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犹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八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而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适宜的环境。那么,政治教师在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和树立全新的学习观的前提下,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1 形象导入新课是创新的催化剂,教师要创造“激发求知欲”的课堂
形象教学是用具体和感人的艺术形象或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它具有直观性、可感性、通俗性,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唤起学生的心理注意,启发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开展思维活动,针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因而直观形象地导入新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主要方式有:
(1)表演法。所谓表演法,就是创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相声、小话剧、小品等,在引出新课前,让学生去说、去演。学生被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所启示,既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又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进入新课,有效地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样,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上课觉得轻松愉快,老师也不必大费口舌。
(2)漫画法。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夸张的笔法、幽默的情趣、深刻的讽刺,展示深奥的哲理。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往往能使教学内容显得直观形象,浅显贴切。
(3)比喻法。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形象通俗,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4)故事法。政治课讲授新课前,先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神话、寓言、传说故事,让故事中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品行。
(5)使用俗语。利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俗语导入新课,生动活泼,形象有趣,观点鲜明,能说到关键处。
2 激发兴趣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创造具有“乐学环境”的课堂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这种心理 就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只有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这门课程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注意满足和扩展学生多方面的需要,用良好的方法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二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由于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论性,因此这方面兴趣地培养尤为重要。为此,必须变传统的“灌、注、听”的教学模式为“双主”和谐统一的教学模式;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设计的多层面,巧妙运用各种具体的激趣方法,诸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增举事例、艺术语言、演讲辩论、联系热点,甚至把尝试心理调节、体育锻炼意志等方法引入课堂,增加心理品质教育的趣味性。抓好了以上两个方面,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乐学环境”中学习,从而为创造力培养打开大门。
3 增加自信是创新的基础,教师要创造体现“无过错原则”的课堂
自信是一种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可以促进学生勇敢地创造。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屡屡失败,失去自信、盲目轻信他人的人,会有发明和创造。教师在教学中,一要注意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学生,使之经常体验成功,增长自信。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勇于探索、创新的健康的心理品质。二要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宽容地对待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表现出的不成熟,不要急于评价,重在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保护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安全感,从而大胆创造。
4 多维活动是创新的环境,教师要创造引起“竞争合作的思维碰撞”的课堂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和合作并存的社会,国家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在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不同的观点、思想,不同的利益、关系要发生碰撞,在这种碰撞中人们就要思考,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创造。可见,创造是一种集体活动,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教师要善于创造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一方面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寻求与众不同的思维角度,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我国古代学者指出:“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另一方面在集体的活动中,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在与教师交往、与同学交往中做到经验共享、发现自我、学会合作和学会做人。如在初二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多搞一些讨(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25页)论式、座谈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创造一些“模拟法庭”、“问题辩论”、“今日说法”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一个有利于创造思维开展的课堂小环境。
5 留存时间是创新的条件,教师要创造“留存余地”的课堂
应试教育下的长时间、大题量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必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鼓励创新的教育必然是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出引发学生想象的问题和有一定难度,易于激发学生探索的问题,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问题的答案。
6 勤奋开拓是创新的品格,教师要创造“艰苦奋斗”的课堂
勤奋+机遇=成功是一个社会公认的公式。当然奋斗也是一个创造人才必备的品格。“一个不想奋斗的人,一个没有奋斗精神、不能吃苦的人,是谈不上创造力开发的。我们在谈论创造力开发的时候,决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技巧或思想的智慧,而应该看作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高层次人才所必须的基本品格。”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向学生介绍“人类登上月球”、“101生发剂”等人类发现或创造知识的艰难探索过程,使学生认识创造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艰苦地探求知识,多思考问题,最终形成以勤奋、创造为乐趣的品格。
7 分层教学是创新的空间,教师要创造“因材施教”的课堂
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分层教学实质上就是这种教育思想的延伸和体现,也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能力划分为A、B、C三个层次,每学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变动层次组,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8 科学评价是创新的活力,教师要创造体现“一分为二”的课堂
宽松、自由、充满激励和方向明确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科学的评价方式对这一环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1)灵活的答案引导学生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多设计有灵活答案的试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与众不同的回答问题,对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用灵活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根据当前“减负”的要求和培养人才的需要,教师可以采取开卷和闭卷结合、口试和笔试结合、课堂发言和写小论文结合等多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创造。
