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新型合成毒品在我国滥用情况持续蔓延,呈递增态势,以河北省为例,全省年均合成毒品吸食人员增幅均在70%以上,在新发现的吸毒人群中滥用合成毒品比例2013年已达到93.45 %,本文通过对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成瘾原因进行研究,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转型戒毒矫治模式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成瘾原因 戒毒模式 转型
一、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成瘾原因探究
1.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的生理因素。
1.1女性戒毒人员身体依赖。生理依赖性,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吸毒者成瘾后,吸毒者必须在足够量的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生理的正常状态。一旦断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生理反应,医学上称之为戒断症状。
1.2女性戒毒人员性需求的满足。女性吸毒者在吸毒之前存在性伴侣多的情况,她们往往性成熟早,性欲强度和性行为频度一般都高于普通人,毒品在一定阶段对于性欲具有刺激作用。
2.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的心理因素。
2.1女性戒毒人员的吸毒人格因素。女性戒毒人员在吸毒前的人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特征,具有强烈的追求享乐、追求感官刺激的欲望,精神空虚急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人格上有缺陷,缺乏自我控制、自我尊重能力,这些特定的人格特征导致其感染吸毒行为的可能性要高。
2.2女性戒毒人员的认知误区。吸毒者把新型毒品当成时尚,潮流,新型合成毒品具有隐蔽性强的特性,破坏的是人脑的中枢神经,没有明显的戒断反应,很多吸毒者认为新型毒品对身体没有什么伤害,对合成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
2.3女性戒毒人员的心理需求。女性吸毒者追求的是安全、爱及归属、自尊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么她们就会出现心理失衡的状态,为了摆脱这种狀态,她们就会去寻找毒品带来的欣快感,以此来麻痹自己。
3.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的家庭因素。
3.1家庭关系不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过于复杂,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如有些父母或者是夫妻离异,单亲家庭、再婚的收养关系、非婚生的复杂关系,家庭人员关系不亲密,家庭中间的一些问题处理不当,都会对女性产生很大影响。
3.2家庭教养方式不利。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成员骄纵、放任不管的占大多数,导致其养成了任性、自私、叛逆的个性,为她们走上吸毒的道路埋下了伏笔。
4.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的社会因素。
4.1朋友圈不纯,同伴效应的影响。很多吸毒者初中后就辍学,从事的某些职业接触到很多社会人士,其中不乏有滥用毒品者,经毒友或毒贩的诱惑,很多人都相信他们说的吸一口不会上瘾的谎言。
4.2社会不接纳,受到社会的歧视。许多人从戒毒所出去之后受到社会压力,社会群体的偏见与歧视,在别人看来,他们身上有永远洗不掉的污点,对他们回归社会后难以信任,抱着不友善、歧视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会丧失重新生活的信心,重新吸毒以求解脱。
4.3社区康复后续照管工作的缺失。戒毒人员出所后进入三年的社区康复期,由地方司法行政机关和社区来承担社区矫治工作,但是机构不到位,责任划分不清楚,工作人员配备少,保障资金缺口大,管理责任和工作措施弹性很大,社会帮教服务缺失,缺乏跟踪回访与各项优惠政策,导致戒毒人员脱失率很高。
二、创新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矫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1.强制隔离戒毒所树立“终身戒毒”的矫治理念,与社区康复工作信息共享推动戒毒工作一体化。树立终身戒毒的矫治理念,不应只把目标局限于强制隔离戒毒的这两年,还应在吸毒者出所后在有毒环境中如何保持操守上下功夫,在戒毒人员出所后要与社区康复机构有衔接,顺利对接戒毒人员的戒毒康复情况及后续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对吸毒者来说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的结束不代表戒毒的结束,正是对她们拒毒防毒考验的开始,建立全方位立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切实做好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工作,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彻底摆脱毒品依赖,戒毒工作的一体化能够切实提高戒毒的实效,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预防戒毒人员复吸,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强制隔离戒毒所围绕“修复与重建”为中心的戒毒矫治功能,注重生命的回归与人格的重塑。吸毒者滥用新型合成毒品有自身原因,有与家庭关系及社会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无法融入社会,强戒所首先要修复这些问题,包括对戒毒者生理与心理的修复,戒毒者与家庭及社会关系的修复,通过重建人格与重建各种关系的方式,来实现戒毒者身心及家庭关系的康复,顺利回归社会。对于戒毒者来说,要彻底与毒品决裂,除了生理脱毒,重塑人格、唤起心中的亲情和温暖,更为重要。
