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端午节丛考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d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内涵丰富.然或因文献记载不足,或因对文献释读不一,诸多问题尚未圆满解决.经研究,“端午”风俗实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之后,“五月五日”民俗活动逐步取代“夏至节”.端午节在历史上名称颇多,至唐玄宗时始有“端午”之名,既体现了先民对自然气象变化的认知,也融汇了阴阳五行的古典哲学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端午节”适逢气象“阴阳相交”,其名也源于此意.时值天气转暖,疫病虫害流行,先民积累了多种抗御疫病虫害,保障身体健康的方法,并形成风俗.粽叶(包括芦叶、箬叶等)的选择也源于这方面的认知.在历史过程中,端午习俗又融入了祭祀地方“先贤”“英灵”的内容.粽子并非为端午节刻意所创,也不能因“角黍”之名为据说源于北方.用植物叶子包裹食材制作食品的方法,起源很早,也很普遍.粽子所用食材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因而尚难确定粽子始于南方或北方.粽子应是先民生活中已广泛食用的食物,并逐步成为端午节南北共同流行的特色食品.
其他文献
古代的年节礼俗,多与庆祝农业收获有关.甲骨文“年”除了表示本义的年成收获和表示引申义的年岁时间外,还没有形成后世所谓年节意义上的“过年”概念.甲骨卜辞中常见“求年”“受年”及“受黍年”“受稷年”等辞例占卜,正是用“年”字的本义,即卜问农作物庄稼的收获年成.“祀”既表示祭祀,也表示周祭祖先神灵一遍所用的时间.“年”“岁”“祀”在商代晚期都可以表示年岁的意思.先秦时期的“改岁”就是过年.年终岁尾的祭祀,主要是蜡祭和腊祭,蜡祭是为了农业丰收而祭祀农业百神(诸虫),腊祭是用狩猎所获野生动物腊肉祭祀祖先神.到了秦汉
“金源氏典章法度几及汉唐”是元好问弟子郝经转述的元好问纂修《金史》的初衷和动机,经由《金史》引述而由文学文本进入了历史文本.回到原始文本,我们发现这是对元好问某些说法的扩大,但“汉唐情结”在当时却有着重要的政治与文化意义.面对金亡后文明秩序的重建,如何将金源政权汉化进程中的经验传递给元统治者,是金元之际汉人文士的历史使命.这一社会思潮经过元好问、王磐、许衡、陈祐、徐世隆、郝经、王恽等人的不断言说,对忽必烈确立制度时“心中有汉唐”产生了积极影响.
学位
学位
学位
极端类型的群发性“沉城”现象,往往反映区域水环境的重大变化.17世纪20至80年代,前后不足60年的时间内,苏北地区接连发生了徐州、邳州、泗州三座城池沉入水中的极端事件.究其原因,在于黄河水患的直接影响,而17世纪恰逢小冰期的最寒冷期,加深了黄河的水文灾害程度.当时苏北为黄淮运交汇区,蓄清、刷黄、济运等工程集中于此,水环境复杂,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黄河灾害频发.“沉城”事件发生后,三地均采取了迁移治所的对策,均经历了从临时迁治到最终迁治的过程,表现为回迁重建、异地重建、迁治合署等模式.徐州城是3年后回迁重建
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融合型人才是党和国家当前的重要任务.综合应用VOSviewer、Bibexcel、Ucinet等可视化分析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对研究机构、作者共现、研究主题以及关键词共现进行分析,借助知识图谱方法,揭示我国近年来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研究发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主要以同一机构内部的同事、师生为主,跨机构合作交流还有待加强;核心研究机构的区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于长江经济带,包括安徽、四川、浙江、广东、湖南等省;研究内容的丰富度不够,未
结构的静变形振荡性质不仅可以定性地描述结构在受到静力载荷作用时的几何构型,而且在阐明结构振动的定性性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基于以往的研究仅限于充分约束的杆和梁具有所谓的静变形振荡性质A和B,本文转而讨论工程中常见的约束不足情况下的杆和梁是否仍具有静变形振荡性质的问题,给出了在约束不足情况下静变形振荡性质的具体陈述,证明了常见的杆和梁的约束不足系统仍然具有静变形振荡性质A和B.
针对大功率发动机某个缸盖螺栓需要单独设计匹配问题,采用单独的螺栓仿真模型对比计算来优化结构,得到刚度一致的单配螺栓,将其装配到缸盖螺栓总成中并进行计算分析,最终进行了螺栓伸长量的测量与试验验证.结果 表明,通过单独螺栓模型的对比优化计算可以得到刚度一致的单配螺栓;螺栓总成分析中单配螺栓的伸长量与单独螺栓模型分析结果相差1.1%,单配螺栓与原始螺栓伸长量差异在0.5%以内;在预紧力和燃烧暴压工作下,单配螺栓与原始螺栓伸长量增加值差异在3.0%以内,应力增加值差异更小,在1.0%以内.该研究可以为单配螺栓的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