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有效感悟语言的思考及对策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重提语言感悟,不是向传统的语文教学回归,而是依据新世纪的社会现实和生活需要,充分认识学习语言对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牢牢把握“语言”这个思想文化和知识信息的载体,把阅读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习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上来,“咬定青山不放松”,让阅读教学理直气壮地突出并不折不扣地落实语言因素,将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当做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定下阅读教学的基本色调。
  
  感悟语言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位于课文结构高级水平(语篇层次)的不同项目的信息,比位于课文结构中低级水平(语句、语段层次)的不同项目信息,在记忆中更有可能被整合,更有可能实现对文本意义的最终建构。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整体感悟,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认知途径,以避免孤立分析、肢解语言。
  语言学 汉语是一种单音节分析语,汉语句子的组成主要靠语序和语义,汉语的词可以凭借语义而关联成句子,可见它既有很大的灵活性,又拥有组合的极大潜力,用得巧妙,能言近旨远,甚至言此意彼。因此,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是直觉、积累、顿悟。
  文字学 汉字是一种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性文字,特别具有灵性,它是灵活而富有弹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特别大。这使汉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因此,学习汉语,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内在美。
  阅读学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经验,在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学习母语,有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感染。因此,学习母语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感悟语言的本质特征
  
  整体性 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完整的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直觉性 直觉是人脑对事物、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迅速识别、敏锐洞察、直接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它不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不进行层层的分析和推理,感悟不是靠對课文情节的分析、推理获得的,而是通过对文体的直感直觉来实现的。
  个性化 感悟是一种个体的、自觉自得的行为,感悟是不能告诉、不能灌输的,“如水在口,冷暖自知”,特别强调自悟自得。因此,阅读中的感悟,不能用一个模子、一种尺度去评判。
  
  感悟语言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乏味朗读,机械重复,感悟流于形式。提起“感悟”,或许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朗读”,因为读是积累感悟的基础。这一点,在当今小语阅读教学中已成了共识。无论是家常课还是公开课,惊人的一致之处就是一遍一遍地读、反复地读。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重视朗读是好事,但把那些机械的朗读、毫无章法的朗读训练等同于“感悟”则是认识的肤浅。
  误区之二:词语感悟,缺少体验,流于表面。感悟,既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学好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其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整体性和形象性是其基本特征;“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其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但不少教师仅仅满足于学生浅层次的感悟,满足于对语言正确性的揣摩,而对语言形象性的揣摩、情感性的把握却很少涉及,对语言背后的意思置若罔闻。
  误区之三:课堂教学目标泛化。目标定位不准,尤其是学段目标不清,这种现象在中高年级较为普遍,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偏高,高年级则偏低。出现了重课文内容理解、重情节分析,轻表达方法、轻写作手法的指导以及重朗读的展示、轻默读思考等现象。不引导学生深入地读,沉下心来读,致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幅度不大。
  
