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的才是最好的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跳蚤市场”进入幼儿园,成为幼儿园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将自己不再需要的玩具、图书等旧物拿出来,通过卖出和买进完成交易,然后再将活动所得用于捐赠等公益活动。在这过程中,有人际交往,有分享,有互动,有理财,还有爱心,很受大家欢迎。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跳蚤市场”中出现的材料投放问题与区域活动有所不同,区域活动中容易形成教师“高控”,而在“跳蚤市场”活动则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放任”。我们曾观摩了一所农村幼儿园组织的跳蚤市场,很有感触。
  “跳蚤市场”开始了,各个摊位摆放有序,货品丰富齐全,琳琅满目,有玩具、学习用品、体育用品、食品,还有悬挂起来的服装……幼儿和家长参与其中,叫卖声不绝于耳,讨价声此起彼伏,一派热闹的景象。我仔细观察摆放出的货品,发现了不少问题:玩具类里的布娃娃显然很旧了、小汽车也开不动了;学习用品类里有的书已经撕破了,还有拼音本、生字本、描红书;体育用品类里的跳绳、沙包明显没经过清理;食品类里的煎饼、糖葫芦直接摆在塑料盘上,还有各种饮料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食品;服装类里有幼儿穿旧的背心、裙子、裤子,但无人问津……
  难道“跳蚤市场”中的材料只要是旧物就可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幼儿园组织“跳蚤市场”活动时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才是适宜的?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跳蚤市场”中的消费对象是谁?材料使用主体是选择和投放材料的关键和基础,也就是说,幼儿是选取和投放材料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材料、幼儿以及二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材料使用效果和对幼儿的发展。
  以上案例中材料随意投放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家长不专业,往往以“我觉得”“我认为”为依据投放材料,而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对活动的指导和监管不够则加剧了这一现状。
  无独有偶,4月份我园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了一次“图书跳蚤市场”活动。中大班的幼儿和家长参加了此次活动。大班的幼儿和家长在操场上摆好书摊,中班的幼儿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拿着现金和书籍,忙着穿梭于各个摊位间,兴致勃勃地购买或交换着自己喜欢的书籍。最后,很多幼兒还积极踊跃地参加了图书捐赠活动。通过摆摊、买卖、交换、捐赠,幼儿体验到了“淘书”和交易的乐趣,学会了分享、爱护图书,同时也使旧书得到更好的利用。
  本次活动能成功举办,我认为主要得益于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指导和引领作用,保证了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1.材料投放主体多元化。活动前教师向幼儿和家长说明意图,但不提太多的要求,材料的选择、投放与布置,幼儿、家长都参与其中。如,自主筛选分类:幼儿对图书进行认真检查,先试试书的封面会不会掉,看看书页有没有缺失。然后幼儿自主确定图书分类标准,将图书按照不同类别,如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等分类放好,家长不左右幼儿的思想。自主设计摆放:大到宣传版面、标志牌的设计,小到做价签、悬挂摆放,都呈现出个性化风格。自主选择营销策略:佩戴扩音器,制作抽奖箱,准备小贴画、玩具等小礼物。这些幼儿都已事先想好、计划好,有目的地参与活动才更有效。
  2.材料投放系统化。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的区域活动观告诉我们:材料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材料之间应该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一次“图书跳蚤市场”活动中,我们将整个活动区划分为阅读区、交易区、捐赠区三部分,三个区中的材料相互独立又互为一体。幼儿买到书后可以进入阅读区阅读、休息,也可以进入捐赠区献爱心。参与捐赠的幼儿可以领到捐赠证书,还有专门的老师帮助幼儿拍照留影,记录下爱心瞬间。三个区域的有机联系,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在组织“跳蚤市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一定要从幼儿内在的成长需求出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保证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才能最终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我认为确保材料投放的适宜性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考察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从观摩情况看,服装类以及不适合幼儿年龄的拼音本、生字本、描红书等学习用品类不吸引幼儿。而玩具、绘本等货品是幼儿喜欢的,并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益,很受欢迎。
