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需要不断的在这一阶段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通过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并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对教学模式、育人机制和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出适合工科专业的“党建+课程思政”体系,推动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关键词:党建;课程思政;工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6-0187-04
Abstract: Si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ed with new problems and tasks under current new trend and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m core values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t this stage. It can be implemented to cultivate the youth by exerting the political core role of the party and construc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aking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forms of the teaching pattern,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organization, and explores the "Party construction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engineering majors which promo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Keywords: party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习总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关系到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本文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学院涵盖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涉及课程包括《城乡规划原理》《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毕业设计》等专业课,其生源主要为理工科学生,相对于文科专业,工科专业更注重對知识的掌握,将“党建+思想政治”进行专业渗透,实现教育的思政融入,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有助于突破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瓶颈,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相对于文科学生,工科学生在大学阶段,更需要接受全面的思政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思想政治实效性,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环节,形成端正的观念、信仰与价值取向,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3]。
学院从自身现状出发,遵循教育规律,从教学模式、育人机制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着手,建立领导机制,增强各教学部门的联动,调动一切相关人员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模式中,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通过《青年筑梦大学习计划》、优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媒体平台的宣传等方式将教育工作落实到育人模式中。通过党建与学院两手抓,狠抓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质量和成效,实现“党建+课程思政”体系的形成[4]。
一、“党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院通过科学的方式把思想政治融入到教学中,把优秀、先进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与教学相结合,提出“党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的构建
针对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必须在课程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见图1)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实践过程和竞赛过程三方面融入思政。
1. 教学过程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体现在课上,还应扩展到课下及假期中,实现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全覆盖,通过课前问题设计、课中小组讨论、报告、课后辅助指导,加深思想教育与专业的融合。(见表1)
2. 实践过程融入课程政治:工科专业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需要通过实践过程来实践理论知识的提升,学以致用。可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价值取向的引领,把教学过程的思政扩展到实践过程的思政[5]。(见表2)
3. 竞赛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参与科技竞赛是工科专业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更需要融入思政课程,学院举办沈阳工业大学BIM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积极参与全国地下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比赛,辽宁省结构设计大赛、沈阳高校大学生建构节和测绘之星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竞赛。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培育科研团队,进行理论研究和模型实验等工作。增强学生开展竞赛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在赛前训练时养成创新、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体会到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的融合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等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贯穿到教学内容中,找到合适的融合点,实现内容与思政的有效融合。(见表3)
二、“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探索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青年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四个回归”,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构建“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一)《青年筑梦大学习计划》建设
1. 加强思想引领:《青年筑梦大学习计划》让思想提升,通过组织及参加实践竞赛等方式来引领学生的思想,如学院组织参加辽宁省大学生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引导青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事业的伟大实践。2. 开展家文化建设:《青年筑梦大学习计划》让家文化“暖”起来,通过初心讨论、导师心语、建工精神、校友讲堂等活动载体,让工大学子与爱对话,更好地推进“家”文化建设,切实加强了青年大学生的爱校荣校教育。如学院班级组织主题团日活动,以《成都宣言》及《沈阳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自康同志在第十四次团代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思想,围绕“初心之开始、发展及升华”三个方面展开,寻找最初的自己。3. 构建志愿服务模式:《青年筑梦大学习计划》让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赞”起来,学院组织学生立足校园,深入社区、企业、乡村,面向社会开展特色鲜明、意义深远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新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七彩云”扶贫支教服务团赴铁岭开原孟家村建立扶贫基地,通过绘制新时代新农村墙画(见图2)、留守儿童支教宣讲、走访困难儿童家庭、乡村文化调研及设计乡村旅游规划等方面来进行社会实践,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立美丽新农村做贡献,实践成果得到了开原市电视台、开原城东镇教育局、开原城东中学、孟家村村民一致“点赞”;学院开展班级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全面志愿”的新气象,开辟了铁西翟家社区、曹家小学、凤城市大甸子村长期志愿服务点,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组织学生深入于洪区养老院关爱孤寡老人,深入虎石台文艺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参加曹家小学大手拉小手活动,开展了爱心接力行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还加入了辽宁省高校志愿者协会,参与了“保护浑河”——母亲河志愿行动。4. 学业指导体系建设:根据当今高校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指导体系,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实行个性化培养,引导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专业指导体系,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定位,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全员育人。