  感悟语言的对策
  
  切入——围绕目标提问。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方法有很多,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心目中始终要把教学目标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始终,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目标开展,且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如课文《水》,甲老师提问:“为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从哪里看出缺水?”乙老师提问:“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作者是怎样生动描绘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同样的内容,教师提问题的切入点却不同。甲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理解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对照课标,这种定位显然低了,达不到要求。乙老师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不仅注重理解感悟,更重视体会表达效果,这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比较——深化语言感受。比较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办法,是一种对语言运用的反思。通过比较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认知矛盾,语言的形象和意味随之凸现,达到了深化感受的目的。一般有字词比较、句子比较、段落比较、标点比较。在字词比较时常常采用增、删、移、换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精妙,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培养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学习《鼎湖山听泉》第四自然段,作者写小溪的声音“轻柔”、涧水的声音“清脆”、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厚重回响”、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雄浑磅礴”。比较“轻柔”与“清脆”、“厚重回响”与“雄浑磅礴”能否互换,并分别配上小提琴乐曲、琵琶乐曲、大提琴乐曲与铜管乐曲,在比较中像作者一样聆听、感受、辨别、品味,把握泉水声音的变化,从而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
  追索——挖掘语言的内涵。语言追索是教师促动学生了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主要手段。通过追索能有效地开掘语言蕴涵的意义和价值。如《说勤奋》一课,教师抓住“警枕”,引导学生思考:司马光的枕头与你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如果让你用这种枕头,习惯吗?为什么管它叫作“警枕”?司马光时刻提醒自己什么?通过比较、追索,深入理解司马光勤奋好学的特点。可见,追索是深化语言的重要方式,是对文本的深入感知和理解。
  联想——拓展语言的外延。学生往往能通过联想,把语言所描绘的景物、事件与相关的经验世界中的事物和思考联系起来,使语言和生活阅历接轨,使语言更丰富多彩。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教师提问:“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冰心奶奶把孩子当做什么来写了?孩子和太阳哪里像呢?”学生说:“太阳很有活力,孩子像太阳一样充满朝气与活力。”教师追索:“你们怎么看孩子身上的香气息?”有的说:“可能是孩子在花丛中玩,所以身上就有了香气息。”有的说:“孩子在公园里玩,春天的阳光是香的,所以流出的汗就香了。”教师再启发:“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玩得鼻尖冒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玩得满身是汗,身上是什么味儿?汗味不好闻,冰心奶奶怎么还说是‘香气息’呢?”由此体会到冰心奶奶爱孩子,觉得孩子们流出的汗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这是生命的气息,是希望的气息。
  朗读——在语感体验中品味。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语感有多种途径,朗读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朗读能使学生反复“触摸”课文中的规范语言,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使规范语言在大脑皮层留下连贯、系统、条理性的痕迹。这样,大脑对语言的反应自然更快、更准、更敏感了,也省略了过多的分析、推断。有些学生不等教师讲解就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正是由于语感的直觉性在起作用。因为,书面语言是无法把语气、语调、语势、语感等表现出来的,必须通过朗读这种媒介,才能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学生能全方位、立体式地感受言语的魅力。
  兼顾——语言和情思统一。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感悟语言和情思的统一。课文中有写景的文字,就要将景与情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出景中之情;课文中有以写事为主的文章,写事的语言同样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就要使事与情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事中之情;课文中凡以写人为主的篇什,作者会倾注爱憎分明的情感,就要注意人与事结合,以所赞扬、歌颂的人物的人格力量激起学生的敬仰、爱慕之情。因为语言和情思始终是统一的,语文课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最终就是要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赤壁路小学)■
  ■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其他文献
新时代的华夏儿女在这时代的红潮中,正确面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是鉴往知来,兴国安邦的必要条件.现今历史虚无主义的巨浪将尚未从混沌中清醒的中国人又给了当头一棒,又随之陷入了
本真和超越是哲学上重要的两个范畴,各自在哲学发展史上不断被讨论.本文试图在更广义的意义上、以哲学和人学的视角,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将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描述探讨.
公开课等级越高,领导、同事的关注度就越高。因为你的表现决定学校的声誉。公开课前,领导、同事及关心你的人,肯定要帮你“出谋划策”,其心其意都是好的,许多中肯的意见对你的帮助也一定是很大的。但凡事有一利总有一弊,如果你在公开课前用“加法”平衡各方面的意见,在“兼听”中失去自我,那将是很遗憾的。南京的一位特级教师就有这样的亲历,她事后是这样叙述的:自己大致定了一篇课文,去征求几位教师的意见。一位教师很认
秋实学校是鄱阳县一所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封闭式民办学校。该校立足于本地丰厚的民歌文化底蕴,开展了以民歌为重点的特色教学。  “春季里来暖洋洋,东风吹来百花香,鲇鱼成群斗水上,丰收的渔歌满湖荡……”鄱湖民歌是鄱湖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传统民歌为学校开展民歌特色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实施民歌特色教学,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鄱阳民歌集成》,所收录的民歌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合学生吟唱。  学校
期刊
组蛋白H3基因的表达与个体发育、细胞组织特异性以及胁迫反应等相关.在褐飞虱取食后的水稻cDNA差减文库中筛选到编码水稻组蛋白H3(RH3)的EST(GenBank登录号:BU572343),以该ES
期刊
期刊
一个r×c格子区组填充(或覆盖),是一个二元组(X,A),其中X为Kv的顶点集,A是Kv的一簇与Kr×Kc同构的子图(称为格子区组),满足Kv中每一条边至多(或至少)出现在某个子图中一次.本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