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作为道德问题的布尔什维主义》分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r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18年卢卡奇加入匈牙利共产党,让时人很震惊。当时卢卡奇的思想是怎样的状况?对社会主义有何看法?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卢卡奇的著作、手稿进行分析无疑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布尔什维主义如何能成为道德问题,这个道德问题如何形成、为何不可解决等方面对写作于卢卡奇加入共产党时的《作为道德问题的布尔什维主义》展开分析,以了解卢卡奇当时的思想。
  关键词:道德问题;布尔什维主义
  20世纪是理论家和思想家群星云集的时代,卢卡奇无疑是该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卢卡奇不仅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传统,而且直接影响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但是这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思想发展却是经历了极其复杂的转折。其中,卢卡奇于1918年12月加入匈牙利共产党,自此把自己的毕生和劳作都奉献给了所选择的运动的理念和理想的实现是不得不提的。卢卡奇的这一行动让时人很是惊讶,作为卢卡奇最亲密友人之一的安娜.列斯奈(Anna Lesznai)在回忆录中提到卢氏转而信仰布尔什维主义时写道:“……短短一周,他(卢卡奇)就从扫罗(Saul)变成了保罗(Paul)”。[1]而当时卢卡奇的思想是怎样的状况?他对革命、对社会主义等一列问题是怎样的看法?这自是需要从卢卡奇的著作、手稿等中进行分析的。写作于卢卡奇加入共产党时的《作为道德问题的布尔什维主义》无疑是不可忽略的,却一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布尔什维主义如何能成为道德问题,这个道德问题如何形成、为何不可解决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了解卢卡奇当时的思想。
  《作为道德问题的布尔什维主义》写于1918年12月。在1917年11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给匈牙利知识界带来很大影响的背景下,由卡尔.波兰尼主编的激进杂志《自由思想》(Free Thought)作了一个1918年12月的特刊“伟大的俄国改革”。波兰尼邀请了重要的社会主义者奥斯卡.贾西还有别的知识分子,包括他的好朋友卢卡奇,一起来评价列宁的社会主义实验。在贾西关于布尔什维主义争论的影响下,卢卡奇作了这篇《作为道德问题的布尔什维主义》。在文中,卢卡奇观点十分明晰:布尔什维主义本质上是道德问题,布尔什维主义的道德问题是不可解决的。为了突出布尔什维主义这个问题的难度,卢卡奇还把布尔什维主义与民主进行比较,实现民主的问题尽管需要超人般的努力,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并不像布尔什维主义的道德问题一样难解。
  一
  布尔什维主义和道德问题看上去是两个相差甚远的范畴,那么在卢卡奇那里布尔什维主义如何能成为道德问题的?在进行论述之前,做一个有关卢卡奇对道德伦理学的关注的介绍是很有必要的。
  早在1910年的第一版《心灵与形式》中,表面上看卢卡奇是在对文学进行讨论,实际上他最为关注的是生活与审美、伦理之间的关系,对他而言,生活中伦理是第一性,审美只是第二性的,审美不能代替伦理对生活的主导地位。然而,浪漫主义以降的不断壮大的审美主义的文化观却不断摧毁生活中坚实的伦理基础,浪漫派的生活艺术最终导致实体价值的毁灭,成为无限追逐形式的审美游戏。但是现实生活不能没有约束性的实体价值,生活的原则是“弃绝”(renunciation)。卢卡奇在《心灵与形式》中多次用到这个词。生活中的“弃绝”是指:恪守道德责任,必定会放弃另一价值选择;也指在各类价值之间,秉着一定原则对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做出的决断。[2]并且,现实生活的实践缺乏普遍性,多种价值不能获得最终统一。真实的生活要求人们学会“弃绝”,而不是在各类价值的冲突中寻找一条折中的道路,因为这条道路并不存在。生活中任何伦理行动能够实现,都是缘于人的价值抉择和取舍,也就是说没有“弃绝”,伦理就不可能,生活也不可能。
  关于布尔什维主义的选择,涉及到抉择者在价值观之间的“弃绝”、取舍。选择了布尔什维主义必定会放弃另一价值选择。选择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布尔什维主义所意味着的民主等一系列的制度、思想。
  卢卡奇首先指出,社会经济情况是否成熟到能立即让布尔什维主义实现这个问题本身是无法解决的,没有人能真正知道未来或者有十足的把握预测未来。而布尔什维主义的繁荣最终可能会摧毁一些对于文化和文明都有必要的价值观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对于那些选择布尔什维主义的人而言,这无论是在哲学上还是在道德上都不是一个反叛的观点。他们明白这种价值观损失,却仍不改初衷,并且他们相信他们将创造新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足够强大到能充分补偿子孙后代的任何价值观损失。这一类人,在价值观之间的取舍中,放弃了别的价值选择,纵然知道布尔什维主义会带来价值观损失,却依然坚定地选择它,并且对新的伦理价值观的创造充满自信。
