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各个科目教学中均有所存在,是教育领域的关注焦点。在高中教育阶段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师面临着如何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为切入点,认真分析归纳,以此为基础提出部分科学适当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困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过程中,有的成绩比较优秀,有的则较差被称为学困生,这一群体是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意识到学困生现象的严重性,认真探究具体原因,并结合原因运用科学合理的转化策略,逐步消除学困生现象,提高整体学生的化学成绩,这对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的主要成因分析
第一,化学课程自身特点,高中化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站在学生角度来看是一门难度相对较大的科目,知识点纷繁复杂、环环相扣,且记忆任务繁重,如果一个知识点掌握不牢的话将会影响到后续学习,这就极易导致学困生现象的出现。第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化学课程从初中阶段开始设置,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时离不开初中时期的知识和技能,部分学生则因基础不牢无法进行良好的知识迁移,更是认识不到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他们就极易成为学困生。第三,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的适当引导以自身为中心,课堂互动严重不足,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自己控制教学进度和节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化学知识,几乎没有与同学交流、互动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一般。
二、转化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交流巩固基础,了解学困生的动态
教学过程是一个相互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也是如此,离不开师生的双向互动、共同参与和配合。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重点关注他们的“学”,并不是自己的“教,转变主体对象。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高中化学教师应增强和学困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巩固化学知识基础,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其自由交流和探讨,并敢于提出质疑和发表个人看法。
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将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有色有何变化?泡好的绿茶静置后有何变化?大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到:苹果由粉绿色变成黄褐色,绿茶久置后颜色变深,让他们分析原理探究原因。虽然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十分常见,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但是可能成为学困生的“拦路虎”,他们知道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对于原理则无法理解。此时,教师应主动和学困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真正弄懂产生困惑的原因,进行恰当的辅导和释疑。之后教师可要求学困生回顾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通过巩固基础实现转化。
(二)科学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学困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差,教师需充分认识和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和其他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免让学困生感到吃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在备课环节需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让学困生通过个人努力能够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恢复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而且在课后教师还应对学困生进行分层辅导,帮助他们尽快跟上班级的整体学习进度。
例如,在进行“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时,针对学困生教师应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不要求他们一次性掌握过多的化学知识。教师可将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制定为: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对于难点部分: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基本讲解之后,可利用课下时间重点照顾学困生,根据他们的实际理解情况实施分层辅导,通过延长学习时间的方法最终牢固掌握。采用这样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学困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护,不仅不会对化学知识产生畏难情绪,还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的学习,逐步提升学习能力。
(三)利用趣味实验教学,调动学困生的热情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利用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知和认识,将化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生动直观,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结合知识内容开展实验教学,诱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自觉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特别是高中化学教师在演示部分趣味性实验时,或者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操作时,不仅能够提升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还可开发其智力和潜能,更是能够让学困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也充满热情和渴望。
在这里,以“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金戒指和黄铜的图片,播放视频短片:不法分子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人们为什么会上当?现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他们通过交流后回答:比较硬度,硬度大的是黄金、硬度小的是黄铜;比较密度,密度大的是黄金、密度小的是黄铜;灼烧,变成黑的是黄铜,不变的是黄金。通过问题引导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接下来,教师可演示实验:用砂纸打磨铝条表面,要求学生观察表面颜色变化,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再观察。运用这样趣味性的实验教学,不仅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引发他们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
三、 总 结
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困生问题,不能歧视这部分学生,而是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重视。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成因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汪苗苗.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冉景文.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与转化引导措施[J].考试周刊,2016.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过程中,有的成绩比较优秀,有的则较差被称为学困生,这一群体是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意识到学困生现象的严重性,认真探究具体原因,并结合原因运用科学合理的转化策略,逐步消除学困生现象,提高整体学生的化学成绩,这对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的主要成因分析
第一,化学课程自身特点,高中化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站在学生角度来看是一门难度相对较大的科目,知识点纷繁复杂、环环相扣,且记忆任务繁重,如果一个知识点掌握不牢的话将会影响到后续学习,这就极易导致学困生现象的出现。第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化学课程从初中阶段开始设置,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时离不开初中时期的知识和技能,部分学生则因基础不牢无法进行良好的知识迁移,更是认识不到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他们就极易成为学困生。第三,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的适当引导以自身为中心,课堂互动严重不足,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自己控制教学进度和节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化学知识,几乎没有与同学交流、互动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一般。
二、转化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交流巩固基础,了解学困生的动态
教学过程是一个相互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也是如此,离不开师生的双向互动、共同参与和配合。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重点关注他们的“学”,并不是自己的“教,转变主体对象。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高中化学教师应增强和学困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巩固化学知识基础,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其自由交流和探讨,并敢于提出质疑和发表个人看法。
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将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有色有何变化?泡好的绿茶静置后有何变化?大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到:苹果由粉绿色变成黄褐色,绿茶久置后颜色变深,让他们分析原理探究原因。虽然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十分常见,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但是可能成为学困生的“拦路虎”,他们知道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对于原理则无法理解。此时,教师应主动和学困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真正弄懂产生困惑的原因,进行恰当的辅导和释疑。之后教师可要求学困生回顾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通过巩固基础实现转化。
(二)科学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学困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差,教师需充分认识和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和其他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免让学困生感到吃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在备课环节需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让学困生通过个人努力能够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恢复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而且在课后教师还应对学困生进行分层辅导,帮助他们尽快跟上班级的整体学习进度。
例如,在进行“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时,针对学困生教师应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不要求他们一次性掌握过多的化学知识。教师可将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制定为: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对于难点部分: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基本讲解之后,可利用课下时间重点照顾学困生,根据他们的实际理解情况实施分层辅导,通过延长学习时间的方法最终牢固掌握。采用这样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学困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护,不仅不会对化学知识产生畏难情绪,还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的学习,逐步提升学习能力。
(三)利用趣味实验教学,调动学困生的热情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利用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知和认识,将化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生动直观,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结合知识内容开展实验教学,诱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自觉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特别是高中化学教师在演示部分趣味性实验时,或者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操作时,不仅能够提升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还可开发其智力和潜能,更是能够让学困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也充满热情和渴望。
在这里,以“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金戒指和黄铜的图片,播放视频短片:不法分子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人们为什么会上当?现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他们通过交流后回答:比较硬度,硬度大的是黄金、硬度小的是黄铜;比较密度,密度大的是黄金、密度小的是黄铜;灼烧,变成黑的是黄铜,不变的是黄金。通过问题引导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接下来,教师可演示实验:用砂纸打磨铝条表面,要求学生观察表面颜色变化,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再观察。运用这样趣味性的实验教学,不仅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引发他们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
三、 总 结
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困生问题,不能歧视这部分学生,而是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重视。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成因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汪苗苗.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冉景文.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与转化引导措施[J].考试周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