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茶文化外宣翻译策略和方法研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8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基于“接受美学”的理论,探讨文化翻译应当如何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让读者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文化的内涵和翻译的美感。以茶文化外宣翻译为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思考茶名等相关茶文化术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期做好外宣翻译,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接受美学;茶文化;翻译策略;文化传播
  1 中国茶文化“走出去”
  1.1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类繁多且质量精美。据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中国最早发现茶的是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便是“茶”。[1]《神农本草经》记载,茶被人们发现以后,收集作为药物使用。后来作为食材和饮料,跟柴米油盐一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茶也渐渐的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整合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并传承至今。从陆羽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形成与儒家、道家和佛教密不可分,儒家思想中的“和”、“中庸”等思想形成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和精行俭德的观念;“茶中自有禅机”,茶文化中也蕴含了佛教思想中的清净;茶香清淡悠远,品茶可以让我们心境清净,领悟人生的真谛;茶文化中的质朴、高雅和追求自然的观念吸收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2]茶文化是儒释道思想的充分体现,是人们高雅精神追求的表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西方虽然也从中国引进了茶叶,却没有引入东方的茶文化。英国人在喝中国茶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饮茶传统,他们将茶固定为每天的一餐,更加注重仪式感和自身的放松,与东方茶道、茶文化大相径庭。美国人也热爱茶叶,但他们对茶叶的需求比英国人更简单直接,冰茶和袋泡茶在他们的推广下流行到全世界,甚至反流行到中国。[1]与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的“曲高和寡”相反,日本的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接受度颇高,许多西方人都只知日本茶道,而不识中国茶道。这足以说明,中国茶文化迫切需要良好的译介,才能够快速地走出国门,在世界上产生良好的影响力。
  1.2中国茶文化“走出去”面临的问题
  中国茶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其中,如何翻译是关键性问题,也是首要难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语言文化知识的背景有着巨大的差异。多数译者往往只能从自己的文化背景出发,很難站在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思考。外宣翻译工作基本上都是中译外,因此译者容易忽视受众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源、译语不同的表达习惯,简单地进行字对字的翻译,把茶文化的外宣翻译做成了字对字的汉译英,生搬硬套、望文生译,缺少语境和背景介绍,很难引发读者的共鸣。还有一些译文基本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但辞藻太过华丽,华而不实,结构过于汉化,目标语言的读者会感到佶屈聱牙。
  例如有些译者会将雀舌茶翻译成“Sparrow Tongue Tea”,没有绿茶饮用文化的西方读者很少见到绿茶芽尖的形态,因此很难把茶叶同雀舌联想在一起,更加不会想到这种茶叶是因其像雀舌而命名。反倒是可能望文生义,认为茶叶了真的加了麻雀舌头,听而却步。[3]
  另一个方面,有些翻译的作品过分贴合译语语境,完全从西方茶文化的立场出发,生硬归化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和词汇,使译文完全丧失了东方风味。文化外宣翻译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如果翻译作品丢掉了原本的中国特色,那么翻译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比如玉露,是一种蒸青绿茶,因其色泽翠绿,外形光滑,毫白如玉而命名,与英语中的Gyokuro(一种多肉植物)是完全不一样的,将其翻译成“Chinese Gyokuro ”会让人误以为这两种是同样的事物。尤其Gyokuro源自日语,是日语中“玉露”汉字词的读法,这种翻译比起推动中国茶文化,倒更像是弘扬了日本的茶文化。又如肉桂茶,因其有桂香而被称为肉桂,并不是因为其中加了肉桂,如果单纯翻译成“Cinnamon Tea”会让西方人以为这是肉桂泡出来的茶。[1]这些茶名的翻译完全生搬硬套,英语语境不合适,不仅不能让外国人很好的接受中国的茶文化,反而对其望而却步。潮汕的功夫茶,指的是一种泡茶的技巧,在茶的冲泡中花费的功夫,而不是“中国功夫”,如果将其翻译成“Kong Fu Tea”,则其中Kong Fu一词在英语中会被理解为跟中国的功夫相关而无法表达出茶名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完全丧失了中国特色。