3.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人为本”为戒治的根本目标,突出脱心瘾的重点环节。戒毒所转变矫治理念,应从病理性脱毒矫治理念过渡到关注戒毒人员内在的、本我以及真我的状态。戒毒所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生理脱毒,很多戒毒者由于常年吸食毒品,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有严重影响,进入戒毒所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生理脱毒,循序渐进的恢复身体各部分机能,通过体质测试,确定有针对性的训练强度及内容,从身体上摆脱毒品依赖。二是心理脱瘾是戒除毒瘾的关键领域,滥用新型合成毒品导致身体依赖经过一个至三个月的治疗可以脱毒,但是心瘾难戒,他们对毒品心理上的欲望和渴求,往往超过生理上所承受的痛苦。因此脱心瘾应当成为戒毒工作的关键领域,戒毒所可以引入信仰教育,佛学思想、瑜伽冥想禅修来帮助戒毒者,借助信仰的力量、禅修的思想来填补他们空虚的心灵,带领他们走出迷途,走出绝望,走出生不如死的痛苦。依靠知行合一的理论,达到脱心瘾的目的,关键在改变戒毒者的认知,对毒品的认知,探寻他们依赖毒品的原因,了解毒品对其具有的独特性的感受,从而改变戒毒者的行为模式。三是家人的陪伴是最好的戒毒方法。情感戒毒,新型戒毒模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家庭对于女性戒毒人员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亲人的陪伴,不离不弃对于她们坚定戒毒信念具有重要作用,戒毒所可以引入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公开课,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家属提供持续帮助和指导,将所内戒毒方法和措施导入到家庭,共同携手从源头上预防毒品侵蚀,降低毒品危害,帮助戒毒人员树立信心,保持操守,提高戒断率。
4.强制隔离戒毒所性质由被动戒毒向主动戒毒转变,累计增加戒毒正能量。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强制性就决定了戒毒人员从思想源头上并不愿意来戒毒,而是被动强制来执行两年强戒,强戒所就是要将这种被动性转变为主动性,从被动戒毒模式向主动戒毒模式转变,需要累积增加戒毒者戒毒正能量,当戒毒者戒毒的推动力大于毒品的吸引力时,戒毒者就会由要我戒毒向我要戒毒转变,如果戒毒者在思想源头上实现这种转变,就会大大提高戒毒动力,坚定戒毒信念,保持戒断率。
参考文献:
[1]龙桂芳,符军,郭青,吴戍旦.新形势下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工作的对策研究.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2016,22(2):96—114.
[2]冯武魁.吸毒人员的共性、心理状况及矫治方法.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1):42—44.
[3]夏静.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人员特点及对策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5,21(2):99—101.
[4]孙宝华.女性吸毒的社会家庭原因及对策研究 .城市社会,2016(4):60—62.
作者简介;霍雨佳(198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在读,现就职于河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研究方向:行政法。
关键词:成瘾原因 戒毒模式 转型
一、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成瘾原因探究
1.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的生理因素。
1.1女性戒毒人员身体依赖。生理依赖性,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吸毒者成瘾后,吸毒者必须在足够量的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生理的正常状态。一旦断药,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生理反应,医学上称之为戒断症状。
1.2女性戒毒人员性需求的满足。女性吸毒者在吸毒之前存在性伴侣多的情况,她们往往性成熟早,性欲强度和性行为频度一般都高于普通人,毒品在一定阶段对于性欲具有刺激作用。
2.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的心理因素。
2.1女性戒毒人员的吸毒人格因素。女性戒毒人员在吸毒前的人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特征,具有强烈的追求享乐、追求感官刺激的欲望,精神空虚急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人格上有缺陷,缺乏自我控制、自我尊重能力,这些特定的人格特征导致其感染吸毒行为的可能性要高。
2.2女性戒毒人员的认知误区。吸毒者把新型毒品当成时尚,潮流,新型合成毒品具有隐蔽性强的特性,破坏的是人脑的中枢神经,没有明显的戒断反应,很多吸毒者认为新型毒品对身体没有什么伤害,对合成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
2.3女性戒毒人员的心理需求。女性吸毒者追求的是安全、爱及归属、自尊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么她们就会出现心理失衡的状态,为了摆脱这种狀态,她们就会去寻找毒品带来的欣快感,以此来麻痹自己。
3.女性戒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的家庭因素。
3.1家庭关系不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过于复杂,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如有些父母或者是夫妻离异,单亲家庭、再婚的收养关系、非婚生的复杂关系,家庭人员关系不亲密,家庭中间的一些问题处理不当,都会对女性产生很大影响。
3.2家庭教养方式不利。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成员骄纵、放任不管的占大多数,导致其养成了任性、自私、叛逆的个性,为她们走上吸毒的道路埋下了伏笔。
4.滥用新型合成毒品的社会因素。
