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和休闲:大众体育科学的旨归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y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中,这种高节奏的工作也为人们带来了心理与生理的压力。研究表明,中国的国民体质健康呈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宅在家中,运动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了,这也同时表明,现代人对于运动健身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健康的身体是工作与生活的基本保障,只要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就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只有身体强健了,人们才会在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取得更高的成就。大众健身是现代生活逐渐流行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身心上的愉悦,同时也为这个社会带来了和谐发展新的推动因素,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象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究竟怎么生活才能健康,究竟怎么生活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因此,全民健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健康也必然成为人们的一大追求。大众健身浪潮的兴起推动了许多俱乐部的产生,他们为热爱健身的人提供了一系列健身方案,促进了健身产业的蓬勃发展。另外,政府也非常支持大众健身,近年来很多小区都建立了健身场地与设施,既迎合了民众的健身需求,同时也完善了体育发展体系。同样,体育研究界也对大众健身越来越关注,李艳江、刘震军、张润红的《大众体育科学健身的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就是众多研究成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该书对大众体育科学健身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总结,并通过一些具体的健身运动为读者详细呈现了大众健身的主要领域以及具体操作。
  大众运动健身固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理论是一切实践的基础,因此,对其理论进行系统的探究是必要的。大众健身运动理论是维持健身实践的基础,该著首先围绕大众健身理论进行了系统探究。作者详细分析了大众健身的含义与特点,并详细分析了大众建设的特点与功能。其中,大众健身功能的展示是本书阐述的重点,作者认为对大众健身功能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健美与保健的层面,应该将其功能延伸到社会层面,即要让大众健身成为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的助推剂。大众健身运动强调的是人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追求身心的健康,但是一切运动实践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该著从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的角度详细剖析了大众健身运动的理论,并且揭示了大众健身运动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指出了大众健身运动对个人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在身体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大众运动健身的正常实施不仅需要理论保驾护航,还需要医疗与保健理论的指导,因为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是在所难免的。作者特地详细论述了大众健身运动的卫生常识,这为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最基本的醫护知识,为他们的运动实践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关爱与呵护。当然,这些最基本的卫生常识只能应对最简单的运动损伤,如果遇到相对比较严重的运动损伤时,则需要医务工作者介入。由此,作者还探讨了大众运动健身的医务监督问题,并且指出了医务监督之外的自我监督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运动方法的使用是否合理,运动内容是否正确,这些都需要运动个体的自我感知,自我监督就是就可以让运动个体在运动过程中感知自身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基于理论指导的大众运动健身实践效果如何?这就需要科学地评估。大众运动健身的结果不是靠运动个体的自我感知实现的,它需要一定的评价体系做引导,而且这种评价可以是全方位的,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作者分别从自我体质健康、运动负荷以及锻炼效果三个方面对大众运动健身的评价体系进行具体揭示。在自我体质健康层面,通过身形体态、心肺耐力以及肌肉功能等对自我体质健康以图表的形式进行了揭示,这种直观的展示使运动个体更能了解自身的具体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健身规划;在运动负荷层面,作者详细论述了运动负荷的评价方法,并指出了不同评价方法的优势与实现原则。在锻炼效果层面,该著主要介绍了测评的常用指标,并详细列出了每种指标的具体标准,这些标准为指导运动个体的运动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大众健身一方面强调运动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它也强调运动的趣味性与欣赏性,这就导致了许多休闲体育运动的产生。该著对常见的健美操、滑雪、攀岩等休闲体育运动进行了初步探索,既包括运动的实施,也包括运动的注意事项。这些运动兼具健身与趣味的功能,深受运动人士的喜爱。最重要的是,作者重点阐述了各种休闲体育运动与健康身心的关系,这其实也揭示了本书撰写的目的,即健身和休闲是大众体育科学的旨归!大众健身研究者和实践者不仅要为运动人士提供必要的、科学的运动健身理论指导,同时也要为其提供多种多样的健身选择,进而使最合适的运动匹配运动人士的身体素质。
  (作者系红河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 教育思想史是教育史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的探究和建构也是教育史学科研究者长期不懈的追求。传统教育思想史所勾勒的思想史图景是系统而清晰的,但却忽视了对教育思想本身的生成与流变机制的立体分析,使得读者无法获知教育思想在历史流变中的博弈与命运变迁。以美国社区学院社会角色之争为例,从文本、语境、论争三个角度就教育思想史研究路径进行初步探讨,力图通过读入文本、读出文本以及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争论
期刊
