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与丑向思辨的更深处漫溯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n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高效、灵动、智慧的,充满着蓬勃的磁力与张力,而这样的课堂,必然充满着思与辨的味道。在执教《九色鹿》一课时,教师善于捕捉、挖掘、筛选、把握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抓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思维点,巧妙设疑和质疑,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拾级而上,让美与丑向思辨的更深处漫溯。
  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提炼批注
  师:文中最重要的人物九色鹿和调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九色鹿:美丽善良勇敢;调达:背信弃义 见利忘义 恩将仇报)
  师:如果各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
  生:九色鹿是美,调达是丑。(师板书:美 丑)
  师:感知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入手。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课文中能体现九色鹿的美与调达的丑的语句,并想一想美在哪里,丑在何处。如果哪个词语给你印象深刻,请用“○” 圈出,并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本文是民间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为使这种特点更加鲜明,教师从人物形象的感知入手,让学生发表看法。在此基础上梳理概括为美与丑,进而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语悟道,画出课文中能体现九色鹿的美与调达的丑的语句,并作批注。此举看似平常,实则匠心独具。因为主问题的提炼来源于学生的理解感悟,却又高于他们;既可以统领全文,又具有开放性与发散性,可以迅速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不枝不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聚集人物形象,设疑质疑思辨
  1.品悟关键词句赏九色鹿之美。
  师: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帮助过我们,我们要懂得感谢。为什么调达在向九色鹿表示感谢的时候,九色鹿却打断了他的话?这是不是不礼貌的行为?为什么?
  生:不是。九色鹿不想再听下去,因为调达说的都是感激的话。
  生:因为九色鹿救人时并没有想让调达做她的奴仆,要是不救的话,调达就没命了。
  生:因为九色鹿本性善良,觉得见死相救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师:九色鹿在说这段话的时候态度非常气愤。她为什么先指责调达,再指责国王?顺序能不能颠倒?
  生:不能。因为国王并不知道调达的为人。
  生:因为国王不知道真相,不知道九色鹿曾经救了调达的命,不知道调达曾经信誓旦旦。
  生:这样说,国王就会理解九色鹿,就会良心发现。
  …………
  师:九色鹿说这番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国王你杀了我,必定——(招来天下人耻笑);如果不杀我,就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九色鹿身上还有一种人格美,那就是在危险面前,在强权面前,敢怒敢言,力劝国王向善。
  2.对比前后言行析调达之丑。
  出示描写调达的三句话:(1)落水人名叫调达……终身受你的驱使……(2)调达郑重起誓……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3)调达看了皇榜……就进宫告密。
  师:同学们,请你把这三句话对比着读一读,你觉得调达是个怎样的人?(生略)
  师:你还觉得调达最初感谢的话语是真诚的吗?他的发誓态度还是郑重的吗?(生略)
  师:对于这种行为,我国古代圣贤早有评判,比如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又如老子说:“轻诺必寡信。”
  对九色鹿和调达人物形象的感悟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作了不同处理。对九色鹿的美主要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其中“打断”一词抓得非常巧妙,表面上是质疑九色鹿没有礼貌,可当学生静下心来走进文本去思考时,却从中发掘出九色鹿美的内涵和美的品质;再者,对九色鹿最后说的话,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只关注到了气愤一词,一味地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调达和对国王的谴责,致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难免浮浅与单薄。这样的课堂自然也就失却了力度和厚度。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将其化为层进性和批判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气愤之余冷静地思考九色鹿说话的艺术以及劝人向善的苦心,再细细揣摩九色鹿言语间所流露的情感倾向和言外之意,收获更大。调达的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第三句进宫告密,而前两句比较隐晦,学生难以发现其丑。为使大家看清这个小人的丑恶嘴脸和肮脏的灵魂,教师将三句话放在一起,促使学生捕捉文字,捕捉画面,捕捉其间的关联。这样,调达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丑陋行径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肮脏灵魂就会昭然若揭。随之教师引入古代圣贤的格言警句,使学生更为理性地看待调达的为人及类似的行为,同时也丰赡了语文素养。
  3.讨论思辨国王、王妃之美丑。
  师: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两个人物,国王和王妃,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王妃是丑的。
  师:为了让自己更美,王妃想用九色鹿的毛皮做衣服。明明是为了美,怎么说是丑?
