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宪政起点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fe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州约法》是民初政治起点,是中国在排除了帝制,排除了君主立宪体制后的第一份共和制宪法。这部宪法还不是那么严密,也不是那么详尽,但其三权分立、人民至上的原则,无疑获得了充分体现。这个约法成为民国宪政原点。
  民初政治始于何时,是民国前半段政治冲突中一个重要母题。所谓“法统”之争,所谓“护法”“护国”,在某种意义上说,就在争正统、合法性。
   按照清廷“预备立宪”规划,中国政治改革即便不会一帆风顺,但总会走到彼岸,实现宪政,重构国家。然而,一切善良期待都因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而改变。
  接管国家权力的摄政王载沣、隆裕皇后叔嫂组合,没有足够权威把握局势:兵财大权,摈弃汉人,悉授亲贵;溥伦、载涛,童儿戏,分掌陆海军;载泽贪狠,管领度支。
  满汉间权益冲突,达到清帝国建立以来最高点,终于在皇族内阁发布不久,引发保路运动,进而激起湖北新军首举义旗。

革命之目的


   武昌起义主导者以推翻清廷为诉求,但他们的声望、资历,都不足以出面担纲。经一夜激战,全城光复,党人齐集咨议局商组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并电请黄兴、宋教仁从速来鄂。
   黄兴自当年春天黄花岗起义失败,心灰意懒,极度失望。想不到几个月后,否极泰来,革命终于因清廷的失误而等来了机会。尤其是四川保路运动,“风云激发,人心益愤”,这让黄兴格外亢奋。
   宋教仁这几年在上海参与《民立报》笔政。作为职业政治家,他对国内政局有清醒认知。保路运动发生后,宋教仁迅即意识到长江中下游的意义,与同志筹组同盟会中部总部,委派谭人凤、居正秘密潜往武汉策动。
   据《辛亥札记》,谭人凤一行至九江,“知武昌已被我军占领”,于是星夜兼程赶至武昌,与黎元洪及革命党人会面,达成紧密合作的共识,期待还在香港、上海的革命领袖黄兴、宋教仁尽快来鄂,共襄盛举。
   10月28日,“黄兴到”,武昌前线的将士军心大振,士气高涨。同行的宋教仁,通晓各国政治。下车伊始,即明白表达:“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立宪国家。当宪法未成之先,虽有政府,不过临时应急设施。而临时政府不可无法令以资遵守,此种法令,法、美先进国家皆曾经过,大抵名之曰‘临时约法’。今革命军初兴,诸事草创,一般人士率亟亟以战事为务,无暇注意及此。一旦临时政府成立,仓卒莫就,必感困难。余不敏,日来闲居无事,草成约法草案若干条,拟邀同志之有法律知识者数人,枉过寓所共相讨论。”
  

共和共识


   在宋教仁到来前,汤化龙已开始考虑怎样构建一个宪政的国家。
   汤化龙原任湖北咨议局议长,是国会请愿运动组织者之一。他对摄政王接班后政治逆转非常不满,极端失望。
   按照体制内改良主义者的看法,清廷自皇族内阁出台,确实是十年来政治改革逆转。但是,不论袁世凯,还是黎元洪,他们都没有想到终结清朝政治架构,另起炉灶,因为前十年关于中国未来政治道路的争论已很多,比较让人大致认同的看法,就是君主立宪体制。
   但汤化龙并不这样想。在汤化龙等立宪党人看来,历史给满洲人留下了足够时间,但满洲人辜负了历史,现在湖北新军首举义旗,扭转了倒转的车轮,中国不应也不可能继续拥抱君宪,共和已成为中国的唯一选择。
   军政府成立,黎元洪出任都督,消息传出,汉口各国领事纷纷请谒,希望通过正面接触了解新政府内外政策。黎元洪此时还没有完整的执政方略,因而一再以“地方湫隘,秩序未整,婉言辞拒弗见”。
