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工作。面对农村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作为多年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从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学生推荐合适的书、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交给方法指导阅读,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等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自主阅读
无论是从网络还是从书本而言,阅读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重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农村的学生对阅读而言可是一块贫瘠之地。这对新课标中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达100万字以上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作为多年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为此感到忧虑和痛楚。我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成语中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
大家都知道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教师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墙上,或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贴在自己书桌的左上角,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鼓舞。名人名言也可过几天换一次,还可挂在学校的走廊上或是学生的寝室里,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
二、拓寬阅读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重视课堂阅读引导: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创意朗读: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领会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去感触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自己的情感。还要适时引导学生想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结尾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2、课外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资料:
要想让学生读书首先得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可供选择的书。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次,班上还可以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图书捐出来,编好书号,专人管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三、推荐合适的书
学生在一片阅读的氛围中,受到了感染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被点燃了。但是他们对阅读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这时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向小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的则可选择系列绘本、短篇童话等。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其选书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喜欢文艺的学生可向他们《聂耳》、《贝多芬》的故事。对于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性格内向的学生可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爱因斯坦》等。
四、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
所谓专门的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这个时间可由班上统一调配。每周可安排一节阅读课。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又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另外,教师还可加大宣传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学生在家,在节假日都能自由的阅读。
五、交给方法指导阅读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获。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的读的一种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还可以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和写作上产生的某种需要,有选择的阅读有关的书报或文章。
六、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半途而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师可定期进行阅读检查、评比,并在每周的班队会上表扬,颁奖,评选出三至五名“阅读之星”。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就随之形成。
总之,我们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手中有了兴趣与阅读这两把金钥匙,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自主阅读
无论是从网络还是从书本而言,阅读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重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农村的学生对阅读而言可是一块贫瘠之地。这对新课标中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达100万字以上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作为多年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为此感到忧虑和痛楚。我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成语中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
大家都知道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教师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墙上,或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贴在自己书桌的左上角,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鼓舞。名人名言也可过几天换一次,还可挂在学校的走廊上或是学生的寝室里,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
二、拓寬阅读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重视课堂阅读引导: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创意朗读: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领会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去感触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自己的情感。还要适时引导学生想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结尾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2、课外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资料:
要想让学生读书首先得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可供选择的书。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次,班上还可以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图书捐出来,编好书号,专人管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三、推荐合适的书
学生在一片阅读的氛围中,受到了感染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被点燃了。但是他们对阅读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这时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向小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的则可选择系列绘本、短篇童话等。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其选书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喜欢文艺的学生可向他们《聂耳》、《贝多芬》的故事。对于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性格内向的学生可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爱因斯坦》等。
四、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
所谓专门的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这个时间可由班上统一调配。每周可安排一节阅读课。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又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另外,教师还可加大宣传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学生在家,在节假日都能自由的阅读。
五、交给方法指导阅读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获。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的读的一种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还可以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和写作上产生的某种需要,有选择的阅读有关的书报或文章。
六、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半途而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师可定期进行阅读检查、评比,并在每周的班队会上表扬,颁奖,评选出三至五名“阅读之星”。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就随之形成。
总之,我们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手中有了兴趣与阅读这两把金钥匙,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