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3R学习法

来源 :新概念·中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elyns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Q3R学习法是由美国依阿华大学最先提出的,是一种极其高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学习新知识。此方法在世界教学领域受到高度重视,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都把这种方法列入心理学教学内容之中。
  神奇的SQ3R学习法由学习书面材料(无论是整本书、一本书的一个章节,还是一篇文章或是其他什么资料)所需的5个方面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分别是:浏览(SURVEY)、问题(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CALL)、复习(REVIEW)。
  SQ3R学习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学习方法,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应用于不同知识的学习中。
  
   浏览(Survey)
  
  通过快速预习或者浏览,尽力掌握所看材料的大意,是这种学习方法的第一步。
  如果你善于浏览,你就有机会涉猎远比详细阅读所能接触的多得多的书和文章。
  “绝不要以封面来评判一本书。”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但这并不是否认浏览的重要性。只要对其扫视一眼,你还真能从中获得许多珍贵的信息,这一眼能告诉你:总的主题范围——书的标题;具体的倾向或者角度——副标题;如果有简介或者说明性的短评,通常会被放在封底;另外还有作者的名字、背景资料以及专长或者履历,这些信息能帮助你决定作者的观点是否值得注意。有时,从一本书的封面上所得到的信息足以使你明确该书是否符合你的需求,以便用宝贵的阅读时间去浏览其他的书籍和资料。
  扉页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对象,它能告诉你一些封面上没有提及的关于作者的内容,而且在扉页的背面还可能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该书第一版是什么时间;它是进口(翻译)的还是国内的作品;它已经发行了多长时间;它重复印了多少次;它是否是最新的版本;它最后一次修订或者再版是什么时候;出版商的姓名和地址……这些能帮助你确定它是否符合你所要求的时效性。
  目录是绝对不能忽略的部分,它将告诉你作者在书中安排了哪些论题,还将向你提供一些信息,如作者是怎样组织这些论题的,包括主题、子题等等。所以,对目录的浏览应当使你了解书中所涉及的论题,并且能给你一些线索,使你明白各论题之间有何联系。如果你只是想寻找能帮助你回答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参考资料,那么你的浏览便可以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已经清楚本书是否包含你所关心的内容了。
  正文作为浏览的一部分,值得从头至尾翻阅一遍。当你在翻阅时,可以注意标题和副标题以及每章末尾的总结;注意正文在版面上的安排;查看曲线图、图表、表格;留意特殊的句子。
  显然,在浏览阶段你所读过的大部分内容很快会被忘掉,但这无关紧要。你的目的是要取得对该书的感性认识,并且判断它是否正是你所需要的,或者某部分是否值得你仔细阅读。
  
   问题(Question)
  
  通过浏览,如果你认为书中的内容值得进一步仔细阅读,就可以向自己提一些问题。提问对学习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能使阅读有更多的目标,并能促使你的阅读更具批评性和警觉性,使你成为深层含义的积极追寻者。
  无论你读什么材料,都应该问自己:该材料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如果我想让读者获得某些知识,我将提出什么问题?
  预先浏览能给你提供提问的机会,能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刚开始,你可能会感到问题的产生不那么容易,或者有些牵强,不过,当你实践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得心应手了。
  
   阅读(Read)
  
  进行过浏览和提问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SQ3R学习法的第三个方面:仔细阅读。
  仔细阅读就是积极地和批评性地阅读。你要做的不是像吸尘器一样只是吸取他人的词语,而应当寻求词语背后所蕴藏的主题思想,并把作者的思想与自己的体验以及逻辑观念进行对比验证。
  因此,在仔细阅读过程中,你应当一直向自己这样提问,如:
  ——我能明白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吗?
  ——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这些是论据还是意见?
  ——作者是怎样知道这些论据的?
  ——哪些论据或是意见值得考虑?
  ——所有这些是否与我的经验相吻合?
  ……
  同时,在你对自己提问题的时候,要快速地阅读材料。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信息收发量成倍增长,竞争异常激烈,人们要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就必须具有快速吸收的能力。快速阅读法就是在这种需求之下产生的一种方法。
  如果我们掌握了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的阅读速度就会加快,从而大大增加阅读量。书读多了,对写作自然会有很大好处,俗话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由简到繁、有秩序地加以训练,快速地记一些词句、文章,做一些必要的累积工作。
  