  2.考虑材料是否安全、卫生、健康。玩具类需要提前清洗、消毒,脏的、太旧的、有缺损的、不适合再次循环利用的材料不要投放。有些有尖的、含小零件的、充气的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玩具不要投放。食品类要保证新鲜、卫生,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加盖密封,拒绝饮料、小食品等不健康的货品,引导幼儿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3.注重发挥教师在材料投放中的引领作用。在多元主体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有责任和义务向幼儿、家长以及相关人员详细介绍活动计划、活动目的,面对众多建议,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筛选,取精去糟,保证材料的适宜性。这样既可以增强活动的有效性,又能调动幼儿、家长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可谓一举多得。
其他文献
有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们家马上就要有三个爸爸了。”我说:“为什么是三个爸爸?”他掰着手指头回答:“爷爷是爸爸,爸爸是爸爸,我长大了也是爸爸了。”我问:“你怎么才能成为一个爸爸?”儿子想了想说:“和爸爸一样强壮,还要有一个宝宝。”我问:“你当了爸爸要做什么?”他说:“我背上包去上班。”我问:“宝宝怎么办?”他想了想说:“会有一个女生长成妈妈,照顾他。”儿子在幼儿园有一个很要好的女同学,经常一
期刊
“老师,为什么男孩子要站着尿尿?”“老师,为什么男生的泳衣只遮屁屁,女生的泳衣除了遮屁屁,还要遮挡上半身?”“老师,为什么要分男卫生间和女卫生间?”……经常会有幼儿向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也许是由于羞涩,也许是由于性教育知识匮乏,许多教师对这些问题不是搪塞几句就是岔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幼兒园开展性教育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幼儿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和现象,教师要
期刊
天穹仿佛被某位神仙罩上了锅盖,并拧紧了螺丝。连着好多日,天空昏暗,迷迷蒙蒙的。  晌午,妻子“咚咚咚”地切着肉丝,望了望窗外,抱怨道:“这个太阳闹失踪了吗?这么多天也不出来。这天,阴冷阴冷的,难受死了!”  身后的茶几前,正玩蘑菇钉的儿子倏地抬起了他的头,扑闪着大眼睛接茬道:“那你……你为什么不去问问他呢?”  洗菜台,洗马兰头的我也忙凑道:“我们都不会问呀?你去问问看?”  “我不会问,你们去问
期刊
国庆长假期间,因6号之后的几天都有雨,所以我们计划去离家近且儿子石头也喜欢的动物园玩。  10月6日我们起了个早,8点就带着石头出门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9点到达动物园,园门口已经有了很多的游客。动物园很大,园中的道路四通八达,我们咨询了园内的工作人员,拍了动物园的全景游览路线示意图,一路向东进发,前往园中的各个游览区。  动物园内遍布植物花卉,树木郁郁葱葱,还有大量的菊花盆景点缀在其中。没走
期刊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悄悄来临。在春和景明的四月,万物苏醒,大自然又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模样。  桃树姐姐被春姑娘唤醒后,愉快地露出笑脸,开出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粉红色桃花。她婀娜多姿、云蒸霞蔚的样子,宛若披上绚丽盛装的仙女。站在桃树姐姐身旁的小柳树羡慕地夸赞道:“桃树姐姐你可真漂亮啊!”  小柳树转身问身旁的柳树妈妈:“妈妈,我什么时候开花呀?”柳树妈妈慈爱地望着小柳树说:“等你的绿色小辫再长长一
期刊
紧张刺激的奥运会平衡木项目里,运动员可以在只容得下一只脚走路的平衡木上,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并能保持平衡稳定而不掉落。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一只无论放在哪里,都能完美保持稳定的“平衡鸟”。让我们一起探寻物体能够保持平衡的秘密吧!  材料准备院  笔、卡纸、回形针、剪刀  实验步骤院  1.将卡纸从中对齐,并在一侧用笔画出小鸟一半的轮廓。  2.用剪刀沿线裁剪下来。  3.将小
期刊
生很多的宝宝  某天,妈妈和小宝闲聊。  小宝:“妈妈,我将来要生很多很多的宝宝!”  妈妈:“为什么呀?”  小宝:“没人和我玩的时候,我就可以让他们陪我玩,这样就一直都有人陪我玩了!”  一定吃了很多吧  某日,小宝吃西瓜吃得肚子圆鼓鼓的。  小宝:“妈妈,你看我的肚子变大啦!”  这时小宝看到旁边身怀六甲的阿姨也在吃西瓜。小寶:“阿姨,你该吃了多少西瓜啊?”  想你有这么多  某段时间,妈妈
期刊
女儿今年4岁,在长治市滨河幼儿园上中班,女儿喜欢读诗,不知不觉中也学会吟诵百余首古诗,潜移默化当中生出一点点诗心。这是第一次和孩子尝试写诗。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我们母女之间的问答。我问她,爱是什么,什么时候能感觉到爱?小丫头想了想,说:“妈妈抱着我的时候,过马路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每天晚上给我讲故事。”我又问爸爸呢,她说最喜欢和爸爸玩骑大马的游戏,趴着爸爸的大肚皮上挠痒痒,爸爸每天早上上班之前都
期刊
离园时,孩子们不知从哪里翻出一张婴儿的照片,他们彼此传来传去,并因此而引发了很长时间的对话。  郭淏儿:“看,这是谁的照片?”  李佳:“不知道是谁小时候的,太小了,看不出来。”(她能够依据外貌辨别出年龄的大小。)  郭淏儿:“杨阳,是不是你,我看长得有点像你。”(她知道对比照片寻找长相相似的伙伴。)  杨阳:“那哪是我啊,我的头发哪有那么短,那是个男孩!”(她懂得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判断。男孩、女孩
期刊
《迟到大王》是英国童画大师约翰·柏林罕所创作的绘本,主要内容是写小男孩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几次迟到以及老师对他的处理,最后老师被大猩猩抱上屋顶,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用老师的话回应老师说:“这附近哪里有什么毛茸茸的大猩猩!”最后以一句“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路去上学”作结。  第一次翻看这本书时,是被它的构思所吸引,看到老师最后在屋顶大喊大叫的样子,很是好笑———这也许是这个故事引得众人喜爱的主要原因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