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应在课堂上适当创设情境教学,利用相关的网络作为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此来加强对语文知识疑点的思考和理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一、运用情境激发语文情感
  在语文的新教材内容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会更加深沉。很多的小学生不能进行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而情境教学法的创设能使得学生切身体会情感,作为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将该教学法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时,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播放关于自然的音乐,并展示不同种类的自然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学生通过视觉感官的体验,在脑海中有了一幅想象画面。在音乐配合播放下,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情感。
  二、利用多媒体工具加强视听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语文教学的障碍是如何更有效地创设情境。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文章的主旨不熟悉,容易偏离教师创设的情境。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设置大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文章的复杂性而无法理解相关知识,导致整体理解内容的偏差。例如,在解释各个历史朝代的相关背景时,由于他们远离当时的朝代,难以很好地把握历史相关内容,他们更不能从历史背景中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这个问题,教师时无法解决,但近年来,增加了多媒体工具来帮助教师讲课,通过使用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情况和内容。在设计相关情境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具有背景意义的图片和视频,以保证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增强教学情感,激发学生思维的共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三、结合学生特点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自制力较差,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时,要本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性的创造,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在创设情景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怎样的教学情境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结合课堂教授的语文知识,使得情境与课本内容更加贴切,根据符合。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深厚的情感可帮助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隔空对话交流,实现共鸣。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课时,教师如果单单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去了解地图的话,学生只能通过枯燥的文字进行简单了解,无法体会科学家那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为直观地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几个地球仪或者世界地图,分发给各个小组,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版的课文内容,把乏味的文字内容变成演示性的动态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画的内容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还可以适当扩展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去找找课文上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是否如书上说的那样吻合。
  四、情境设计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中,可以在设置情境的时候可以增加情感体验。尤其是学习古诗词时,更是要充分调动好情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体验到诗人的情感。比如在学习杜甫写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古诗时,诗句简短,没有情景的创设,小学生不能很好地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所以也不怎么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时候教师可辅助学生对诗句进行生动的描述,把杜甫的思乡之情通过情景创设来表达,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述,再加上视频的播放,他们也能体会到人迫切想念家乡的情感,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同身受,加深了对诗句印象,为今后的古诗词学习打下铺垫。
  五、触发学生表演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将创设情境教学法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表演兴趣,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所长,培养合作的精神,通过表演深层次地去理解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内容,把理解的内容通过表演传达出来。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教材,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小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及思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在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方式,使他们有效地融入课堂,并在情境中对文章的内容及内涵进行深刻的体验和感知,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例如在开展《比尾巴》一课教学时,可以联系情境教学法,除了要引导小学生学习生字、生词之外,还要引导小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文章中的描写,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课文人物的角色扮演。对于课文中的各个角色,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描写,以及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设计道具。学生通过准备教具,对动物尾巴的特点进行直观的了解,并且在角色扮演中,深入到课文学习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性学习,让学生相互学习,对学生合作精神进行有效地培養,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六、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联系实际生活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相接近,同时也不能超出学生的现有认知范围,当情境教学内容他们无法理解的时候,那么反而会出现反面的教学效果。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融入于情境当中,有助于他们体会作者当时的写作心情。例如,学生在学习《海上日出》时,教师可以搜寻一些与学文章相贴近的一些生活实际例子,并且学生经常会经历的一些事件。然后询问学生是否亲眼看过海上的日出,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设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天气晴朗的早晨亲自去观看日出。让学生亲身体会日出的实际情境,引导他们进行对日出日落前后的变化进行观察,为学生展示各种日出的美景图。带领学生体会巴金先生所描写海上日出的美丽,体会不同角度景色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培养良好语文学习素养。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心理韧性,有学者称之为“复原力”或是“抗逆力”,是指一个人在遭受到挫折、失败或是困难时,能够忍受挫败状态并积极应对, 在逆境中快速恢复健康、 正常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期刊
任何学科的教学目的都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而不仅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在运动的过程中融入德育内容,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小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以通过语言或者肢体行为进行相互交流以及配合等,这能够让其進行情感的沟通,从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结合教师对其进行德育方面的引导,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  1.德育融入小学体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加强初中学生的互动探究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很重要。  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重要的,这对学生学好物理特别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能力,
期刊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参与观察、试验、模拟然后经过思考、交流并进行正确理解做出推断,最后形成知识体系的一种探索和思维过程。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依托问题及学具等让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一、技术辅助体验,活跃思维  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充分整合,可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如在《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的教
期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012年秋季修订版)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学科气压知识、数学学科定量计算知识、化学变化观念去探究身边物质的经典实验。实验者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涉及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五氧化二磷烟尘的环节,对空气造成污染。如果让学生分组进行该实验,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伤害极大。因此,笔者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既能实现实验分组,又能让学生体验科学
期刊
智慧课堂是一种基于信息化视角的新型教学平台,它具有高效性,智慧性和智能性等特点。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可利用智慧课堂的优势,通过以下三方面策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正面评价,提高附属内驱力  在课堂评价中,除了传统的教师口头表扬和班级鼓掌外,教师能够给表现优秀的同学虚拟“小红花”奖励,得到小红花的同学能够在平板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并能在课堂结束时展示自己的小红花排名,这有利于激发学生
期刊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和教育他们的健康成長,是党的要求,人民的期望,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无数园丁,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让一批批少年儿童茁壮成长,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四化"建设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是使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加强德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思想决定行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行为的巨大力量。有一次,我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
期刊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我国教育界应用十分广泛。例如许多学校使用的智慧校园系统、安防系统、评卷系统等。同时,在全国各项青少年科创活动中,人工智能项目也是十分的热门。小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人工智能在边远山区学校的发展十分缓慢,人工智能走进边远山区小学课堂迫在眉睫。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是近代新兴起的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正在一步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目
期刊
重章叠句是《诗经》的重要语言特点,重章是指诗的整篇都是同一个诗章的重复,只改变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叠句是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接下来我们进入八年级下册《子衿》《关雎》的学习,在重复与变化中感受《诗经》之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老师补充注释(衿:周
期刊
图形组织者(Graphic organizer),又被叫做“心智地图”,一种可视化且操作性强的思维工具。是以视觉化的图像表述文本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学习某个文本或主题中,相关概念与内容的联系。它是视觉形式的元认知工具,有助于对信息进行搜集、分析、综合及展示,为师生提供了一种信息加工的思维支持框架。  不同的图形组织者具有其特征优势,根据不同语篇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