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走向动态生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yo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情况。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念,是对以往强调过程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补充和修正。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因此,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和关注。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展示课堂的真实性,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本人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欣赏学生,是形成动态生成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和兴趣来参与课堂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只有教师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一个个动态生成,相信就会不断的涌现。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想:假如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就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的。
  有一个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原先的打算是让学生运用提供的材料,表示出它的1/2,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可是在实际的汇报中,竟然有一个学生折出他的1/3。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的答非所问,而是说:“你真聪明1/3都能折出来。”于是,全班同学又一次纷纷动手,折出了1/4、1/5、1/6……等许多的分数,老师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对所折分数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片断,是教师用真诚和信任,保住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赞赏一个人的作品比赞赏一个人本身更有效”。老师对学生折出的1/3给予充分的肯定,打开了全班同学思维的闸门,各种答案层出不穷,高潮迭起。
  二、精心预设,是优质动态生成的保证
  预设就是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非常明显,预设带有教师个人的主观色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在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后的简便运算一课时,教师在预设教案时,考虑让学生选取老师提供的一些数,组成可以利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去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课前,老师经过了精心预设。在课堂上,学生独立尝试编题,汇报时,除了课前预设的以外,学生还编出了不少预设以外的试题,这些题目涉及了简便运算的各种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洋溢着勃勃生机和无限的活力。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要使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精心预设必不可少,如果预设空间过于狭窄,答案唯一,必然无法动态生成。反之,如果预设空间太大,答案漫无边际,生成太杂,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适时调整,是决定动态生成成效的关键
  传统的数学课堂,其主要弊端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知识的呈现——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师心中想着教案,却没有装着学生。他们对学生的即兴发挥、当堂灵感无动于衷、置之不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我们老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动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在实施中难免会遇到意外。或者预设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力不从心,或者预设未曾顾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者预设滞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教学缺少张力。在课堂上,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教师对预设进行适时调整,使它更加切合实际,切合课堂,切合学生。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三个面积单位时,教师预设是让学生先认识平方厘米,然后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去量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在量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矛盾,进而学习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可是,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受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平方厘米知之甚少,反而对平方米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教师根据这一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预设,改为先学平方米,再学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由于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地适合学生已有认知规律,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上述教学过程,教师不唯教案,而唯学生,对教学设计果断、适时地进行调整,是数学课堂走向动态生成的重要起点。
  四、张扬个性——走向动态生成的归宿
  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的最终归宿是什么?难道是让学生学会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解答书本上的习题吗?让每个学生“整齐、一致”地学习数学吗?上述观点很显然是非常片面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达到最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境界,这就是动态生成教学归宿。因此,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张扬。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宽在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先出示八个图形,让学生给它们取个名字。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指出它的周长,再互相讨论,理解了周长的定义。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意愿和选择,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形成对周长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但又是非常深刻,难以磨灭的。在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后,老师又组织了全班同学去探究自己喜欢图形的周长。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困难时,由于教师事先做了精心预设,教师总能像变魔术似的出示各种测量工具,比如:细线、尺子、剪刀等。让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每一个学生對周长的概念有了进一步更加深刻的体验。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的真实写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努力营造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定能够走进更加灿烂的明天。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更新课堂评价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课堂评价单一、促使师生双向互动,适时把握评价时机、注重课堂评价实效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课堂 评价  评价是数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是对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
面对科技、人才、经济的激烈竞争,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目标之一。而肩负历史使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更新观念,改变思想。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以下三种基本素养。  一、高度的责任感和热爱学生之心。  (一)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他对推动社会的进步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教师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劳动是面向未来的工作;二是教师是指路明灯和推动者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转变原始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教师要改传统的单一角色形象,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真正受益,在小学阶段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关键字: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效率  小学生的特点是很明显的,他们好奇心强、探索欲强、自制力不强等等,教师要设计一个科学合
近年来,高安市黄沙岗镇湖田村党总支以“党建+富民产业”为引领,积极成立湖田手工面生产合作社,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长寿面产业,让长寿面从湖田村民的庭院里走向各大超市,走向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利用 12对AFLP引物 ,以饭豆标准品系M 0 0作对照 ,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尼泊尔、印度、不丹的 14 6份小豆栽培种 (Vignaangularisvar.angularis)和野生种 (Vignaangulari
摘要:本文介绍了函数单调性的定理,重点介绍了利用导数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的应用。  关键词:单调性 单调递增 单调递减  我们知道,所謂研究函数单调性,就是判定它在哪些区间内递增(该区间称为递增区间),在哪些区间内递减(该区间称为递减区间)。所以对可导函数的单调性可以根据其导数的正负情况予以确定。  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与运用的探究,增强了学生们对函数单调性的理解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提高了学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要将相关的数学史适时引入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要发掘数学特有的理智美,渗透数学文化的美学教育价值;课堂上要注意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数学文化 渗透 策略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作为科学的数学与作
摘要: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后动。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的提高,无疑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协作了。在这一双边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那么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科学地主导,在双边活动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我们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教师,只有他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努力改善教学的手段,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一系列途径,将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
某地发生了多起出租汽车司机被害事件,为了唤起司机们的防范意识,当地一家报纸派出了3名记者,有意打扮得凶神恶煞,在马路边上堵出租车,上了车之后又有意要开往很偏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