4.1朋友圈不纯,同伴效应的影响。很多吸毒者初中后就辍学,从事的某些职业接触到很多社会人士,其中不乏有滥用毒品者,经毒友或毒贩的诱惑,很多人都相信他们说的吸一口不会上瘾的谎言。
4.2社会不接纳,受到社会的歧视。许多人从戒毒所出去之后受到社会压力,社会群体的偏见与歧视,在别人看来,他们身上有永远洗不掉的污点,对他们回归社会后难以信任,抱着不友善、歧视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会丧失重新生活的信心,重新吸毒以求解脱。
4.3社区康复后续照管工作的缺失。戒毒人员出所后进入三年的社区康复期,由地方司法行政机关和社区来承担社区矫治工作,但是机构不到位,责任划分不清楚,工作人员配备少,保障资金缺口大,管理责任和工作措施弹性很大,社会帮教服务缺失,缺乏跟踪回访与各项优惠政策,导致戒毒人员脱失率很高。
二、创新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矫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1.强制隔离戒毒所树立“终身戒毒”的矫治理念,与社区康复工作信息共享推动戒毒工作一体化。树立终身戒毒的矫治理念,不应只把目标局限于强制隔离戒毒的这两年,还应在吸毒者出所后在有毒环境中如何保持操守上下功夫,在戒毒人员出所后要与社区康复机构有衔接,顺利对接戒毒人员的戒毒康复情况及后续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对吸毒者来说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的结束不代表戒毒的结束,正是对她们拒毒防毒考验的开始,建立全方位立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切实做好戒毒人员后续照管工作,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彻底摆脱毒品依赖,戒毒工作的一体化能够切实提高戒毒的实效,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预防戒毒人员复吸,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强制隔离戒毒所围绕“修复与重建”为中心的戒毒矫治功能,注重生命的回归与人格的重塑。吸毒者滥用新型合成毒品有自身原因,有与家庭关系及社会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无法融入社会,强戒所首先要修复这些问题,包括对戒毒者生理与心理的修复,戒毒者与家庭及社会关系的修复,通过重建人格与重建各种关系的方式,来实现戒毒者身心及家庭关系的康复,顺利回归社会。对于戒毒者来说,要彻底与毒品决裂,除了生理脱毒,重塑人格、唤起心中的亲情和温暖,更为重要。
3.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人为本”为戒治的根本目标,突出脱心瘾的重点环节。戒毒所转变矫治理念,应从病理性脱毒矫治理念过渡到关注戒毒人员内在的、本我以及真我的状态。戒毒所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生理脱毒,很多戒毒者由于常年吸食毒品,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有严重影响,进入戒毒所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生理脱毒,循序渐进的恢复身体各部分机能,通过体质测试,确定有针对性的训练强度及内容,从身体上摆脱毒品依赖。二是心理脱瘾是戒除毒瘾的关键领域,滥用新型合成毒品导致身体依赖经过一个至三个月的治疗可以脱毒,但是心瘾难戒,他们对毒品心理上的欲望和渴求,往往超过生理上所承受的痛苦。因此脱心瘾应当成为戒毒工作的关键领域,戒毒所可以引入信仰教育,佛学思想、瑜伽冥想禅修来帮助戒毒者,借助信仰的力量、禅修的思想来填补他们空虚的心灵,带领他们走出迷途,走出绝望,走出生不如死的痛苦。依靠知行合一的理论,达到脱心瘾的目的,关键在改变戒毒者的认知,对毒品的认知,探寻他们依赖毒品的原因,了解毒品对其具有的独特性的感受,从而改变戒毒者的行为模式。三是家人的陪伴是最好的戒毒方法。情感戒毒,新型戒毒模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家庭对于女性戒毒人员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亲人的陪伴,不离不弃对于她们坚定戒毒信念具有重要作用,戒毒所可以引入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公开课,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家属提供持续帮助和指导,将所内戒毒方法和措施导入到家庭,共同携手从源头上预防毒品侵蚀,降低毒品危害,帮助戒毒人员树立信心,保持操守,提高戒断率。
4.强制隔离戒毒所性质由被动戒毒向主动戒毒转变,累计增加戒毒正能量。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强制性就决定了戒毒人员从思想源头上并不愿意来戒毒,而是被动强制来执行两年强戒,强戒所就是要将这种被动性转变为主动性,从被动戒毒模式向主动戒毒模式转变,需要累积增加戒毒者戒毒正能量,当戒毒者戒毒的推动力大于毒品的吸引力时,戒毒者就会由要我戒毒向我要戒毒转变,如果戒毒者在思想源头上实现这种转变,就会大大提高戒毒动力,坚定戒毒信念,保持戒断率。
参考文献:
[1]龙桂芳,符军,郭青,吴戍旦.新形势下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工作的对策研究.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2016,22(2):96—114.
[2]冯武魁.吸毒人员的共性、心理状况及矫治方法.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1):42—44.
[3]夏静.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人员特点及对策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5,21(2):99—101.
[4]孙宝华.女性吸毒的社会家庭原因及对策研究 .城市社会,2016(4):60—62.
作者简介;霍雨佳(198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在读,现就职于河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研究方向: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