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比较教材,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架设桥梁,打通课本和名著的联系,落实阅读。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素材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本;名著;生活;写作
语文作为母语,每天都在生活中使用,应该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不高。随着学段的增高,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越来越少,经常是老师一个人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发呆,游离于文本之外。对于布置的课外阅读练习,常常是上网一抄了之。学生对作文更是提不起兴趣,常常枯坐一节课也憋不出几行字。为了改变这种厌学语文的情况,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一、比较教材,读出独特体会
人教版的《春》和苏教版的《春》中有些文字表述并不一样。如“春风图”中人教版是“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而苏教版中是“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春雨图”中人教版是“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而苏教版中是“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比一比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述。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读出了个性化的感悟。好多学生和笔者一样更喜欢苏教版的表述,因为“成天嘹亮地响着”和上文“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的句式是一致的,读起来上呼下应,有一种自然的美感。而“树叶儿”“小草儿”中儿化音的使用读起来很亲切,富有音韵美。
二、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在教鲁迅的《故乡》时,分析闰土的那一声让“我”打寒噤的“老爷”,我问学生读出了什么?课堂是一如既往的沉默。我又动情地朗读了一遍那三小节,再问,学生说感觉比较别扭。很显然还是没有领会文本。我进一步引導启发,如果你长大了,有一天走上了领导岗位,当了城管局局长,在执行公务时,看到在街头摆摊的昔日同窗好友,人家看到你时,惶恐不安地喊了你一声“刘局长”,你是什么感受?全班同学的头都抬起来了,眼光灼灼地看着那个学生。“比较难受吧,因为这一声‘刘局长’把昔日的同学情都喊没了,感觉两个人就像陌生人一样。”那旧社会一般谁喊谁老爷呢?当然是奴仆喊自己的主人。很显然,这一声“老爷”闰土已经主动把自己放到奴仆的位置上了,而且不仅他自己喊,下文还让背后的水生给老爷磕头,把这种尊卑观念也灌输到下一代心里去了。是什么让闰土喊出了这一声刺耳的“老爷”的呢?作者安排他喊出这声老爷又有什么用意呢?学生很容易就挖掘出了“老爷”的背后是封建等级观念在作祟。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架设桥梁,打通课本和名著的联系
人教版语文每学期都有好几本名著的阅读任务,我在带领学生阅读名著时,有意识地找几个点,巧妙架设桥梁,把名著和课本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比较中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如分析《故乡》中的杨二嫂时,我问学生这个人物形象很可能是以《朝花夕拾》中哪个人物为原型塑造的?学生讨论后异口同声说是“《琐记》中的衍太太,因为她和杨二嫂一样的心术不正、自私自利、爱搬弄是非,都是庸俗、市侩的小市民。”再如阅读《傅雷家书》时,我让学生联系《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和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分析名家笔下的“父亲”形象,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爱子情深,但爱的方式不一样。朱自清的父亲是亲力亲为为儿子打理好一切才放心。而傅雷对孩子既慈爱又严格要求。因为他自己是一个学者,学识渊博,深谙教育之道。而鲁迅的父亲是旧社会的人,他教育孩子的那一套有时代的局限性。比较之后,学生明白了爱的多样性,我们该怎样去正确的爱孩子。
四、留心观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更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语文的大门。向学生介绍了相关对联知识后,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对联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并在寒假作业中布置学生拜年时选取五副对联赏析。结合其中的广告词知识,我先是用几则谜面让学生猜猜是给哪些物品做的广告,像“读书轻松一点,考试胜人一筹。”(脑白金)“铁汉三杯腿软,金刚一盏头摇。”(酒)接着就布置学生反过来为几种物品拟广告词,比比谁拟得巧妙,巧妙在哪里。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留心一下大街上的店招,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即便那些朴素特别的牌匾也是很有风格的,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如“7+7”、“Q一代”、“扮靓坊”等一个个鲜活中透着生机的招牌比比皆是。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但细细品味,这短短的几个字既诙谐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也体现了语文的智慧。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给自己未来的梦中小店选一个个性化的店招,交流一下,看看有没有比你拟得更妙的,在比较中咬文嚼字,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仿写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应当有效融合起来,使阅读教学中的优秀范文和作文写作实现有机融合。在这一方面,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仿写活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例如教学《春》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认真梳理总结这一课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提炼出这些写作方面的精华之后,动员学生对家乡的春天进行描写,现场活学活用,既缓解了学生作文描写的难度,而且学生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这样的仿写不仅质量较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技巧的升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加大写作与阅读教学融合的同时,要适度增加写作活动,选取一些优美的课文作为范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开展仿写训练,每一次的仿写都是对写作技巧巩固的过程,也是内化吸收为作文写作能力的过程。可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各类仿写活动,可以将生活化的形象内容与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结合生活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造成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活素材匮乏,他们缺少对生活的强烈感知,没有能够细心观察分析生活,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展生活素材积累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夯实基础。要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大到社会生活,小到校园生活、班级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精彩,只要你留心都可以有所收获。笔者要求学生做生活的细心观察者,并将观察所得加以提炼形成素材,经过长期积累,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不再为素材的匮乏去胡编乱造。为此,笔者组织开展了各种实践活动,无论是针对社会热点的调查研究活动,还是结合学校开展的社会主题活动,都要求学生从中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从参与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素材。例如本地区开展环境整治专项活动,全社会都积极参与,笔者也带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所在地区的环境整治活动,清除陈年垃圾,捞清河塘中的水花生,以及对杂草进行清理等等。经过大家的努力,整个环境焕然一新,真正是旧貌变新颜,大家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获得了优美的环境。笔者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仔细观察,观察每一个人的言行表现,观察整个活动的组织与成效,最后开展作文写作。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的创作过程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有血有肉,写出来的文章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文本;名著;生活;写作
