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新书的“点金术”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_belie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成功地推介一本新书?即如何将一本小学生们毫无感性认识的书(石)变成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的书(金)?这“点石为金”的神奇之术究竟是什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其唯一的答案是——激发阅读兴趣,并探索出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巧设悬念
  
  设悬念,通俗讲就是“卖关子”,教师要善于“卖关子”,是因为儿童的好奇心强、探究欲强,设悬念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推介新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首先以某个人物、事物,或某种现象、情景等,引起他们的关注,却特意不立即告诉他们结果,引起学生的急切期待,吸引他们去寻求谜底。这样巧妙设置悬念便能极大地有效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要想知道辛巴是怎样历尽艰险成长为真正的狮子王的?请大家留意收看动画片《狮子王》。”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告。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们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扣人心弦的片断,可就是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与节目预告一样,先把书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是激烈的冲突讲给同学听,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产生究根问底的愿望,便能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入新书之中。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戛然而止,学生们非常迫切地想知道结果。这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拿出了《一千零一夜》,并告诉他们,这里面不仅有答案而且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们早已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这时要他们不想看这本书都难了,《一千零一夜》的推介成功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猜测情节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猜测是他们的强项,因此利用书的插图、目录等让学生们猜测书的情节也能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
  插图往往与文章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画出了全篇文章的内容,有的出示了精彩的情节,有的则是文章的主人公。同时,插图往往形象、生动、有趣,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在推介新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现成的资源,发挥插图的作用,让它为推介新书服务。如《蘑菇该奖给谁》书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兔妈妈从篮子里挑出一个最大的蘑菇奖给小白兔,我让学生们猜猜:兔妈妈为什么把最大的蘑菇给小白兔?是它劳动特别认真?是它平时特别听话?还是它生病了需要照顾?一番众说纷纭的猜测后,阅读的兴趣便水到渠成地产生了。
  图书目录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纲挈领,把图书内文的章节目各级标题提列出来,排在内文前面,以指导读者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图书内容,在传统意义上,其功能和作用是导读。所以图书目录成了除封面外的第二个吸引起读者的手段。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向学生推介新书。比如我在推介《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时,让学生们先看目录,看看哪个标题最吸引你?你可以猜猜写了什么。有的同学对“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感兴趣,猜测是不是去了海边野炊?去了山里野炊?有的同学对“一生的心愿”感兴趣,急切的想知道这个心愿是什么?一番猜测之后,变迫不及待的投入了新书。
  
  三、名人效应
  
  在推介新书时,名人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名人的知名度即他(她)的社会认知度,有时具有非常大的号召力。比如在推介《草房子》时,我首先介绍了作者曹文轩及其主要作品和获奖情况。随后又介绍了专家对《草房子》的点评,如高洪波(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这部作品富有幽默感,真是水乡风情画,拳拳少儿心;崔道怡(《人民文学》副主编):《草房子》就是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樊发稼(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读《草房子》真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是一种真、善、美的享受……那么多闪亮的光环无疑给《草房子》增添了巨大的含金量,明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这是本好书,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的信息。学生们很自然地想为什么此书会如此好评如潮呢?《草房子》究竟是浪得虚名还是名至实归呢?何不一
  睹为快呢?
  
  四、现身说法
  
  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他(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因此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某本书之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说前段时间杭州放映好莱坞大片《达·芬奇密码》,很多同学看完后表示不知所云。为此我特意买来原著并仔细阅读,然后为学生们一一解疑答惑,并坦诚相告自己看完电影后也是云里雾里,原著不仅解答了电影里来不及交代的问题而且更引人入胜,话说到此,学生们早已屁颠屁颠地跑书店买《达·芬奇密码》的小说看了。我趁热打铁,建议他们顺便把小说作者丹·布郎的处女作《天使与魔鬼》一并买来一看。
  
  五、 由“点”到“面”
  
  推介新书前先让学生们分享其中的经典章节(点),也能激发起学他们阅读全文(面)的兴趣。如在推介《三国演义》前,我先给学生们讲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等《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章节;在推介《安徒生童话选》前,先读《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等经典片段。正当学生们在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章节中流连忘返时,教师推介《三国演义》及《安徒生童话选》的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由“粗”到“细”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看到那些大部头书不是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就是无从下手,其实只要他们有机会了解书的大致内容进而消除敬畏心理,他们往往会对这些书爱不释手的。为此我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他们介绍一些书的内容梗概,先从粗线条上吸引他们,进而激发起他们“欲知详情、请看原文”即“以粗探细”的欲望。例如在推介《西游记》时,我告诉学生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同学们很想知道究竟是哪八十一难,自然而然就会去找书看了。
  
  七、由“旧”及“新”
  
  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那些与学生已有知识有一定联系的但凭这些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因而最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推介《金字塔的奥秘》系列丛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于金字塔你知道些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我知道,是古代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等他们把这些一般同学都知道的说完了,我开始说了:“那你知道将生锈的首饰放在塔内一段时间后,首饰锈斑会变没了吗?你知道用塔内放置过的水冲洗伤口,伤口会愈合得特别快吗?”《金字塔的奥秘》系列丛书将为你解开这些谜团。”简单几句话就使学生们对这套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由“旧”及“新”不失为打开阅读快乐之门的金钥匙。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教师只有努力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才能“点石为金”,才能成功地将新书推介给学生。
其他文献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关键性资源,教师的素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整体质量。教师是专业化人才,教师职业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胜任,教师像医生和律师一样正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教师发展走向专业化,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改革的共同趋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讨和交流活动层出不穷,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论述也很多。特别是校本教研的提出和实践,为教师专业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阅读教学应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广阔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提到的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我们教师为上好一
期刊
在艺术创作中,“丑陋”是重要的描写对象。病态的、畸形的、贫弱的、卑劣的、不和谐的等各种各样的丑,都进入到作家、艺术家的视野之中。照理,丑的东西只能使人厌恶,何以某些丑的人和物进入艺术作品,反倒给人们带来美感呢?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是:丑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从而更能激发人们深刻的审美快感;而且,对丑的揭露、谴责和批判,是令人痛快的。在艺术创造中,作家、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是一道美的光亮
期刊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它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建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切磋,彼此协商。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就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
期刊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之一,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中心,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笔者认为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因为只有深入文本,学生的思想才能与文本撞击,碰出美丽的火花。    一、提倡个性化“创读”,提高思维能力。  “创读”——有创意地读,读出新意,读出创意,读出文
期刊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默读训练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其中就默读还特别指出: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并“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为何如此注重和突出“默读”?  首先,从功能来看,朗读与默
期刊
能吸引人的小说往往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悲欢离合,而这些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能吸引学生的课堂往往心灵倍受震动、学有所获,而这些也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学细节”,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涵智
期刊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学生的真情实感,已失去我国传统的“文以载道”的人文精神。学生的作文呈“克隆化”倾向,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把写作视为畏途。而造成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
期刊
书写规范、端正的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终身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然而,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写字教学往往不被重视。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他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字却越写越难看。认为“字写不好没有关系,反正可以电脑打字”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因此,“少纸时代”如何培养学生把汉字写正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