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时序观念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el_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历史教材按照专题体例编排,打破了原有的通史体系,带来了时序上的混乱,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历史教学中加强时序观念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历史 时序观念
  一、培养学生时序观念的必要性
  1.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培养时序观念的必要性。正如法国史学家勒高夫所认为的“历史学是时间的科学”,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反映的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因此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时序是唯一能够将一切历史事物贯穿起来的线索。
  2.新课改后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情决定必须重视时序观念的培养。新课改之前的人教版老教材按照传统通史体例编写,重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时间线索明确。通史体例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历史,也方便教师教学。高中历史新课程打破了以往历史教材通史编写体例,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专题式教学最大的弱点是历史知识时序性不强、整体性不明显,导致学生对客观历史事实缺乏宏观把握,人为地割裂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这种模块教学体系的跳跃性,会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带来某些学习困难,往往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因此,在不违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改革精神前提下,重新整合构建历史教学体系,突破模块教学限制,明晰历史事件本身的时序,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十分必要。
  3.历史高考试题透漏出培养时序观念的必要性。近观这几年高考历史试卷,注重时序观念的考查已成为重要的理念之一。虽然现在高考不会直接问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份,但往往以材料的形式展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时间线索隐含在材料当中。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8题考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给了一段材料让学生判定答案。其实这道题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材料中给了一个时间点“19世纪中期以后”,根据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再结合材料的意思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从应试角度来说应该重视对学生时序观念的培养。
  二、时序观念培养策略
  面对历史新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结构,强调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不是要回到以前的通史模式教学,时序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宏观和整体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笔者经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反思,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帮助学生从宏观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立足于整个历史课程或整个模块,将古今中外的历史内容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进行整体规划,打破必修和选修的界限,注重必修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大历史观、整体史观。这种时序性教学可能不太适应高一年级学生,但是比较适应高三年级学生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对高一新生来讲,立足于整个模块,将整个专题内容按照时序性原则进行重新整合,帮助学生重新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以岳麓版必修一为例,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先让学生打开教材的导读,指导学生阅读导语从整体上把握线索。再阅读目录,然后以目录为载体,以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将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重新进行整合排列,使学生明白,他们即将学习的是一个有系统逻辑的历史知识体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到他们要学习的必修一内容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大致有三个历史阶段,即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
  2.注重从微观角度进行时序性教学。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以及历史知识本身的繁杂性,有时候会出现学生对具体事件发生的顺序混淆不清,可以从微观角度培养学生时序观念。微观时序性教学指以单元或某个专题为单位进行时序性教学。例如,岳麓版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三课和第四课的编排朝代时间重复,容易造成混乱,就可以时间线索重新對教材进行整合,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3.注重时间逻辑,弱化一般时间记忆,弄清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新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学生记忆大量历史时间的要求。学生只要能够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就可以了,例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当然需要掌握从汉到元主要朝代的事件发展顺序,但至于汉朝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元朝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则是不需要掌握的。把教学重心放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上。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对学生时序观念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些专家和部分一线教师的共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时序观念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2]叶小兵.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吴晓洁.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观念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
  [4]何成刚,沈为慧,陈伟壁.历史教学中时序观念的培养[J].历史教学,2012(2).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又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入二十一世紀以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架起了一个无限开放的广阔平台。因此,政治教学中以研究性学习形式为载体,整合网络技术与资源,可以创造出一种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全新学习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借助网络,筛选课题  当代高中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我家那台“小方块”,黑黑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约是十岁。“小方块”体形匀称,身高偏矮,只有本人一半高。  “小方块”的来历可不一般,它是我爸妈结婚时,妈妈的老板送她的礼物。现在你猜到了吗,“小方块”其实是一台电视机。据本人调查,这台电视的价格高得离谱,要三千多元人民币,三千多元人民币,三千多元人民幣!(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在十多年前,三千多元人民币是啥概念,相当于现在好几万元啊!  好了
期刊
摘 要: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采用活动化教学模式,做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活动化教学是以学生学习需要为基础,以课堂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全身心参与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咸、态度、价值观综合生成、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化教学采取创设情境——
“丁零零”,上课铃响起,明明赶紧回到座位上。这时候,一位长相甜美和蔼的老师走进了教室。这是A16老师,她可是学校里新来的人工智能老师。与其他人类老师最大的不同点是,A16老师是个问不倒,不管学生在任何时间问任何问题,A16老师总是能耐心地给出正确答案。  A16老师微笑着说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是历史课,学习三国时期草船借箭的故事。”明明心想,草船借箭的故事我早就知道了,不就是赤壁大战前夕,周瑜
期刊
摘 要: 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兴趣、态度直接影响着其学习成绩,新课程下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因此,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思想品德学习 课堂教学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其中的“能”是指“会不会”,即智力因素;而“为”是指“肯不肯”,也就是非智力因素。一个人能否成人、成才,不仅依靠
摘 要: 高中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能促进学生情感態度培养及正确价值观树立。由于高中历史教学涉及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现代历史发展,教学时在爱国主义情操的影响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  教育不仅是培养知识和技能,而且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活动。教
卡特彼勒公司最新推出的载重为 32 6t的Cat 797型矿用运输汽车正在现场试验中改进 ,在投入工业生产之前 ,还需对该型汽车做最后的少量的设计改进工作。 Caterpillar’s new
按照新颁布的“广告法”和实际情况,河北电视台对广告和其他创收工作及电视宣传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 一、负责电视宣传的部室主要职责是搞好电视宣传。为保证电视宣
目的:  探讨应用532倍频激光不同阈下值能量和阈值能量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研究方法:  选取85例确诊DME患者(157眼),随机分三组:A组7
把七彩的故事豆种进想象的土壤里,会开什么花?要结什么果?哈哈,快来一起看看吧。  “呀!我的头顶咋长草了呀?”刚刚睡醒的我拿起镜子照了照。推开房门后,我发现爸爸妈妈的头顶也长草了,天呀!打开窗户向外看了看,发现人们都顶着绿草头发在大街上走,就连小猫、小狗头上也有绿草。  我呆坐在地上,然后打了自己一巴掌,“疼!”这竟然不是梦!我决定去学校看看。  我匆忙吃了一个鸡蛋、一片面包就往学校跑去。到了教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