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谌龙忆童年:“狠心”母亲铸就金牌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y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人分别时,谌龙拽住妈妈的衣襟哀求她带自己回荆州。张玉霞教育儿子:“男孩子这点苦都吃不了,将来会有什么出息?”说完,她强行将儿子的手掰开,赶他回体校……
  谌龙1989年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体育家庭,父母都曾是武汉军区的篮球运动员。母亲张玉霞退役后进入沙市区农商银行工作,父亲谌华是荆州教体局干部。谌龙遗传了父母良好的运动基因:6岁时身高就达到了138米,而且爆发力出众。1995年,正上幼儿园的谌龙被沙市体校教练丁启红看中,开始练羽毛球。
  母亲叫醒儿子逼他练球
  自幼被父母及祖辈宠爱的谌龙,性格有些柔弱,怕吃苦。但张玉霞知道体育这条路很残酷,没有顽强毅力不可能出成绩,因此她对儿子格外严厉。
  当时,谌龙每天在体校训练3小时,张玉霞觉得运动量不够,每天晚饭后骑车载着儿子到训练馆加练2个小时。因长时间握拍,谌龙的手掌经常磨破皮,张玉霞就给他的手掌缠上几层纱布。中途小憩,谌龙有时困得靠着墙壁就能睡着,但只要休息时间结束,张玉霞会立即叫醒儿子,逼他继续练球。1999年夏,丁启红教练告诉张玉霞:“谌龙缺乏耐心,经常不能坚持训练,总是找借口偷懒。”张玉霞再出狠招:中午让谌龙光着脑袋在烈日下站1个小时。室外温度高达38℃,很快,成涩的汗水流进了谌龙的眼里、嘴里。他可怜兮兮地哀求:“我好渴,给我一瓶水喝。”“妈,我坚持不住了,要晕倒了。”张玉霞却虎着脸一言不发。谌华冲妻子发火:“儿子都快中暑了,哪有你这么狠心的妈妈!”说着,他准备下楼带儿子进屋。张玉霞截住丈夫,说:“你要是跟我唱对台戏,以后我就不管了,儿子全权交给你来管。”夫妇俩曾有过约定:不当着儿子的面吵架。谌华狠狠地用拳头捶墙发泄不满。张玉霞与丈夫沟通:“我是女人,比你更心软。你也是运动员出身,知道这条路的残酷,不对儿子狠一点他能成才吗?”
  这些年,妻子为了儿子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她很少参加战友和同学聚会;单位组织旅游,她一次都没去过;一年到头,她连回娘家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她这样还不是为了儿子将来有出息?这样一想,谌华气消了,给妻子道歉:“对不起!我就是发几句牢骚,你别放在心上。”
  三天两头给妈妈打电话
  严管之下,谌龙在沙市体校很快脱颖而出。2000年9月,福建厦门体校来沙市体校选队员,谌龙被选中。荆州离厦门1200多公里,11岁的谌龙害怕独自离家去外地。临上车,他将火车票藏了起来,谎称车票丢了。张玉霞急得不行。偶然间,她发现儿子总是下意识地捂着帽子,便突然伸手摘下了儿子的太阳帽,藏在帽子里的火车票掉了下来。随后,她强行将儿子推上了火车。列车驶离站台,谌龙还含着眼泪喊妈妈。待火车走远,张玉霞蹲在地上哭了。谌华拉起妻子说:“现在对儿子狠,就是为了让他将来少流泪。儿子慢慢大了,会理解你的。”
  厦门体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训练、作息都非常严格。谌龙三天两头给妈妈打电话,要回家。每次张玉霞接电话都要训儿子一通。
  2003年5月,她突然接到谌龙从武汉打来的电话:“妈,我被体校退回来了。”当时正值“非典”时期,要是被感染怎么办?张玉霞和丈夫急忙赶到武汉接儿子。一家三口返回沙市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医院进行隔离检查。虽然结果一切正常,但张玉霞和丈夫还是失眠了:儿子已经14岁,再回小学读书已经不现实,怎么办?