  由于东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许多中国茶文化独有的词语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语,因此不同译者有不同译法,从而导致专有名词无法统一。专业性知识词汇,术语,语法错误等问题都多多少少存在。我们需要改进,思考如何中和这些问题,让翻译的语言表达恰当合理,不溢不缺,使文化翻译能完成其背负的目标任务。鉴于此,接受美学理论在文化翻译领域的应用研究可以促进中国文化的翻译与传播。通过对接受美学下的翻译方法、策略、原则对中国文化外宣翻译与传播的研究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文化的传播。
  2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茶文化翻译策略与方法
  “接受美学”理论常被用于翻译学研究中,研究者强调读者的中心作用,重视读者在阅读时能否接受,能否感知译文的美感。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翻译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受,及其能接受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换句话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不仅仅按照文本逐字逐句译成目标语言,而是在忠实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创作出被审美主体感知、规定的文本。这一过程发挥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了过去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相对独立的状态。因此,从接受美学原则出发的翻译能够更好地促使中国茶文化 “走出去”。
  2.1 接受美学视角看茶文化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中最常遇到的便是归化与异化之争。其实两种翻译方法在文化翻译中都有应用,往往看作品的具体情境而选择使用。归化是把源语本土化,站在目标语或译文读者的角度和立场上,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目标语者所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翻译策略有利于读者理解,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与接受度,这也是归化策略最大的好处。   异化是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采取相应于作者采用的源语言表达方式,传达原文内容,其优势在于表达出源语言文化的韵味和特色。使用归化策略可以更加靠近读者,靠近受众,但其缺乏源语言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特色;异化策略充分展现了源语言的文化内涵,但由于文化差异可能令读者难以明白其深层意义。不同的情景和事物下使用不同的策略,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可以相辅相成。[4]
  在以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翻译活动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Peter Newmark提出的交际翻译应当是更为恰当的策略。交际翻译以传达原文的交际目的为原则,译者在翻译中“使译文对目的语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译者可以最大限度打破原文的限制,向目的语靠拢,按照目的语的交流方式和语用习惯进行翻译,达到交际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翻译策略并不是随心所欲,译者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读者跨越理解的障碍,让交际顺利地进行。[5]
  2.2 接受美学视角看茶文化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中常见的一组翻译方法则是直译、意译和音译。直译通俗来说是直接翻译,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的格式和文字顺序的翻译方法。意译则不拘泥于原文的遣词造句,而是在把握文章主题内容以后进行翻译。其优势是更加靠近受众,但读者没法领会原文的风貌,他所阅读的内容是译者对文章的解读。音译则是指对无法翻译的内容直接翻译成译语中的拟声词,再以注释的形式解释说明。其优势是能够完全保留源语的语音特色,更直接地传播源语文化。下面以中国的茶文化为例,分析接受美学在外宣翻译中的应用。
