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基本稳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持规划的时代性和现势性,根据国家、省的统一部署和相关文件要求,2016年9月淮安市洪泽区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通过调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深入实施以“新型城镇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涉及部门多、标准高、政策性强,需要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土资源空间保护与开发利用格局。
【关键词】 淮安市洪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
1、永久基本农田如何落地
要按照淮安市调整完善方案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坚持“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调整方针,对全区的基本农田进行布局优化,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行管控性保护、建设性保护和激励性保护,确保管住、建好、利用、守牢永久基本农田。
1.1全面落实保护目标任务
在调整完善下达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按照空间由近及远、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对零星分散、规模过小、不宜耕作、质量较差等不宜作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按照质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划出;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将任务落实到规划分区、落实到地块图斑,保证数量和布局上衔接一致,确保程序依法依规,调整有据可查。
1.2切实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保持现有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依据二次调查及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对基本农田布局做适当调整,优先划入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和地力等级达到洪泽平均土地利用等级水平以上的耕地、城市周边和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以及有灌溉设施耕作条件好的耕地。
1.3构建保护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工作,做到图斑、数量、地块相一致,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同步补充更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同时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投资,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
2、规模如何使用
在当前资源红利的边际效益递减、国土空间开发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直接倒逼其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亟待需要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和支撑能力入手,通过综合考量、科学布局、合理有效使用规划指标,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土地利用方向、管制城乡用地建设的作用,谋求城镇化模式的改进、空间格局和形态的优化。
2.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
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高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纳入国家、省、市规划确定的新型城镇化重点中心镇、“十三五”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美丽乡村等建设占用以及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结构性调整,做好指标核减工作。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核减范围主要位于洪泽经济开发区、三河食品科技产业园、洪三路沿线、东双沟湖滨新城、朱坝高铁小镇、蒋坝生态旅游、以及各街道(镇)基本农田中25度以上坡耕地、实地发生变化不符合划定要求的用地、实施“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以及民生工程需要调整的用地。
2.2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流量指标规划要紧紧围绕省、市、区重大战略实施和“十三五”重点建设,重点突出指标投向的精准性。按照指标跟着项目走原则,综合考虑各街道(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贴洪泽行政区划调整“纳湖入城”战略发展要求,结合重点项目布局,做好用地保障。凡列入我省、市、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部门专项规划的重点项目和洪泽重点板块发展项目用地,都要列入规划、落图落地到位。
3、布局如何优化
遵循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根据淮安都市区拓展的发展趋势和空间集聚、产城融合的要求,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生态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促进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3.1基本农田
根据2014年度土地變更调查成果,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基础,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其他优质耕地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优先将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纳入,然后按照从近到远、从优到劣的原则划定基本农田,落实上级下达的保护任务,确保调整后基本农田布局得到优化、质量有提高。
3.2建设用地
在上级下达洪泽区建设用地规模基础上,坚持总量控制,人随地走,引导人口和产业向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集聚,积极挖潜存量,拓展用地空间,做好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科学调整,促进形成合理的区域、城乡用地格局。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结合洪泽区建设用地“双减量”试点,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特色定位,按照“三街三大三特”格局,重点打造岔河镇乡村乡恋乡愁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蒋坝河工风情小镇、老子山温泉养生小镇、西顺河渔家风情小镇等美丽乡村建设。
4、“多规”如何衔接
洪泽撤县设区后深入实施“淮洪一体化”发展战略,作为淮安城市“副中心”,随着淮安市国家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三个试点叠加实施以及洪泽落实“双提升”行动开展建设用地“双减量”试点工作,在“多规”衔接中主要在发展理念的变革、规划体系的重构、管理制度的改革、规划内容的重整、规划基础的构建五个方面改革创新,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与城镇规划在土地利用及建设用地的分类对接和差异图斑的梳理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城镇空间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减和生态空间内的建设用地调整腾退,在农业空间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以生态空间为主开展生态红线调整完善工作,与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避免生态红线与基本农田的重叠。
【关键词】 淮安市洪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
1、永久基本农田如何落地
要按照淮安市调整完善方案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坚持“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调整方针,对全区的基本农田进行布局优化,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行管控性保护、建设性保护和激励性保护,确保管住、建好、利用、守牢永久基本农田。
1.1全面落实保护目标任务
在调整完善下达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按照空间由近及远、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对零星分散、规模过小、不宜耕作、质量较差等不宜作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按照质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划出;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将任务落实到规划分区、落实到地块图斑,保证数量和布局上衔接一致,确保程序依法依规,调整有据可查。
1.2切实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保持现有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依据二次调查及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对基本农田布局做适当调整,优先划入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和地力等级达到洪泽平均土地利用等级水平以上的耕地、城市周边和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以及有灌溉设施耕作条件好的耕地。
1.3构建保护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工作,做到图斑、数量、地块相一致,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同步补充更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同时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投资,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
2、规模如何使用
在当前资源红利的边际效益递减、国土空间开发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直接倒逼其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亟待需要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和支撑能力入手,通过综合考量、科学布局、合理有效使用规划指标,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土地利用方向、管制城乡用地建设的作用,谋求城镇化模式的改进、空间格局和形态的优化。
2.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
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高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纳入国家、省、市规划确定的新型城镇化重点中心镇、“十三五”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美丽乡村等建设占用以及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结构性调整,做好指标核减工作。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核减范围主要位于洪泽经济开发区、三河食品科技产业园、洪三路沿线、东双沟湖滨新城、朱坝高铁小镇、蒋坝生态旅游、以及各街道(镇)基本农田中25度以上坡耕地、实地发生变化不符合划定要求的用地、实施“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以及民生工程需要调整的用地。
2.2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流量指标规划要紧紧围绕省、市、区重大战略实施和“十三五”重点建设,重点突出指标投向的精准性。按照指标跟着项目走原则,综合考虑各街道(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贴洪泽行政区划调整“纳湖入城”战略发展要求,结合重点项目布局,做好用地保障。凡列入我省、市、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部门专项规划的重点项目和洪泽重点板块发展项目用地,都要列入规划、落图落地到位。
3、布局如何优化
遵循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根据淮安都市区拓展的发展趋势和空间集聚、产城融合的要求,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生态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促进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3.1基本农田
根据2014年度土地變更调查成果,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基础,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其他优质耕地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优先将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纳入,然后按照从近到远、从优到劣的原则划定基本农田,落实上级下达的保护任务,确保调整后基本农田布局得到优化、质量有提高。
3.2建设用地
在上级下达洪泽区建设用地规模基础上,坚持总量控制,人随地走,引导人口和产业向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集聚,积极挖潜存量,拓展用地空间,做好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科学调整,促进形成合理的区域、城乡用地格局。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结合洪泽区建设用地“双减量”试点,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特色定位,按照“三街三大三特”格局,重点打造岔河镇乡村乡恋乡愁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蒋坝河工风情小镇、老子山温泉养生小镇、西顺河渔家风情小镇等美丽乡村建设。
4、“多规”如何衔接
洪泽撤县设区后深入实施“淮洪一体化”发展战略,作为淮安城市“副中心”,随着淮安市国家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三个试点叠加实施以及洪泽落实“双提升”行动开展建设用地“双减量”试点工作,在“多规”衔接中主要在发展理念的变革、规划体系的重构、管理制度的改革、规划内容的重整、规划基础的构建五个方面改革创新,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与城镇规划在土地利用及建设用地的分类对接和差异图斑的梳理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城镇空间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减和生态空间内的建设用地调整腾退,在农业空间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以生态空间为主开展生态红线调整完善工作,与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避免生态红线与基本农田的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