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事实上,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依然存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很被动的接收者、“赶鸭子上架”这样的现象。语文老师课堂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堂下学生如坠云雾、昏昏欲睡,不知所云。这种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写写背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尝试,说说我的几点见解。
一、创设民主课堂气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坚定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不动摇,这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到课堂和实践,包括获取新知识、联系新旧知识,巩固和应用知识的全过程。这必然要扭转传统的教学课堂,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真正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我们在讲授《老王》这一篇课文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能够在教室引领下进行学习。我们可以直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主旨句:“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通过引导学生对“幸运者”“不幸者”“愧怍”深入文本分析,老王的苦、老王的善、我们一家人的善,从而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把握整篇文章,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合作探究。在这一学习过程,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能够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能够与老师一起交流,不但学习的方法,而且还能够积极思考。
二、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就必须让你的课堂有一种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这种吸引力的大小就是有没有兴趣的关键点。其实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和知识都充满好奇感,而好奇和未知就是最大的兴趣驱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我在上七年级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刚步入青少年的中学生依然对自己童年玩耍的场所和环境保有深刻印象,依恋的情感强烈,对未来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我首先引导学生以《心中梦想的乐园》为题,把记忆中最美好最向往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出来。每个学生心中的乐园各有不同。既有美丽的自然环境,也有梦幻的幻想世界。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切入课文,直接引入文中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自己诵读,和同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提出自己的疑惑,我积极引导和交流,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其中瓜果的清新甜美,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充分领略了鲁迅儿童时期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要细微观察生活、深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
三、碰撞思维分析见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对初中阶段的要求是“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发散思维、各抒己见。作为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能够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有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辩论。有了辩论,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会有更深刻的效果,懂得了知识是无穷尽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例如,在上八年级的《老王》时,针对老王送给杨绛鸡蛋和香油表示感谢时,杨绛拿钱还给老王到底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当时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程度不亚于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我在当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只是引导他们去感受老王的不幸和朴实以及杨绛的善良、对不幸者的同情。教师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和言论,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活跃的语文课,学生兴趣浓厚,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學习空间,思维无界限,教师应毫不吝啬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遨游,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充满活力。
四、串联拓展开阔视野
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知识的拓展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当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这一些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师既要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又要以教材为基石,适当的展开拓展。语文课堂的拓展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宗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固有的知识为前提,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参与的热情,拓展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雷电颂》就与郭沫若的《屈原》有适当的联系和拓展,通过资料的衔接能更好的理解屈原这个人物内心的炽热情感,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学习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只有抓住文本与课外资料的联系进行巧妙拓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精彩无限,活力加倍。
现行的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新课改下,学生不再是课堂的配角,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是一个主人。教师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引导学生,给学生充分探索和思考,带着他们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教育者,应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真正实现创新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神采飞扬,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乐园。
一、创设民主课堂气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坚定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不动摇,这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到课堂和实践,包括获取新知识、联系新旧知识,巩固和应用知识的全过程。这必然要扭转传统的教学课堂,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真正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我们在讲授《老王》这一篇课文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能够在教室引领下进行学习。我们可以直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主旨句:“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通过引导学生对“幸运者”“不幸者”“愧怍”深入文本分析,老王的苦、老王的善、我们一家人的善,从而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把握整篇文章,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合作探究。在这一学习过程,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能够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能够与老师一起交流,不但学习的方法,而且还能够积极思考。
二、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就必须让你的课堂有一种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这种吸引力的大小就是有没有兴趣的关键点。其实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和知识都充满好奇感,而好奇和未知就是最大的兴趣驱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我在上七年级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刚步入青少年的中学生依然对自己童年玩耍的场所和环境保有深刻印象,依恋的情感强烈,对未来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我首先引导学生以《心中梦想的乐园》为题,把记忆中最美好最向往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出来。每个学生心中的乐园各有不同。既有美丽的自然环境,也有梦幻的幻想世界。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切入课文,直接引入文中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自己诵读,和同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提出自己的疑惑,我积极引导和交流,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其中瓜果的清新甜美,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充分领略了鲁迅儿童时期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要细微观察生活、深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
三、碰撞思维分析见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对初中阶段的要求是“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发散思维、各抒己见。作为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能够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有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辩论。有了辩论,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会有更深刻的效果,懂得了知识是无穷尽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例如,在上八年级的《老王》时,针对老王送给杨绛鸡蛋和香油表示感谢时,杨绛拿钱还给老王到底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当时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程度不亚于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我在当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只是引导他们去感受老王的不幸和朴实以及杨绛的善良、对不幸者的同情。教师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和言论,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活跃的语文课,学生兴趣浓厚,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學习空间,思维无界限,教师应毫不吝啬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遨游,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充满活力。
四、串联拓展开阔视野
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知识的拓展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当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这一些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师既要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又要以教材为基石,适当的展开拓展。语文课堂的拓展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宗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固有的知识为前提,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参与的热情,拓展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雷电颂》就与郭沫若的《屈原》有适当的联系和拓展,通过资料的衔接能更好的理解屈原这个人物内心的炽热情感,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学习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只有抓住文本与课外资料的联系进行巧妙拓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精彩无限,活力加倍。
现行的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新课改下,学生不再是课堂的配角,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是一个主人。教师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引导学生,给学生充分探索和思考,带着他们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教育者,应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真正实现创新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神采飞扬,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