  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名字也千奇百怪。碧螺春属于绿茶类,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产地是在洞庭湖一带,外表碧绿,色泽诱人,形状卷曲成螺状,产于春季,故称之为洞庭碧螺春。它的英译名称也有很多,如 “Dongting Biluochun,Bi Luo Chun Tea,Spring Spiral,Green Spiral”等。直译“Spring Spiral,Green Spiral”是按照名字的三个字逐字翻译,对于外语文化的人来说,三个词语之间联系并不紧密,而且令人费解。这样逐字翻译也使差的名字过于冗长,难以记忆,丢失了中国特色且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播。不如将碧螺春译为“Spiral Green Tea”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既能够让国外语者了解这是以形命名的一种绿茶,也保留了原文的部分中国的特色。
  此外,翻译过程中,有时译者在英语中找不到合适词与之对应,如铁观音,西湖龙井,普洱(pu’er tea)茶等。像大紅袍,译者很难用一两个词将其背后的故事表达出来,就需要译者采用半音译、半意译的方式,必要时可以增加注释。还有一些词语在中外语用中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如前面提到的龙,红色等等一般都不会选择直译,译者会采用音译和意译。
  一般有应对词的茶名,且中英文意义差别不大时,可以采用直译法。最常见的便是绿茶(Green Tea)、黄茶(Yellow Tea)和白茶(White Tea)。对于一些简短一点的可以表达出颜色形状味道的茶名,且相对应的词在感情色彩上太大相对性差异,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在翻译一些着重以中国文化命名的茶名时,如“雨前茶”,是在谷雨前,在翻译中应该体现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其名字主要是强调茶叶的采摘节令,译为“Pre-Grain Rain Tea” 和“Pre-Qing Ming Tea”,可以让外国人了解到谷雨这个节气,知道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这些都有利于中国文化的 “走出去”。
  除了上文说到的一些翻译方法的研究,笔者认为我们在翻译中还要制定统一的翻译标准,基于“接受美学”的理论下,统一茶名,茶的制作工艺,茶的来源等都需要有统一的翻译标准。外国人在学习了解茶文化的过程中,会翻阅一些有关的资料,不同的翻译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困惑甚至错误理解,其次统一的标准也会减轻译者在翻译文化作品和一些经济翻译中的负担。第二点就是要提高翻译者的素质,培养专门研究茶文化的译者。译者如果对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茶的内涵和精神有着深入地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我们国家茶文化翻译的质量和美感,还可以总结翻译技巧,总结“接受美学”在茶文化中的应用,共同克服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第三点便是创新,不断为中国的茶文化注入活的源泉,保持本真的基础上增加其创新性吸引力,在翻译其制作流程时可以提供一些图片和视频作为辅助读者理解,这些都有利于茶文化长远发展,在国际舞台上越走越远。
  3 结语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民族文化的体现,而翻译则是源语和目的语文化交流的一架桥梁。读者意识形态和语言文化知识背景差异会对翻译活动产生一定的制约,但同时翻译对意识形态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因为翻译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关键作用,所以译者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翻译中需要关注翻译的文化意义,注重两种文化间的差异、读者的感受及理解程度。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是促进中国文化传播,走向世界的关键。
  通过上文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翻译在茶文化外宣中的影响,“接受美学”翻译在茶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翻译茶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加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爱上中国的茶。这样不仅让中国的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有效交流,也是中国茶文化的“走出去”,更是为中国茶创造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基于这些目的,我们必须要注重对茶文化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研究,注重提高茶文化的翻译质量,注重“接受美学”在茶文化外宣中的应用,共同促进茶文化在外宣翻译上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斌.茶文化翻译的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0):391-392.
  [2]孙嘉.论中国茶文化的“和”思想及其启示[D].陕西科技大学,2016.
  [3]任迎春.茶文化翻译的误区与策略[J].福建茶叶,2016,38(09):367-368.
  [4]何丽敏.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选择[J].辽宁经济,2019(10):70-71.
  [5]张美芳.翻译策略二分法透视[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3):1-6.