语文作为母语,每天都在生活中使用,应该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不高。随着学段的增高,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越来越少,经常是老师一个人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发呆,游离于文本之外。对于布置的课外阅读练习,常常是上网一抄了之。学生对作文更是提不起兴趣,常常枯坐一节课也憋不出几行字。为了改变这种厌学语文的情况,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一、比较教材,读出独特体会
人教版的《春》和苏教版的《春》中有些文字表述并不一样。如“春风图”中人教版是“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而苏教版中是“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春雨图”中人教版是“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而苏教版中是“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比一比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述。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读出了个性化的感悟。好多学生和笔者一样更喜欢苏教版的表述,因为“成天嘹亮地响着”和上文“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的句式是一致的,读起来上呼下应,有一种自然的美感。而“树叶儿”“小草儿”中儿化音的使用读起来很亲切,富有音韵美。
二、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在教鲁迅的《故乡》时,分析闰土的那一声让“我”打寒噤的“老爷”,我问学生读出了什么?课堂是一如既往的沉默。我又动情地朗读了一遍那三小节,再问,学生说感觉比较别扭。很显然还是没有领会文本。我进一步引導启发,如果你长大了,有一天走上了领导岗位,当了城管局局长,在执行公务时,看到在街头摆摊的昔日同窗好友,人家看到你时,惶恐不安地喊了你一声“刘局长”,你是什么感受?全班同学的头都抬起来了,眼光灼灼地看着那个学生。“比较难受吧,因为这一声‘刘局长’把昔日的同学情都喊没了,感觉两个人就像陌生人一样。”那旧社会一般谁喊谁老爷呢?当然是奴仆喊自己的主人。很显然,这一声“老爷”闰土已经主动把自己放到奴仆的位置上了,而且不仅他自己喊,下文还让背后的水生给老爷磕头,把这种尊卑观念也灌输到下一代心里去了。是什么让闰土喊出了这一声刺耳的“老爷”的呢?作者安排他喊出这声老爷又有什么用意呢?学生很容易就挖掘出了“老爷”的背后是封建等级观念在作祟。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架设桥梁,打通课本和名著的联系
人教版语文每学期都有好几本名著的阅读任务,我在带领学生阅读名著时,有意识地找几个点,巧妙架设桥梁,把名著和课本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比较中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如分析《故乡》中的杨二嫂时,我问学生这个人物形象很可能是以《朝花夕拾》中哪个人物为原型塑造的?学生讨论后异口同声说是“《琐记》中的衍太太,因为她和杨二嫂一样的心术不正、自私自利、爱搬弄是非,都是庸俗、市侩的小市民。”再如阅读《傅雷家书》时,我让学生联系《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和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分析名家笔下的“父亲”形象,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爱子情深,但爱的方式不一样。朱自清的父亲是亲力亲为为儿子打理好一切才放心。而傅雷对孩子既慈爱又严格要求。因为他自己是一个学者,学识渊博,深谙教育之道。而鲁迅的父亲是旧社会的人,他教育孩子的那一套有时代的局限性。比较之后,学生明白了爱的多样性,我们该怎样去正确的爱孩子。
四、留心观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更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语文的大门。向学生介绍了相关对联知识后,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对联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并在寒假作业中布置学生拜年时选取五副对联赏析。结合其中的广告词知识,我先是用几则谜面让学生猜猜是给哪些物品做的广告,像“读书轻松一点,考试胜人一筹。”(脑白金)“铁汉三杯腿软,金刚一盏头摇。”(酒)接着就布置学生反过来为几种物品拟广告词,比比谁拟得巧妙,巧妙在哪里。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留心一下大街上的店招,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即便那些朴素特别的牌匾也是很有风格的,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如“7+7”、“Q一代”、“扮靓坊”等一个个鲜活中透着生机的招牌比比皆是。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但细细品味,这短短的几个字既诙谐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也体现了语文的智慧。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给自己未来的梦中小店选一个个性化的店招,交流一下,看看有没有比你拟得更妙的,在比较中咬文嚼字,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仿写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应当有效融合起来,使阅读教学中的优秀范文和作文写作实现有机融合。在这一方面,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仿写活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例如教学《春》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认真梳理总结这一课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提炼出这些写作方面的精华之后,动员学生对家乡的春天进行描写,现场活学活用,既缓解了学生作文描写的难度,而且学生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这样的仿写不仅质量较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技巧的升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加大写作与阅读教学融合的同时,要适度增加写作活动,选取一些优美的课文作为范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开展仿写训练,每一次的仿写都是对写作技巧巩固的过程,也是内化吸收为作文写作能力的过程。可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各类仿写活动,可以将生活化的形象内容与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六、结合生活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造成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活素材匮乏,他们缺少对生活的强烈感知,没有能够细心观察分析生活,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展生活素材积累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夯实基础。要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大到社会生活,小到校园生活、班级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精彩,只要你留心都可以有所收获。笔者要求学生做生活的细心观察者,并将观察所得加以提炼形成素材,经过长期积累,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不再为素材的匮乏去胡编乱造。为此,笔者组织开展了各种实践活动,无论是针对社会热点的调查研究活动,还是结合学校开展的社会主题活动,都要求学生从中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从参与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素材。例如本地区开展环境整治专项活动,全社会都积极参与,笔者也带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所在地区的环境整治活动,清除陈年垃圾,捞清河塘中的水花生,以及对杂草进行清理等等。经过大家的努力,整个环境焕然一新,真正是旧貌变新颜,大家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获得了优美的环境。笔者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仔细观察,观察每一个人的言行表现,观察整个活动的组织与成效,最后开展作文写作。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的创作过程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有血有肉,写出来的文章质量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