  除了上述一类人外,还有另一类人,即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对他们而言选择布尔什维主义好像是预料之中必然发生的事情,先进发达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损失都不是主要的障碍。对于这一类人,卢卡奇的态度是批判怀疑。既然看似不涉及价值观的选择,那在这些人身上布尔什维主义如何成为道德问题?这些社会主义者深信他们的领导列宁,声称将与他们的政党和政党拟定的民主基本原则相分离,自称为共产党员。这样,道德问题就具体就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民主是否仅仅是一种社会主义作为少数人运动反对统治阶级基于法律的非法统治时的策略性工具,或者是否民主是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成分,以至于在有人能阐明它的道德和意识形态影响之前不可将其省去。而对每一位有责任感和理性的共产党员而言,如果没有这样的解释就否认民主原则就是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
  在卢卡奇的道德伦理学里,生活中的伦理命令正是价值抉择原则的体现。而不管是坚定的选择布尔什维主义的人,还是声称将与民主基本原则分离的社会主义者,他们都在价值观中做了涉及布尔什维主义、涉及了布尔什维主义所意味着的民主的抉择。所以,布尔什维主义本质上是一个道德问题。
  二
  在指出布尔什维主义本质上是道德问题之后,卢卡奇还指出布尔什维主义的道德问题是不可解决的。那布尔什维主义的道德问题如何形成,如何不可解决?   从阶级斗争和阶级划分这两个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马克思的主要原则来分析。无产阶级斗争的目标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创建新的社会秩序。但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并未结束所有的阶级规则,就社会需求而言,无产阶级的解放也只不过是颠倒了阶级结构,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并且,无产阶级的胜利仅仅是一个先决条件,这一先决条件还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先决条件。第二个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乌托邦假设。开辟一个没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自由领域的假设已经超越了社会基本原理和法则,它预设了一个民主的社会秩序的意愿。这个意愿并不会直接源于任何社会事实,所以它成为社会主义世界观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它被抛弃,整个大厦将会坍塌。所以民主是不能抛弃的。但所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却声称他们将与民主分离。
  并且道德问题的出现恰恰是社会民主真正的和最终的目标,决定一切和成就一切的动力在于无产阶级斗争最终得到回报:结束所有的阶级斗争,建立起一个新的没有阶级斗争的秩序。然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阶级斗争是不会没有的,社会民主仅仅是意识形态,并且很有必要辨别社会民主这种意识形态是否仅仅是一种掩盖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具体到1918年12月,实现结束所有阶级斗争,建立新的没有阶级斗争的秩序的目标的紧迫性引起了道德困境。这又涉及到了选择。如果选择抓住机会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就必须信奉专政、恐怖和阶级压迫,无产阶级变成统治阶级,而这一切都是布尔什维主义致力于消灭的,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追求势不两立的。或者选择以新的民主方法创建一个新的社会秩序,这要冒着绝大多数人对所谓的新世界并不感兴趣的险,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中真正的民主仅仅是一个要求而不是现实,哪怕是在所谓的民主国家也是如此,而这也和布尔什维主义所追求的所不同。这些立场都隐藏着,或者掩盖着巨大的罪恶和无数的错误,这些罪恶和错误都要由想要做出选择的人来承担。
  无产阶级和政党的合作也是存在危险的。虽然二者在社会民主的直接目标上是认同的,但是在最终的目标上却依然是敌对的。要找到一种两全其美的合作方式是不易的。还要防止信念从正道上偏离开来成为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终归,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困境和它对民主的要求还是需要一些表面的妥协。
  在民主中,尚且可以通过人们有意识地放弃个人信仰、牺牲自己来保证民主作为一个整体得到实现,但是在布尔什维主义中,一个人想让他的信仰表面上看来是纯洁的,就必须有强烈的渴望和不惜一切代价的觉悟。除此之外,布尔什维主义本身是要通过排除诸如暴政一类的东西,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又不得不与它所排斥的东西相联系。布尔什维主义陷入了困境,不可解决的道德困境。
  三