(二)学生党员模范作用
1. 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全覆盖:通过理论自学、理论交流、党课讲座,使学生党员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谈心谈话制度,从严肃和规范支部组织生活抓起,增强每名党员从严治党意识,带动每名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发挥党员作用的自觉性,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增强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加强支部凝聚力和党员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支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 挖掘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学生成长:大学生党员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形成学生党员团队,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探索。在实践调研方面,从十九大变化调研、感受院士精神、走入工大文化和與思政课教师谈十九大等项目获得良好的效果;在社会服务方面,在群众中树立大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学院成立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团,并在毕业生党员主题党日、学业规划等方面进行相应活动。通过党建工作项目明确学生党员任务要求,实施过程中皆在树立党员的先进形象,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同。3. 打造学生党建培养模式:学院推出“互联网+两学一做”学习模式,坚持个人学习与网上互动学习的结合;推进“微党课”课程建设,打造党建项目提高区:以“改”的牵引,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对学生党员每半年进行一次党性体检,提升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的效果。
(三)学院媒体平台宣传
利用学院网页、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对实事进行宣传报道,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打开学生获取知识的多个途径等。如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做了“今天,致敬改革开放,致敬我们共同奋斗的四十年”的报道;工业大学老校区拆迁之时,也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学生的情感,“曾经的美好我们不会忘记,如今的成绩我们亦会珍惜,三号楼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工大人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的热土上创造新的辉煌。”
三、“党建+课程思政”组织机构保障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由党总支带头,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教工党员的带动作用,搭建学习平台,加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构建“党建+课程思政”组织机构,保障其顺利实施。
(一)领导机制的建立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培育的学生党支部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出沈阳工业大学红旗党支部。在加强党总支主体责任的同时,加强党群、教学与行政三个部门的联系,将“党建+课程思政”组织建设作为学院重点发展方向[6]。学院在工作中,调动各教工党支部和行政人员参与到党建与课程思政教育中,在完成其基本职责的基础上,承担宣传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每个党支部可承担起1-2门的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发挥坚强有力的领导。
(二)教师团队的建设
在领导机制的构建基础上,需建设针对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团队,由支部书记亲自担任课程思政负责人,专业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再加入专业课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等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作用,组建学科背景多样,能力资源互补的集体,共同完成课程大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内容的制订,争取实现全体成员同向同行的 “党建+课程思政”团队[7]。 (三)教工党员的带动
学院以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李青山为引领:强化学生党员的使命感,提升党员的荣誉感,引导学生践行爱国、励志、求真、务实、勤学、修德、明辨、笃行。毕业生党员的离校主题党日活动已成为支部特色活动,覆盖党员近百人,包括毕业生党员最后一次党课、重温入党誓词、“描红工大”校园石碑描红三个版块,教育引导毕业生党员牢记母校、到工作中继续发挥党员作用。学院还以教师、辅导员驻村扶贫为牵引,模范践行党员宗旨,鼓励学生扎根基层参与志愿服务。
(四)教师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通过培训和专题研讨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认识到自身育人的使命,全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且在自身能力上加以提升并落实到课程中去,将多种育人要素与课程相结合,知识教授与价值提升两手抓,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8]。如开展“工大教师之初心”的大学习大讨论,深刻理解 “以一流之师育一流之士”的讲话精神,“教师之初心”与“学生之初心”相得益彰、相映成辉,共同构成“工大之初心”。
四、结束语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党总支和党支部的指导与配合、离不开思想政治与课程的融合,本文以工科专业属性的学院为例,针对学校及学院的具体情况,依据学科特点,从教学、育人、组织机构三方面进行探索,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实现两者的共建,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的“党建+课程思政”体系,为其他工科学院的党建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Z].
[2]彭文.在工程测量课程中实践“课程思政”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8(19):247-248.
[3]孙圣勇.专業课程思政例析——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7):210.
[4]王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41):1-4.
[5]李强华.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讨——以“公共伦理学”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05):51-54.
[6]汪金杰.高校“三合”育人模式探析——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2018,36(22):19-21.
[7]刘林枫.课程思政绽放艺术之光,探索“党建+课程思政”新模式——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23):194-196.
[8]郑义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需破解四“关”[J].教育现代化,2018,5(42):204-205.
[9]孟津竹,任大林,张靖宇,等.规划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施——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4):47-49.