  生:她只追求外表美,心灵却很丑陋。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家之所以认为王妃丑,是因为她一味地追求外表美,而且把美建立在——
  生:别人的痛苦之上,甚至于残害他人的生命。
  师:心灵的丑陋比外表的丑陋更让人厌恶。
  …………
  师:大家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国王?
  生:知错能改。
  生:不好也不坏的国王。
  生:一开始糊涂昏庸,为满足王妃的私欲去捉拿九色鹿,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又良心发现,放了九色鹿。
  (出示:⑴国王无奈……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⑵国王非常惭愧……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师:请你读读这两段话,于皇榜的承诺而言,国王并没有兑现诺言。他不是也没有遵守诚信吗?他做得对吗?   生:做得对。因为调达背弃了诺言,应该让他尝尝苦果。
  生:对调达这种人不用讲诚信。
  生:一国之君就要主持公道,不能纵容坏人。
  …………
  师:咱们再来看一下,皇榜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品“只好”)
  生:国王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张贴皇榜的。
  师:是啊,国王是在“信”和“义”发生冲突时才违背皇榜上的约定。国王舍弃了“信”,是为了伸张正义,这就是——舍信取义。
  师:学完这个小故事,我想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此刻的想法:美的德行与美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美。谁也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内心的丑陋比外表的丑陋更让人憎恶。
  …………
  国王和王妃这两个人物,虽然不是主角,却很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对于王妃,学生一眼就能辨别出美丑,但是对丑在哪里,往往理解不够深入,表述不清。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带有辨析意味的追问,让学生最终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国王在文中是一个觉醒者的角色,也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对舍信取义这个层面的理解,特别有必要让学生触摸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国王违背皇榜上的约定是不是不守信用,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再向前深一层,国王舍弃诚信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主持公道,是为了伸张正义,是为了让天下的老百姓知道,像调达这样的坏人是应该受到惩罚的,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教师准确地捕捉到这个冲突与矛盾之处,并将学生置身于冲突与矛盾的漩涡之中,带着思考去读书,亦思亦辨。唯有如此,才能把静止的文字读活,才能把有限的文字读厚,才能读出言外之意,才能读出言中之情。恩格斯曾经指出:民间故事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们的道德感,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学生的一句话总结,不仅仅是认识上的升华与深化,而且是精神上的一种愉悦和陶冶。
  总结文体特点,领会写作方法
  师:对比是这篇文章重要的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的美或丑在对比中愈加鲜明。雨果说:大自然中美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善并存,黑暗光明相共。这篇文章的对比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九色鹿美丽善良,不图回报;调达恩将仇报,见利忘义。
  生:九色鹿外表美,心灵也美;王妃只是外表美,心灵却丑陋无比。
  生:调达被救后千恩万谢,信誓旦旦;见了皇榜后却背弃了自己的诺言。
  生:调达受到重重惩罚;九色鹿获救,还受到保护。
  生:国王起初要捉拿九色鹿到后来却下令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民间故事总是巧妙地将善与恶、美与丑安排在尖锐对立的位置上,使真善美通过假恶丑的强烈对比显得更真更善更美。《九色鹿》这篇文章亦是如此。为使学生对这种写法有较为深入的认识,教师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这样深度的引领更加富有活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其他文献
我职业生涯的起航点是一所乡村小学。一排两层楼的教学用房,前面一片三亩见方的砂石操场,东侧一排昏暗破败的宿舍楼,几棵梧桐掩映,构成了她所有的空间布局;约莫十一二个班五六百个学生,外加三十几个老师,便是她全部的内涵所在。  那些年,我家住汪家整坞。没有摩托,每个清晨的七点,我准时蹬一辆咯吱作响的永久牌自行车,碾过七里马路的风霜雨露,去赶第一节早读课——新任的教师,总是当班主任,也总得在早读课前到班。 
期刊
特级教师盛新凤和薛法根在《番茄太阳》课堂结尾教学上既有不约而同的地方,也有明显迥异的差别。在对比中能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思考。  (盛新凤)  (观看录象,屏幕上出现作者卫宣利,她说:“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盛老师的朋友……”)  师:看了后,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虽然卫宣利阿姨某些地方不太方便,但是她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最近,她又写了两个作品,老师截取了其中的一段。  (课件出示。片段一:如今,十年的
