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马拉雅中段近期的地壳运动—大地测量最新结果及其解释

来源 :地壳形变与地震 | 被引量 : 39次 | 上传用户:fdsada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1992、1996年两期GPS重复观测资料,对喜马拉雅中段的地壳运动及其机制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江孜(喜马拉雅)块体在喜马拉雅南侧和雅鲁藏布江北侧的水平挤压下,以12mm/a缩短,这与Molner等所给出的50~60mm/a相比要小得多;喜马拉雅的垂直运动(隆起)速率各点平均值仅为5.3mm/a。最后,对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隆起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通过长江三峡地区水系发育,航卫片判读,野外地质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沿长江北西西地物理异常带有地表没有相应的特殊地质构造显示。
同时采用 4个台站的国际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重力观测资料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同步地球自转参数 ,研究了极移引起的地球重力场变化特征。利用自回归模型估计了各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和积谱密度 ,结果表明极移导致的重力效应的主要能量集中在Chandler摆动和周年项附近 ,叠积后实际重力观测与极移重力信号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分别为 0 .4 %和 3.9% ,说明超导重力仪可有效监测极移导致的重力变化
采用分段线性速率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川西地区70年代以来的多期区域垂直形变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形变场的信息分离与动态特征研究,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了川西地区地壳运动现
LaCoste&Romberg航空重力仪是我国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的核心。根据航空重力测量的特点,讨论了航空重力仪格值的标定方法,导出了格值计算公式。基于实际标定数据,计算获得了新格值。利用大同航空重力测量实测数据对新格值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新格值可以使空中重力扰动与参考值之间的系统误差减小约1×10-5ms-2。
讨论了我国地震预报面对的问题和困难。认为只有加强以形变为主的前兆观测 ,才能作出地震的短临预报。目前前兆观测的主要问题在于可信度差 ,应把重点放在仪器探头上 ,只有探头提供的信息“源”可靠了 ,后续的采集、传输、预报的“流”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我国现在建立以形变为主的前兆台网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建议建立全国高精度的高、中、低频衔接的前兆物理信息观测网络。
通过对重力和航磁资料的处理,确认了五桂山北麓断裂的存在。在中山市城区等重点地段得到的地质、钻探、物探、形变与流动重力测量等资料也证实该断裂为一深大断裂,并且第四纪以来还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劳动法制也在不断优化。经过供给侧综合性改革、需求侧改革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对我国劳动政策、劳动法制的调整,使就业、待遇有了质的飞跃。随之经
利用回归分析求解乌鲁木齐台同一钻孔内应变和水位的相关斜率,并用筛选法方差判定其异常,研究相关斜率和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4 个元件同时出现相关斜率异常时有震率高;②相关斜率正异常映震效果好;③相关斜率属短临异常范畴;④相关斜率异常映震能力具有地区差异性。
根据有限元法推导了由位移观测值反演确定边界荷载的反分析数学模型。3个算例的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位移观测量可获得准确和稳定的荷载反分析值。
推导了火山活动引起的重力变化与地面三维位移场变化的表达公式,讨论了火山活动引起重力场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火山活动的特点,采用张开型矩形位错理论模型对火山活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