  作者简介:
  姓名:何嘉琪(1998.8),性别:女,籍贯: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学历:本科 安徽农业大学大四在读,现有职称:无,研究方向:翻译
其他文献
夜空下飞舞的流萤好似星辰漫天,郊外的山庄幽静雅致。山庄里的人大多睡了,只留下几个守夜的护卫。竹园里却还有两个人迟迟不肯去会周公,一个斜躺在竹影里,一个端坐在竹椅上,两人手中各持一坛酒。  良久,竹影里的陈寅一跃而下,步子有些踉跄,但好歹也算稳住了身形,举起空了的酒坛子倒了倒:“真是好酒啊!”低沉温润的嗓音被酒润过后格外好听,像是三月的清风从谷中迎面拂来,“酒香中蕴含着淡淡的竹叶清香,中药的味道在此
期刊
摘 要:“高抬火轿”是由中国传统的抬花轿和踩高跷组成,发源于河南省沁阳市的万南村,是传统节日元宵节民间社火赛会上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通过采风调查,对于高抬火轿的历史起源和表演形式进行了细致的探访。本文对高抬火轿的表演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高抬火轿的历史起源  高抬火轿发源于河南省沁阳市万南村,所以也叫南社火轿,其中高抬是指踩着高跷并且进行技艺表演,火轿是指传统的抬花轿,
期刊
摘 要:广西书坛“八桂书风”文化品牌建構的构想与推出,并作为广西的一个文化品牌加以培育。分析当代中国书法1993年“广西现象”的产生、概况及影响,探讨“广西现象”成功的因素及其对当下“八桂书风”建构的借鉴意义。研究广西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八桂书风”建构的现实价值,对推动广西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八桂书风;广西现象;现实价值  一、“八桂”及“八桂书风”  “八桂”即广西地区,以桂
期刊
摘 要:“读图时代”的到来,插画设计发展之迅速、应用范围之广泛,现已成为视觉传达的主流。插画深受欢迎,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我国插画受国外插画影响许久,民族个性缺失,而五千年的文明演化的传统文化可以为插画师们提供灵感,将其应用到插画中,丰富了现代插画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赋予民族文化新的传播形式。  关键词:现代插画;传统文化  1.插画概述  1.1现代插画的概念  插画的传统领域是将插图印在书刊中间
期刊
摘 要:由于现代科学发展迅速,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瞬息万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方式的要求逐步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型的消费方式,人们不仅仅只满足于在线收发邮件,浏览页面,人们追求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网上购物商城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应用。网上商城是日常生活中便捷的购物方式之一。作为一个网上购物系统其安全性需要极大的保障,该系统分为前后台两部分,前台主要负责浏览商品等页面设计,后台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北方,冬季降雪是常有的事,而降雪使得能见度降低,跑道摩擦系数降低,雪面反射形成的“雪盲效应”等因素都严重影响飞行员视线,在空中难以辨认机场目标设施。而当跑道积雪时,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会造成飞行员找不到跑道,极易造成飞行事故。本文主要探讨在首都机场这块特定的地区降雪量和積雪深度的实际关系以及温度、湿度对其的影响。  关键词:积雪;降雪量;飞行员  一、资料的选用  本文使用了首都机场1
期刊
摘 要:文水方言中的比较句具有一定的特色。本文介绍了文水方言比较句的四种格式:等比句、差比句、极比句、递比句,在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分析其在语序和标记词等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文水方言;比较句;句式;特点  文水地处山西省中部,文水方言属于晋方言核心地区并州片。比较句是指本质上的同类事物间的比较。以下我们将文水方言中的比较句分为平比句、差比句、极比句和递比句四类(N1表示比较主体、N2表示比较客体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培养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对现阶段电视新闻编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提高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以适应时代发展,转变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模式,找到新媒体环境下的全新发展道路,从而提高电视新闻编辑水平,构建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电视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时代;创新能力;新闻编辑;有效措施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期刊
摘 要:山茶是原产于中国,喜温暖湿润的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位列于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之珍品”的美称。因山茶花期为冬末至初春,可耐零下十度低温,又有美名为“薮春”,“耐冬”等。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群中,除山茶之名外,海榴也指山茶花。山茶意象虽不及牡丹、莲花、菊花、腊梅等意象被广为称颂,可也是具有一定文化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花意象之一。因其花期特殊,诗人往往将其与腊梅,松柏类比,与人的气节和品格相联系。又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地下车库的建筑结构,并且以此为参照,开展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边缘位置的特殊处理、出入口的优化设计、高度设计、覆土有效处理,以此来全面建设性能良好的大型地下车库,促进车辆有序出入,保障居民出入安全。  关键词:地下车库;净高;覆土  引言  经济发展引领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私家车逐渐成为人们普遍的交通工具。大型地下车库,用于停放私家车,旨在缓解路面停放压力,保障路面畅通性,改善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