   10月13日,法国领事来谒,军政府循例辞谢。法领谓:“地方狭隘,秩序未整,胥未足为革命病。各国革命谁非起自仓卒,如吾法国革命,旗帜不备,至有以女人衣裙代之者,至今且传为美谈。吾辈此来,盖钦都督之为人,欲瞻风采耳。立谈数语,于愿已达,他非所望也。”这样的理由无法再拒,黎元洪寒暄数语,法领欣然而去。
   继而美领亦至,适汤化龙在,遂与黎元洪一起会见。美领问:“贵军此次起义革命,吾辈极所钦佩,惟满清政府所负各国外债,贵军政府对之将如何?”汤化龙答:“自本年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以前一切外债军政府皆继承之,此后设有新发生债务,概不负责。”
   美领再问:“贵国此次革命,关系种族问题自不待言,于政体上有无影响?”黎、汤同答:“此次革命当然连带政治问题。”又问:“拟采何种政体?”汤化龙毫不迟疑,曰共和。据《辛壬闻见录》,美领对此回答极表满意。
   汤化龙这个回答并非随机应变,而是对清廷的绝望。在其内心深处,对共和似乎有了一定构想。汤化龙曾以进士身份留学日本两年,习法政,在宋教仁抵达前,在繁忙事务之余,仍与同僚一起拟定了《都政府组织条例》,继而,“正日夜究心以制约法为一大事”。
   宋教仁到来,使约法制定迅即成为现实。经数日奋笔疾书,宋教仁草拟约法若干条,并邀约具有法律知识者数人进行讨论。汇总各方面记录,汤化龙、胡瑞霖、陈登山、黄中垲等均有不同程度参与,据《辛壬闻见录》,“宋出其稿授余等传观,时在座者大抵皆有职务,无暇细心研究,相与赞赏而已。”此即后来发布的《鄂州临时约法草案》。
   《辛壬闻见录》说各位没有时间细心讨论,可能只是囿于作者黄中垲的见闻,而据《汤化龙行状》,“四方豪杰才智之士集武昌者,如黄兴克强、宋教仁遁初,见(汤化龙)皆交相爱重,而(汤)先生与遁初语此事尤投合,遂除室馆之夜分人寂,对灯促膝,所谈无非约法者。如此二十余日,议论微定,大要兼取法美二国之长而力避偏枯拘挛之病,其草稿出遁初手。”这个说法更接近于事实。
  

君宪已成往事


  汤化龙以“共和”为未来中国政治架构基本原则,这与宋教仁那些年的思考大致吻合,甚至可以说,是那时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认识,其根源主要在于清廷不改革,“伪改革”。    宋教仁和所有革命者一样,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具有革命狂热,而是清廷主导的改革太令人失望。反过来说,一旦清廷踏上变革之路,宋教仁以及其他许多革命者,也愿意放弃暴力抗争,回归主流,参与变革。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宋教仁完成《间岛问题》写作后,并没有用来批判清政府卖国、误国,没有以此论证革命的理由。
   相反,宋教仁想方设法将这部作品密送清政府,期待官方用他的研究,通过外交渠道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甚至还可以说,宋教仁也期望以此作为见面礼,参与国内已开始的政治变革。
   对宋教仁《间岛问题》,驻日公使李家驹、吉林边务督办陈昭常、外务部尚书袁世凯等,都格外重视。据马文义《宋教仁与间岛问题》,袁世凯、外务部电令驻日公使安排宋教仁回国。公使馆将此意通知宋教仁,宋表示:“我系通缉有案之人,焉能回国?”“公使馆据以告袁,袁复电允请西太后取消通缉,并赏四品京堂官职。”
   “宋乃就商于孙(中山)、黄(克强)及同盟会诸同志,得孙同意。宋方拟成行,忽收到由民报馆转来两信,封面书‘宋京卿启’,或‘宋京堂启’,信中大意云:‘你既然回国做官,请讲点情面,将来我等回国做革命工作,如被你拿获,请勿用刑讯。’宋阅后痛哭流涕,遂决计不回国。”
  由此可见,在宋教仁意念中,革命、改良,并非势若水火不共戴天,当改良没有发生时,宋教仁积极参与革命;当改良发生了,而且朝廷认真去做了,就应放弃革命,参与改良。
