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合理教学情景,要优化教学目标,教师的用语言要简练、准确,
数学作业设计体现典型性,才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 数学 兴趣 情境 目标 语言 作业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16-01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课堂作为我们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和我们教的主要阵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对于一个高中教学老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课题。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1 运用多样的方法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则笑话,一个小故事,一个好的问题,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教具或数学模型。不过任何一种方法,都要简单扼要且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以便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上等差数列前,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了数学王子高斯在他上小学时就非常快速的计算出了……的值而让老师都不相信的故事。教师可以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接着就引出了等差数列。
上等比数列这节课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古代国际象棋的发明者智斗国王的故事。特别是国王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会输而懊恼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教师这里。然后教师可以趁机抛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们知道国王为什么会输吗?大家马上就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
1.2 联系生活,趣味讲解新知
数学知识当中,有不少抽象的内容,对部分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也是难以产生兴趣的内容。但若巧用比喻,联系生活,则可使学生容易理解,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向学生讲授“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举出了1,2,3,4,5,6,7,8……和1,10,100,1000,10000……较为简单的数列,让学生求其通项公式。大部分学生都能迅速地解出:数列1,2,3,4,5,6,7,8……的通项公式是an=n,数列1,10,100,1000,10000……的通项公式是an=10n-1,然后教师由浅入深,继而向学生列出9,99,999,9999,99999,……和1,11,111,1111,11111……这些富有趣味性和规律性的的数列,并让学生求其通项公式。有了刚才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能再次迅速解出答案,并踊跃抢答:这两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别是an=10n-1和an=[10n-1]/9。在思考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数列中含有的规律性和趣味性,有效增进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优化教学过程
2.1 创设合理教学情景
以前很多学生学习数学都感觉很抽象,且感觉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很少,所以对数学缺乏应有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要优化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订分层目标还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和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教师的要求是:能力弱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而能力好点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则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让所有学生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2.3 教师的语言要精练有效
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杜绝语言罗嗦,曾有这样一节课:教师在讲授直线时,想通过提问让学生来总结直线的特点。教师问:直线从头到尾有没有端点?教师的本意是想通过设问来强化直线没有端点。但是“从头到尾”一词有点多余,而且还产生了误导,使答案的意识刚好反过来了。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3 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典型性
数学的作业题目太多,称之为“题海”并不过分。如果不有所选择,必将浪费学生宝贵而有限的时间,而且对同一类型的题目做好多遍,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还容易形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因此,所选习题要具有典型性。
既要选择与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题,又要选择学生在做题上有独到见解的题,选择出错较多的题(学生在作业上表现的错误,主要归因于知识遗忘,理解偏差,知识的复杂性、灵活性、隐蔽性等几方面。学生知识层次相近,一人的错误常在他人身上重现;年龄差别不大,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急欲想难住别人,因此,让学生积累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多发点,设“陷”命题互相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防止知识遗忘,培养思维严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法宝)。
总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世军.初中物理新课导入法综述[J].考试周刊,2009(15):166.
数学作业设计体现典型性,才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 数学 兴趣 情境 目标 语言 作业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16-01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课堂作为我们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和我们教的主要阵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对于一个高中教学老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课题。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1 运用多样的方法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则笑话,一个小故事,一个好的问题,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教具或数学模型。不过任何一种方法,都要简单扼要且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以便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上等差数列前,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了数学王子高斯在他上小学时就非常快速的计算出了……的值而让老师都不相信的故事。教师可以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接着就引出了等差数列。
上等比数列这节课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古代国际象棋的发明者智斗国王的故事。特别是国王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会输而懊恼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教师这里。然后教师可以趁机抛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们知道国王为什么会输吗?大家马上就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
1.2 联系生活,趣味讲解新知
数学知识当中,有不少抽象的内容,对部分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也是难以产生兴趣的内容。但若巧用比喻,联系生活,则可使学生容易理解,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向学生讲授“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举出了1,2,3,4,5,6,7,8……和1,10,100,1000,10000……较为简单的数列,让学生求其通项公式。大部分学生都能迅速地解出:数列1,2,3,4,5,6,7,8……的通项公式是an=n,数列1,10,100,1000,10000……的通项公式是an=10n-1,然后教师由浅入深,继而向学生列出9,99,999,9999,99999,……和1,11,111,1111,11111……这些富有趣味性和规律性的的数列,并让学生求其通项公式。有了刚才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能再次迅速解出答案,并踊跃抢答:这两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别是an=10n-1和an=[10n-1]/9。在思考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数列中含有的规律性和趣味性,有效增进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优化教学过程
2.1 创设合理教学情景
以前很多学生学习数学都感觉很抽象,且感觉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很少,所以对数学缺乏应有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要优化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订分层目标还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和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教师的要求是:能力弱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而能力好点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则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让所有学生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2.3 教师的语言要精练有效
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杜绝语言罗嗦,曾有这样一节课:教师在讲授直线时,想通过提问让学生来总结直线的特点。教师问:直线从头到尾有没有端点?教师的本意是想通过设问来强化直线没有端点。但是“从头到尾”一词有点多余,而且还产生了误导,使答案的意识刚好反过来了。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3 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典型性
数学的作业题目太多,称之为“题海”并不过分。如果不有所选择,必将浪费学生宝贵而有限的时间,而且对同一类型的题目做好多遍,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还容易形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因此,所选习题要具有典型性。
既要选择与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题,又要选择学生在做题上有独到见解的题,选择出错较多的题(学生在作业上表现的错误,主要归因于知识遗忘,理解偏差,知识的复杂性、灵活性、隐蔽性等几方面。学生知识层次相近,一人的错误常在他人身上重现;年龄差别不大,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急欲想难住别人,因此,让学生积累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多发点,设“陷”命题互相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防止知识遗忘,培养思维严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法宝)。
总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世军.初中物理新课导入法综述[J].考试周刊,2009(1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