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及其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七的新型相对定量检测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率、高分辨率、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等诸多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片段缺失与重复、点突变及甲基化检测等相关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其与基因芯片结合而建立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微阵列芯片技术不但真正具备了高通量的检测能力,还使该技术的可靠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就多重连接探针扩增的技术方法 、应用进展及目前还存在的局限性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先证者(Ⅲ1)女,26岁,妊娠7+周.因持续低热,乏力伴腰痛,眼睑水肿2周入院。
期刊
先证者 女,维吾尔族,因"头皮多发包块20年,破溃2年"入院.20年前发现额顶部出现一无痛性包块,约黄豆大小,与颅骨不粘连,包块逐渐增大,之后头皮出现多个类似包块,背部、腰部及小腿外侧皮下各出现一个包块,无疼痛等不适,包块逐渐增大,其中额顶、背部急增到15 cm×15 cm左右,枕部10 cm×10 cm,其余均在1~5 cm大小.2年前,额部包块自行破溃,可见豆腐渣样白色状物,出血不多,当地医院
期刊
患者 男,27岁.因婚后不育就诊,本人表型、智力、身材正常.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男性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婚后性生活正常。
期刊
目的 探讨参与雌激素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e P450 1A1,CYPlA1)基因多态性与成都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100例ICP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孕妇CYP1A1基因MspI位点和Ile/Va
我们对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来自我院不育门诊的88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
期刊
目的 分析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A3243G突变的糖尿病家系中发病规律.方法 筛选临床疑似线粒体糖尿病家系,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技术对3个家系19例临床疑似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家系进行线粒体基因突变高发区域tRNALeu(UUR)基因的检测.结果 3个家系发现与糖尿病发病有关的突变位点均位于nt3243A→G突变,且家系中大部分患者伴有消瘦、耳聋、β细胞功能低下、发病年龄低的特点
患者女,36岁.结婚11年,怀孕2次,均于孕60天左右自然流产.患者智力、表型正常,夫妇双方非近亲婚配,孕期未接触有害物质.现再次妊娠,孕初期有少量淡血性分泌物,保胎治疗1周好转,因孕妇高龄、反复流产、产前筛查21三体高风险,要求羊水穿刺检查胎儿染色体。
期刊
1 对象与方法  来自赣州地区97例21号染色体病(智力低下、先天愚型外观、流产、生育异常儿)患者,按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分析30个核型,嵌合体分析60~80个核型,按ISCN1996国际体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命名和书写。
期刊
患者 女28岁,分别于2003年11月孕60天,2005年2月孕60余天稽留流产,2次均无明显诱因.夫妻表型、智力正常,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双方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期刊
目的 阐述在广东省珠海市开展基于社区的控制重型α和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预防模式.方法 构建由6家医院组成的二级地贫遗传服务网络,以珠海市婚前医学或产前检查人群作为筛查对象,采用常规杂合子筛查策略,以标准的血液学分析流程进行α和β地贫特征的筛查.对所有地贫疑诊对象进行随访和遗传咨询,并采用基于PCR的分子诊断技术对高风险夫妇进行确诊.在知情同意和选择的情况下,对高风险妊娠实施产前基因诊断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