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侯”是个象形字,本义是箭靶,可看上去却和箭靶不像,原因就要从“侯”字的源头说起。
侯的“变脸”
“侯”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写成“ ”“ ”“ ”,正像一支利箭射向垛(duǒ)靶的样子。今天我们说的射箭,最初也叫作射侯。
战国以后的秦国文字又加了一个“人”,演变为“ ”,秦汉时期的小篆写作“ ”。我们现在楷书的“侯”字,就是从小篆隶定来的。什么叫隶定呢?就是指将古文字圆转弯曲的笔画拉直,转写成隶书。
经过这一系列的变化,“侯”字就变得和当初“面目全非”了。
有身份的“侯”
“侯”字有一个常用含义,即诸侯、王侯,指拥有某种爵位的人,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呢?经前辈学者研究,有两種可能,一是早先射箭时,勇武有力的人往往能射中“侯”,因此被天子封为诸侯,去做地方长官,帮助天子处理军政;一是天子分封官员到边疆做“斥(chì)候”,观察敌情,守卫国土,这些官员后来慢慢演变成了雄霸一方的诸侯。
射侯长什么样
作为箭靶的射侯,一般是用布或兽皮做的。布制的叫布侯,皮制的叫皮侯,还有熊侯、虎侯、豹侯等等,据说是用熊皮、虎皮、豹皮等做装饰,还有用麋(mí)鹿皮做的侯叫麋侯。《仪礼》中记载:“凡侯,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这是说天子射箭用的靶子是熊皮做的,白色的质地;诸侯射箭用的靶子是麋鹿皮做的,红色的质地。这说明,不同材料制成的箭靶,在古代社会象征不同的等级。
等待数靶的人
在“侯”字左边加一个“人”,就成了“ ”,后来简写成“候”。“候”和“侯”字形上只差了一笔,但词义却相差很远,到今天依然如此。
“候”就是守候,原本大概是指射箭时站在箭靶(射侯)旁边数靶的人,由此又有了观察、守望的意思,继而又有了探望、问候、守护、时节、气候等意思。
对古时候的臣子来说,封侯可是一件相当荣耀的事情。同样是“侯”,等级也不全一样,比如曹操被汉献帝封过“武平侯”,武平虽然只是一个县,但户口过万。汉献帝还把阳夏(今河南太康)、柘(音zhè,今河南柘城)、苦(今河南鹿邑)三县两万户封给了曹操,这样一来,曹操就是名副其实的“万户侯”。
很多我们熟悉的文臣武将都曾封侯。比如刘邦的谋臣张良被封为“留侯”,大将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三国时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也叫“关侯”。当然,也有人尽管能力非凡,功劳也很大,却时运不济,终其一生都没能封侯,比如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就从没得到过侯爵,因此背上了“李广难封”的典故。
和侯有关的宝贝
“侯”的地位这样显赫,自然也容易和一些宝贝扯上关系。
随侯珠:传说,随国的国君随侯在一次出行时,救治了一条身子被截断的大蛇。过了一年多,这条蛇衔着一颗晶莹的珍珠来报答他的恩人,这颗纯白的珍珠直径有一寸大小,到了夜里还能够发光,像月光一样明亮,可以照彻房间。这颗珍珠从此被称作“随侯珠”,也叫“灵蛇珠”“明月珠”。“随侯珠”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非常出名,《庄子》《淮南子》《搜神记》等书都有记载。
和氏璧:与“随侯珠”同样出名的,还有“和氏璧”,它与楚国的诸侯王有关。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善于雕琢玉器的工匠叫卞和,他在楚山得到了一块璞(pú)玉,也就是未经雕琢但里面含有玉的石头,卞和捧着这块璞玉去进献给楚王。可先后两任楚王都认为卞和在欺骗自己,判了他刖(yuè)刑,各砍去了卞和的一只脚。等到楚文王即位,工匠剖开这块璞玉,才发现里面真的是一块稀世罕见的美玉。这块宝玉后来被打磨成了一块玉璧,被称为“和氏璧”。这个故事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
邺侯书:“随侯珠”与“和氏璧”被后人合称为“随珠和璧”,用以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可珍珠美玉再贵重,也比不上另一样宝贝——书。唐代有一位大臣叫李泌,他是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一角的原型。历史上李泌后来被封为“邺县侯”,因为他藏书丰富,后人就用“邺侯书”来称赞他人藏书众多。韩愈有诗说:“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邺架”也可以比喻藏书之处。
“侯”的故事非常丰富,大家以后可以多加留意。“侯”字还是一个姓氏,这个姓可千万不能写成“候”,一定要记住哟。