声乐艺术是以人的声音为主要载体和表现手段的一种抽象艺术。在声乐艺术表演中,主要以人发出的声音的旋律、音色、音调等的变化来实现音乐“语言”的气氛渲染和情感表达,乐器只是起辅助作用。声乐艺术学习者只有通过全面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大量的训练和技巧掌握才能在发音、呼吸、音准等方面得到持续而稳定的进步,实现声乐“语言”的掌握和声乐艺术的表达。在声乐教学和训练中,如何科学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气息和发声,系统地指
期刊
摘要: 时务学堂尽管存在的历史较短,但影响却十分深远。就时务学堂的研究文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从总体文献情况来看,对时务学堂的关注程度与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息息相关;以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展示了时务学堂对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贡献;研究内容体现了时务学堂对近代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近几十年以来,学者们对时务学堂的多样化研究,使得时务学堂对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影响清晰地呈现出来。  关键
期刊
摘要: 目前我国部分普通高校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严重,存在选题不适、缺乏科学性、抄袭或造假严重、缺乏深度等质量困境。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时间精力投入不够、科研训练明显不足、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督等。提高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必须采取严抓思想工作、强化“质量意识”,前置论文写作、提供时间保障,产学研结合、加强科研训练,创设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严格的考核监督等措施。从南昌
期刊
体育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只被认为是体育技能的教导与传输。相对于其他的学科而言,体育教学没有确切的概念知识,没有思维逻辑的专业化训练,也缺乏对于创新能力的发掘等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如果仍然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虽然也能指导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但是不太能适应现如今的教学需求。21世纪是我国教育事业发生划时代变革的时期,社会要求培养更多可以促进经济建设和全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那么
期刊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引发社会热议。根据我国教育部先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0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综合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近几年虽有好转,但仍未扭转整体的下滑趋势。在此状况下,各大高校体育课程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明。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响应国务院《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精神,李兴林、于善安、刘国荣三人合作编写了《新编高校体育与健
期刊
油画自100多年前传入中国,中国艺术家就着力探索其与东方审美个性的结合。这门西方的艺术在与中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中,不断丰富着它的品质和内涵,也逐渐衍生出一些新的流派,其中写意油画就是引人关注的一支。作为特别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一个油画流派,写意油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采、创作手法以及特有的情怀观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伴随着油画在中国的兴起,中国的油画教学体系也逐渐形成,经过几代油画人的不懈努力,发
期刊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在音乐学领域的无数研究人员孜孜以求,为中国音乐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音乐学学科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各研究人员的自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研究的成果也颇为丰富,中国音乐学的学术影响更加扩大。中国的音乐学学科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在繁荣的背后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音乐学的理论体系固化、音乐学内部的知识较为零碎、学科的划分过于侧重专业化等等,这些都限制
期刊
中国高水平的竞技人才大多来自专业运动队,但不可忽略的是,专业运动队对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方向比较单一,追求运动训练成果的同时,对运动员其他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关注。而如果在高校中对体育竞技人才进行科学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提升体育竞技人才的人文素质与竞技体育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教育的滋养,体育竞技人才可以获得其终身发展的素养。因此,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成为了当前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这
期刊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在各方面变革的发生,帮助人们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提升了人们交流的效率,改变了知识积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改变了多个领域的运行模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对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课堂教学效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借助网络传播还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实现教育成本的降低。因此,如何将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优势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