  ●第一步:默读
  默读就是不出声阅读。出声阅读会大大减慢阅读速度,所以要想快速阅读,必须改掉读出声的毛病,必须学会快速默读。如何才能做到无声阅读呢?
  ——不能念念有词,不能出声。
  ——不能心读,即不能在心里“自言自语”。
  ——眼脑并用,通过眼睛直接到脑,不要出声。
  让大脑直接接收文字信息。不通过发音器官将文字转化成声音,而是直接让文字符号通过视觉印入大脑,化为大脑的思维活动。
  在以上3点中,克服心读比较困难,因为我们平时默读时,尽管嘴唇、舌头、声带没有动,心里也会不自觉地处在一种说话状态。要克服心读,一要加快阅读速度,二要有意识地暗示自己——不能心读。
  
   ●第二步:宽读
  要加快阅读速度,必须避免一字一字阅读。
  当你具备了默读能力的时候,就可以扩大视觉范围,增大识别间距。阅读时不以字或词为单位,而是短暂的注视或刹那间接受一个较大的语言单位—— 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
  宽读首先要在扩大视角上下工夫。
  为了扩大视角和视区,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阅读姿势:坐直,眼和书之间要保持30公分以上,视区一般要求在10个字以上。
  一行字可分为左、中、右3个视点,在视点上可做瞬间终止,然后马上向下个视点跳跃似的飞快移动。
  
   ●第三步:扫读
  扫读就是所谓的一目十行,是一种比宽读还要快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在一瞬间能看一行中的很多字,甚至能看好几行字。它要求读者的目光先横后纵地快速移动,像扫描一样快速扫视。我们在掌握了前两种快读方法后,就可以学习扫读法了。
  一目十行法要求我们只扫视最关键的词语,留意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就行,这就如同我们认一个字时,并不需要将这个字每一笔每一画都仔细看,而只凭整体形象即可辨认一样。在严格长句中,我们不必一个字一个字去辨认,而只需要将其中几个主要的、关键的词映入大脑,就可以凭经验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第四步:整读
  整读即整体阅读,就是从整体上按照一定的程序掌握读物所提供的信息,以达到快速理解目的的阅读方法,是快速阅读训练的最高层次。
  整读就像照相机一样,快门一按,整个景象都进入相机里,不存在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一行一行的现象。
  
  复述(Recall)
  
  阅读一篇文章不应以读完而告终,除非你有非同寻常的记忆力,否则即使阅读的是最重要的思想,在你放下书几分钟之后也可能会忘掉50%。一般来说,要记住你所学过的内容,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运用它们,而尽力复述它们是你能这样做的第一步。
  在读完每一节之后复述一次,符合大多数人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读到下一个新的主要标题之前,先停下来盘清存货,复述这部分你所遇到的重要思想。也可以在一章或者一篇文章的末尾停下来,对在整个一章或一篇文章中所遇到的所有重要思想进行复述。但是如果这一章很长或者相当繁琐,那么你的复述就不会那么顺畅或容易抓不到要点,这样就只能在中途停顿一两次来复述了。因此,经过多长时间需要停顿下来复述一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而且,对不同题材所采用的标准也是不同的,要视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除了复述,还应当针对主要思想和比较重要的细节做一些简要的记录,即使是最概略的笔记也比记忆有效。你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很容易过于自信,直到你试着用文字把它们记下时,才会感到事情并非如你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可能要花去相当多的时间用于复述这一环节,至于要用多少时间,这取决于阅读材料的种类。倘若文中的思想对你而言是很重要的,那么所花的时间就是值得的。真正浪费时间的,是那些只以读完书为目的人。
  
  复习(Review)
  
   复习的目的是取得有关复述的反馈信息。复习的方法之一是迅速重复一遍SQ3R学习法的前面4个步骤。这就是:
  1.浏览该节或该章的总体结构。(再一次查看标题和相应的总结。)
  2.回忆所提过的问题。(你能回答所有问题吗?有新的问题产生吗?)
  3.重读课文以查看你是否复述了所有重点。
  4.通过补充笔记中的一些遗漏点和校正一些错误来完善你的复述。
  假如该书或文章是属于你自己的,你还可以标记一些重要的段落,使其更醒目。
  现在我们来把这个步骤应用于本文章:
  首先复述主要的思想(如:想一想标题),根据记忆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请合上书)
  然后重新检查复述的准确程度。遵循以上4个步骤或者采用适合你的方法。
  你对复述的程度感到满意吗?
  