  两次被开除刺痛妈妈心
  次日上午,张玉霞拨通厦门体校教练林江利的电话询问情况,这才知道谌龙被退回的缘由。原来,随着新队员入校,谌龙以老队员自居,经常不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林教练为杀一做百,忍痛将他开除。当天,谌龙赌气离开了体校……张玉霞诚恳地向教练道歉,恳求道:“谌龙已经打了7年羽毛球,文化课也耽误了,能否再给孩子一个机会?”林江利这才向张玉霞道出实情:“谌龙有天赋,这次将他退回,就是让他反省。”随后,林教练通过电子邮件给张玉霞发了一份训练计划,希望她督促谌龙在家训练。为了不让教练失望,张玉霞对儿子格外严苛:早上天未亮就把儿子赶到训练馆,让他跑2000米、做100个俯卧撑;上午训练到1点半才吃午饭;休息两小时,再一直练到晚上9点,强度远超训练计划。一周后,谌龙受不了了,球拍一摔坐在地上跟妈妈怄气。张玉霞跟他交心:“从事体育最忌讳半途而废。有的学员吃不了苦终止训练,结果文化课也耽误了,就业艰难,只得去浴室当搓澡工或在街边摆地摊。你应珍惜当下,不该放纵自己,否则只会换来一生卑微。”想起这些年母子俩吃的苦,张玉霞说着说着便抽泣起来。在谌龙记忆里,妈妈从未流过泪。意识到自己伤了妈妈的心,他难过地说:“妈我错了,以后好好训练。”
  此后,谌龙不再与妈妈对峙,每天坚持训练9小时。6月中旬,张玉霞问儿子:“你还想回体校吗?”谌龙点头:“想,做梦都想。”“耶你打电话向教练认错,看他给不给你机会。”谌龙当即拨通了林教练的电话,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说明了在家的训练情况。林教练听罢,说:“那你回来吧!”
  经历了这次挫折,谌龙性格里少了几丝浮躁,多了几分执着与成熟。天赋加上苦练,很快让谌龙成为厦门体校的希望之星。2004年国庆节,张玉霞和丈夫赴体校探望儿子,谌龙对他们说:“你们以后别为我的未来担心了,我有信心打进省队,这样退役时就会安排工作。”张玉霞告诫儿子:“你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妈希望你3年内进国家队,将来拿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为激励儿子,2010年9月,张玉霞告诉谌龙:“我和你爸想学打羽毛球,你送给我们两套印有你名字的冠军球衣吧,那样我们才有面子和动力。”2011年10月,諶龙勇夺丹麦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冠军,准备送给父母两套球衣。张玉霞不买账:“公开赛冠军成色不够,世锦赛、奥运会男单冠军才够分量。”谌龙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向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发起了冲击。
  2014年9月,谌龙勇夺世界羽毛球锦标赛金牌。次年,在雅加达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谌龙成功卫冕,排名跃升至世界第一。2016年5月,国家羽毛球队宣布出征里约奥运会名单,谌龙顺利入选。8月20日,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在谌龙与马来西亚运动员李宗伟之间展开。谌龙势如破竹,以2:0完胜对手夺得金牌。多年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张玉霞与丈夫热泪盈眶。
其他文献
这期沙龙主题:妈妈。  亘古的主题,说出新意,太难了。但每次想蔫不出溜忽略掉这些节日选题时,都会有同事站出来,诠释—遍什么叫“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当然,谁又能忘掉自己的妈妈呢?只是,任哪—个孩子都会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即便一时说“不好”,待自己有了蛙或者两鬓如霜之时,心底泛起的柔情,也会像橡皮擦一样,慢慢抹掉那个“不”字,仅剩个“好”,还是就算对外人道,外人也不一定能共情一二的
期刊
多年前,大舅去世了,死于脑血栓;大舅妈跟着也去世了,也是死于脑血栓;大舅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大表哥没几年也去世了,还是死于脑血栓。好好的一大家子人,没三五年的工夫就走了三口,搁谁谁不难受?  脑血栓是罪魁祸首吗?当然是。有遗传因素吗?肯定也有一但更多的原因应该是那可怕的饮食习惯:大油大肉!  过去的东北人很爱吃猪油,一般都称为大油。将厚厚的猪肥膘在锅里炼出油,天冷了,大油结成白花花的猪油,做饭时,
