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腿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骨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ca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球腿是一类肌肉疾病的总称,指小腿后侧间室肌肉撕裂伤或断裂伤.其典型表现为伸膝、踝背伸时小腿后侧出现类似刚被木棒打击过后的剧烈疼痛或撕裂感,随后出现行走困难.网球腿主要累及小腿后侧浅层肌群及其周围组织,其中腓肠肌最易受累,而跖肌受累则较为少见.超声波扫描术和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常用于网球腿诊断的影像学方法,可探及肌肉撕裂、积液、血肿和筋膜损伤.网球腿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并需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疾病进行鉴别.网球腿患者一般仅需非手术治疗,手术指征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寻找促进血肿吸收和肌肉修复的方法和制定安全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是未来网球腿非手术治疗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是经典治疗髌骨骨折方法,但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学者们通过基于CT图像重建骨折地图技术揭示髌骨主要骨折线和粉碎区域分布特征,制作不同类型的钢板用于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研究显示,钢板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显著优于或至少与张力带固定相当,能减少对膝前软组织激惹,经钢板实施多平面交错固定还能提高对粉碎性骨折的固定强度,有效治疗包括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不连等复杂髌骨骨折,优势明显.该文就髌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线累及桡骨远端“分水岭”远侧时就演变为桡骨极远端骨折,传统的低切迹桡骨钢板往往不能有效固定其边缘骨折块,导致骨折移位甚至腕关节掌侧半脱位.桡骨极远端骨折的解剖学基础是桡骨月骨窝凸起,骨折后形成三角形骨块.在此类骨折患者中,可用于固定的月骨窝骨片长度不足15 mm或月骨最初下沉超过5 mm均是骨折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桡骨极远端骨折治疗的核心是使用特异性钢板为极远端骨折块提供有效可靠的固定,以便患者术后能早期活动而不用担心固定丢失、骨折移位或腕关节半脱位.近年来新型设计内植物的临床应用效果已
临床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常伴随胫骨平台其他部位的骨折,而其孤立发生的病例并不多见.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同时受腓骨头、外侧副韧带等毗邻结构遮挡,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显露和固定均较为困难.为增加显露范围,便于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各种手术入路应运而生,其选择视骨折形态和选用的内植物类型而定.该文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下胫腓联合是由胫腓骨远端4条韧带组成的复合体,既维持着胫腓骨远端的稳定性,又使踝关节保持一定的微动特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常伴发于踝关节骨折,治疗不当可能影响踝关节功能,出现踝关节不稳定、关节炎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目前下胫腓联合损伤确诊需通过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甚至关节镜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治疗上,下胫腓联合损伤后关节不稳定者需进行手术固定,目前金属螺钉仍是固定下胫腓的主流内植物,术中需警惕下胫腓关节复位不良.下胫腓弹性固定在临床上逐步被应用于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其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第三代外翻微创技术应用于轻、中度外翻治疗已基本成为共识.一些学者认为重度外翻的手术治疗也可应用该技术,但难度更大,学习曲线更长.该技术通常经皮作第一跖骨远端截骨,借助空心钉作为内固定,可达到传统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其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关节僵硬、趾短缩、神经损伤等.该技术对术者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且在熟练掌握开放手术技术基础上才可独立操作.该文对第三代外翻微创技术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肩关节损伤,可造成患者肩锁关节功能紊乱,对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目前针对肩锁关节脱位有多种治疗方法,如刚性固定物固定、Weaver-Dunn手术及改良手术、韧带解剖复位等.对每种治疗方法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将有助于改进治疗方法,使患者肩锁关节功能获得更好恢复.该文主要针对肩锁关节脱位及其不同修复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骨关节炎为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是导致疼痛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骨关节炎患者长期存在慢性疼痛,会逐渐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而情绪障碍又会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疼痛感受和临床症状,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临床治疗效果,继而导致患者的心理问题加重,产生恶性循环.近年来,临床医生开始关注骨关节炎合并因情绪障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并通过治疗情绪障碍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骨关节炎的治疗及康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文对骨关节炎合并情绪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不良,可导致完全或不完全性瘫痪.脊髓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但通常临床改善效果不佳.脊髓损伤中最广泛的细胞死亡发生在创伤后数小时内,因此早期干预可能是减少受损脊髓进一步损伤或遭受不可逆性细胞损伤的最有效方法.学者们已经确定了一些进行治疗干预的研究方向,如神经保护、替换丢失的细胞、去除抑制性分子、神经再生和诱导神经可塑性的康复策略,其中的大多数已经通过了临床前研究和初步临床评估研究,但在临床应用中尚未获得有力证据.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是目前为止最为经典的腰椎融合术之一.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传统的开放TLIF已逐步改良为更加适宜的衍生术式.同时,各种辅助技术的应用使各类TLIF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为理清TLIF发展脉络,了解其前沿进展,该文对近年来TLIF的衍生术式和辅助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一定的预测,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特征是关节透明软骨局灶性丧失,滑膜组织炎症伴骨赘形成.目前KOA的治疗方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关节活动度,但不能促进受损关节的软骨再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可用于KOA治疗中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为KOA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文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KO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