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fe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进程发展迅猛,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得以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营企业 “走出去” 现状 问题 对策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扩张,但仅有大型国有企业和央企才具有足够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民营企业步履艰难。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民营企业开始在出口及对外投资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从2001年起,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且在“十一五”后,出现了“大型企业主动‘走出去’,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的态势。而现在,民营企业已成为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主体,特别是在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和提倡“十三五”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后,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一、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1.中国民营企业的规模。现阶段,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军中,民营企业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民营经济分析报告》,截至2013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1253.9万户,民营经济对全国GDP总量的贡献度超过60%,其中至少有19个省级行政区的民营经济对当地GDP的贡献超过50%,广东省更是超过了80%。而且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分布上看,非国有企业(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逐年攀升,截至2014年底,中国有1.8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86个国家(地区)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达2.96万家,而这1.85万家企业中,除了外商和国企,非国有企业占比达88.7%。
  2.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模式。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主要采取的方式为对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贸易。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2014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达7450.2亿美元,其中非国有企业占46.4%。与此同时,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为569亿美元,并购数量为272起,其中,民营企业就占有145起,远远高于国有企业的78起,海外并购交易披露金额也达到了147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了29%。此外,在出口贸易方面,中国民营企业经营势头良好,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高达9167.7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41.5%,接近2007年全年全国出口总额,虽然略低于外资企业比重的47.3%,但已远远高于国有企业的11.3%,外贸经营主体格局从以往的以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开始转变为以民营企业为主。
  3.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行业分布。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民营企业涉及的领域已从过去的以贸易和餐饮为主逐步拓宽到资源和能源开发、加工贸易,商业零售以及咨询服务等全方位的经营活动。例如,中国一些民营企业在资源富聚地投资兴建资源供应渠道,以规避能源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另外,中国许多高科技民营企业正努力进行科研研究,通过掌握一定的核心技术有条件地去开拓国际市场,如华为用了短短的几年,就成功开发了埃及这个北非重要的国家,并在当地设立了产品技术中心和用户服务支持中心,且业务辐射到周边国家。此外,在出口贸易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如纺织、食品、轻工、化工、建材和機电五金等,其中轻纺工业和机电工业行业居多,出口结构也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二、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1.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数实力薄弱,规模小。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企业实力薄弱,资金、控制力和影响力不如国有企业。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民企的收入和资产仅占500强企业总量的21.7%和9.8%,而国企分别占78.3%和90.2%,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且在《财富》杂志2015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中国大陆地区有94家企业上榜,但绝大部分是国有性质的企业,民企仅有6家。因而在 “走出去”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规模偏小,财力偏弱往往会阻碍其发展,削弱它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中国民营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偏低,市场竞争力弱。中国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传统服务贸易业、制造业、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少、生产简单、商业价值低,极容易被取代。此外,大多数民企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价格战战略,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博得消费者青睐,迅速打入市场。但随着中国劳动力的不再低廉,中国民营企业过去所拥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同时,越南、印度、缅甸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正以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参与到国际加工制造环节中,因而,中国民营企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3.融资困难,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在融资方面,民营企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经常难以获得信贷、保险、担保等国际化经营所需的金融服务支持,且其他融资渠道对民营经济的开发度也偏低。再者,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收益较低,许多跨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也不愿意给予其融资支持。另外,政府在支持和保障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及服务体系方面的建立还不完善,相关立法滞后,便利化程度不足,制约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4.缺乏高素质和专业性的国际化人才。中国民营企业对高素质、高学历、具有丰富经验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力较小,使得这些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和实行“走出去”战略时缺乏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和国际化发展的理念。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处于主动地位,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而人才的匮乏和管理模式落后是我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因而,提高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对策   1.从微观层面上。
  1.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中国民营企业应保有创新意识、培养工匠精神、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细度、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企业应改变以往的生产模式,以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精细化生产代替粗旷式生产,向“中国制造2025”模式靠拢。此外,民营企业应改变原有落后的企业制度和低层次的管理水平,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管理和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能够稳步发展。
  1.2强化人才引进策略,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引进策略,采取有效的员工激励及培养机制是民营企业能否保持持续发展及壮大的核心要素。为此,民营企业可以采取“高薪”或“持股”等有效的薪酬机制吸引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消除后顾之忧。其次,企业应定期为员工提供专业性培训或举办交流研讨会,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下转第317页)(上接第281页)提高,再者,企业可以采取物质性激励、精神性激励及竞争性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并完善员工的考核机制,实现“引才、用才、留才”。
  1.3充分利用和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中国民营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时应注意保护好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的形象与标志、产品的品牌和商标、技术专利和商誉等。为此,民营企业可成立专业的无形资产专职综合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从事无形资产的登记、分类、评估、投资和报批等工作,有效地经营、管理和保护无形资产,避免无形资产地流失,提高自身的國际竞争力。
  2.从宏观层面上。
  2.1加快海外投资的立法进度,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企业海外发展的指导方针,做好境外投资的总体规划,为企业跨国发展指明方向。其次,加强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的保护措施、建立完整的社会化支持和服务系统、完善海外投资的法律法规、简化投资审批手续、放松限制条件,进行相应的外贸体制改革。
  2.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制约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种种因素中,资金问题首当其冲。因此加大对企业资金扶持是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实现多元化的融资工具,因地制宜,积极创新信贷服务,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改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成立全国性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专门负责为中国的海外投资企业提供各种类别的保险,或是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企业的投资,更好地促进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裴志林,张志文. 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态势与思考[J]. 北京社会科学,2013,03:110-114.
