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却”之后的“记住”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怀念曾经工作过七年的学校,那个承载着近三百年办学历史的校园。一墙之隔便是南朝昭明太子萧统的读书台,花木扶疏间亭台依旧,精气犹在。琅琅书声穿越了千年岁月,书台倒影投射在学校的桂花院,书香四溢。院子里有几间小小的平房,粉墙黛瓦,古朴典雅,学校有情有义地全部用来放置图书与杂志。有空的时候,我会常常流连在这个院子里,不是在图书馆驻足,就是在阅览室翻阅,甚至就在满院遒劲的金桂下闻香、发呆。
  2004年之前,我的阅读大抵只限于文学范畴。一个长期蒙昧的人,突然立意开始教育阅读,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最好。在2004年,网络远没有现今发达,出版资讯的获悉也远比不上现在快捷。我开始并喜欢在这个安静的院子里翻阅各种教育期刊,一本接一本,一期接一期。虽然一直不是班主任,也会去翻阅班主任工作类和德育类的杂志。因为,这些杂志上教育理论类文章偏多,一般都会提到教育专家的名字或者引用教育经典的片言只字。而且,这些杂志大都有“读书”类栏目,里面会推荐教育经典或者最新出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我可以循着上述这些线索去找书读。
  《小学德育》——那会它还不叫《中小学德育》——也在这个院子里开始走进我的视线。杂志上提到的教育专家或者教育著作特别多,我都会尽量去图书馆或者书店找来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杜威、蒙田、蒙台梭利、帕克·帕尔默、佐藤学、克里希那穆提……都让我渐渐走近,或者走得更近。而我对教育的理解,则有了更独立的思考。2004年,是我在教育现场的一个转折点。从蒙昧、盲从,转向渐渐独立、专业。
  教育类书籍读多了,站立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我也就有了更专业的立场。对学生,有了更专业的理解、懂得、陪伴与帮助。渐渐地,开始我动笔记录自己在教育现场的实践与思考,记录自己阅读教育书籍的心得与体会。从2008年开始,我的文章开始在国内众多知名教育刊物上大量发表,甚至引来多家媒体对我的教育行动与思考的报道。2009年,我在《中国教师报》和《福建教师》上同时开设自己的个人年度专栏。而且,在《中国教师报》的专栏还延续到2010年。在2010年,我成为《教师博览》(原创版)首批“签约作者”,还出版了自己的英语教学专著《英语可以这样教》,此书迄今畅销,一再添印。
  发表文章或者出版著作从来不被我视作是成功的象征,这只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我依然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并且乐于做这样的“普通”。然而,看到自己对学生的态度与立场比之前专业,我也忍不住为之欣慰,并孜孜不倦地追求更专业。
  2011年,时常翻阅的《小学德育》改版为《中小学德育》。改版之后,杂志面对的读者更广泛,刊载的文章更加凝练,蕴含的思想含金量也更高。可喜的是,杂志还邀请我开设全年个人专栏“开卷有益”。这是一份肯定,也是一份压力。而我发自内心地感恩这样的压力。很多时候,压力可以内化为动力。想起自己因阅读此刊的受益,对专栏文章的撰写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我更勤勉地读更多的书,从中慎重选择值得向中小学教师推荐的书,并认真写下自己的感悟与心得。“跟着你的文章在读书”这样的读者反馈一再收到,让我自觉不负《中小学德育》的信任。
  2011年秋季,我离开了深爱的石梅小学,来到苏州工业园区。这时再读《中小学德育》,有了全新的视角。因为,在从教的第19个年头,在阔别班主任岗位17年后,我居然要重新当班主任了!这个身份的转变,让我从此在阅读《中小学德育》时,有了与之前全然不同的心态。我不再仅仅停留于留意有哪些教育专家或者教育理论,而是会认真阅读各个栏目。“心理健康”“班主任之友”“德育三味”和“理论前沿”尤其吸引我的关注。我希望自己这个“老教师”担当的“新班主任”,能够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能够给予孩子们更好的陪伴与引导。
  “班主任”这份工作,因我多年的阅读与反思为之打底,居然自觉渐渐有心得。“沈老师,我听说很多隔壁班的同学想成为我们班的学生。”孩子们的这句“转告”,我视之为对我班主任工作的最高褒奖。我继续阅读与实践,也继续记录与反思。《中小学德育》在我结束专栏之后,也一直没有停止对我的鼓励与肯定,继续刊登我的文章。除了我读教育著作的感想,她也刊登我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论文——后者尤其令我感动。因为,我毕竟是个新班主任。正是这一份对我班主任工作的“打气”,让我有底气在2013年的《教育观察》上开设班主任工作专栏后,2015年又在《河南教育》上继续开设班主任工作专栏。我的许多做法与理念,很多教师在读后都进了尝试实践。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如果记住就是忘却》这首诗中写道:“如果记住就是忘却,我将不再回忆。如果忘却就是记住,我多么接近于忘却。”我这么多年来的阅读成果,其实真的非常接近于“忘却”。我忘却了具体哪一本书籍、哪一期杂志、哪一句话语,让我渐渐长成现在的模样——一个成年人、一个教师、一个班主任的各种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但是,那些“忘却”之后留下来的我如今的“模样”,其实,就是最好的“记住”。
  有些“记住”,一定是因为阅读《中小学德育》之后的“忘却”。我感谢并珍存这一份“忘却”之后的“记住”。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考试是思想品德课程常用的评价方式。高质量的试题,能科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对教与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试题命制研究,试题知识本位,试卷陈题拼凑,缺乏对试题和试卷的价值推敲等现象并不鲜见,这显然不符合考试的初衷。笔者对某市近年来的部分中考试题尝试进行修改,以比较的方法,就试题命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以下思考。  思考一:好风凭借力——试题