   宋教仁没有借《间岛问题》顺利回国,没有像刘师培夫妇那样退出革命,参与正在进行的改良。这个并非期待的结局成全了宋教仁的英名。
   没有回国介入政治变革的宋教仁,在此后几年研究各国宪法,研究中国未来所应采取的体制。对于清廷主导的预备立宪,宋教仁认为在根本点上不对。其《钦定宪法问题》指出:
  朝廷编定宪法,皆模拟日本之钦定主义,以为日本皇统万世一家,天下最有利安全之宪法,莫日本若也。虽然,近日日本亦有幸德秋水等,谋以炸弹危其皇室,则又何以称焉?甚矣,日货之不中用也。
   宋教仁不认为中国国情与日本相仿,更不认为中国宪政应追随日本,中国可以参考日本,但决不能完全照抄日本宪法。这个预言没过多久就得到了验证。皇族内阁的出现,不仅让国人大跌眼镜,而且引发激烈的政治抗争。宋教仁《希望立宪者其失望矣》强调,这一系列反常,主要因为中国人根本不知宪政为何物:夫立宪之根本,孰有大于宪法者?立宪之精神,孰有大于立法机关之作用与责任政府之组织者?天下岂有虚悬一宪法于此,政府不必遵守,徒责人民之服从,而犹谓之立宪者乎?又岂有立法机关之作用与政府之组织不合宪法政治之原则,而犹谓之立宪者乎?
   宋教仁的结论是:“立宪者,决非现政府之所得成者也。”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是认为君主立宪已成过去,未来的宪政中国,要排除君主专制:“今后吾国政治变革,结局虽不可知,然君主专制政体,必不再许其存在,而趋于民权的立宪政体之途,则固事所必至者。”
   基于此,宋教仁将为新生政权起草一个“非君主”宪法,已没有任何疑问。
   经过半个月讨论、修改,11月14日,鄂军都督府总监察处公布《鄂州临时约法草案》,共七章六十条。
   《鄂州约法》以人民为本位,人民享有现代宪政国家所拥有的全部权利。
   至于国家的权力机关,约法的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宪政原则。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续举时得连任,但连任一次为限;总督代表政府总揽政务,统率军队,任命文武职员;政务委员依都督之任命执行政务;议会由人民于人民中选举议员组织之,享有一般宪政国家议会同等权力;法司以都督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宣告,不得免职。
   《鄂州约法》是民初政治起点,是中国在排除了帝制,排除了君主立宪体制后的第一份共和制宪法。这部宪法还不是那么严密,也不是那么详尽,但是其三权分立、人民至上的原则,无疑获得了充分体现。这个约法成为民国宪政原点。
其他文献
李光耀走了,走得轻松,不像我的前同事与合著者杨小凯教授,有几年与肺癌的战斗,与最后几个月的巨大痛苦。我认为他会上天堂,不会下地狱  新加坡人民对李光耀的哀悼程度,是我以及多数人(包括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新加坡现任总理)所想象不到的。人们为了能够有几秒钟的时间一瞻李光耀的遗体,对其致敬,愿意在烈阳、大雨或深夜(开放时间增加到每天24小时)排队5小时-10小时以上。包括在其他各地的让人们致敬的地方,总
期刊
中国的高中教育有诸多怪现状。一方面是对高考的过分强调;另一方面,相较于高等教育的国家投入和支持而言,高中(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获得的重视却是不够的。高考分数线公布后,北京的两所著名高校在四川地区招生时互相攻讦,手段下作。抢高考状元这个现象背后值得深思的是,到底是大学成就了学生,还是学生本来优秀才成就了大学。若是后者,那么类似“211”“985”这样的工程造名校思维及相应的巨大投入是有效的吗? 