[10]孟津竹,任大林,王军祥,等.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7):40-42+47.
关键词:党建;课程思政;工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6-0187-04
Abstract: Si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ed with new problems and tasks under current new trend and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m core values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t this stage. It can be implemented to cultivate the youth by exerting the political core role of the party and construc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aking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forms of the teaching pattern,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organization, and explores the "Party construction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engineering majors which promo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Keywords: party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习总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关系到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本文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学院涵盖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涉及课程包括《城乡规划原理》《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毕业设计》等专业课,其生源主要为理工科学生,相对于文科专业,工科专业更注重對知识的掌握,将“党建+思想政治”进行专业渗透,实现教育的思政融入,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有助于突破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瓶颈,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相对于文科学生,工科学生在大学阶段,更需要接受全面的思政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思想政治实效性,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环节,形成端正的观念、信仰与价值取向,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3]。
学院从自身现状出发,遵循教育规律,从教学模式、育人机制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着手,建立领导机制,增强各教学部门的联动,调动一切相关人员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模式中,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通过《青年筑梦大学习计划》、优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媒体平台的宣传等方式将教育工作落实到育人模式中。通过党建与学院两手抓,狠抓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质量和成效,实现“党建+课程思政”体系的形成[4]。
一、“党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院通过科学的方式把思想政治融入到教学中,把优秀、先进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与教学相结合,提出“党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的构建
针对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必须在课程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见图1)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实践过程和竞赛过程三方面融入思政。
1. 教学过程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体现在课上,还应扩展到课下及假期中,实现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全覆盖,通过课前问题设计、课中小组讨论、报告、课后辅助指导,加深思想教育与专业的融合。(见表1)
2. 实践过程融入课程政治:工科专业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需要通过实践过程来实践理论知识的提升,学以致用。可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价值取向的引领,把教学过程的思政扩展到实践过程的思政[5]。(见表2)
3. 竞赛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参与科技竞赛是工科专业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更需要融入思政课程,学院举办沈阳工业大学BIM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积极参与全国地下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比赛,辽宁省结构设计大赛、沈阳高校大学生建构节和测绘之星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竞赛。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培育科研团队,进行理论研究和模型实验等工作。增强学生开展竞赛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在赛前训练时养成创新、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体会到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的融合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等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贯穿到教学内容中,找到合适的融合点,实现内容与思政的有效融合。(见表3)
二、“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探索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青年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四个回归”,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构建“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一)《青年筑梦大学习计划》建设
1. 加强思想引领:《青年筑梦大学习计划》让思想提升,通过组织及参加实践竞赛等方式来引领学生的思想,如学院组织参加辽宁省大学生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引导青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事业的伟大实践。2. 开展家文化建设:《青年筑梦大学习计划》让家文化“暖”起来,通过初心讨论、导师心语、建工精神、校友讲堂等活动载体,让工大学子与爱对话,更好地推进“家”文化建设,切实加强了青年大学生的爱校荣校教育。如学院班级组织主题团日活动,以《成都宣言》及《沈阳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自康同志在第十四次团代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思想,围绕“初心之开始、发展及升华”三个方面展开,寻找最初的自己。3. 构建志愿服务模式:《青年筑梦大学习计划》让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赞”起来,学院组织学生立足校园,深入社区、企业、乡村,面向社会开展特色鲜明、意义深远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新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七彩云”扶贫支教服务团赴铁岭开原孟家村建立扶贫基地,通过绘制新时代新农村墙画(见图2)、留守儿童支教宣讲、走访困难儿童家庭、乡村文化调研及设计乡村旅游规划等方面来进行社会实践,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立美丽新农村做贡献,实践成果得到了开原市电视台、开原城东镇教育局、开原城东中学、孟家村村民一致“点赞”;学院开展班级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全面志愿”的新气象,开辟了铁西翟家社区、曹家小学、凤城市大甸子村长期志愿服务点,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组织学生深入于洪区养老院关爱孤寡老人,深入虎石台文艺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参加曹家小学大手拉小手活动,开展了爱心接力行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还加入了辽宁省高校志愿者协会,参与了“保护浑河”——母亲河志愿行动。4. 学业指导体系建设:根据当今高校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指导体系,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实行个性化培养,引导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专业指导体系,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定位,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全员育人。