侯的“变脸”
“侯”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写成“ ”“ ”“ ”,正像一支利箭射向垛(duǒ)靶的样子。今天我们说的射箭,最初也叫作射侯。
战国以后的秦国文字又加了一个“人”,演变为“ ”,秦汉时期的小篆写作“ ”。我们现在楷书的“侯”字,就是从小篆隶定来的。什么叫隶定呢?就是指将古文字圆转弯曲的笔画拉直,转写成隶书。
经过这一系列的变化,“侯”字就变得和当初“面目全非”了。
有身份的“侯”
“侯”字有一个常用含义,即诸侯、王侯,指拥有某种爵位的人,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呢?经前辈学者研究,有两種可能,一是早先射箭时,勇武有力的人往往能射中“侯”,因此被天子封为诸侯,去做地方长官,帮助天子处理军政;一是天子分封官员到边疆做“斥(chì)候”,观察敌情,守卫国土,这些官员后来慢慢演变成了雄霸一方的诸侯。
射侯长什么样
作为箭靶的射侯,一般是用布或兽皮做的。布制的叫布侯,皮制的叫皮侯,还有熊侯、虎侯、豹侯等等,据说是用熊皮、虎皮、豹皮等做装饰,还有用麋(mí)鹿皮做的侯叫麋侯。《仪礼》中记载:“凡侯,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这是说天子射箭用的靶子是熊皮做的,白色的质地;诸侯射箭用的靶子是麋鹿皮做的,红色的质地。这说明,不同材料制成的箭靶,在古代社会象征不同的等级。
等待数靶的人
在“侯”字左边加一个“人”,就成了“ ”,后来简写成“候”。“候”和“侯”字形上只差了一笔,但词义却相差很远,到今天依然如此。
“候”就是守候,原本大概是指射箭时站在箭靶(射侯)旁边数靶的人,由此又有了观察、守望的意思,继而又有了探望、问候、守护、时节、气候等意思。
对古时候的臣子来说,封侯可是一件相当荣耀的事情。同样是“侯”,等级也不全一样,比如曹操被汉献帝封过“武平侯”,武平虽然只是一个县,但户口过万。汉献帝还把阳夏(今河南太康)、柘(音zhè,今河南柘城)、苦(今河南鹿邑)三县两万户封给了曹操,这样一来,曹操就是名副其实的“万户侯”。
很多我们熟悉的文臣武将都曾封侯。比如刘邦的谋臣张良被封为“留侯”,大将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三国时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也叫“关侯”。当然,也有人尽管能力非凡,功劳也很大,却时运不济,终其一生都没能封侯,比如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就从没得到过侯爵,因此背上了“李广难封”的典故。
和侯有关的宝贝
“侯”的地位这样显赫,自然也容易和一些宝贝扯上关系。
随侯珠:传说,随国的国君随侯在一次出行时,救治了一条身子被截断的大蛇。过了一年多,这条蛇衔着一颗晶莹的珍珠来报答他的恩人,这颗纯白的珍珠直径有一寸大小,到了夜里还能够发光,像月光一样明亮,可以照彻房间。这颗珍珠从此被称作“随侯珠”,也叫“灵蛇珠”“明月珠”。“随侯珠”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非常出名,《庄子》《淮南子》《搜神记》等书都有记载。
和氏璧:与“随侯珠”同样出名的,还有“和氏璧”,它与楚国的诸侯王有关。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善于雕琢玉器的工匠叫卞和,他在楚山得到了一块璞(pú)玉,也就是未经雕琢但里面含有玉的石头,卞和捧着这块璞玉去进献给楚王。可先后两任楚王都认为卞和在欺骗自己,判了他刖(yuè)刑,各砍去了卞和的一只脚。等到楚文王即位,工匠剖开这块璞玉,才发现里面真的是一块稀世罕见的美玉。这块宝玉后来被打磨成了一块玉璧,被称为“和氏璧”。这个故事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
邺侯书:“随侯珠”与“和氏璧”被后人合称为“随珠和璧”,用以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可珍珠美玉再贵重,也比不上另一样宝贝——书。唐代有一位大臣叫李泌,他是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一角的原型。历史上李泌后来被封为“邺县侯”,因为他藏书丰富,后人就用“邺侯书”来称赞他人藏书众多。韩愈有诗说:“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邺架”也可以比喻藏书之处。
“侯”的故事非常丰富,大家以后可以多加留意。“侯”字还是一个姓氏,这个姓可千万不能写成“候”,一定要记住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