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

来源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hui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为主题的五彩耳钉……近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时间,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成为风尚。
  ②在晒景、晒娃、晒自拍居多的朋友圈,百年文物缘何走红?“既富有时代气息,有意思;也饱含历史厚重感,有韵味。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铸就了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一位网友的评价,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倘若原封不动地把日历、折扇搬到市场,即便有人青睐,恐怕也很难引一时风骚。相反,不管是与互联网联姻,还是接地气的创意,正是在渠道和内容上的更进一步,才让这些高大上的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③其实,文化最忌炒冷饭,最讲求创新创造。从写就一篇翰墨短文,到熔铸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无不需要贯注创新之魂。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幼爱好书法,勤学苦练,临摹各家字帖,可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大,为此深感苦恼。他的妻子一语点破:“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纠缠什么?”郑板桥猛然醒悟。此后,他力求创新,开创出了“板桥体”。“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会让文化丧失活力;善于推陈出新,呼吸现代新鲜的氧气,才能让文化不断地绽放新芽,枝繁叶茂。
  ④反观当下,一些文化现象仍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有的书籍,毫无创见不说,内容还东拼西凑,被人戏谑为“垃圾书”;有的综艺节目,千篇一律地从国外引入相似模式,结果水土不服,观众不买账;还有的电影,奉行“拿来主义”,剧情场景总是“借鉴”他人作品,屡陷抄袭漩涡,等等。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从这个意义而言,故宫文物的走红,既是一种警醒,更是一种启示。
  ⑤“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很多时候,我们慨叹无法抵达新的彼岸,究其缘由,与其说是因为文化创新思绪干涸,倒不如说是因为对自身挖掘得不够透彻。《南史》曾载,宋文帝时有一位名为陆澄的学士,好学博览,行、坐、食手不释卷,时称“硕学”,可其晚年想撰写一部《宋书》,却始终不成。原因在于,他是读了很多书,却一知半解。时人王儉戏称:“陆公,书橱也。”囫囵吞枣,难免思绪短路;甘做“书橱”,何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⑥“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文化创新这条新路上,或许有绊脚的石头,或许有拦路的枯枝,但不管怎样,一番披荆斩棘之后,我们必将发现一个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
  【阅读训练】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引用故宫文物走红的例子有何作用?
  3.请简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⑥段中的“绊脚的石头”喻指什么。
其他文献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①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②莺时一声。  【注释】  ①簟:竹席。  ②流:指其鸣声婉转。  【思考练习】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出了诗人于炎热盛夏中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2.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
期刊
成语“信口雌黄”和“口中雌黄”中的“雌黄”,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修正液”,在古时用以修改错别字的。“雌黄”与“修正液”所含成分虽然不同,但它们的作用却是完全一样的。  雌黄,又叫鸡冠石,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是一种橙黄色微透明的矿物质,多为细粒状、片状或柱块状,也有为肾状者,有珍珠光泽,可用作绘画颜料或者褪色剂。雌黄的颜色和褪色作用,让古人很自然地把它用到了修改错别字上。  我们知道,古时写字的纸
期刊
导语  体验生活真情,抒发内心感受,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一直是考场作文命题的热点内容。在丰富而美好的情感之中,“亲情”自然又是不可或缺的话题。虽然直接以“父母”或“亲情”命题的考题并不多,但是像“陪伴、散步、感动、共度美好时光、餐桌上的故事、感谢你给了我更多”等考题,均可从“亲情”入手,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  写作指津  亲人之间爱的故事,真挚而感人,让人记忆犹新;亲人之间爱的细节,微
期刊
1910年,小小的象鼻虫狂潮般席卷了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棉田。看着棉花一夜间变成了光秃秃的枝干,棉农们失声痛哭。灭虫专家要求棉农用大剂量杀虫剂进行喷洒,很快取得了效果。但不到两个星期,更多象鼻虫卷土重来。灭虫专家没了主意,无可奈何地望“虫”兴叹。  有个叫凯威的棉农,在种棉花时还套种了大豆、玉米、西瓜等作物。他的想法很简单:棉花被吃掉,还有其他作物去补偿。但他没想到,有了其他套种作物的铺垫,象鼻虫竟一
期刊
女孩遇到流言蜚语,不敢面对别人,只好跑到了山顶的寺庙里。  禅师听了女孩的讲述,带她出了寺门,在一片开阔地站住。此时山中雾气正大,十步之外就看不见景物了。禅师指着一团扑向他们的雾气问女孩:“你看,它像什么?”女孩看了看,说像狼。禅师又让她转身看另一团雾气,问像什么,女孩说像虎。  “是啊,这些雾气总是如狼似虎,张牙舞爪的,可它们能伤到你吗?”女孩似有所悟。禅师接着说:“流言蜚语不正是雾气一样的东西
期刊
“妈妈,我再也不淘气了,如果我变乖了就不会再来医院了,是真的吗?”  “当然啦!你变乖了,那些让你疼痛的小虫子就会被赶跑啦!就可以脱掉这身又肥又难看的衣服了……”在加拿大渥太华一所儿童医院病房楼旁的林荫小道上,一名三岁左右的小女孩穿着宽大的病号服,用稚嫩的声音问着妈妈。妈妈则蹲下身子拉着女儿的小手点着她的鼻子宠溺地回答道。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一位名叫卡尔的中年人看到,卡尔是加拿大渥太华的一名服装
期刊
伊万卡是美国公众人物,不仅拥有漂亮的外表和超级模特身份,更因为他的父亲,当今美国总统、纽约地产大王特朗普的显赫地位。如今,白宫因为她的存在,而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特朗普参加一档电视节目时,主持人说现在有人妒忌伊万卡,说她的成功完全依靠父亲的光环,靠她数不尽的家庭财富,并问特朗普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向来口无遮拦的特朗普突然间沉默了,随后泪光闪闪地说出了心里的话。  如果你们不了解伊万卡,那我告诉你
期刊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综观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考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主要立足于“六能”。即:能理清文章的思路;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做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中考记叙文阅读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综
期刊
先给大家说一个段子:在德国,一个官员在街上被一个人用柿子打了,于是那个人被抓了起来。按法律,用柿子打人的话,用青柿子要罚重些,用红柿子要罚轻些,因为红柿子比较软。  但是调查发现,那个人不是用红柿子也不是用青柿子,而是用黄柿子打的,而德國法律没有一条法律规定用黄柿子打人是什么处罚,最后那个人只有被释放。  这是在讥讽德国人的死板,认死理。那我们再看看生活中的德国人是个什么样子。  一次,我见到某校
期刊
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殚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将墐户,其王使视蓄而计课,必尽逐其乌蜂,其不去者,众哜而杀之。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而子独邀以食,先星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旦夕且计课,吾忧子之为乌蜂也。”  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然人皆有眉而子独无眉,其可观乎?以楚国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