(二)学生党员模范作用
1. 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全覆盖:通过理论自学、理论交流、党课讲座,使学生党员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谈心谈话制度,从严肃和规范支部组织生活抓起,增强每名党员从严治党意识,带动每名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发挥党员作用的自觉性,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增强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加强支部凝聚力和党员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支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 挖掘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学生成长:大学生党员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形成学生党员团队,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探索。在实践调研方面,从十九大变化调研、感受院士精神、走入工大文化和與思政课教师谈十九大等项目获得良好的效果;在社会服务方面,在群众中树立大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学院成立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团,并在毕业生党员主题党日、学业规划等方面进行相应活动。通过党建工作项目明确学生党员任务要求,实施过程中皆在树立党员的先进形象,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同。3. 打造学生党建培养模式:学院推出“互联网+两学一做”学习模式,坚持个人学习与网上互动学习的结合;推进“微党课”课程建设,打造党建项目提高区:以“改”的牵引,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对学生党员每半年进行一次党性体检,提升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的效果。
(三)学院媒体平台宣传
利用学院网页、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对实事进行宣传报道,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打开学生获取知识的多个途径等。如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做了“今天,致敬改革开放,致敬我们共同奋斗的四十年”的报道;工业大学老校区拆迁之时,也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学生的情感,“曾经的美好我们不会忘记,如今的成绩我们亦会珍惜,三号楼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工大人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的热土上创造新的辉煌。”
三、“党建+课程思政”组织机构保障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由党总支带头,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教工党员的带动作用,搭建学习平台,加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构建“党建+课程思政”组织机构,保障其顺利实施。
(一)领导机制的建立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培育的学生党支部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出沈阳工业大学红旗党支部。在加强党总支主体责任的同时,加强党群、教学与行政三个部门的联系,将“党建+课程思政”组织建设作为学院重点发展方向[6]。学院在工作中,调动各教工党支部和行政人员参与到党建与课程思政教育中,在完成其基本职责的基础上,承担宣传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每个党支部可承担起1-2门的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发挥坚强有力的领导。
(二)教师团队的建设
在领导机制的构建基础上,需建设针对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团队,由支部书记亲自担任课程思政负责人,专业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再加入专业课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等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作用,组建学科背景多样,能力资源互补的集体,共同完成课程大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内容的制订,争取实现全体成员同向同行的 “党建+课程思政”团队[7]。 (三)教工党员的带动
学院以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李青山为引领:强化学生党员的使命感,提升党员的荣誉感,引导学生践行爱国、励志、求真、务实、勤学、修德、明辨、笃行。毕业生党员的离校主题党日活动已成为支部特色活动,覆盖党员近百人,包括毕业生党员最后一次党课、重温入党誓词、“描红工大”校园石碑描红三个版块,教育引导毕业生党员牢记母校、到工作中继续发挥党员作用。学院还以教师、辅导员驻村扶贫为牵引,模范践行党员宗旨,鼓励学生扎根基层参与志愿服务。
(四)教师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通过培训和专题研讨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认识到自身育人的使命,全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且在自身能力上加以提升并落实到课程中去,将多种育人要素与课程相结合,知识教授与价值提升两手抓,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8]。如开展“工大教师之初心”的大学习大讨论,深刻理解 “以一流之师育一流之士”的讲话精神,“教师之初心”与“学生之初心”相得益彰、相映成辉,共同构成“工大之初心”。
四、结束语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党总支和党支部的指导与配合、离不开思想政治与课程的融合,本文以工科专业属性的学院为例,针对学校及学院的具体情况,依据学科特点,从教学、育人、组织机构三方面进行探索,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实现两者的共建,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的“党建+课程思政”体系,为其他工科学院的党建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Z].
[2]彭文.在工程测量课程中实践“课程思政”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8(19):247-248.
[3]孙圣勇.专業课程思政例析——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7):210.
[4]王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41):1-4.
[5]李强华.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讨——以“公共伦理学”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05):51-54.
[6]汪金杰.高校“三合”育人模式探析——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2018,36(22):19-21.
[7]刘林枫.课程思政绽放艺术之光,探索“党建+课程思政”新模式——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23):194-196.
[8]郑义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需破解四“关”[J].教育现代化,2018,5(42):204-205.
[9]孟津竹,任大林,张靖宇,等.规划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施——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4):47-49.
[10]孟津竹,任大林,王军祥,等.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7):40-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