   以上就是SQ3R学习法的全过程,它所包含的5个方面被成千上万人采用过,他们发现这一方法对他们的帮助非常大,因而可以肯定地说,你的收益也不会小。
  然而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SQ3R学习法不是被盲目遵循的清规戒律或是死板的教条,必须尽量使它服从并且适用于你的学习。在不同的时机你可以运用它的不同方面,适当调节用于每一步骤的时间量。基本的策略应是灵活机动的,你可以在各种场合中巧妙地加以利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下期预告:易思学习法)
  ★编辑/王一鸣
其他文献
这部分内容是新课标中的新内容,在2004年以前的中考中从未考过,2004年第一次出现在课改试验区的中考试卷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呈现. 经过近3年的试验与探索,现已日臻完善,今年许多省市的中考试卷中都出现了新颖别致的以视图与投影为载体的作图题、解答题和实践操作题. 下面笔者以今年部分省市中考中出现的新题型为例,分考点简析如下.    ◎考点1:辨别三种视图.     对各种几何体三种视图的
期刊
平时和朋友聊天时我非常健谈,语言表达也很清楚,可一到大家面前,我就张不开嘴了。  班级每天都有演讲活动,虽然在演讲之前,我早已把要说的话重复过很多遍,可真的轮到自己时,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鼓足了十二万分的勇气,依然没有自信,发出的声音和蚊子叫差不多。  下课以后,我就开始后悔,责备自己刚才像傻瓜一样,这时再试试,就可以把演讲内容流畅地说出来了。  星星    不光是星星,我想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过这种
期刊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题,对圆的概念的考查一般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分值一般在10~15分左右;圆的有关性质,如圆周角,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等一般以计算证明题的形式考查;圆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点如函数、方程等相结合的中考压轴题将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与圆有关的实际应用题,阅读理解题,探索存在性问题仍是中考的热门考题.    ●精读知识要点    1.圆的基本元素  (1)圆心和半径: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期刊
熊,我是不是真的伤到你了?Sorry,我不是故意的,原谅我吧!我不能没有你这个朋友!  仔仔    晓慧,好久没有你的消息了,近来好吗?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多注意身体啊!  玲玲    小迷糊,那件事情我不怪你了,祝你好运!  小白    阿浪,没什么大不了的,太阳明天依旧会从东边升起,一切都会过去的,胜利最终属于敢于坚持自己理想的人!  晓欣    田原,事实确实如此,现在的生活不够完美,但一切的
期刊
作文时,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打个比方,作文犹如盖房子、做饭,同样的材料,由于建筑师、厨师的阅历、水平、风格有别,建造的房子的格局,制作的菜肴的色、香、味也就有高下之分。所以,作文除注重内涵外,还应讲究结构美和形式美。文章有了灵动的结构和巧妙的构思,才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对考生来说是何等重要啊!  创新作文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片段结构   
期刊
[考场佳作三]     我理想中的课余生活  17岁,一个不羁的年龄;17岁的我,有棱有角;17岁的我,追求真,追求善,追求实实在在的理想,追求理想中的课余生活……    梦想  真的,我要当一个作家,我不但要写出“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凄凉,我还要写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阔,我更要写出“大雨落幽燕,白浪滔青天”的豪迈。我要将我的思绪慢慢地沉淀,倾泻于我的纸上,让别人来欣赏它,感受它
期刊
解析同义型、条件型句型转换  ◆ 梅永元    句型转换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句型,按要求或提示完成考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构成、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对此类知识的运用能力。该题型首先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再给出一个含有几个空白处的句子,根据不同的要求填入适当的词完成句型转换。句型转换涉及到语法知识的各个方面,在做这种题时,应注意时态、语态、人称、数的变化,特殊疑问词的用法,及助动词的用法等。句型
期刊
[考场佳作二]     我理想中的未来生活  时间的轮盘已经转到了21世纪,人类的物质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纵观人类的进步,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峻:野生动物面临灭绝,森林遭到大肆砍伐,河流遭到污染……   而我的理想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我希望是——    远看山有色  山再也不是光秃秃的,而是被绿色覆盖。人们携妻带子,老少相携,在大山的密林中愉悦地畅游。或坐在地上,或躺在草上,尽情地倾听大
期刊
[真题回放]    我理想中的_________生活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学习”、“课余”、“假日”、“未来”……),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006年泉州市中考作文)    [试题指津]    这道半命题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充满生活气息。生活中我们总有着自己的一些愿望、一些憧憬,正因为有了这些愿望和憧憬,我们才有了不竭的生活动力,我们的生活也因此而
期刊
浮力的考查历来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在新课标与大纲共存的特殊时期,究竟如何考查与浮力相关的问题呢? 2006年各地中考物理试题为大家做出了诠释.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1 (2006盐城市考题) 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一个金属块,把它们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如图1所示.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则金属块和气球( )     A.仍能静止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D.上下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