”是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思想健康”则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不能有不健康、不积极的思想内容,更不能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  在现代经济狂潮的冲击下,现代人忽视并丢失了许多固有的文化
期刊
茨威格(1881~1942),生于維也纳,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茨威格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描摹。  【技法借鉴】  1.心理描写手法的应用  茨威格的作品以擅长刻画人物心理而闻名,特别是对于女性心理状态的描写。例如在《家庭女教师》中,对两个女孩的心理描写就非常具有特色。作者没有
期刊
英国著名学者斯蒂夫·艾伦谈及名著时说,“哪怕只是一瞬间,它都会使你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它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書,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对于正在学习写作的高中生来说,名著还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宝库——不仅可以启发我们的写作灵感,为我们提供精妙的作文素材,还可以从中学习实用的写作技巧。  一些高考作文题本身就与“阅读”、与“名著”有着显而易见的
期刊
成功总是来之不易的。面对成功,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乃人之常情。但正因为清楚会出现失控局面,才更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到不失礼于人前。正视荣誉,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作为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面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几乎世界上所有人都渴望得到的巨大荣誉时,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从容的姿态。她清楚地知道,奖牌只是对她过去所做出的成绩的一种肯定,但并不意味着她从此就可以为所欲为。正是由于她面对荣誉时
期刊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