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作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活动模式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5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生合作构建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已经在我校全面铺开。这种做法试图使语文课堂拥有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实现情感撞击,进行心灵对话,学会分享快乐。本文结合课题研究实践,探究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以期切实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活动;学习共同体;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76-01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那么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建构和谐、互助、高效的学习共同体呢?我们通过研究实践总结出一些不一定成熟的经验。
  一、以兴趣为准建立“随机分组”的动态学习共同体
  语文课堂成为“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有所差异,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情境、教学内容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造成差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各个学段都设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不同的问题和角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让同一兴趣点的学生组成一个群组,形成学习共同体,提出疑问,确定目标,分工合作,形成结果。这样的学习共同体可以同一节课里分一次组,也可以根据老师设置的环节进行多次分组,每一次有相同兴趣点的学生都不同,所有每一次分的群组也不完全相同,形成自由拼图。这种分分合合的形式不仅让学生能够完全投入课堂教学,还大大激发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强化了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探究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益处多多。
  二、强化学习任务协商
  成员共同协商确定学习任务或学习目的是建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既然是协商确定学习任务,那么这就意味着课堂中的学习目标一定是符合每位成员的求知欲,是基于个人意愿而形成的共同愿景。教师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组织者,经常会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例如在上课开始,教师直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投射在PPT上或是根据学生的回答,自行确定课堂的研究问题。此类行为看似全班同学也在共同讨论相同问题,却忽视了学习本体的主观诉求,不符合课堂学习共同体协商确定学习目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能够主动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是课堂共同体有效实施的前提和条件。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应该询问学生,你们想要了解什么知识,探究什么问题。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学”作用
  一是要“导”在提纲挈领处。一堂精彩而独具匠心的课,开场很重要,往往一个老师的巧妙开场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也是这堂课的设计精华所在。二是要“导”在学生困惑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导之功应体现在恰如其分之处,也就是在学生困惑处,教师该出手就出手,便能变学生的疑难为精彩,教师导有法,导到学生困惑处,便能突破教学难点,引导课堂畅如行云流水,有张有弛,让学生学得得心应手。三是要“导”在知识缺陷处。小学语文课本中涉及的修辞手法并不少,但常见的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学生们因常涉及到且老师常点拨而比较熟练,而如拟物、象征等方法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也是学生知识的缺陷处,因此,需要老师借用一双慧眼,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予以适时适当点拨,便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甚至是表达能力。四是要“导”在表达方法的迁移中。翻阅课文的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领悟……的方法”“学习……的方法”等等,由此可见,表达方法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在《一枚金币》一课中,首先帶领学生探索童话故事反复的结构特点,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并迁移运用。在渗透“学习共同体”理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并非只是纯粹的生生合作交流,导“学”、导“写”都是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行为。
  四、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读自悟、深切感受的过程,更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前提。学生个体对问题不甚了了,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探讨?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就不能形成一个小组的共同意见。要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其次还需要教师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优胜的小组或个体给予额外奖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积极合作的动力。
  五、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习共同体不能够欠缺与之相应的多元化评价流程以及评价模式,其中包含学生互评、师生彼此的评价以及其他评价模式。在现阶段的语文课上,很多师生仍然倾向于忽视评价学习共同体,因而很难给出可行性较强的课堂改进举措。为了全面优化现状,教师有必要运用多元化的举措来评价学习共同体,通过施行学生互评以及师生彼此评价的措施来提升语文学习评价的成效性。学习语文学科的共同体应当涵盖多种多样的评价内容,其中关键落实于课堂协作意识、语文学习方法、人文关爱精神以及其他相关要点。由此可见,语文课堂在根本上应当紧密结合课堂评价的流程。针对语文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而言,与之有关的课堂评价也要体现差异性。
  总之,“师生学习共同体”这一模式使语文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还是锻造生命的精神圣地。在这里,师生平等,角色可以互换,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语文课不再索然无味,让学生在学中有乐,在乐中去学,大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应功.学习共同体让生生互评更有效[J].新课程(小学),2016年08期.
  [2]廖凤莲;廖吉彬.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年06期.
  [3]牟芬霞.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5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开展师生互动,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展开研究与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互动教学策略,旨在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增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师生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01-01  小学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起到主导
观察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局部应用疗效。设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的镇背效果:显效占75%,有效占20%,无效占5%;对照组;显效占15%,有效占25%,无效占60%。经统计学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以78.75%能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属于儿童常见、多发的急性传染病,我院2000年对部分乙脑患者采用高压氧(HBO)治疗其恢复期的肢体瘫痪、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
粘弹结构在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准确地计算粘弹结构的动力学参数一直存在困难,模态应变能法及其修正方法常用作近似计算。在分析模态应变能方法和已有修正方
提出非线性的分阶最优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梁的非线性振动压电减振控制。建立梁压电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导出减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运动微分方程,利用摄动法,实现非线性微分方
为探讨开放性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方式和疗效 ,对 35例复杂性肾结石病人行手术治疗 ,结果有 3例结石残留 ,1例自动出院 ,无死亡病例。认为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
复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术是口腔修复学中最常见的修复术和临床难题之一[1].笔者从1997年至2002年6月施行此类修复术7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78-01  群文阅读,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出与某个议题相关的多篇文章阅读,并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表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结合策略的研究与实施,旨在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通过阅读有内在联系的一组文章方法指导,进行多方面语言实践,采用灵活多样的读书方式以课内带课外。 
复张性肺水肿(Reexpansion pulmonargedema.RPE)又称减压性肺水肿,多为医源性的,临床报告较少,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仍时有发生.从1998年到2003年底的6年中,我院发生12例RPE,现
期刊
根据广西1990~2007年18 a的统计资料,采用频率计算和等级划分的方法分析了广西干旱分布特征,并对因旱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粮食减产和经济损失等社会经济影响,以及抗旱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