林良富,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首批导师,北师大教育家书院首批兼职研究员。主编《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走向学习型学校》等书。  浙东甬江南岸,在翠绿的林荫丛里,一幢幢橙色建筑组成的校园透着勃勃生机。这里就是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领路人,校长林良富清醒地意识到真正的德育是自主德育,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的
摘 要一年级是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唯有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创设有乐有爱的品德课堂生态,才能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  关 键 词小学品德课堂;课堂生态;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7-0040-03  小学低年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
品德评价是德育理论研究和学校德育实践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也是制约学校德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传统的品德评价主要采取量化方式,即通过闭卷考试或者教师印象打分的方式,对儿童的品德发展进行实证的、量化的测评,以此鉴定儿童的品德发展等级。[1]这种量化取向的品德评价模式的优点在于,它比较适合于一线品德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教师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同时,测量出来的品德分数容易给人一种科学、精确的感觉,满足人们对科学
师生相遇,是一种缘;朋友相待,是一种福。桃李无言,只待岁月春风的催生。班主任如果能相信学生、静待花开,那一个个动人的瞬间,就会衍化成重要的教育力量。  木青:  你该期待很久了吧?娴静的你,给过我不少感动呢,真的谢谢你!我还记得教师节最后时刻收到的最后一条短信,是你发来的。你写着:“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虽然我们错过了两年的时间,但庆幸的是在最后一年我们遇见了,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您既是我的良师,
阳山岭背中心小学地处粤北,是一所山区乡镇中心小学,受地理、经济条件的限制,办学设施、师资配备都不能和城里学校相提并论。认清了这些差距,学校不自怨自艾,而是积极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积极拓宽学校德育新途径,通过“打造文化校园,展现学生风貌,焕发德育魅力”,办出了学校自身的特色。    一、歌化德育常规    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抓好德育常规。抓德育常规不仅是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重视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强调积极人格的发展,认为成功者应该拥有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自信、积极乐观、意志坚强、爱他人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等。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中星小学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积极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积极心态的学生,让孩子用积极的心态拥抱明天。    一、营造积极的校园氛
摘 要: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教学,应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景式活动设计突破重点,为理性的地理知识插上感性的活动翅膀,使品德课堂知趣共融,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42-03  浙教版品德教材中共有32个主题活动涉及到了地理知识,但由于内容广泛、话题零散、知识点多,因此,在教学中
桃子为什么遥不可及?    在品德课上,教师总想通过各种事例、图片和数据资料,引导学生从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现象入手,了解社会,发展品德,摘到他们应该摘到的“桃子”。然而,仔细观察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我们会发现理想的、抽象化的教育指向与具体的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落差。  1.“空中楼阁式”:课堂教学高估学生的世界  [案例一]  某老师执教三年级《我家的故事》(浙教版,下同)一课,为了达成“知道家人
范秋明,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专家库专家,全国优秀校长,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湖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特级教师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  2013年4月,文化大师余秋雨应邀来明德中学讲学,这是他第一次到一所中学做讲座。校长范秋明在接机回学校的路上,对余秋雨先生说:“今天给您主持的是一位学生。”余秋雨先生回答说:“我在台湾做