  [2]林泽炎,涂文,沈丽霞,黄文夫,林蔚然,陈建辉,陈聚春,梁岩涓,廖骏,尚小琴,郭蕾,刘佩华,房安文,冯东海,刘亚康. 2012~2013年中国民营经济分析报告[A].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10(2012~2013)[C].:,2013:22.
  [3]杨挺,田云华,李欢欢.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及趋势研究[J]. 国际经济合作,2015,01:8-17.
  [4]严华. 2016中国并购市场热点[J]. 沪港经济,2016,03:66-68
  [5]冯立果,李素云. 聚焦“2015中国企业500强”[J]. 企业管理,2015,09:6-11+120-123.
  [6]《财富》:2015世界500强企业中石化位列第二 中国工商银行利润最高[J]. 中国对外贸易,2015,08:41.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之间的关系应该从整体性来进行分析,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催生了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法律的进步和完善也直接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因此,对法律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将有利于今后社会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法律发展 社会发展 关系  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一般可以理解为:社会发展首先影响和制约社会的法律发展,但法律的发展同时,在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实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逐渐成为我国有关部门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培养其公民法律意识的必要性的探讨,立足于我国公民目前法律意识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导致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的因素,并对培养与加强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公民 法律意识 培养  培养与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不仅能够规范公民的生活习惯,促进公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全社会的和谐
期刊
摘 要:在工资的增长机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中需要税法的倾斜和保护政策,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社会环境中更加具有公平性,法制秩序也更加合理科学。在此基础上让相关法律文件更具有倾斜性,保护中小型企业的财产,让中小型企业的转型也更加顺利。那么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预算的编制,让中小企业的税收更具有优惠性。基于此,本文对劳动密集型以及中小企业的财税法进行倾斜保护。  关键词:劳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新型合成毒品在我国滥用情况持续蔓延,呈递增态势,以河北省为例,全省年均合成毒品吸食人员增幅均在70%以上,在新发现的吸毒人群中滥用合成毒品比例2013年已达到93.45 %,本文通过对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成瘾原因进行研究,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转型戒毒矫治模式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成瘾原因 戒毒模式 转型  一、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成瘾原因探究  1.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现实的不断变化,我们所制定的法律也应当与时俱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公司法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那么在税法所调整的领域,我国的税法是否能够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来更好的解决税法问题呢?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将结合我国实际来进行深刻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关键词:公司法 公司法人 人格否认制度 税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的不断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事活动也开始日益增多。近年来《
期刊
摘 要:随着国企规模的不断扩大,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海外市场的开拓,创新国企法律管理模式也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本文就国企已经存在和即将面临的法律事务管理问题,提出创新法律事务管理的模式,分别是全面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建立新型法律事务管理组织架构、明确采取集中管控和分级授权相结合的模式、深入推进合规管理。真正实现法律与管理的融合完善,促进法律事务管理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提升法律在国企中的管控能力。 
期刊
摘 要:法的安定性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能够达到一种惯常性的状态,使社会安宁有序。法的安定性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要求之一,法律应该具有明确性、信赖保护以及可预测性(法不溯及既往性)才能实现法的平等、法的目的与社会正义。只有重视法的安定性,在当前的社会转型阶段实行法律制度改革才能调和社会发展与法律相对稳定之间的矛盾,使法律这一社会调控手段在现在与将来更好地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的和谐发
期刊
摘 要:我国《担保法》及《物权法》对质押及抵押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有部分销售企业擅自把一些不属于权利质押的证件作为质押物进行质押,给消费者和社会秩序带来不和谐。本文试图从担保相关的法律规定入手,对汽车合格证质押效力进行探讨,期望本文对企业和消费者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抵押 质押 汽车合格证  一、引言  云南近期发生多起因购车引发的纠纷:消费者在正规4S店购车后,却拿不到车辆合格证,
期刊
摘 要:反垄断法在我国经济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有效的维持市场经济秩序。其中适用除外制度可以有效协调反垄断法本身价值政策之间的冲突,保证国家政策在发垄断法中有效落实。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就针对案例如何适用除外制度和出现的冲突展开论述,并如何更好地如何适用除外制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反垄断法 适用除外制度 适用原则 制度建议  根据法律规定,垄断适用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确立一般适用和除外适用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经济制度市场化情况下,政府参与、经济市场自我调节以及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组成。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 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主义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但经济法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我国当前市场经济,若政府一旦出现疏忽,就很容易使市场失控,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协调好政府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