总之,以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思想政治教师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更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而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适宜的环境。那么,政治教师在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和树立全新的学习观的前提下,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1 形象导入新课是创新的催化剂,教师要创造“激发求知欲”的课堂
形象教学是用具体和感人的艺术形象或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它具有直观性、可感性、通俗性,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唤起学生的心理注意,启发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开展思维活动,针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因而直观形象地导入新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主要方式有:
(1)表演法。所谓表演法,就是创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相声、小话剧、小品等,在引出新课前,让学生去说、去演。学生被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所启示,既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又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进入新课,有效地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样,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上课觉得轻松愉快,老师也不必大费口舌。
(2)漫画法。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夸张的笔法、幽默的情趣、深刻的讽刺,展示深奥的哲理。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往往能使教学内容显得直观形象,浅显贴切。
(3)比喻法。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形象通俗,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4)故事法。政治课讲授新课前,先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神话、寓言、传说故事,让故事中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品行。
(5)使用俗语。利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俗语导入新课,生动活泼,形象有趣,观点鲜明,能说到关键处。
2 激发兴趣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创造具有“乐学环境”的课堂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这种心理 就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只有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这门课程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注意满足和扩展学生多方面的需要,用良好的方法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二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由于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论性,因此这方面兴趣地培养尤为重要。为此,必须变传统的“灌、注、听”的教学模式为“双主”和谐统一的教学模式;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设计的多层面,巧妙运用各种具体的激趣方法,诸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增举事例、艺术语言、演讲辩论、联系热点,甚至把尝试心理调节、体育锻炼意志等方法引入课堂,增加心理品质教育的趣味性。抓好了以上两个方面,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乐学环境”中学习,从而为创造力培养打开大门。
3 增加自信是创新的基础,教师要创造体现“无过错原则”的课堂
自信是一种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可以促进学生勇敢地创造。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屡屡失败,失去自信、盲目轻信他人的人,会有发明和创造。教师在教学中,一要注意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学生,使之经常体验成功,增长自信。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勇于探索、创新的健康的心理品质。二要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宽容地对待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表现出的不成熟,不要急于评价,重在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保护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安全感,从而大胆创造。
4 多维活动是创新的环境,教师要创造引起“竞争合作的思维碰撞”的课堂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和合作并存的社会,国家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在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不同的观点、思想,不同的利益、关系要发生碰撞,在这种碰撞中人们就要思考,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创造。可见,创造是一种集体活动,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教师要善于创造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一方面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寻求与众不同的思维角度,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我国古代学者指出:“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另一方面在集体的活动中,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在与教师交往、与同学交往中做到经验共享、发现自我、学会合作和学会做人。如在初二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多搞一些讨(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25页)论式、座谈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创造一些“模拟法庭”、“问题辩论”、“今日说法”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一个有利于创造思维开展的课堂小环境。
5 留存时间是创新的条件,教师要创造“留存余地”的课堂
应试教育下的长时间、大题量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必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鼓励创新的教育必然是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出引发学生想象的问题和有一定难度,易于激发学生探索的问题,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问题的答案。
6 勤奋开拓是创新的品格,教师要创造“艰苦奋斗”的课堂
勤奋+机遇=成功是一个社会公认的公式。当然奋斗也是一个创造人才必备的品格。“一个不想奋斗的人,一个没有奋斗精神、不能吃苦的人,是谈不上创造力开发的。我们在谈论创造力开发的时候,决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技巧或思想的智慧,而应该看作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高层次人才所必须的基本品格。”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向学生介绍“人类登上月球”、“101生发剂”等人类发现或创造知识的艰难探索过程,使学生认识创造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艰苦地探求知识,多思考问题,最终形成以勤奋、创造为乐趣的品格。
7 分层教学是创新的空间,教师要创造“因材施教”的课堂
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分层教学实质上就是这种教育思想的延伸和体现,也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能力划分为A、B、C三个层次,每学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变动层次组,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8 科学评价是创新的活力,教师要创造体现“一分为二”的课堂
宽松、自由、充满激励和方向明确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科学的评价方式对这一环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1)灵活的答案引导学生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多设计有灵活答案的试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与众不同的回答问题,对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用灵活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根据当前“减负”的要求和培养人才的需要,教师可以采取开卷和闭卷结合、口试和笔试结合、课堂发言和写小论文结合等多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创造。
总之,以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思想政治教师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更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