  在自传中,卢卡奇讲到:“我已经提到过,我从一开始就同情俄国革命,我也同意在匈牙利宣布成立苏维埃共和国。但是归根到底,我是在资产阶级偏见的世界中成长起来,因此,无产阶级专政的口号在我心上引起了某种意识形态危机。这种危机的产物是发表在《自由思想》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我在那里采取了反对专政的立场。”[3]根据此段谈话所涉及到的具体时间,发表的杂志以及卢卡奇对专政的态度,可以确定此处提到的危机的产物即《作为道德问题的布尔什维主义》。那当时卢卡奇对俄国革命、布尔什维主义的了解是怎样一个情况?在1967年《历史与阶级意识》新版序言中,卢卡奇如此说道:“我们关于这些事变(俄国革命)本身以及它们的基本原理的知识不仅十分贫乏,而且非常不可靠。” [4]哪怕是到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我们对于列宁的革命理论以及他在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领域内所取得的极其重要的进展几乎一无所知。当时,只有少量论文和小册子被翻译过来并能读到,……我只能在维也纳流亡时期才有可能详尽研究列宁的理论。”[4]正是在对事实以及原理掌握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极具批判性思维的卢卡奇提出了关于布尔什维主义的独特见解。并且他所提及到的问题仍是今天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引起重视的,比如在阶级和政党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党既要保持组织上独立,又不能脱离人民群众。
  批评家科拉夫斯基认为卢卡奇自1918年接受了布尔什维主义立场后就再也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后再也没放弃的人不少,但是如卢卡奇般有主见的理论家却少之又少。无论是在对布尔什维主义,对革命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下,还是去到苏联亲自了解布尔什维主义,卢卡奇都坚持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时至今日这些见解仍不过时,在感慨卢卡奇非凡建树的同时,汲取力量继续前行或许更为重要。(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阿格妮丝.赫勒主编,《卢卡奇再评价》,衣俊卿等译,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2] 谭成:《从美学到政治的范式转型——青年卢卡奇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3] 杜章智编,《卢卡奇自传》,李渚青、莫立知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6
  [4]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1992
其他文献
12月16日,由王海波等一批复旦生命科学学院校友创立的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港交所由创业板转至主板上市.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院士、复旦资产经营公司总经
2016年4月4~8日,植物检疫措施委员会第11届会议在FAO总部召开。来自136个国家的36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何才文副司长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动植物
今天的都市生活越来越崇尚自然,追求个性之美,返璞归真成为一种潮流.都市男女也越来越青睐个性饰品以彰显“个人文化”,消费品位的提升为民族饰品带来了商机.有浓郁民族特色
Chinese food早在千百年前就美名远播,那些先驱洋人走南闯北,跨越重洋,将我们瑰丽的语言和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给了世界。由于翻译的障碍,这其中出现不少忍俊不禁,而正是这
期刊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园区大量建设,征用了大量的城郊、农村土地,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的产生.本文主要是研究工业园区发展建设中,失地农民面临的
2016年4月1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牛盾大使就2016年中国西安G20农业部长会议以及南南合作圆桌会议等议题约见了FAO技术合作部Laurent Thomas助理总干事、南南合作
在沪西著名的商业街上那间并不起眼的办公室里,笔者见到了环球国际模特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潘大明先生.在他办公桌上方的窗台上摆放着与江泽民、巴金、汪道涵、陈国栋、胡立教等
2016年4月13~14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第117届执行董事会在意大利罗马 IFAD总部举行。本次执行董事会讨论了基于绩效的资金分配机制(PBAS)评估报告、IFAD 与中等收入国家
资金管理系统为集团提供了资金网络信息化管理,为结算中心履行其监控职能提供了有效手段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支持资金管理行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