期刊
眼下企业面临新的机遇:一些传统产业需求饱和了,面临转产调整,但一些新兴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需求正在涌现    汇丰中国3月24日发布的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部门增长降至11月来最低。3月初值的读数为49.2,低于2月终值50.7,也低于市场预期的50.7。数据显示,内需动力不足,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山大。  4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3月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
期刊
短期看来,我们几乎看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压力。中国的非农部门仍然将会有稳定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亦会为中国带来新的人口红利  根据经典宏观经济学增长模型,劳动力、资本、生产力水平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推动力。而在众多影响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因素之中,劳动力市场的演变无疑是最扑朔迷离的。一方面,新增城镇就业年年超额完成政府既定目标,另一方面从存量上看,全国就业人数增长趋势缓慢,2014年全国就
期刊
说不尽的路遥,谜一样的路遥  路遥在去世前几年,就已经生肝病了,肝硬化肝腹水。他找了个老中医,偷偷吃药,不让社会知道他有病,不愿示弱。1991年8月,他把省作协的房子装修好了以后,在地板上睡了一夜,第二天坐火车去延安。一下火车,人腿一软就坐到地上起不来了。于是到延安地区医院去住院。  医院二楼的楼梯底下,有个不规则的小房子,大约有5平方米。路遥就住在那里。我去看他,我说,你把自己折磨成什么样子了,
期刊
如今新加坡的世界形象是分裂的:在部分人眼中,它是花园城市,象征着文明、秩序、法治、高效、廉洁;在另一些人的眼中,它缺少自由的气息:鞭刑、三思而后言  “哪怕我卧病在床,哪怕我已经入土,只要我觉得新加坡有什么不妥,我就会站起来。”蒙李光耀庇佑50年的新加坡,在告别建国总理后,命运开始走向转折。尽管这一话题并非新鲜——自1990年李光耀卸任总理,特别是2011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全国大选中得票首次令人
期刊
中国的民营医院营销市场能否净化,不只取决于搜索服务商和民营医院的转变,还取决于医改能否改变医疗市场环境  “医院基本都恢复与百度合作,这是无言的结局。另外,双方的冲突并不是发生在签合同的时候,有些已经在执行的合同仍然在执行。当初暂停的合作主要是关键词的竞价排名,框架性协议还是要执行。”任职于一家莆田系民营医院的林新(化名)4月23日透露。  3月下旬,莆田向百度隔空“宣战”,声称全面停止与百度的合
期刊
传统增长引擎失去动力,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再拉动增长或者即将被淘汰。事实上,它们只是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转型并重新找到平衡  自新一届政府上任后,“新常态”成了最流行的经济词汇。在实施了一系列应对2008年-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之后,新一届领导人意识到,中国的增长进入了新阶段。过去30年两位数的高增长不可持续了,接下来自然的进入了中高增长甚至是中速增长阶段。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受到
期刊
虽然有关伊核问题的最终协议仍未落定,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已经蠢蠢欲动。这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人口、被外界孤立多年的庞大市场  最近,伊朗负责招商引资的人很忙。Turquoise Partners是首都德黑兰一家主要的投资公司,他们管理着90%投入伊朗的外国基金。媒介经理Sanam Mahoozi告诉《财经》记者,他们明显感觉到4月伊朗核谈判框架协议达成之后国际资本对伊朗的兴趣渐浓。“4月以前我们每
期刊
银行理财产品并非庞氏骗局,也非影子银行体系的一部分;这些产品是中国经济达到一种更加强大、稳健而又富于创新的状态的转型工具  学术界和业界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内在风险以及与“影子银行”的关系存在巨大的争议,这反映了大家对有关的定义、术语和测算缺乏清晰的界定。苏薪茗所著的《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一书在澄清概念争议、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中国金融体系深化的一个渠道和工具方面的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又大大向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