期刊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固然没错,但作为一节充满魅力的课堂教学,它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更要有独具匠心的结尾。因为只有匠心独运的结课才能让听课师生回味无穷,受益匪浅。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特级教师于永正《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给我们它所展现的功底深厚的结课艺术。  【教学片段】  (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段和关键词,充分体悟到林冲的“礼让”“忍让”“谦让”“宽让”,进而上升到“温良恭俭让”是
期刊
最近,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老师的“认识小数”一课,感觉许老师的课像一道清澈的小溪那样纯净、清亮、温润,给人简洁、舒爽的感觉。因此,我对数学课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数学课,美在简约。  师:许老师到了扬州后,到超市买了一些东西:美工刀、铅笔、橡皮等,用了多少钱呢?(课件出示铅笔)买铅笔用了0.4元,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生:小数。  师:没见过,你怎么知道它叫小数的?  生1:老师以前提到过。
期刊
华应龙认为“融错”是把学生违背教学结论、思想方法、元认知规律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等融化为教学资源,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华老师在教学“解决连乘问题”这节课时,通过“融化计算错误, 唤醒已知;融化主观错误, 建构新知;融化策略错误,巩固认知”三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寻找数量关系,经历、体验和构建“连乘”数学模型,掌握连乘步骤,叙述解题思路,享受成功乐趣。课堂上,华老师唤醒学生的已
期刊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学素材要贴近生活,贴近儿童,形象具体。江苏省著名数学特级教师许卫兵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数学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寻找、发现数量间的关系,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美不胜收。  联系儿童生活,感知数量“关系”  师(课件出示交通标志牌):在路上开车,常常看到路边有这样的交通
期刊
在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初中教师中,不得不提一下政治老师秦守桧。秦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幽默风趣,他的课堂让感觉到的是说不尽的舒适和轻松。  第一次上初中政治课,秦老师穿着涮洗得失去原色的T恤衫,下身配了一件浅黑色的直筒裤,戴着一副映着许多光圈的近视眼镜。外表带着几分土气和滑稽。  “我姓秦,名字叫守桧。”声如洪钟。当秦老师做自我介绍时,后座的一位学生哑然失笑。“名字有点邪,和行贿受贿联系起来了。老人
期刊
课堂教学不只是“教师的独白”,而应当是“智慧的对话”。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做到“教师语言艺术”和 “教学巧妙设计”的“两美”合一,就是一堂好课。笔者听了唐光东老师的一节 “掷一掷”综合实践课感触颇多,深深地认识到,“教师语言艺术”在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以及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教学巧妙设计”对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以及数学知识系统性的概括起着主导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节课的
期刊
笔者这里所说的“资深小语名家”指的是那些知名度高,教学经验早已在教学改革中产生广泛影响,且根底深厚,熔铸中外,富有时代精神的语文教育专家。文中所列的七位小语名家,有新中国第一代特级教师,号称教坛“三姐妹”的斯霞、霍懋征、袁瑢;有小语界名震遐迩的“四条汉子”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这些人之所以称得上小语名家,是因为他们课上得好,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效果显著,对语文教育事业一往情深。下面撷取他们
期刊
崔峦老师曾指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如何倡简,如何让教学回归“语”和“文”?近日,笔者看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实录,醍醐灌顶,如沐春风。于老师这堂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过多依赖电教媒体,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环节设置,而是按照学语言、练表达的目标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写字、说话、朗读、作文,教的全是“语文”,平平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