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无非就是对诗歌形式和内容的考查,即对诗歌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考查;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综合评价。那么如何去征服高考鉴赏诗歌的这座高峰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深入的探究,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能力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考试题指向明确,要求简明,解答前一定要仔细审题,注意弄清题目中的问题数量,提问方式是并列还是承前追问,问的是诗歌的内容还是诗歌的形式方面的问题。审题时要做到对考查目标的细化分析,明确两方面的含义:1.要明确题目考查的是诗歌的哪个要素,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还是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2.要审清设问的方式,是直接回答,还是分析阐述式,或是全面赏析式?这样审清题干,可以避免出现漏答或答非所问、思路不清的情况。
   二、培养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近年诗歌鉴赏题,多以内涵丰富、文学性强的诗词为命题的首选材料。从作品的形象入手,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里所说的 “形象”,在诗论中往往被视为“意象”,由“意象”出发,对作品的思想旨趣的评价,又涉及到诗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意境。所以鉴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就要从意象、意境入手。
   什么是意象和意境呢?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来表现主观情意。具体来说,指诗歌中所描绘的人、景、物,统称为诗歌的形象。而意境则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结合,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而韵味无穷的意象才是意境。所以鉴赏古诗词,都是由意象入手,进入深层意境的探究,从而完成对诗歌的审美体验。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这里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说的是写作与阅读的丰富想象力。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联想能力十分丰富,许多诗歌的构思就是建立在联想和想象之上的,那么在诗歌鉴赏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
   首先就要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的“虚境”,而诗歌中的“虚境”包括三方面: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2.逝去之境。这类虚境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故国”的“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3.设想未来之境。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作者跨越一切去写未来,设想他日与妻子团聚时的欢乐情景,表达作者思归之切。
   其次就要引导学生领会类比联想,这是由两种不同事物之中有一些相似之处引发的联想。如笔直的竹子——人的气质;菊花——人的高洁。神似联想,是诗歌解读的关键,在具体诗歌鉴赏中我们要灵活运用。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梧桐、细雨”道尽了李清照晚年的孤独凄凉。
   四、培养学生流畅的表达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外化,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不是没有见解和感悟,而是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写了一大段文字,得分率却很低,究其原因就是“胸中无类型,手中无范式”。高考答案要求思路清晰、要点齐全、术语准确。因此让学生能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是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要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答题的基本模式:
   (一)意象类: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
   (二)意境类:1.找出诗句的物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特点;4.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炼字类: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的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四)表达技巧类:1.指明表现手法;2.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简要说明表达效果。
   (五)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1.先解释诗句具体写了什么,具体描述出来;2.抒发了什么感情,暗寓了什么。
   这样,学生手中有了范式,就有了清晰的思路,表达就更为准确和全面。
   其次,要掌握一些鉴赏术语。鉴赏术语具有概括性,运用这些术语就更准确和规范。常用的鉴赏术语可以概括为:景物形象类: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富丽堂皇、雄奇优美、瑰丽雄壮、虚幻缥缈等;表达技巧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对比、烘托、反衬等;思想类: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寥、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情感类:寂寞、超脱、豪放、婉约、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激愤;恬淡、闲适等。
   学生形成思路清晰、用语规范、不丢不漏的良好习惯,就能克服表达难关。
   综上可见,古诗词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只要我们掌握了解诗歌鉴赏的这几种基本能力,高考诗歌鉴赏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其他文献
又一次接手教高一,对作文的教学总是雄心勃勃,希望能对以往的作文教学做些改变,使作文课的效率能有所提高,让学生爱上写作。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痛苦的遭遇时刻让我内心煎熬,有时候还不免自我解嘲,作文教学还是无为而治好些,但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告诉我,无为有时也意味着无能。于是在灰色的作为教学中,我总想寻找一抹亮色。   那是去年11月份的一个周末,辅导学生写常规作文,依稀记得当时我准备的文题是《段
期刊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目前存在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出了新课程理念和精神不相符的一面,我们要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阅读欣赏浅显文言文和古代诗文的能力,全国普通高考也对诗词鉴赏作出具体考查要求。高中生由于平时积累少,阅读面窄,在遇到古诗文阅读时往往无所适从,难以下笔。针对近十年高考诗词鉴赏考查题型,结合日常教学实际,我将诗词鉴赏方法概括为“读诗题”,“看注解”,“用何法”,“写何景(人、事)”,“抒(阐)何情(理)”,“有何用”六步,期待能与奋斗在高考战线上的同仁共同商榷,也希望能给
期刊
抓关键词解病句题,已经成为老师和学生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这里把与数字有关的语病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及评讲。   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如:   ①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下降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减少了一倍多”更是荒唐。减少、缩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如: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帮助学生借助工具书巩固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2.技能目标:掌握古代的文化常识,培养分析古文的能力,拓展探讨问题的思路。   3.情感目标:了解《贞观政要》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感悟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    【教学方法】   1.诵读   2.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  
期刊
近一年来,多次参加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新课程改革研讨会,许多教师都提到了一个有些尴尬又令人深思的问题:新课程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并且阅读量也偏大,怎么赶进度似乎都完不成教学任务。单从教学内容本身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我们的教师似乎忘了新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学生才是学习的主
期刊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平庸无奇的文章是无法吸引读者的,而使文章能吸引读者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提高自己文学创作水平的关键。如何才能使文章吸引读者,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三要素是情节及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文学作品的情节是对社会生活中矛盾冲突的反映,而现实生活
期刊
哈利波特作者罗琳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谈到想象力的重要性。罗琳说,想象力是一种能促使人类预想不存在事物的独特能力,是所有发明和创新的源泉。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增加储备,培养想象   知识经验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基础,往往能迸发出想象的火花。语文教学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就得增加表象储备。创造
期刊
在否定失当这一类语病中,有些句子因为使用了特殊否定词或特殊否定句式而造成了语病。如果我们按一般否定失当去理解,往往很难辨别出来,因此需用我们抓住以下几种特殊的否定词认真辨析。   一、使用同义否定形式的复合词引起否定失当   例1.人类的智慧在于不断征服大自然,使未来的世界更加美好。然而,大自然好像有意与人类作对,让疾病无时无刻地困扰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这个句子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为:大自然
期刊
艺术手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是一个难点,也是高考的一个必考点。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都涉及到艺术表现手法。考试说明要求“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也涉及到如何巧妙地熟练运用表达技巧的问题。所以,“艺术表现手法”也是高三语文复习的一个重点。   一、带领学生搞清楚什么是“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这个概念,很多学生搞不明白。这很大程度上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