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学校卫生保健专业人才知识技能培养目标的调查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N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调研和分析学校卫生保健教师(校医)的岗位技能需求,初步明确上海地区学校卫生保健专业人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了解校医岗位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果 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8%.其中,兼职校医组152人,占比48.1%;专职校医75人,占比23.7%;非校医组89人,占比28.2%.“意外伤害预防及现场处理”、“传染病应急处理与传报”和“卫生保健资料登记与统计”3项知识技能依次获得最高的认可度(>90.0%),在专职校医、兼职校医、非校医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项均得到认可,但在3组中认可程度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满足校医“医师”和“教师”的有机结合的职业特征,初步形成“3个核心、6大模块、突破瓶颈”的校医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以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人才质量。

其他文献
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包括个体间和群体间的差异.随着教育的国际化和医学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对医学生进行人的差异的教育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的学术挑战,这是适应全球疾病生态变化、医学生职业生涯所必需,也是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应该在医学课程中注重人在形态、机能、代谢、免疫和疾病易感性等方面的差异的教育,使医学生进一步了解因为生态和文化的变化所带来的人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的变化,学
当今,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范型和知识底蕴建构、强调理念转变和推行“实用课程”建设、卫生职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课程改革形式和教学补偿机制、综合生命馆建设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解读这些热点问题是卫生职业教育的责任所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各项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通过对某医学院校70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知情况及申请意愿、学生对认定工作现状的看法、学生认为认定工作合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认定评议模式及监督形式的看法等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城乡学生的异同,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构建科学的认定指标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者应用“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China)工具,对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学专业实验班学生开展学情研究,通过与全校常模与985和211院校常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班学情结果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课程的教育认知水平较好,同时发现实验班在生师互动及学习主动性方面仍有待完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实施形成性评价,提高生师互动水平,提高教育支持度,
本文从医学教育理念的贯彻、全人教育理念的实施、医学模式的转变几方面阐述了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全科医学知识的重要性.针对国内尚不成熟的本科医学教育阶段全科医学教育,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并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探索建立全科医学课程体系的实践。
为满足国家创新战略需求,适应全球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潮流,迫切需要培养医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医学生协同创新能力除了要求基础知识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外,还包括“领导能力、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科研素养”4种素质,培养医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路径包括改善交流技能,推动国际交流,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引入新型课程等。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基层社会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始终坚持医学生应当深入基层,“精英教育”应当脚踏实地的思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基层卫生情况,体悟医师社会责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8名学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基层社会实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分析了学生对本次基层社会实践的目的、收获,以及对本次实践的总体认可度与建议,旨在为日后的基层社会实践积累经验、探索方向。
为了了解卫生系统用人单位对医学院校培养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建议,自编问卷对山东省60个卫生机构的115名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疗卫生单位对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量大,但用人权限相对较低,管理人员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精细化趋势,人员的供给和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建议医学院校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不断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对高等护理人才的需求,紧跟高等护理教育前沿及发展趋势,近年来,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围绕培养护理专家、健康专家、心理专家、管理专家、教育专家、研究专家等“六家”高级护士的目标,创建和实践了“三早一贯通”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即早期接触护理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人文素质培养全程贯通.同时,设计和实施了“护理学专业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工程”、“护理学专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