期刊
看了罗晋在北京卫视热播的《破冰者》中饰演的靳远一角,如何一边谈情说爱、美好生活,一边左右游离、出生入死,笔者顿感郑晓龙看人的确非常准,他看中罗晋的恰恰是“演技和眼中有戏的状态”。连观众也与郑导不谋而合,夸他“眼神里全是戏,帅又不做作”。  我相信“眼里有戏不做作”不仅是那些“哪儿都没戏还做作”的演员巴巴盼望的,也是几乎所有演员的心中期许和最高标准。  那么如何做到“眼里有戏”呢?《破冰者》播出后,
期刊
继《锦绣未央》之后,时隔一年,罗晋凭借正在北京卫视品质剧场热播的《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以下简称《破冰者》)重返电视荧屏。6月11日,由刘江执导的青春励志大戏《归去来》也将登陆北京卫视与观众见面。该剧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剧,在描摹新时代留学生成长心理的同时,还蕴含着时代洪流中青年一代关于价值观抉择的深刻主题。  在《破冰者》中,罗晋饰演的靳远是一位身负灭门之仇的警方线人,“双商很高,是一个谎言
期刊
不记得自己是啥时候把“妈妈”简化为“妈”了。  长大后一直觉得,如果一个大男人没事儿就张口闭口“妈妈”、“妈妈”地喊着,实在太别扭,实在有点儿娘。再说了,如果是独生子、独生女的,他们这样叫“妈妈”,俺还是可以勉强接受的。  儿童学说话从叠词开始,所以在我的内心深处便泾渭分明地把对母亲的叫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妈妈”——会说话到6岁。这个阶段显然是妈妈全身心照顾孩子,孩子对妈妈高度依赖依
期刊
我跟老妈的初遇应该是不愉快的,在我长大后,老爸不止一次地跟我抱怨,说当年怀孕七八个月的老妈,毫不在乎地舉着大茶缸跟战友拼白酒,害得肚子里的我好久没有动静,一度被医生断言难以保住。还好,我最终挺了过来,并且拥有天生的好酒量。  我们俩的关系可以用“相爱相杀”来形容。记得上学时每到周末老妈都要带我去单位的公共澡堂洗澡。澡堂对面是一个小吃摊,热乎乎的胡辣汤和焦香的炸菜盒是我洗完澡后最大的期吩与满足,那种
期刊
母亲节前夕,我将一组女子合唱团去油菜花地放歌的照片,转发给了千里之外的发小,他的回复竟然是:幸好昨晚没看微信,否则一夜無眠。理由是:美女如云,格外养眼。他是万不能想到的,这群美女都是50岁以上的母亲,有的还是做了奶奶的人了。  这个年龄段的女人竞美得如此耀眼!是她们能管得住自己的嘴,迈得开自己的腿,她们还有什么不能做、不敢做的呢?原来,维持美貌背后,藏着一个人的自律、忍耐、坚持、克制,以及高要求。
期刊
1975年五一,这对志趣相投的有情人结了婚。婚礼那天下午,同事还未散去,郑树森突然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说他的父亲身体状况很不好,郑树森是个孝子,想连夜赶回去。当晚没有直达郑树森老家龙游的火车,必须在金华火车站中转过夜。当时两人没钱住招待所,于是把铺盖卷儿往地上一铺,在火车站广场度过了新婚第一夜。  今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上台领取
期刊
一碗灰绿色似糊非糊的东西,散发着一股馊味,我大有久别重逢之感。去北京那么多趟,这一回终于又喝到了豆汁儿。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上海人爱吃生煎馒头、小馄饨,而北京人则说:“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豆汁儿是地道的京小吃,是用绿豆制作粉条时剩余的残渣发酵做成的,有一股泔水般难闻的气味,外地人避之不及,“老炮儿”们却视为最爱。  记得,梁实秋作为老北京,到了台湾之后,念念不忘的便是北
期刊
自从媳妇儿生下儿子,成了孩儿他娘之后,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越发看不出她是一个普通的基层中学的教育工作者,倒像是苦心钻研兵法的“战斗发烧友”。客观地讲,儿子的成长,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付出的并不是很多,倒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两位至亲至爱之人在各自的战场上,将兵法三十六计活灵活现地演绎到现实生活中来。这之中,更多的是看到孩儿他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信念,大有舍我其谁的霸气。于是,自己偷偷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